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卫青的名声 -- 林风清逸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目的是为了凝聚全国上下的力量,共同对外,主动出击,讨伐匈奴。汉天子雄才大略,知道要成就伟业必须首先统一全国人民的思想,而过去老庄道家的无为而治的思想做不到这一点,当时的道家讲的是帽子再破也要戴在头上,鞋子再新要穿着脚下,汉人就是汉人,匈奴就是匈奴,没必要管人家的事,匈奴来打了,反击赶跑就是了,没必要劳师袭远,兴师动众。但其实当时的道家忘记了《道德经》开篇就讲‘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就是说天下没有恒久不变的道理,也没有恒久不变的符号化、名词化的事物,一切都是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如果帽子破旧了而环境需要,也是可以作为鞋子穿在脚下的;而反过来也一样。但道教总体来讲是讲无为而治的,可以积蓄力量但不能爆发力量,所以道家思想,或者说当时流行在保守派太后和王公贵族那里的道家思想,对汉武帝动员全国力量讨伐匈奴是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的,甚至有极大的阻碍作用。而当时的儒家有一套完整的宇宙起源的自然哲学思想,然后推理成为社会哲学中的天人合一的思想,用来支持国家的大一统,皇帝的权威(当然也有义务)以及臣民的义务(也有利益好处),鼓励天子顺天应人,做大有为的君主,而将士臣民都应该支持君主完成对国家民族和天下都有利的伟大事业。这样一个完整的国家意识形态就建立了,并由此推广为全天下的普世价值,谁违反了它,汉天子就有权讨伐他们。下面引用一段汉武帝封赏讨伐将士的诏书的前边意识形态部分。
天子曰:“匈奴逆天理,乱人伦,暴长虐老,以盗窃为务,造谋藉兵,数为边害,故兴师遣将,以征厥罪。诗不云乎,‘薄伐玁狁,至于太原’,‘出车彭彭,城彼朔方’。今车骑将军青度西河至高阙,获首虏二千三百级,车辎畜产毕收为卤,已封为列侯、、、、
汉武帝在讨伐匈奴上的雄才大略在这里表露得淋漓尽致,起手的视野就非常高远,不是仅仅局限于我讨伐匈奴是因为匈奴屡犯边境,害我人民,所以才必须自卫反击。恰恰相反,汉天子上来先说匈奴是‘逆天理、乱人伦’ 。这完全是儒家意识形态的东西,而汉天子把它普世化了,目的是要在全国人民面前证明匈奴是反动派,甚至是非人类,禽兽不如,所以人人得而诛之,杀匈奴就是为人类除害,净化人类。
接着又举出匈奴逆天理、乱人伦的证据和后果,就是暴长虐老,以盗窃为务。这里面的尊长爱老就是典型的儒家意识形态,植根于农耕文明需要知识、经验、守时和秩序的环境。以及农耕文明的生产力水平比游牧高,可以比较轻松地供养长者和老人,而汉天子把其观念普世化了,目的还是为了动员人民,同仇敌忾,有利地讨伐侵略者。
接着汉天子又说,匈奴因为逆天理、乱人伦,所以导致其 ‘以盗窃为务,行诈诸蛮夷’。前面逆天理、乱人伦是因,以抢劫和偷窃为本行是果,是恶因结恶果,坏人干坏事。而且匈奴不但对我们汉家干尽坏事,还欺骗其他蛮夷部落,对兄弟部落也干坏事。这样从外交上孤立匈奴,而汉家军队就成了来到草原,消灭反动派,解放草原人民的解放军。这就是为什么卫青霍去病后来能招降那么多匈奴部落的政治原因。
在征讨匈奴理由的最后,汉天子才说其 ‘造谋藉兵,数为边害,故兴师遣将,以征厥罪。’ 就是说我派汉军征讨不仅仅是因为简单的边境冲突,小偷小摸,而是从根本是因为匈奴是亡天道、灭人理的反动派,是非人类,所以才干尽各种坏事,首先你对自己人就很坏(暴长虐老、不务正业,抢劫偷盗),其次你对兄弟民族坏(行诈诸蛮夷),最后更对我朝人民坏(造谋藉兵,数为边害)。所以我们必须要讨伐匈奴,消灭反动派。
当时的儒教是汉武帝用来搞舆论宣传和政治动员的有利武器,堪比西方十字军东征时期和大航海时期的基督教的作用,以及现代西方各国以民主自由做普世价值到处大张挞伐的意识形态作用。
而后来儒教沦为统治阶级维持国内封建统治,压迫奴役本国人民的舆论工具,是伴随中国这个政治机体的逐渐老化而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而来的,直到五四运动和马列毛思想的出现才又注入了新的思想活力,但任何思想如果固步自封,只对内不对外,就都可能走历史上道家和儒家的老路。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压缩 6 层
🙂战国时代,山东六国都有很多贵族,同时也有很多儒家 13 林风清逸 字2408 2017-12-06 23:13:13
🙂先秦儒家,秦汉儒家,到明清儒家 2 绝对不是白领 字91 2017-12-07 22:36:31
🙂儒家振兴与中国衰落总是同时出现 9 林风清逸 字4098 2017-12-09 09:10:44
🙂意识形态是块砖,关键看是拍敌人还是拍自己
🙂汉武帝没有独尊儒术。 1 pattern 字265 2017-12-10 01:42:34
🙂儒家说白了就是历史上吃软饭的5毛知识分子,信仰是次要的 3 龙眼 字2468 2017-12-10 12:12:24
🙂经常参与各种婚丧嫁娶的活动,儒家就是那种仪式管事 林风清逸 字349 2017-12-12 23:10:34
🙂董仲舒抓住了官员选拔标准 1 林风清逸 字883 2017-12-10 08: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