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又是端午粽子香 -- GraceUSA

共:💬46 🌺17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说起吃肉粽子,可是没少大费周章

提前这么多天就贴出来了,明显是店家的作风。又要过节了,粽子再往外一贴,以前的事在脑子里面拦不住地往外挤,趁着周末有空,就跟您聊聊吃粽子的事。

北方少见糯米,包粽子最好是用黄米或是黏米,大多数人家还是用江米,或是再掺上一半粳米。粽叶常见的是蒲苇叶,偶尔也能见到竹叶。蒲苇叶的清香比竹叶的多了一分滞涩,或是草味,不知那个词更贴切一点。比如荷叶就是干了后才用的,常见蒸菜点的时候垫在笼屉上,或是做叫化鸡时包衬在泥壳里面,大概是干了以后,草味就不见了。粽馅多见红枣和豆沙,红枣最好选以金丝小枣。金丝小枣皮薄红亮枣肉干紧,随粽子煮后,依然甘甜紧实。其他的枣,泄肉走味不说,一旦咬上了厚韧的枣皮,浑身发紧汗毛直竖。

第一次吃肉粽,就是在你们上海。上海去过很多次,好玩的地方很多,每次必去的还是城隍庙,一待就是一天。一大清早,就到了,先逛郁园。园内十分清静,即使碰见人,也就是买了月票遛早的老人。江南园林的清晨都差不多,阴凉湿润,偶尔还会有些薄雾。池水沉静地映着晨光,草木凝着露珠愈显青翠,地上的青石板渗出细密的水珠,空气中混着青苔的味道。等到太阳照得园子里光亮起来,人也开始多了,就不能再待了,马上直奔下一站----斜跨鱼池的九曲桥中段上那座两层茶楼。进门侧手就是柜台,后面的墙上钉着块木板,上面挂着两排刻了茶名的木牌,点一壶新下的碧螺春和几样干果,便抬脚上楼,寻一处靠窗的桌子坐下,等着上茶。茶具不是紫砂的,只是普通的黄泥壶碗,看起来倒是和养过的差不多,外皮油润,只是颜色发污。热水壶也不是成都茶博士提的那种细嘴铜壶,和普通热水壶大小相仿,只是壶嘴长了一倍。第一霍先洗洗茶、涮涮杯,漱漱口,然后到入八仙桌下的痰盂里,第二霍就可以慢悠悠地品了。感觉喝碧螺春,还是腹里较空的时候好,要不然那特有的清香便不能尽显,回甘也不够淳。将挡窗的布帘拉开一段,向下望着鳞次栉比的铺面和熙熙攘攘的人流,宛如《清明上河图》般的活生生的市井风情画卷,看着祥和、温暖,茶的味道也就更长了。

鱼池的右手是“王记南翔小笼包”,队总是排得长长的,吃过一回,没觉出来比苏州吃到的强在哪。鱼池的左手是“绿波廊”,拿手的是各色点心,门外见不到人,里边人也不多。午饭多来这里,要一份中型套点,有十几款组成。点心吃完一样,再上一样,也没有固定的顺序,所以每次去,都有新鲜劲。其中一款就是肉馅的尖粽,鸡蛋一般大小,一共两支。北方市售的粽子,多用麻线或是棕丝捆扎,这里的粽子用的是细红线绳,旁边配了一把一??长的剪子,并不就和粽子的大小。第一次吃的时候,翻转了几下,也找不到线扣绳头,线绳扎得很紧,又褪不下来,于是抄起剪子,一下将粽子铰为两半。服务员一看就乐了,告说剪子是铰线绳用的,粘上粽米就不好洗了。粽子米粒晶莹,肉块咸香,只是碱似乎放的多了一些。虽然第一次吃,还是挺喜欢的,觉着和北方的粽子比起来,别有风味。

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沿街随意地逛着,间或买些小胡桃、奶油蚕豆、豆腐干和太仓肉松一类的土产,或是胡桃夹、蟹钳、瓜子剪和彩线缠成的粽子串等小物件。那边还有一个“亚洲第一金楼”,一看名字就知道是冲着香港去的,从来也没进去过。好像还有一个庙,供着不少神祉,按照人的年龄,每隔五岁安排一位。不知是因为并行系统效率高,还是由于运势五年一小转十年一大转的说法。转到晚饭时分,有好几家可去。其中一家叫“松云楼”,一看就是仿苏州的“松鹤楼”,菜式也差不多,看家的“松鼠鳜鱼”几乎一个味,菜的味道还行,只是能记得住的却是熏鱼和咸鸡。

还有另一次吃肉粽,印象亦十分深刻。有一年,到珠三角一带转悠。在北海的一位朋友知道了,打电话过来,说是正上海鲜的时候,只要人过来就行了。深圳和北海虽相隔不远,水路和陆路却迂缓费时,就算捱到了地方,这一季恐怕也就过去了,索性决定飞过去,不过机票也还是很多人帮忙才搞到。一路行车,交了两三次费用后,机场终于到了。刚一见飞机,心里就是一沉,这飞机也太小了,才十几个座,感觉要是给点工字钢、铁皮、铆钉什么的,自己也能打造出一架来,从来没坐过这样的客机,安全吗。又抬眼看到了螺旋桨和双层翅膀,才稍微定下心来。飞机起飞后,沿海岸线低空飞行,这下就完全放心了,也顾得上细看窗外的风景了。

已经没有了蓝天白云,夕阳将沙滩、海面、天空统统涂上一层赤金。海浪也不再显著,大海倒像是波光粼粼的湖面,里面荡漾的全是巧克力。机翼下的几只海鸥都变成了火鸟,在空中漂浮着,懒洋洋地偶尔扇一下翅膀。到了北海,天已经黑了,也没提前给朋友打电话,打算自己先找个旅店住下。出来看到机场的客运班车,不由一愣,这车大概能装三四十人,长得圆头圆脑的,前边还拱着个大鼻子,车窗的拉扇是冲了许多长圆孔的铁皮板,这里接机的规格还挺高,看着像是德国产的奔驰车。

转天,朋友就带我去了,那个传说中吃海鲜的胜地。好像离着银滩不远,沙滩上沿着海边,搭着一遛四面透风的茅草棚。里面向海的一端,支着张矮桌,围着几把竹靠椅,后身是瓷砖砌的水池,养着鲜活的海产,向斜处远望,靠岸的渔船正往下卸着货。菜是现点现做,即使偶耳一两样没有,也会告诉你上货的渔船什么时候到。一边拂着海风、听着海浪、观着海景,一边吃菜品酒,让人里里外外都松松闲闲的。为了怕客人等着,菜做好前,店家先上了点吃的,是个巴掌大小的粽子,长方形的,捆得跟鼓起来的枕头似的。刚打开粽叶,就是一股扑鼻的香气,横着切开,裹着的米看着软糯光润,靠里还有一层,一问,是脱了皮的绿豆,中间塞的有卤肉、腊肠、干虾和香菇。肥肉已经化了,混着腊味、虾鲜与菇香,将豆米里里外外地润透。刚尝了第一口,就喜欢上了,还没等咽下去呢,第二口又放进了嘴里,那个好吃劲就甭提啦,这时候,你要是还往里面加蛋黄,它都能不好意思得赶忙自己跳出来。朋友还没怎么注意,那个粽子已经吃得差不多了,吃后边菜的时候,心思还在粽子上,每道上来,只是夹几筷子就过去了,看得朋友直着急,说是好大面子才让人匀出已经包了的这个棚子,要是多吃几口沙虫、海蛇什么的,也算是没白请一回。随口跟朋友赞起了粽子,朋友听着满脸的不以为然,那东西哪不能吃呀,等回头买一大锅肉粽,全堆在你床上,早晚都能吃,省得下床了。从此以后,只要见面提到海鲜,就拿出来说笑,现在想想,也挺替朋友不值的。

元宝推荐:马鹿,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