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欣赏】《历史,另一种选择》作者龙德施泰特 授权转载 -- 思考得人

共:💬45 🌺67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51-60
家园 61-70

(61)

察蒙边境。七月的达里冈皑-锡林格勒草原。

正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星星点点的野花点缀着绿色的、广袤深远的土地,显得色彩斑斓。

一群野生的黄羊正在悠闲地吃草、戏耍和徜徉。

天边偶尔有一两只黑色的草原鹰在高空气流中盘旋、滑翔。

忽然,黄羊群中的警戒者、也是领头羊,耸头延颈、竖耳聆听,有所发现。

随着一阵阵越来越响的、奇怪的嗡嗡声,远处的地平线上出现了一队从未见过的怪物,循序地向他们奔驰而来。黄羊们开始惊讶和恐慌,瞪大眼睛、耸动身躯,准备片刻以后的奔逃了。

但是那群怪物似乎没有敌意,只是擦过他们的领地,嗡嗡地叫着,向着另一个方向驱驰而去。

相对于黄羊们娇小的身躯,他们简直是硕大无比。一只眼睛竟比一只羊头还大。尤其令黄羊们震惊、不解和赞叹的,是这些大怪物们都生着笨拙而圆滚滚的腿,却一个个跑得飞快。――它们无从知道,那种腿,叫做车轮。

纳兰山地。

夕阳把山冈上的信号旗杆和两名哨兵照成一道剪影。带哨的班长始终一动不动地举着望远镜,向东北方向了望。

但是造化弄人――在这起伏巅连的地形里,声速却来得更快。一旁的哨兵小王象那只黄羊一样竖了一阵耳朵,捅了捅他的同伴:“班长,你听!”

隐约的嗡嗡声传来半分钟以后,车队终于闯进望远镜的视野。班长长抒一口气,放下举得发酸的手臂,欣喜又有些不服气地下了一道命令:

“小王,升信号旗!”

纳兰山的海拔标高是1750米,但在千米以上的蒙古高原却只像个高墙后探头的巨人,露出小半个脑袋。

“香格里拉基地”是五六个被碱蒿、砂葱和冰草覆盖的山丘。按照这一时期的划分,这里还是理所当然的中国领土,属于察哈尔省。

选中这里是因为水的原因。一个月前,徐向前将军根据伍修权的电报,率领先遣纵队千辛万苦、长途跋涉走到“查干敖包”一带,却没有发现水的踪迹。那里显然无法作为一个基地的选址。

幸好先遣支队的蒙古族指挥员乌兰夫有正确的判断,根据他的建议,继续向北,向达里冈皑草原进发。两天以后,在这片山丘环绕的草场中,发现了几个水塘――北方人叫它“水泡”或者“海子”,蒙语叫“淖尔”,湖的意思。

有水就可以打井。有山坡又可以建设窑洞、地下工事以及仓库。指挥部对这片地形感到满意。特别是那种杳无人迹的荒凉、静谧,和远离敌占区的安全感,十分符合这座秘密基地的要求。

唯一的担心是乌兰夫提醒的:这里冬天会很冷,取暖是个难题。

徐向前当下命令部队解下驮队带来的铁锹和镐头,并指派老部下洪学智担任临时工兵主任。

“吃饱了饭以后,就开始干!”

整整一个月的营建,这片草原丘陵成为有上百个窑洞、十来个地下洞窟式储藏所、一个电台收发站、四口深水井、纵深十五公里的三组防御工事、若干远程预警哨阵地、几处大面积物料堆放场等等……指挥、通讯、后勤、卫生、炊事等场所初步一应俱全的一处中型野战后勤补给基地。

半月前收到延安转发的卡尔迅电报,他已随船从夏威夷启程,在堪察加附近,用水上飞机登上货轮。

徐向前指挥部队加紧施工。比计划中要求的,就差一座飞机场了。

他一边向延安发电,汇报情况,要求派出设计专业人员,一边找来学过土木工程的燕京大学学生,一起来到纳兰山西侧开阔地转了几天,打飞机场的主意。

一行人今天完成了初步丈量和地表硬度勘测。面积是足够大,可以说有十倍以上的宽裕。地表硬度,学过飞行的张学思认为小型飞机没问题,但还缺乏大型飞机降落时地表压强的参照数据。另外风向、风力的因素也没测定。洪学智吩咐工兵连长,明天在这里搭建两个帐篷,再建一个测风杆,开始收集风速资料。

这时警卫员策马跑来,喘息报告:

“首长,三号哨位信号旗,升起来了!”一边把望远镜递给徐向前。

镜筒里红白相间的小旗高高飘扬着,已经看见哨兵向远处挥手。徐向前克制着兴奋,把手往马背上一拍:“不错,终于到了。只比原定计划晚一天!我们走!赶回去迎接他们!”

杂沓的马蹄声欢快地向着指挥部山包驱驰而去。

仿佛为了证明马匹无法胜过机械力量似的,一辆吉普车已经迎着他们的小队驶来。车上带路的是孔庆德。

开车的卡尔逊老远地按响了喇叭,用中国话冲他挥手呼喊:“嗨!老徐!”

合不拢嘴的徐向前勒住马缰。卡尔逊跳下车,继续说着不流利的中国话:

“顺利一路,平安!太好了。可是司机不够,是个大问题呀!”

香格里拉基地热闹起来,干部和战士们一起连夜卸车,20几辆车、100多吨物资两小时就进了洞库。

物资按照武器装备、食品、油料大约各占三分之一的比例搭配的。当晚炊事连就用美国来的小麦粉和猪肉罐头给客人们包了饺子。卡尔迅事后承认,这是他若干年里吃得最饱的一次。而且还破例又喝了“老徐”的地瓜烧酒,沉沉睡去而耽误了写日记。

徐向前悬着的一颗心终于放下来。基地1000多号人的口粮有了着落。在这荒无人烟的草原深处,加上保密的要求,不能四出寻觅食物,他们带的那点粮食差不多接近告罄。幸好卡尔迅隔三岔五的电报安抚着后勤参谋的危机感。

他让孔庆德找人用担架把熟睡的卡尔迅轻轻地抬进准备好的一孔最好的窑洞,又亲手给他盖好了被子。

然后走到那片装满物资的洞库,久久地看着、看着,流下欣慰的眼泪。

第二天清晨,卡尔迅窑洞里发出一声大喊。

“孔庆德!”

“到!”孔团长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急冲冲地赶过去。

“我们赶快吃饭,然后去拉第二批货――今天‘我老人家’教你开车!”

(62)

1942年7月4日到8日,北冰洋航线。

“狼群”拦截了英国驶往苏联北极港口摩尔曼斯克的庞大的PQ17船队。

德国潜艇击沉了船队36艘货轮中的23艘。

随船沉没了210架飞机,645辆坦克,3350辆汽车以及99316吨物资。

灾难性的消息传到伦敦。

7月25日,已经赴欧履任的艾森豪威尔中将,在讨论“火炬”计划实施方案会后,对首相说起这件事。

“太悲惨了。一次损失总数就超过16万吨。……这相当于今年我们计划的对中国的全部援助。”

丘吉尔看看他:

“你是说,我们援助苏联代价太高,将军?”

“不知道。我只是想史迪威要是有这些东西,哪怕是一半,也足够对日本发起一次大的进攻。日本在中国(关内)也只有115架飞机,240辆坦克,不足1000辆汽车。我们损失的超过那几倍……”

首相摇头。

“中国。又是中国。将军,你在太平洋那边呆得太久了。可你现在是美国欧洲战区司令。而欧洲作战是优先的。”

“对不起,首相。我只是联想起一个月前还在为那些物资计划奔忙……史迪威和卡尔迅他们太可怜……可能我忘记了自己现在的身份。”

丘吉尔释然道:

“我相信这是偶然的。不过真的要考虑一下对苏联援助的路线、数量和使用问题了。下个月我将去莫斯科访问,必然要交涉这些问题。”

艾森豪威尔分析说:

“现在送往苏联物资的三条路线:1,绕过挪威海和巴伦支海的北冰洋路线;2,绕过好望角、经印度洋、波斯湾,穿过伊朗的路线;3,经过北太平洋、到达苏联远东的路线。――只有太平洋路线是安全高效的。”

丘吉尔无可奈何:“呵呵,又是太平洋。好吧,我的心也随你一起飞到那儿去了……”

两人相视而笑,中将连忙用手在额头前挥动两下,表示打掉刚才的话头。

分手时,首相开玩笑地嘱咐将军的司机萨默斯比,一个苗条的黑发姑娘:

“凯,当心,别把艾克将军弄丢了。他今天有点神情恍惚――为了那些损失的物资。他想变魔术把它们弄到中国去。”

“上帝,”凯望了一眼艾克。“我的将军原来如此神通广大。”

(63)

察蒙边境。达里冈皑草原。

连续两周,卡尔迅带着他的小队,在赤塔-乔巴山-纳兰基地之间奔忙。

他称这条路线为“S&L通道”:史迪威-拉铁摩尔路线。

卡尔迅在夏威夷组建的20人小分队,本来是由各类技术人才――工兵、炮兵、通讯、爆破、侦察、反坦克、防空和野战后勤管理人员以及三名医生组成。现在一股脑的全成为司机和驾驶教练。

特地招募的几名夏威夷华人军士成为不可多得的语言沟通桥梁。此外,一批原准备奔赴延安的北平、天津学生也由地下党组织悄悄送到了纳兰山基地,充实和壮大了技术和翻译队伍。

八路军总部搜遍各个军区,秘密集中了不到60人的合格司机,乘夜间潜过平绥路等几道封锁线,也来到了“香格里拉”。

徐向前称他们是“种子”,指望靠他们收获出一串串“大穗的庄稼”。

天公作美的是,坦荡空旷平坦的蒙古戈壁草原实在是个天然的练车场。

挑选出来的战士个个兴味十足,在老司机的督导下,从笨手笨脚、紧张忙乱到渐渐适应、得心顺手,进步很快。

因为没有撞上障碍物的危险,象在草原骑马一样,他们可以自由驰骋。从乔巴山(有人还习惯地叫它“巴颜图门”)到纳兰山320公里路程,几个来回下来,就是熟练工了。到了两个月时,不少人已经带了徒弟。

转运的速度逐日加快。

从苏联远东苏维埃港上岸的物资,经共青城、海兰泡、尼布楚,在赤塔东南的小镇卡雷姆斯科耶编组、分流。延安特地派出俄语优秀的军委秘书长杨尚昆(莫斯科中山大学毕业生)带一个小组驻留在这个编组站,配合美军少校海因茨小组处理物资的识别和集散。

经过苏联博尔贾开往乔巴山的火车,从开始的每周一列,变成五天一列、三天一列、直至后来每天一列。每班列车可以运来600吨作战物资和25辆卡车。

装卸队伍也迅速扩大。

驻乔巴山的装卸连,扩大到装卸营,又变成两个营。并且学会了使用机械。

一个月后,拥有200辆车的汽车运输营成立了。

孔庆德被“降级使用”,如愿以偿的担任了汽车营长。大个子工兵主任洪学智眼馋地看着孔庆德驾着吉普车,往来于乔巴山和“香格里拉”之间。

某一天他站在路口,断喝一声:“孔二哥,过来!咱老洪也试巴试巴!”

孔庆德让位后,见他歪歪扭扭地开出几十米就熄了火,于是以过来人和“老师傅”的身份不屑地撇嘴道:

“拉倒吧拉倒吧洪老弟!要不要俺替你请个‘我老人家’当教练哪?”

(64)

“纳兰-香格里拉基地”的人马逐渐增加到上万人。

由于没有缺吃少穿的顾虑,几支在日寇“扫荡”中失去根据地依托的部队,得到中央指示,分批向这里集中。

基地骨干队伍来自几个方面:从冀热辽根据地冲出鬼子包围圈的萧克、段苏权、曾克林部队;从冀中平原撤离的吕正操部队;大青山根据地“扫荡”中转移的王尚荣部队;从晋冀察抽调的杨成武部队;和从晋绥根据地抽调120师的余秋里部队。

新部队还在陆续集中。

与此同时,为了严格保密,卡尔迅与徐向前商量,取得苏蒙边防军的同意,派出两个警戒搜索营,对乔巴山小城、西乌尔特小镇及附近的流动人口实行了控制,严密封锁了通往满洲的潜在通道。

岗哨、骑兵、自行车、摩托车和吉普车组成的巡逻队,在方圆几十公里的无人空间织起一张大网。对于偶尔拦截到的蒙族牧民,一律劝他们放弃向东走的路线。四海为家的牧民倒也并不坚持。

警戒指挥官曾克林得到的命令是:三个月内,不得走漏半点风声。他为此立下了军令状。

8月1日,察蒙军区教导队成立。新武器和新战法训练开始了。

参谋部、政治部、后勤部等一系列机构一一完善,主要干部都配发了第一轮的军用怀表、望远镜,并学会了使用步话机。

物资清点及发放井然有序,按照供给计划,各部队日新月异地改善着装备和食品结构。伤病员在野战医院得到了治疗,士气达到令人满意的高度。培训的司机竟隐隐地出现过剩。自行车学习热也随着掌握人数众多而变得不那么时髦了。修车、补胎已经没有人称之为“技术活”。

8月下旬的某一天,徐向前给卡尔迅带来几份电报。

一份是延安来电:

为了配合运输,已经通知各主要根据地开始修建野战机场。

另一份是延安转发的,写道:

  亲爱的埃文思长官:

本部队乘坐“鹦鹉螺号”和“舡鱼”号首次进行太平洋吉尔伯特群岛中的马金环礁两栖进攻作战,成果显著。士兵们祝福你!

                    代理指挥官詹姆斯。

得知自己一手带起的部队参加了太平洋上美军第一次反攻行动,卡尔迅笑了,喃喃自语:“呵呵,‘鹦鹉螺’!还要‘海底两万里’呢……”

第三份也是延安转发。写道:

埃文思弟弟:我在重庆重病(黄疸性肝炎)。母亲在加州去世。现已回到印度。想念你的乔。     

卡尔迅明白,这是史迪威在试探着与他联系。电文相当含蓄,没有正式称呼和正式落款,并且只谈私人问题。理解它需要默契。于是他当即回电:

“乔:深切的关心和深切的哀悼。请一定安心治病。

“我很健康,S&L药物效果不错,可以帮你支付费用。爱你的埃文思。”

(65)

印度。比哈尔邦兰契市郊,蓝姆迦兵营。

中国士兵们发现,一名60岁的美国中将,经常出现在训练场上。他身材瘦削,穿着开领短上衣和短裤,戴一顶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宽檐战斗帽,在操练的士兵中间走来走去。

时而,他伏在卧倒的中国士兵身边,帮他们校正瞄准点,或给他们做示范。

缅甸失利以后,不甘心失败的史迪威将军在印度重新建立了支撑点。

五月份开始了大溃退。

杜聿明将军带着大部分远征军逃进了荒无人迹的缅北野人山,十万人中,四万多人葬身在原始森林。

史迪威带领他的小队,16天里穿越蛇蝎虫兽出没的林莽,疲惫地跋涉数百英里之后,来到印度的英帕尔。

一位跟随他走出缅甸的记者这样描述:将军“不仅靠权威,更是靠意志驱动这场艰苦的行军。……他的体重至少减轻20磅,瘦削得只剩皮包骨头。双手不停地颤抖,皮肤蜡黄,象得了黄疸病。眼窝深深陷下去……”为了把队伍带出绝境,以及命令空军去拯救野人山的灾难,老将军声嘶力竭,严厉粗暴,“他恰似愤怒的上帝,骂起人来有如堕落的天使……”

美国飞机发现了远征军的踪迹,开始空投救援物资。

日本人满心以为中国远征军在滂沱大雨中退入“死亡之谷”,注定要“束手待毙”。后来发现:“美国空军解救了这些穷途末路的中国人。他们向胡康谷地和孟拱谷地空投了大量粮食和物品,才使奄奄一息的中国士兵免遭覆灭。”

“据估计,至少有132吨粮食和物品被空投在中国军队的行军路线上。”

5月25日,史迪威从延苏吉亚飞到新德里。

第二天,美国各大报纸转发美联社记者发回的现场报道:“5月25日,印度新德里:在缅甸遭到沉重打击之后,约瑟夫?史迪威中将依然充满着战斗精神。他在今天宣布说,缅甸能够、而且必须从日本人手里夺回来。”

晚上,他在写字台前,起草了一份给陆军总部的电报。

“我相信,中国在战略上具有决定性的重要地位,我对此深信不疑。因此不向中国战区派遣美国部队,无疑是个重大错误。※”

5月28日,他乘坐一架B-25轰炸机离开新德里,重返中国。

※电报原文。

6月24日,蒋介石表示,可以接受史迪威关于在印度装备和训练中国军队的计划,甚至还答应再向印度空运5万中国部队。

史迪威一再打电报、写信向史汀生和马歇尔提出援华的具体项目和数量,以至马歇尔都感到有些不耐烦。有一次,他来电批评史迪威过于急躁。

宋子文也打电报给史迪威,劝他不要火急火燎地催促美国陆军部,因为对华运输实在太过艰难。租借物资从美国东海岸装船,穿过大西洋、印度洋近两万公里的海运,从卡拉奇上岸,经过2500公里的铁路,运抵加尔各答;再经过孟加拉至阿萨姆的窄轨铁路,运到空运司令部的各机场;最后才能飞越“驼峰航线”到达昆明。

尤其是最后一段的“驼峰空运”,更是十分危险。

7月初,80岁母亲去世的消息和黄疸病的双重痛苦,袭击着史迪威虚弱的身体,但没有拖跨这个顽强的美国老头。※

“在36个小时内,接连服用了8种药物,终于好起来了”――他在日记中写道。秉承着父亲的教诲:“不工作就是罪过”,他在病中不停地撰写各种备忘录――形势分析、《整编方案》、训练计划,“用文件轰炸”蒋委员长。

这期间,蒋大元帅和他的参谋长之间的矛盾,经历过一次爆发和平息。

蒋于7月初致电宋子文,要求转告美国政府,将史迪威“自动召回”※。

罗斯福总统为此派出他的经济顾问劳克林?柯里博士再次访华,几番斡旋之下,终于使双方言归于好。

史迪威和柯里8月初赴印度之前,委员长夫妇在黄山别墅举行家宴,为两人饯行。宋氏三姐妹难得地一起出席了宴会※。

※ 均为史实。

8月15日,史迪威处理完新德里司令部积压的各种文件之后,赶往位于加尔答以西约300公里的蓝姆迦训练中心。

机要副官交给他一份来自“埃文思弟弟”的电报。看到“S&L药物效果不错”,他露出会心的微笑。

(66)

延安。杨家岭。

正在进行的一次整风工作讨论会被一个小小的意外所打断。

朱德看了手中的电报,闷闷不乐地把它交给刚刚发完言的毛泽东。

毛泽东先瞥了一眼,又仔细看完,不由得一掌拍向面前的木质方桌:

“这么搞,哪里还讲什么国际主义!”

叶剑英怔了一下,拿起电报。是徐向前打来的:

“中央及军委:据我方及美方驻赤塔物资监管小组报告,近日多次发生苏联方面扣押和截留我方物资事件。美方第二期发来的数十门高射炮、反坦克炮等(原计划用于纳兰基地野战机场的防范)及弹药,和大量卡车吉普车、部分油料,均被苏方截留并转运。理由是苏德前线吃紧。我方从国际主义原则出发,据理力争,但未奏效。卡尔迅上校已赶赴苏联赤塔,交涉此事。

“特此报告,请示我方原则立场和处理方针。”

沉默有顷,与会的几位纷纷议论起来。毛泽东绷紧了嘴唇:

“抗议。必须抗议!”

“毛泽东同志,请冷静一点。”一直坐在角落里不发言的王明书记开腔道:“我们是共产党。能眼看着共产主义堡垒――苏联陷落于德国法西斯么?在他们的紧急时刻,我们不能直接提供援助,还不能间接做点贡献么?”

“他们紧急,我们就不紧急?”

“我们这里没什么危险嘛。可以整天坐下来‘整风’,开一些与战争无关的会。可是苏联,每分钟都在流血!”

“我们的血流得还少么?同样是抗击法西斯,保家卫国,谁个比谁个更重要?何况他们自己还有生产能力。他们给过我们什么实际支持?”

“难道没有么?我们的多数药品从哪里来?我们的理论著作从那里来?我们的大批干部是谁培养的?我提醒你,对待苏联的态度是检验真假马克思列宁主义者的试金石和分水岭。”

“马列主义者首先也要吃饭、要生存!这是起码的唯物主义。大敌当前的时刻,从弱小的同盟军手里抢夺人家的讨饭碗和打狗棍,这算什么马列主义!”

“毛泽东同志,我们不要有狭隘的民族主义和狭隘的爱国主义嘛。更不能有小团体主义和农民意识。这是酷烈的国际阶级斗争,也是考验我们的时候――苏联的安危关系着整个共产主义事业的成败!”

“如果这个事业的成败寄托在几十门大炮、几百辆卡车身上,恐怕太脆弱了一点吧!”

“毛泽东同志,你是懂军事、打过仗的。虽说总的数量不大,但有些关键时刻,就是几十门大炮决定胜负。”

“不要危言耸听。去年没有这些美国援助,苏联不是也把希特勒顶在莫斯科城下?说心里话,若是在去年,我都不会争。现在远远不是最危急时刻。他们是在谋求胜利――难道我们不需要胜利?”

“如果我们的胜利是和资本主义联系在一起,这个胜利的价值就要打个大大的问号!”

“不要主义、主义的喊得凶。挂羊头买狗肉的事情我们领教过不少!我们通过战斗得来的胜利首先是人民的胜利!你想打什么问号?”

“人民是划分为阶级的!无原则的人民胜利,不是共产党人的奋斗目的!”

“莫吵,莫吵。”朱德摆了摆一双大手。“我提议,政治局和军委开会,就这个问题进行一次表决。”

王明哼了一声:“靠人数优势来压制不同意见,这也不是没有先例。党内对苏维埃红色政权有清醒认识的同志到底有多少?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那你说咋个办?”

“我们今天无条件支援苏联,将来苏联会无条件支援我们。”※

毛泽东不屑地站起身,心说:作梦吧。然后对大家宣布:

“这件事是军事问题,由军委研究处理。今天散会!”

说完又转身:“对不起,王明同志,由于军事问题的特殊性,需要对你实行必要的保密措施。这些天你的工作组织上会作出安排。”

满腹牢骚刚要表达,会议就结束了。王明面带不满,走下山坡。身材高大的保卫部长罗瑞卿跟了上来,“王明同志,有个理论学习班需要有人主持一下,组织上决定你去。”

※王明回忆录中记载,他多次和毛争论,每次一争吵就不可开交。吵到吃饭时间,已经成为毛的妻子的江青会站出来说:“这两只老公鸡真是厉害得不得了,一见面就斗,一斗起来就没个完。”然后和王明的妻子叫各人的丈夫回家吃饭。

(67)

8月12日,丘吉尔一行飞越开罗、德黑兰、里海,到达莫斯科访问。

这之前,苏联报纸公开抨击英国停止护航运输是为了占取理应属于苏联的物资,《真理报》甚至刊登漫画,谴责英国同纳粹合作。

丘吉尔首相认真的回顾了这四天的旅行。

“……我反复思量着我到这个悲惨而阴险的布尔什维克国家去的使命。这个国家诞生之初,我曾一度力图扼杀它。在希特勒出现以前,我认为它是文明自由的死敌。现在我要对他们说些什么才算尽到责任呢?具有文学癖好的韦维尔将军把我要说的话归纳成一首诗,这首诗分成几节,每一节的末尾都是一句‘1942年不开辟第二战场’。

“这等于向俄国人浇了一瓢冷水……难啊,多么艰难的任务!”※

接下来,首相与斯大林元帅的会谈“在阴森而沉闷的气氛中开始”。中间经历了“冰块融化、通人情的接触逐步建立起来”的阶段,四天后,被斯大林称为“这匹老战马”的首相,在大元帅私宅中的家庭酒会畅饮到凌晨2:30,然后在拂晓5:00飞离苏联。※

※均引自《丘吉尔回忆录》。

8月19日,蒙巴顿三军中将指挥英国和加拿大部队6000余人,在法国北部港口小城――迪耶普进行了一次著名的登陆袭击作战。在德军有准备的反击下,以三分之二以上伤亡或被俘的惨败而告终。

同日,德国第六集团军保卢斯装甲兵上将,下达向斯大林格勒的进击命令。

(68)

莫斯科。克里姆林宫。

最高统帅部扩大会议已近尾声。临近散会的时候,斯大林转向莫洛托夫。

“维亚切斯拉夫?米哈伊洛维奇,说说那件事吧。”

“总的来说是这样,斯大林同志。”莫洛托夫从眼前文件上抬起头。“哈里曼大使递交的这份抗议,措辞强硬。他们威胁:如果不归还那些截留物资,就将拒绝履行今后的租借义务。”

斯大林缓缓吸了一口烟斗。

“你们怎么看。”

刚刚出任最高副统帅的朱可夫大将发表意见。“不管怎么说,前线确实需要那些东西。特别是高射炮、反坦克炮,还有炮弹。卡车也同样,没有它,部队就会失去机动性。况且,大部分已经运到古比雪夫了,难道再运回去?”

“他们措辞强硬?”铁木辛格元帅接着说。“盟国之间不应该这样。他们不也需要我们协助么?要从我们领土上过境、要使用我们的铁路、车皮――虽然他们提供机车。如果一味强硬,我们应该――不予理睬。”

“但是真的中断供应,会是什么后果?”伏罗西洛夫问。

“我们依赖自己。”内务人民委员贝利亚迅速地说。

“眼下不行。”朱可夫摇头。“前线形势严峻。”

“我认为他们不会这么做。他们需要我们抵抗德国法西斯。而且那么一来,他们不也彻底失去这条通道了么?”布尔加宁插言道。

“可是毕竟大受损失的是我们。根据协议,今年转往中国方向的只有太平洋航线总量的七分之一,充其量10万吨而已。可是我们的总量是数百万吨。※他们怕什么?大不了取消在中国北方开展游击战。而我们呢?恐怕至少是减员几十万人去强化生产。是否……因小失大?”卡冈诺维奇表示担忧。

※史实:美国援苏物资数量,1941年,36万吨;42年,245万吨(其中太平洋航线73万吨);43年,480万吨;44年,622万吨;45年,367万吨;总计1750万吨。

斯大林这时轻轻敲一下烟斗。

“维亚切斯拉夫?米哈伊洛维奇,哈里曼大使的个人态度怎么样?”

“他还是一如既往地和蔼可亲。并解释说这是国务院的立场。同时还转交了一份美国使馆武官处凯南中校的备忘录――是个……要求补偿的清单。”

“补偿?什么内容?”

莫洛托夫递过来一纸文件。斯大林用手势阻止。

“扼要介绍一下内容。向大家。”

“好的。备忘录说,如果我们不能如期交还这些武器、车辆、物资的话,他们要求苏联方面‘补偿相应数量的机关枪、冲锋枪、迫击炮、火箭炮……以及弹药。还有木材、煤炭、水泥、建筑材料’等等。”

“建筑材料?什么用途?”贝利亚问。

“大概是修建营房或者碉堡什么的。”一直没说话的米高扬判断道。

“就是说,美国人准备了让步的余地。”斯大林点点头。

“除了喀秋莎,都是些轻武器嘛。”作战部长安东诺夫如释重负。

“喀秋莎?”斯大林有些不解。

“哦,斯大林同志,这是前线战士给我们的火箭炮起的绰号。他们爱死了这件秘密武器,就象自己的姑娘一样。”朱可夫笑着回答。

气氛活跃起来。斯大林转身问主管国防工业的卡岗诺维奇人民委员:

“目前冲锋枪产量是多少?”

“今年计划,超过150万支。目前是……”

负责军械、弹药的乌斯季诺夫代他回答道:“目前,我们的老式冲锋枪已经停产。新式的波波杀(PPsh-41式)去年到现在已经超过110万支。明年还会增加,总计划超过500万支。新式设计使生产工艺大大简化,质量又很可靠,连德国鬼子都喜欢它……”他忽然感到失言,急忙打住。

贝利亚已经狠狠地瞪了他一眼。

“迫击炮呢?”斯大林没有追究。

“这个,数量不小。可以达到25万门※。但都是中小口径。我们主要缺少的是重炮……”

※史实:42年23.6万门。

“我的意见,”斯大林从嘴边拿开烟斗。速记员迅速在拍纸簿上唰唰记录。

“一,同意美国方面补偿要求。

“二,轻武器和弹药满足他们。冲锋枪数量可以加倍。但‘喀秋莎’不能满足。理由是我们自己不够用。不要涉及为了保密那类原因。

“三,这批武器尽快组织起运。利用远东方向列车的回程空驶。效率要提高,数量要保证,甚至可以超过。我们从来不缺轻武器。

“四,这些武器必须交到中国同志手里,而不是别人。同时要求美国和延安方面,遵守他们的协议和计划,保证按期发动秋季攻势――据说是叫做第二次百团大战?――我们还会补充弹药。

“五,情报部门,密切注意中日战场态势。采取督促措施,确保八路军秋季作战规模,越大越好。鼓励他们,支援他们。在华北打得狠一点,可以适当提供一些我们掌握的情报。就是要把日本人调离满洲。

“六,木材、水泥、煤炭这些要求不高,数量也不大,在远东就地解决。”

说到这里,斯大林起身,踱步。补充道:

“七,通知后贝加尔和远东军区,作好抽调30个师到顿河流域前线的准备。”

然后向里间自己的办公室走去。

望着他的背影,年轻的什捷缅科中将轻轻地说:

“斯大林同志就是想得深远。这样一来,远东压力减轻,我们可以有足够的兵力顶住南线德国人的进攻了。”

“是啊。本来我们希望英美开辟第二战场。拖住德军40个师。看来他们做不到。”华西列夫斯基说。“这样,我们通过转运一批轻武器,一举两得。既抽调出自己的几十万部队,又维护了盟国关系和租借法案。”

“领袖就是领袖。”贝利亚人民委员总结道。

“问题是日本。”莫洛托夫道。“他们发现苏联武器到了八路军手中,会怎么样?苏日之间去年四月签署了互不侵犯条约。禁止对中国的武器供应。我们最后一批援华武器在去年年底停运了。”

“条约?”伏罗西洛夫元帅应声道,“德国和苏联还不是在1939年8月签定了条约?现在如何?日本如果打算守约,为什么保留上百万关东军?不管南方多紧急,这支队伍始终压在满洲边境!他们只是窥测时机而已。”

“日本军阀是不可以信赖的。对他们,只能用武器说话。”朱可夫赞同道。哈拉欣河之战他还记忆犹新。

“这项工作,必须严格保密。日本人发现我们的武器进入中国,必须是在那里的秋季攻势打响之后。”

斯大林这时回到座位上。习惯性地拿起烟斗,并不点燃。

“至于我们应对的策略问题,现在看来,日本在满洲冬季对我们发动攻势的可能性很小。阿纳斯塔斯?伊万诺维奇,”他转向米高扬。“你来具体负责这件事情。什捷缅科中将配合你。”

两人点头作答以后,斯大林最后说:

“这期间,我们要重点对付德国――这个当前最凶恶的敌人。真正的较量已经开始。朱可夫同志和华西列夫斯基同志,可能你们明天就要分别赶回各自的前线。至于日本,那是明年春天以后的事情。”

(69)

1942年8月7日凌晨,美国海军陆战第一师在瓜达卡纳尔岛登陆,夺占了日军机械厂、发电厂、物资仓库以及即将完成的飞机场。

血雨腥风半年之久的瓜岛争夺战就此拉开序幕。

詹姆斯?罗斯福中校率领“工合营”参加了这场战斗。※

※史实是卡尔迅本人亲自带领部队参加了瓜岛作战。

双方进行了一系列的海战和登陆作战。开始阶段,日本占有上风。萨沃岛海上夜战,三川军一中将一次便击沉盟军4条重巡洋舰。

但是随后,日本海军航空兵的损失逐日增大,特别是有经验的飞行员日益减少,使大本营感到恐慌。

中东。8月13日,伯纳德?蒙哥马利中将被任命为英国在埃及的第8集团军司令。盟军与轴心国的北非战线僵持在亚历山大港以西100公里的阿莱曼。

8月28日,巴西对轴心国宣战。

8月下旬,一度被调往埃及、支援英军的美国第10航空队回到印度。

(70)

印度。蓝姆迦训练中心。

这里原是一座英国旧兵营,曾用于关押从非洲战场捕获的意大利战俘。营地面积20多平方公里,营房可供2万人居住。还建有各种训练场、两个轻武器射击场和1个炮兵射击场。

史迪威交涉后,韦维尔将军答应把这里作为中国军队的训练基地。双方协议,由英国人负责营地食品供应,并提供印度卢比作为受训官兵军饷;美国人负责提供武器装备和组织训练。

从缅甸撤退的中国远征军新38师、新22师,先后入营,番号改成“中国驻印军”。9000多中国官兵成为蓝姆迦训练中心的第一批受训部队。

经蒋介石同意,史迪威担任这支部队的总指挥,罗卓英为副总指挥。

8月中旬,史迪威视察了蓝姆迦营区部队和训练场地。

第二天他召集各门课程的主任教官会议,健全机构,制定训练计划,任命了驻印军参谋长和训练中心主任。并抽调一批优秀军官担任步兵、炮兵、装甲兵、战术、后勤等课程的教官。美军人员派到营以上单位担任联络,中国军官负责部队行政管理。

对于具有军事教育经验的“训练天才”史迪威来说,这些完全是轻车熟路。

8月23日,训练中心举行隆重典礼。

会场悬挂着中美两国国旗。

史迪威用他那特征明显的、山西口音的汉语,向中国官兵发表讲话。

他讲到中国春秋时期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发奋图强、最终报仇血恨的典故;还讲了宋朝将领岳飞“精忠报国”,奋勇抗击金兵入侵的故事。号召官兵学习历史上的英雄,效忠国家,建功立业。

他向部队保证,一定要提供与日军同样精良的武器和装备。

通俗、生动的讲话,给驻印军中国官兵留下深刻印象。

训练课程主要针对三类对象。

第一类是士兵,训练武器操作,熟练步机枪、迫击炮、火箭筒、反坦克炮和其他装备。还有丛林战训练,如爬山、爬杆、武装泅渡、野外生存等。

第二类是中下层军官。除技术训练外,还要掌握野战和协同战术。

第三类是上校以上的指挥官和高级参谋人员。仿照利文沃思指挥和参谋学院的战时方式,学习战略、战役、指挥、后勤和参谋作业等课程。

这部分人,是为了在云南再训练装备30个中国步兵师而培养骨干。

训练方法,按照讲解、示范、实习、考核四个步骤进行。

中国士兵虽然文化不高,但善于模仿。许多复杂的武器、装备操作技术,他们很快掌握。

过去他们弹药奇缺,很少有实弹训练的机会。现在不同了。蓝姆迦训练中心提供充足弹药,士兵们不仅能进行轻武器实弹射击,甚至迫击炮、反坦克炮、榴弹炮也能进行充分的实弹训练,结果射击技术提高迅速。

在给夫人温妮的一封信中,史迪威写道:

“中国军队学习的很快,这证实我的观点:只要得到适当训练,他们就像其他部队一样棒。英国佬正抱着极大兴趣注视着我们。”

过了不久,蓝姆迦的中国部队从军装、皮靴、钢盔、背囊,到步枪、冲锋枪、机枪、火炮和车辆,全都换上了美式装备。

训练中心的医院,为受训官兵提供了医疗服务,接种了预防霍乱、伤寒、天花等传染病的疫苗,伤病情况明显减少。

英国人提供的伙食虽算不上太好,但米饭、面包和牛肉罐头却能保证每天饱食三餐。一段时间下来,长期营养不良的中国士兵平均体重增加了近20斤。整个部队士气高昂,面貌一新。※

※本节史实,摘编自《刚烈将军-史迪威》222-225页。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压缩 12 层

    • 37 38 39 40 1 思考得人 字12198 2005-08-01 07:18:25

      •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1 思考得人 字16185 2005-08-01 07:37:06

        • 51-60 1 思考得人 字22230 2005-08-02 11:22:22

          • 61-70 O

            • 71-80 2 思考得人 字29875 2005-08-02 11:24:03

              • 81-90 2 思考得人 字16151 2005-08-02 11:24:39

                • 91-100 2 思考得人 字24725 2005-08-02 11:25:32

                  • 101-110 2 思考得人 字17962 2005-08-02 11:26:44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