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John Cassidy:互联网骗局 -- 万年看客

共:💬111 🌺385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全民资本主义2

1982年8月12日星期四似乎并不是美国历史上的重大日子。中东局势霸占着新闻头条,已经入侵黎巴嫩两个月的以色列军队发动了目前为止针对贝鲁特规模最大的空袭,杀死超过100余人,绝大多数都是平民。里根总统对这次空袭表示“强烈愤慨”,但是以色列首相梅纳赫姆.贝京似乎毫不在意。在洛杉矶,常年重病缠身的亨利.方达在77岁高龄与世长辞。在体育界,白袜队刚刚让洋基队品尝到三连败的苦果。华尔街上风平浪静,由于经济陷入泥潭,人们买股票的兴趣很低。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下降了0.29点,以776.92点收盘。羽翼未丰的纳斯达克全国市场指数下降了0.93点,以159.84点收盘。当时谁也没有意识到,当天纽约证券交易所敲响收盘钟声的时候,二十世纪美国的最后一轮熊市已经结束了。第二天早上,由保罗.沃尔克领导的美联储将短期利率砍掉了半个百分点,试图振奋经济,这是美联储六周以来第三次降息。他的做法奏效了。从此以后股票市场就开始与经济联动恢复。到了1982年年底,道指已经突破了1000点。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轮牛市——期间道指将会翻十番,纳斯达克指数将会翻三十番——已经开始了。

整整一代新生儿将会在这轮牛市转向下行之前获得自己的驾照。当时的高中生们将会伴随着一路走高的股票k线图走进大学,结婚生子,并且步入中年。鉴于这次牛市的持续时间如此之长,这么多美国人都将购买股票视为发财捷径也就不难理解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的互联网股票狂热就好像是婚礼派对临近尾声之时的火热舞池一样。DJ确实通过播放大受欢迎的曲调炒热了现场的气氛,但是人们之所以纷纷扯着嗓子尽情高唱,挥动双手摇动头颅,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免费酒吧已经开张了整整一天。

股票市场的持续上升是世纪八九十年代美国历史的主要中心事实。这一事实的基础是美国资本主义的结构重组。在七十年代末期经济学家们普遍认为,海外公司——尤其是日本公司——远比美国的竞争对手更加高效。自从1982-1983年的经济衰退开始,例如通用电气与通用汽车这样的公司就开始裁员,投资购置节省劳力的各种设施,并且将生产部门转移到更加便宜的海外地点。至少就短期而言,美国工人因此承受了一定打击,但是公司的利润却迅速攀升。鉴于股票就是对公司未来盈利预期的主张,随着盈利前景更加明朗,股票价格自然也随之上升。到了1987年夏天,道指已经升到了2000点以上。

随着美国公司纷纷重组,美国公众对于储蓄和投资的态度也在发生变化。传统来说许多美国公众对华尔街都不太信任,将金钱投入股票市场似乎是富人的游戏。1983年美国最富有的1%家庭拥有90%的股票。大多数家庭——或者说3/4的家庭——根本没有股票,而这些家庭当如果有盈余的收入中,绝大多数都会存进银行。十五年之后的1998年,这一局面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几乎一半美国家庭持有股票,要么是个人持股,要么是通过互惠基金持股,而美国最富有的1%人口所持有的股票比例则跌到了大约80%。这个比例依然很不平衡,但是已经比过去少多了。

全民资本主义的出现很大程度上只是个意外。在七十年代绝大多数经济学家都担心美国人存款太少,不足以支持退休生活,会使得社保体系承受更大的压力,并且剥夺商业部门用来投资的资金。为了鼓励节俭,国会引入了一系列税收激励政策来鼓励人们储蓄。1974年美国引入了第一套个人退休账户,但是合格标准很严,因此并没有流行起来。在1978年的《税务改革法案》当中立法者们稍微放松了一些条件,允许工人们在递延所得税基础上将自己的现金红利存入退休储蓄账户。这一条款——或者说401(k)条款——的措辞非常模糊,因此引起了宾夕法尼亚州朗霍恩市员工福利顾问R.西奥多.班纳(R.Theodore Benna)的注意。

1980年一个周六的下午。时年39岁的班纳正在帮助自己的一家当地银行客户重新设计员工福利金方案。此时他产生了一个点子:假如现金红利可以通过401(k)条款获得避税,那么为什么常规收入就不能以同样方法进行避税呢?现行法条当中似乎没有任何规定反对这种做法。“我的理念一直是如果规程没有明确指出‘汝不可行此事’,那就应该行此事。”虔诚的浸礼教徒班纳后来回忆道。灵光一闪之后,班纳设计了一套退休计划,允许雇员将自己的一部分工资在税前基础上存入储蓄账户。几个月之后,班纳任职的公司约翰森公司发布了第一个401(k)储蓄计划。在1981年11月,国税局正式批准了班纳的创造。得到法律许可之后,新的储蓄计划飞速扩张。到1985年,美国将近有1000万雇员都有了自己的储蓄计划。这还仅仅是开始,到2000年底超过四千万美国人都有了自己的401(k)计划,退休账户包含超过1700亿资产,足够供应美国所有公立大学学生在常青藤盟校就读四年的学费。

通过401(k)计划,几千万中产阶级家庭被引入了股票市场。在绝大多数案例当中,他们的引路人都是互惠基金,也就是将持股者资金集中起来向各种金融资产进行投资的理财公司。互惠基金已经存在了几十年,但是直到401(k)计划问世才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人们普遍认为世界上第一家互惠基金是马萨诸塞州投资信托基金,于1924年开张,许诺要稳健地投资持股人的金钱,并且公布了自己的持股情况。当时像这样的公开态度还很新鲜,绝大多数投资基金——当时人们称之为“投资信托”——都是骗子与恶棍的圈钱把戏,他们拿到投资人的钱后想怎么花就怎么花。在1929年10月的股票市场崩溃当中,很多投资信托基金都破产了,其中还包括一部分由由华尔街大公司运作的基金。在这段经历之后绝大多数手中有闲钱的美国人都决定自行投资股票市场,尽管规范投资公司的《投资公司法案》于1940年出台,这一现象依旧没有显著变化。1980年初,美国投入股票以及互惠基金的资金总量总共只有490亿美元。

401(k)计划与个人退休帐户的增长改变了互惠基金行业,在1981年到1985年之间,美国互惠基金数量从665家增加到了1527家。绝大多数新投资都涌入了货币市场基金,但是这一点很快就改变了。1985年,股票与债券资金的总量首次超过了货币市场基金。股票牛市与互惠基金发展之间关系密切。股票价格上涨吸引更多的金钱流向互惠基金,而互惠基金又将更多金钱投入股票市场。在1995年,美国人向股票市场投入了超过1000亿美元。从那以后这一数字继续上升。在1996年到1999年,几乎每年都会有1700亿美元流入股票市场。

在九十年代中期,全美国大约有一亿三千万个互惠基金账户。富达投资与普信资产管理集团这样的名字逐渐变得家喻户晓起来,足以与花旗银行或者大通曼哈顿银行相提并论。到了2000年底,互惠基金当中包含的资金总量已经超过了银行系统,达到了七万亿左右,其中超过四万亿进入了股票资金,每天都有新的资金问世括弧括弧,互惠基金买入的股票门类则占据了股市行情表的几乎一半空间。从2001年初开始,这一市场的规模达到了可笑的程度,互惠基金的数量超过了八千家,换句话说互惠基金的数量比纽约证券交易所以及纳斯达克上市股票的总数量还要多。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