西西河

主题:【讨论】次贷危机:外行人的几个问题 -- earthcolor

共:💬44 🌺27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讨论】次贷危机:外行人的几个问题

    次贷危机,大家讨论了很多。作为一个外行,读了帖子后,有一些疑问,希望各位老大帮忙解答。

    1。次贷危机中,涉及到(1)房地产市场下跌,和(2)贷款买房者不能按期缴纳每个月的按揭。我的问题是:在(1)和(2)中,哪一个先发生?如果有关机构可以预期到(2)会发生,是不是有人昧心赚钱?如果(1)和(2)中只有一个发生,结果会有什么不一样?

    2。在一些次级贷款中,可以没有抵押,而且贷款前几年的利率非常低。然而在调整之后,贷款的利率很高,以至于很多人还不起按揭。我的问题是:调整后的贷款利率是多少?银行预期会分到多少好处?次贷证券的投资者以前预期的回报是多少?

    3。如果一个银行因为次贷亏了钱(比如花旗最近的98亿美元),银行要自己承担这些损失,还是有办法转嫁给别人?我们知道,银行将次贷打包后,次贷的部分损失已经转嫁次贷证券的投资者;可是哪些直接损失呢?如果银行缺少流动资金,会不会卖掉自己的一些资产?

    4。美联储和欧洲央行都给银行注入了大量资金。请问,这些资金是免费的,还是有代价的?同时,美联储和欧洲央行的资金从哪里来?是不是美联储和欧洲央行可以随时拿出大量的资金?

    关键词(Tags): #次贷危机
    • 家园 【原创】真乱乎

      呵呵

      提问题也是蛮考水平的

    • 家园 关于阴谋论

      似乎是有点夸张了,要想所有银行同心协力做那么大一个局还历时几年之久,根本不可能的。而且很多自己也亏了一屁股。

      几大投行的writedown主要是两部分。一者是过去完成的deal,因为信用评级较低的tranch(一般是A以下)很难卖出去,所以银行只能自己持有(这类东西的买家几乎只有对冲基金,而且人家也不都是傻瓜)。另一部分就是已经买来了loans,但是还没来得及做成deal。UBS那一百多亿的坏账,就是吃了一堆的loans,让后全烂在肚子里了。

      各个投行的损失有多有少,关键是看谁精明先撤身。Duetsche,Bear,Lehman,Merill是最早开始做这个的,当年赚得满嘴流油,然后其它投行也就奋不顾身了。但是谁最先收手,在泡泡还没破之前给自己留好路,这就要看谁能保持最清醒的头脑了。投资这个东西,timing很重要。早在06年初就已经有人开始赌这个泡泡要破,结果做空ABX被逼仓那个惨哪

      另外,中国政府和银行就我所知在subprime上没输太多。过去一年中国对美国的长期资本净流入很清楚得是减持联邦国债,但增持Agency Bond和地方公债。要不是老美卡得严,大头绝对是流入Equity。

      • 家园 阴谋不一定有

        但是街道上的老大们最早看热闹甚至落井下石的事估计还是有的。

        可怜的老贝尔斯登,当年因为不愿意救LTCM犯了众怒,意志在班级里表现平平。好容易弄个CDO出来,就算某一年度,贝尔斯登拿走了次贷利润的一半……这稍微有点风吹草动,恨他的人还不都蹦出来了?

        怨怨相报合适了啊

    • 家园 流动性风险

      我觉得次贷危机只是又一次的流动性风险,国内外的媒体多少都有些误导。

      先回答第四个问题,美联储和欧洲央行的注资是通过公开市场进行的。以美国为例,美联储向金融机构提供定期标售便利(Term Auction Facilities,具体可去美联储网站了解)。通俗讲,金融机构将其资产抵押给FED,后者提供短期资金,但利率低于贴现利率。这样做的好处一是直接增加了资金的流动性(同时金融机构不用抛售资产引发更大的恐慌),二是间接将银行同业拆借利率压低,也可以增加流动性。注意美联储是无权直接救市的,除非得到国会的授权。

      回到第一个问题,现在基本达成的共识是:房地产泡沫破裂引发次贷无法偿还,次贷问题触发大规模的信贷危机。现在有一种说法是信贷危机完全是次贷造成的,这是误解。尽管次贷坏帐率颇高,但以次贷为抵押品的CDO只占CDO市场的少数,更何况主流的企业债市场并没有出现大规模破产事件。我的理解是,CDO产品由于在前几年需求旺盛,价格被高估,次贷事件引发了市场恐慌和流动性危机,造成市场价格的大幅回调(甚至超跌)。为什么我这么说?看看类似的债券保险市场,巴菲特出手了,而且他说的很明白,他不是救市,是为他公司股东谋利!

      最后,似乎阴谋论也是站不住脚的。一来,从已经公布的报表来看,损失惨重的大部分是美国的金融机构(花旗,美林,大摩,贝尔),欧洲的除了UBS,其他如DB,RBS,Barclays,CS损失的都不严重。二来,有人认为高盛事先预知了这次信贷危机,所以将手中筹码全部出给其他机构(据我所知主要是大摩)。事实情况是,高盛的交易部门其实一直在建仓,但高盛的风险管理部门却在空仓(空得太多太快结果到去年夏天前高盛实际处于净空的头寸)。高盛的风险管理一直是个有趣的话题,如果大家有兴趣我在经版刚挖一坑,日后顺便讲讲。

      • 家园 送花! 另问次贷损失问题

        多谢回复!你回答得相当清楚。我是外行,有些金融概念之间的关系不是很理解,可能需要点时间来消化。

        你在经版关于的风险帖子我已经收藏了。慢慢看。

        一个相关的问题已经前面提到了:在美国之外的实体购买了不少次贷相关的产品,中国就有1000多亿美元。如果有损失的话,这些实体,是不是要完全承担自己的损失了?有没有补救措施?

        • 家园 是不是100亿美圆?

          从路透的消息看,好象是100亿吧?其中:

          中行:80亿,估计计提损失30%

          工行:12亿,估计计提损失30%

          建行:10亿,估计计提损失40%。

          以上是次贷产品,不包括其他的信贷衍生工具或结构性产品。

          即使如中行的损失,好象也不超过其年利润的40%(根据其季报)。绝对损失和美洲银行差不多。但人家的年报里说了:“尽管蒙受了巨大的损失,我们去年仍从中国建设银行的股权投资中获利300亿美圆”。关于这个话题,我就不多说了(对国内股民深表同情)。

          计提的损失未必为变成现实的损失,但如果投资的是低信级的次贷衍生工具,估计真就打水漂了。唯一可以“补救”的办法,一是找些超跌的资产拉回些损失,要不如果国外银行在向中国的银行推销产品的时候有误导,也可以收集证据和材料告它们-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不是把雷曼给起诉了吗?

          • 家园 楼下有一个消息:相关连接

            http://web.wenxuecity.com/BBSView.php?SubID=finance&MsgID=967612

             在此次美国次级债危机中,首当其冲受到影响的就是中国的海外投资。美国财政部的一项研究指出,截至2006年6月底,中国机构投资者购入抵押贷款证券急升516亿美元,从559亿美元剧增至1075亿美元,并占同期亚洲投资抵押贷款证券2260亿美元的47.6%。业内人士估计,其中相当部分为高风险的次级按揭业务债券。

    • 家园 是不是有人昧心赚钱?

      FBI已经开始调查了。这中间肯定有人不规范的。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