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农村一角 -- 审度

共:💬201 🌺410 🌵10新 💬4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这是正确的历史解读

中国农业的问题,归根到底要由工业化解决。

讨论新中国农业的发展史,必须要和中国工业化的发展进程一起来看。

把农民缺少跳出农门的自由归罪于农村的集体化,无异于认为中学生没上成大学是因为中学不让学生退学,是因为家长不让孩子离家出走。其实大学招生规模才是中学生上大学的决定性因素。

同样道理,中国的工业化能提供多大的劳动力吸纳能力以及能提供多少资本(包括原料、设备、技术),决定了农村有多少劳动力可以进入工商业领域。(决定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城乡二元化的政策,攻击人民公社集体化还不如归因于城乡二元化政策靠谱,起码这确实构成了一定的因果关系,不过这是另一个话题了)。

八十年代有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并不是因为人民公社解体,而是因为中国的工业化(尤其是石化和电子工业的发展)已经解决了轻工业大发展所需要的原材料(塑胶,化纤,电子元器件等)和技术问题,而轻工业可以吸纳大量的劳动力,而且对人民生活改善非常明显。东亚国家(四小龙)因为承接美国的技术转移,比中国大陆早十多年进入这个阶段,日本的石化和家电产业,台湾的王永庆是做塑料的,香港的李黄瓜也是靠塑料花起家的。

谁都知道中国人多地少,每个人民公社的土地就那么多,劳动力极度冗余,巴不得把人送出去呢。在中国工业化还吸纳不了这么多劳动力的时候,通过集体化把农民组织起来大修水利设施大建良田,一代人吃两代人的苦,并通过集体化为农民提供基本的社会保障和健康保障,是既造福当代、也为后代负责的英明之举,我们后人应该感恩于那一代人。

通宝推:西安笨老虎,青青的蓝,白浪滔天,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