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关于人口问题讨论中的两个基本问题 -- 冷眼

共:💬63 🌺93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楼主可以看看这篇文章,

      所谓教育,是终生教育。

      http://www.cchere.com/article/963526

    • 家园 今天生的小孩,将来不是技工就是大学生,胜过其他国家!

      凭什么比不过其他国家人才?凭什么要低收入?

      你如何认为现在的小孩将来还是民工?

      不要说我们教育没钱,现在是学生不足,导致大批中小学校被拆,教师被撤.

      大学生也有过剩的一天.

      日本的人才相对其国内需求都不足,如何断定中国的人才能满足将来的需求.

      告诉你2010年中国人均就要过4000美元,中国一定会走向内需社会.

      你们这些人国家没取得成就之前,悲观得跟头都抬不起,都嫌"爹妈"给的条件不好.

      等国家完成突破,你们大概又是一副恍然大悟,拍大腿,拍脑袋的样子.

      我话撩在这里,2008我们人均到3000美元,2010到4000美元.

      你们没远见的想的到吗?

      • 家园 现在是学生不足,还是适龄儿童上不起学?

        教育成本现在多高你知道吗?你在国外吧?

        • 家园 广大中小学在拆撤,教师在辞退,这叫资源过剩还是不足

          教育部2006年公告:全国小学生3年锐减1300万

          http://education.163.com/06/0705/09/2L8OHV7400291MUF.html

          我国的小学生在校生人数3年锐减了将近1300万,小学减少了9万所。昨天,教育部在其官方网站公布“2005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05年全国小学在校生人数10864.07万人,比上一年减少381.04万人。

          由于我国小学学龄人口的逐年减少,小学校数、招生数和在校生数连年减少。2002年,我国小学在校生人数是12156.71万人,小学校45.69万所。到2005年,在校生人数减少了1292.64万,3年时间降幅超过10%。2005年全国共有小学36.62万所,比上年减少2.8万所。

          • 家园 原因一定是因为学龄人口减少吗?你考虑过学费等因素没有

            你列出的数据根本没有学龄人口的直接数据,只莫名其妙来个“由于”

          • 家园 也不能那么简单的看

            学校数目减少还有的原因是农村很多村小学被关停,合并成所谓中心小学。可能出发点不错,充分利用资源,减少成本。可是,这么一搞,学生的学费负担反而高了,因为除了中心校没的选择,中心校收钱也气粗,我们设备好,当然多收钱云云,反正独此一家,别无分店。同时学生上学距离也远了,几个村凑到一块去。这些明的暗的困难,也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生和家长上学的积极性。而且现在学费那么贵,上不起或者觉得费效比太高不合算的也不在少数。

            反正凭现在的学费,别说大学,我连高中都上不起。如果作为家长看到这样的现实,还有必要投入那么多让孩子上学吗,凑合找到饭辙就算了,种地、打工、做小生意都比上学回报快。就算有人高瞻远瞩,可是能坚持住的又只是一小部分了。

      • 家园 东山此话根据何在? 有来源吗?

        你说:

        告诉你2010年中国人均就要过4000美元,中国一定会走向内需社会.

        我话撩在这里,2008我们人均到3000美元,2010到4000美元.

        今年(2006年)的数据告诉我们,中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才1,700美元,2008年就会到3,000美元? 2010年会到4,000美元?

        东山你在哪儿高就啊? 这是"内部资料"? 我们怎么不知道啊? (我估计,你可能要拿人民币升值说事,但人民币升值也达不到你说的数值.我觉得你说话一直不负责任,可能是信口开河惯了.)

        还有,根据你估计的我国的发展速度,你东山能不能再告诉我们: 我国(指中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什么时候会达到10,000美元呀? 什么时候会达到20,000美元呀?

        河里搞经济的专业人士成堆,你呼悠人,一定要先四处看看呐...

        你们没远见的想的到吗?

        这种"远见",老实说,俺们真的没有.

        谁有"远见"的,自己站出来! 快点!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