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欣赏】《历史,另一种选择》作者龙德施泰特 授权转载 -- 思考得人

共:💬45 🌺67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41)

西伯利亚大铁路。4月底。

无边无际的俄罗斯原野扑面而来。

这个国家广袤、深邃得令人窒息。即使航海时的单调也不过如此了吧?

当然,车窗外的景观时有变幻――为了旅客的胃口,它们会被交替成原始森林。而且这种森林走廊,动辄就是黑洞洞的上百公里。

莫罗中尉仍然保持着新鲜感,尽管他的中校上司开玩笑说,如果他犯了错误、有机会对他惩戒的话,就罚他在这条线路上往返25次。

贝加尔湖已经过去了。据说那是世界上最深的淡水湖,足有安达略和伊利(两个湖)加起来那么大,而且一尘不染。莫罗心想,这种湖往往都和怪兽啊、仙女什么的有些关联。可惜呀,通过的时候是在夜里。

不明白凯南中校为什么心烦意乱。他不喜欢苏联这可以,但为什么也不喜欢大自然呢?看这些积雪尚未融化完的林莽,和那些未开垦的、肥沃的处女地吧……他的砂砾和秃山遍地的亚利桑那家乡和这里完全两样。

本来是安排莫罗和另一位上尉出这趟差。但事到临头哈里曼大使一个电话,中校取代了上尉。这使他有点沮丧,因为上尉毕竟年龄接近,一路上可以欢歌笑语。中校严肃得象他父亲。跟着军衔高一些的上司出差的唯一好处就是,或许能见识较多的场面……

惟有一次中校显出一点人情味――黎明时穿过那片白桦林的时候。

莫罗正在遗憾不能在行进中的列车上画一幅写生,凯南中校带点嘲讽的告诉他:在俄罗斯,你若是称赞一位女士“象一株小白桦”,肯定会得到满意的回报――但必须是青年女士。

这好办。从餐车回来的路上,莫罗就照作了。女乘务员雀斑未褪的小脸上飞起了红晕,确实显出了几许妩媚。

最终的回报是,包厢小桌板上多了一份加奶的红茶。

传说中的小白桦就是这样了。

下一站是乌兰乌德,莫罗伸了个懒腰,打算到站台上去做体操。

“中尉,你这么喜欢远东和西伯利亚,”凯南中校突然说,“把你留在这里工作两年怎么样?”

迟疑了一分钟以后,莫罗艰难地说:“还不如……让我,往返25次吧。”

心里盘桓着一个可怕的疑问:这就是……小白桦的惩戒?

(42)

陕北,黄土高原。永坪炼油厂。

今天清晨,一辆救护车开来,接他们上了路。

惠特赛原以为使用这封闭的救护车是为了掩人耳目和保密。听介绍才晓得这是“党中央”仅有的两辆汽车中较好的一辆,还是孙夫人宋庆龄女士捐赠的。

这个俭朴得近乎简陋的“党中央”,却吸引了中国和美国人的目光,集聚了那么一股抗日力量,产生了那么一种不可思议的魅力?……惠特赛把它归结为人类渴求平等的天性。

上校和他今天都换了便服。公开的身份是“英荷壳牌石油公司远东处”的代办,辛普森先生和随员皮特先生。

救护车行进了一个小时。

车窗比飞机舷窗还小,惠特赛只能观赏一下那些孪生兄弟般的高原土丘,偶尔穿插着几丛白杨树。这种在贫瘠土地上生长的植物,它的忍耐性和生命力,很像在这里生存的人群,比如说,八路军就有这种特质。

陪同者徐向前将军不必换装,他们没有军衔的土布军装是这个边区里的最常规的装束。

另一位陪同者是毕业于莫斯科中山大学的军委作战部副部长伍修权,他的“地方职务”是陕甘宁边区的秘书长。这次陪同是专门安排的,他和卡尔迅彼此明白,明天将一起执行一项重要使命。

上午,在延长县的七里村※,193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地质系的汪鹏――军工局的工程师,带他们看了自己主持开发的油井群。这是他用简单仪器在他称之为“鱼鳞状不对称小背斜”的地质构造上找到的油层。其中七1号、七6号都是日喷百吨的“旺油井”※。说到井深为87米到150米时,惠特赛插话道:

“这我知道,150米也才是500英尺。属于非常浅的地表盖层,开采十分容易。我父亲他们经常要钻探2000英尺以上。你们用的是什么钻机?”

“有三套自己装配的200米汽动顿钻钻机。钻铤、钻具是美国的,锅炉是德国的。德国造鱼尾钻头不适用,改用美国硬岩钻头。”汪鹏介绍。

“钻井工人有多少?”

“我们钻井队120人。1938年,国民政府准备开发玉门油矿,经济部长翁文灏找不到钻机,我们周恩来副主席主动把这里最好一部钻探设备移交给了他们,并且送到兰州。”

卡尔迅对惠特赛点头,用英语说:“这件事我也知道,为了统一战线。”

※延长油矿40年代产量一下猛增好几倍,仅1943年即达1279吨,创造了自1907年以来的最高纪录,相当于1935年前14年产量的总和。至今,七里村油田仍然是延长油矿的最大油田。以上史实。

另一处的永坪油矿,历史更早些。旁边就是永坪炼油厂。

工厂规模当然很小。主产品照明煤油、车用汽油和蜡烛。延安和陕甘宁边区一共20多辆卡车的汽油都由这里供应。※

一间厂房里,几个工人正在修理一些破旧的机器。

“皮特先生”注视了一会儿,不禁技痒难熬,弯腰拿起一只扳手。“辛普森先生”连忙用眼色制止了他。

边区的伍秘书长笑笑对陈厂长解释说:“皮特先生曾是一位很好的技工。”

厂里最好的建筑是一座“工人俱乐部”,屋顶装饰着一颗红星。

使惠特赛惊奇的,是礼堂舞台的墙上,并列张贴着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还有罗斯福、蒋介石的画像!※

厂长陈振夏,是边区八大劳动模范之一,获得毛泽东主席亲笔题词“埋头苦干”。※

“皮特先生”虽没看好小小炼油厂的生产能力,但却从“辛普森先生”胸中有数的表现里,嗅到某种信息。

他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因为反复研究过地图――漫说战争时期,即使和平年代,这里通往任何地方都是千山万水呀!纵然有设备,可怎么运来呢?

即使是突击队长,也不是全能的上帝。他终于忍不住,用英语悄悄地对“辛普森先生”说了自己的忧虑。

“辛普森”用下巴指了指墙上的画像:

“别担心,亨利……皮特。那里,第五个人,他有办法。”

※均根据爱泼斯坦的记述。

(43)

西安,西郊机场。

这架B-25米切尔“气象侦察机”已经是第二次降落这里了。

国军机场警备团参谋胡图丹上尉,听说前不久轰炸东京的美国飞机就是这种型号,喜洋洋的把它远近看了个够。忍不住还要跟同僚赞叹地骂几句:

“妈的老美,就是阔气!连气象飞机都使的轰炸机!”

“这你就不明白了,气象飞机天上一转么一整天,小飞机作甚?油都不够,驾驶员也受不了哩。”团部蓝信发干事说。

“瞅你还挺明白。你知道他们观察哪儿的气象么?告诉你吧,运城!临汾!太原!你老家!”

“你咋甚都知道?大鼻子告你啦?把你还明晰得不行。”

“侦察完了就炸。跟东京似的,咣咣咣!早早告诉你媳妇,留神点,赶紧躲!别当了鬼子炮灰。”

“俄媳妇用得着你操心哩?把你个嚼舌头的……”

(44)

西安,西郊机场。

夕阳时分,约翰机长看看万里无云的天气,觉得这西北和重庆就是不一样。那边的霉雨和大雾简直比他去过的伦敦有过之无不及。可是一过秦岭,又好像到了美国西部,连土地都是干黄的。

加满油后又检查了油料储备,他满意地踢了踢那些225加仑的橡皮副油箱,心想够了。命令是带足2000英里以上的燃油――这几乎比杜利特前不久的著名飞行还要长!幸好是不必携带炸弹,节约的重量也可以转让给油料。

跟着卡尔迅转了半个地球。这次又要飞哪里呢?命令上没有说,只交代“服从上校的指示”。据上校来电说要作好降落一系列陌生机场的准备。

第一站,就是上次空投时没留心观察的那个――延安。去接上校。然后呢?反正那是个富于冒险色彩的老头,跟着他旅行呗。看名字,他好像挪威裔?维京人哪!他是不是有北欧海盗的血统?这种人最喜欢闯荡。

我们苏格兰人也不含糊。一路上没让他挑出半点毛病。嘿嘿,杰出纪录不只是杜利特能够创造的……

17点整,约翰机长看了看表,自信地发出命令:

“准备起飞!”

缺少一名机枪手的四人机组开始忙碌。

“增压泵――打开!

“混合气――正常。

“螺旋桨――全速。

“增压器――就位!

“半襟翼――到位!”……

(45)

三天以后,重庆。黄山别墅。

戴笠少将步履沉稳,走到面窗而立的蒋委员长身边。他知道不需要先开口。不该打断校长的思路。

“嗯?雨农,有什么新情况?”蒋中正幽幽地问。

“校长,明天,5月4号,美国海军代表团将访华抵渝。领队是米尔顿?梅乐斯海军少校。将同我方协商对日作战情报合作事宜。”

“唔,好哇。准备的怎么样?”

“一切就绪。根据校长指示,我方将提出,成立一个合作机构。”

“可以。名称要想好,不要带有明显的军事色彩。”

“明白。打算叫‘中美特种技术合作研究所’,校长意下如何?”

“研究所……好!学术单位,不是军情单位,可以。”

“校长,另外有件情况――据012号内线报告……”

“嗯?”

“三天前,一架美军气象侦察机因为迷航,迫降在……延安东关机场。”

蒋警觉地问:“后来呢?”

“次日凌晨已经飞离。”

“飞机上有什么人?”

“只是些飞行员。这是一架B25轰炸机改装的气象机,执行例行任务。”

“飞机上几个人?”

“就是杜利特炸东京那种,五人机组。不可能装什么大人物。机舱狭小。”

“但是史迪威就坐这种飞机。他图快。”

“史迪威在缅甸,校长。”

“我晓得!那边有什么动作?我是说……”

“明白。中共方面除正常迎送,例如加油送水之外,未发现可疑接触。”

“油?他们哪来的油?”

“过去他们袭击过日军机场。历次作战,想必总有些缴获吧。012号看到一些空油桶。”

“还是不可掉以轻心,?H?共产党狡猾得异乎常人!美国人当中也是有亲共、通共分子地!”

“是,校长。我已布置,核查延安外国人近日活动。”

“胡宗南那边,防范也要加强,陆路必须封锁住。”

“是,校长。接待完梅乐斯代表团,卑职到西北走一趟,以配合胡长官。”

蒋委员长沉吟作罢。

(46)

卡尔迅返美航程日记之一:

5.1.1942.星期五,晴好。

深夜,与伍修权上校一起潜入飞机,睡到凌晨。

拂晓飞离延安,一直向北。高度6000英尺,节油飞行。

能见度良好。伍准备了地图,我们拿来与拉铁摩尔搞到的地图相对照,增加保险系数。约一小时飞越黄河、平绥铁路,中间经过几大片戈壁和沙漠。

两小时后到达察哈尔――外蒙古边境上空。地图上标记这里是:达里岗皑草原。

我还是第一次见到真正的草原。空旷、辽阔、连绵,令人心旷神怡。覆盖到天边的绿色让视觉非常舒服。偶尔见到一点人为的痕迹:一些奇怪的、用石块垒成的、规则的堆状物体,上面插着高低错落的木质旗杆。

我怀疑这就是拉铁摩尔笔记中提到的“敖包”。

这怀疑被伍上校证实。他讲了“敖包”的故事――蒙古人风俗的夏日篝火晚会上,小伙子和姑娘们骑着马、唱着情歌,在这里聚会……哈,何等浪漫!每个民族都有自己情感的表达方式。我把故事翻译给机组的小伙子们听,他们个个笑得合不拢嘴。有机会的话,他们愿意在这天 鹅绒般的绿地毯上举行婚礼――上帝,如果蓓姬能来,我们也重新结婚一次。

飞机在这一带进行了盘旋。在“敖包”东北约100英里,出现了山岭,估计高度为700英尺。地图的标识是:纳兰山地。

伍上校认为这个选址很合适。共产党人喜欢山,真是名不虚传。连这个莫斯科留学生也概莫能外。

第二次盘旋时他的理由更充分了――我们终于发现了水源地。其实这很容易,空中看下去,阳光反射在那两三处碎玻璃似的小湖泊上分外刺眼。伍介绍说它的蒙古名字叫做“淖尔”。

此行的目的达到了。

之后就是考察外蒙古地形。飞往巴颜图门时间40分钟,按航速计算是200英里(约310公里)。我留心观察之后可以认为:对卡车来讲,7小时路程,地面无障碍。

一个小城出现了――巴颜图门,也叫克鲁伦。终于看到了人烟,伍告诉我,这里去年已经改名“乔巴山”,据说是一个蒙古领导人的名字。

小城似乎只有两条街道,呈十字形。土黄色的低矮房屋有点类似100年前美国西部小镇。但确切无误的存在着巴颜图门(乔巴山)铁路车站。

向东的是一条不起眼的窄轨铁路。大约就是通往诺门罕战场――1939年朱可夫用它运兵,打败了日本23师团。向北则是明显的苏联宽轨,状态良好。它一度成了我们的地面导航物。

下午降落在赤塔。苏联城市!约翰机长兴奋得脸都红了。

对于围上前来的那些紧张的士兵,伍上校的一句俄语:“朵拉斯基,达瓦理士(握手吧同志们)!致以劳动节的问候!”马上得到卫兵们友善的接待。原来今天是五一劳动节啊,他们可真在乎这一天。可是,劳动节是美国工人们用罢工争取来的。

或许是上午太顺利,用光了上帝的恩典,好运气到此终止。

我们被安置到一所兵营。吃的是黑面包和腌蒜。幸好约翰机长带了罐头和咖啡。门口有士兵站岗,我们不能出去,更不要说进城。机组的小伙子们感到困惑,期待我作出解释。

难道是使馆那般家伙没有衔接好?

直到天黑,去交涉的伍上校还没有回来。他的俄语应该没有问题,出问题的必定是――这架美国飞机。

困倦。真如同孔庆德所说:成为“你老人家”了?明天再记。

(47)

卡尔迅返美航程日记之二:

5.2.1942.星期六,多云。

果然是使馆方面出了错――他们迟到了。因为苏联不准时的火车和繁忙的西伯利亚单线铁路。

伍上校回来说,他对苏联人坚持,会有美国大使馆官员前来接洽。苏联人把他关在另外一所房子里睡了一夜。

终于见到了驻苏使馆武官乔治?凯南中校和助理莫罗中尉。事实上苏联方面事先已经收到电报,但是由于军官们的疏懒――他们强调电报没有使用俄文,凯南也有错――致使我们尝试了一次“准囚犯”的滋味。这种疏懒一向是我深恶痛绝的。这种人作军官就会打败仗,我们历史上1776年特伦顿战役中的瑞尔(Rall)就是这种断送部队的人。

不过凯南中校聪明地使用了一个很过硬的借口:我们,是从中国派来的、处理“杜利特空袭队”因迷航飞往苏联那一架轰炸机的――善后事宜小组!天啊外交官的脑子真的够灵活,事先告诉我们就好了。

麻烦在继续。加油时他们坚持要我们付钱,而且不要美元。凯南中校要求他们记在使馆账上仍然不行。最后由凯南掏了腰包里的卢布。

约翰机长抱怨苏联航空汽油辛烷值太低,会使他的发动机冒黑烟。

一个苏联上校竟然提出交换:使用他们的飞机继续飞行。

这分明是一个不公平交易的阴谋。我们不理睬他。漫长的等待中,我和伍上校谈话解闷。凯南和莫罗继续火车旅行――飞机装不下他们。

伍向我介绍四年前(1938)他担任八路军驻兰州办事处主任时的情景。那时苏联向蒋介石的国府军队提供了大量武器。枪炮子弹、飞机坦克,应有尽有,足够武装20个师。但是没有八路军的份。

“斯大林送给我们一批马列著作,和少量经费。”

我说:“那时我在中国,这个情况也听说一点。”

“毛主席也发了牢骚:枪给了蒋介石,书给了我们。”

啊,令人感叹。是我也会发牢骚。

我详细地询问了“百团大战”的经过。获得很多启示。那段时间我不在,而伍是八路军――十八集团军的作战部高级军官(他们叫做“干部”,是个日本说法)。

他们对过早地暴露自己的实力,引来日军报复颇感后悔。这一点我以前忽略了。看来交换思考立场是非常必要的。

(48)

卡尔迅返美航程日记之三:

5.3.1942.星期日,多云。

早晨加油、吃饭后,飞往哈巴罗夫斯克(伯力)。

苏联人不放心我们在他的领空上漫游,派了一位导航上尉随机飞行。结果保罗中士只好挤进机尾炮塔位置,蜷缩了4小时。幸好他身材小巧。

中午与凯南中校会晤。火车旅行使他显得疲惫。

在查理诺夫军营,看望了关在这里的8号机组。他们在东京上空30秒的故事让我们听得津津有味,约翰机长嫉妒得眼睛都发直了。

五个小伙子毫发未损,很想跟我们回国。这是不可能的,他们是“非法闯入者”(哈哈,我们不也是么),现在是在“被拘留”期间。即使凯南中校也没有得到带走他们的授权。扣押几个月是难免的。我倒是动了“留下他们参加日后空运、空战”的念头。可是不能明说,只好暗示凯南中校,将他们转移到赤塔。

我悄悄对那个机长爱德华?约克说:

“我们相约:赤塔见!但你必须保密”。

不知道我这样是会违反纪律还是违反诺言。

另一件值得记录的是:

今天第二次发现苏军士兵――主要是士官,背的一种冲锋枪。突击队的经验和对游击战术的研究,使我对此特别关注。

这种枪造型奇特,有一个散热套管,头部有斜角,使用弹??。外观漂亮。比我们的“汤姆森”轻很多,而且装弹量大,拆卸很容易,几乎不用保养。采用自由枪机式,射速高,射程有400码。

这些指标简直可以说――理想!

凯南中校也对此发生兴趣,他告诉我,这枪叫“波波沙”,已在苏德前线大量使用,很受欢迎。

可惜他们不肯让我试射几发。我用手枪交换也不行。

它适合游击作战!不知我们能否仿制?

晚上,和机组一起保养飞机。

黑烟把约翰心疼坏了。到处嘟哝着要去找汽油添加剂。

是啊我可爱的B-25!我的鹰、我的鸽子、我的小鸟……是她给我的理想插上了翅膀。

对她要象对蓓姬一样好。大人物们不是都把他们的专机以他们妻子的名义命名吗?“埃莉诺号”、“乐士文号”、“美龄号”……

机组一致同意:现在她叫“蓓姬号”。

(49)

卡尔迅返美航程日记之四:

5.4.1942.星期一,多云,有风。

今天和伍修权上校、凯南中校、莫罗中尉,用“伏特加”告别。他们都习惯这种酒,以俄罗斯方式用大号茶缸干杯。

为了感谢他们的一路陪伴,我表现了一把豪爽。当时肯定脸色通红――发烧的感觉现在还有。小时候牧师父亲对我严格限制,因此没有这种嗜好。不过俄国鱼子酱确实美味。

呵呵看得出来,嗜酒的苏格兰人约翰上尉拼命克制自己的欲望,即使吞咽口水,也未端起酒杯――驾驶任务不允许他违反军纪。

有趣的是,伍修权约我“敖包相会”!凯南他们显然听不懂这里的典故与玄机。

“不告诉他们!”我俩有一种独自享有秘密的、孩子式的愉快心理。

伍将从朝鲜边境回国。还负有联络东北抗日联军、搜集情报的重要使命。八路军做事是有效率的。

他让我不必担心他的安全。他和张闻天、杨尚昆等人都走过这条线路,那里有他们的秘密联络站和交通员。

手枪是我们交换的纪念物。我的柯尔特是全新的;他的这把毛瑟驳克来自红军时代,代替冲锋枪近距离作战。

与伍告别后,12:00起飞。

苏联的雅克战斗机护送、或者说押送我们,直到海岸线。

经过苏维埃港。空中眺望港口和新建的码头,云缝里还能看见那些堆积的包装箱。这里是美国援助物资的主要登陆口岸,但似乎吊车数量不足。它的优点是比到海参崴的航程缩短1000海里,缺点是冬天要结冰。

然后直飞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

我被伏特加击倒了,没看见库页岛不说,还睡过了整整一个鄂霍次克海。现在晚上却不困了,正好补写日记。

(50)

卡尔迅返美航程日记之五:

5.5.1942.星期二,阴,大雾。

天气原因,今天无法继续飞行。

约翰上尉他们趁机保养飞机。“吃粗粮的蓓姬”已经开始抗议了。如果她罢工,我们可真是要沦落在天涯海角。

这个小城――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据说始建于1740年。但我想那时顶多是个渔港。它是苏联远东历史最悠久的城市,堪察加州的首府。

这里人口约1万,市内分两个区。都是高低的山丘,很不平坦。堪察加是个难以到达的地方。半岛与大陆间没有定期海上航线,所以到这里只能坐飞机。“埃利佐沃”机场距市区30公里,竟然有一趟公共汽车。

意外逗留使我有了意外收获:

在港口我发现两条――换挂苏联国旗的美国货轮!史迪威将军所说的事实验证了。船主因为补充淡水而短暂停留。其中一个是来自俄勒冈的水手,已是第二次往返。从旧金山出发到苏维埃港,单程约6000海里,差不多20天。

他的载货有铝锭、军用食品和机车等。回程则运苏联的矿石和木材。

这个小城电力缺乏,街道上没有路灯。幸好是白昼期间,黑夜很短。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压缩 10 层

    • 27 28 29 30 31 32 1 思考得人 字6911 2005-08-01 06:50:08

      • 33 34 35 36 1 思考得人 字13388 2005-08-01 07:05:14

        • 37 38 39 40 1 思考得人 字12198 2005-08-01 07:18:25

          •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O

            • 51-60 1 思考得人 字22230 2005-08-02 11:22:22

              • 61-70 1 思考得人 字25473 2005-08-02 11:23:15

                • 71-80 2 思考得人 字29875 2005-08-02 11:24:03

                  • 81-90 2 思考得人 字16151 2005-08-02 11:24:39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