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屠老师的第二个贡献还是有争议的 -- nua

共:💬32 🌺77 🌵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没这么简单

中国对诺奖的期盼是非常热的,而中国科学的实力说句大家不爱听的,不比中国足球强多少。有一位市长在某实力派学者所在学校说过一句话:“如果ooo教授获得诺贝尔奖,我们全市放假一天。”即使是日本这样近年来屡获诺贝尔奖的国家,对诺奖的态度也绝没有中国现在这么“冷静”,在可预见的未来二十年,中国要达到目前日本这种获奖频率恐怕也是不现实的。难道是中国人天生就缺乏热情?

我们换一个角度看吧,国内为青蒿素评奖是什么结果?当年的一个奖很明显。一共10个人得奖,前几位都是上海的化学方面的专家,当然你可以说这个排名不是最终的,是强调集体,但你要说文件上的排名顺序不重要,我就不说什么了。这个就是国内学术界的“看法”。

如果要把得奖人缩减一下,如果人数从10减到5,屠先生肯定有一个位置,减到3,屠先生还是该有,而别的位置会有谁恐怕国内的另外几个相关单位就不敢讲了。不是已经很明显了吗?即使如此,屠先生说自己是青蒿素第一发明单位的第一发明人还是被人反复质疑,试问,到底是谁的标准才算标准呢?我们是不是可以说屠先生也有她的委屈呢?

做个类比,青蒿素工作当中的屠呦呦先生大致与青霉素工作当中的Fleming和胰岛素工作当中的Banting类似,这两位也没有完成所有的工作,但是他们的贡献已写在伟大的药物发现历史中,现在屠先生的名字进入这个行列不是炎黄子孙的骄傲是什么?

有关药物的化学工作不是不重要,但在药学领域可能不是最重要的。例如青霉素和胰岛素的结构分析工作,算是化学方面的吧,也很重要,可还要看结构分析的技术是什么。青霉素的结构分析中,X射线晶体衍射重要,但获奖的英国学者也不是只拿到了青霉素的晶体结构,而是一系列的重要结构。胰岛素的结构分析倒是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但这是因为这个技术是蛋白质一级结构分析的原始形式,所以是两项技术获奖,而不是两个化合物反复获奖。青蒿素的结构分析是高水平的,但显然不像这两个项目,有分析技术上的重大突破。至于合成已有河友说了,中国学者青蒿素的合成不是领先的,其实青霉素和胰岛素的合成都没有拿到过诺贝尔奖。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