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左传》中的成语15 -- 桥上

共:💬44 🌺190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左传》中的成语15附:子产为政13

《昭十六年传》:

宣子有环,其一在郑-商。宣子谒诸郑伯,子产弗与,曰:“非官府之守器也,寡君不知。”子大叔、子羽谓子产曰:“韩子亦无几求,晋国亦未可以贰。晋国、韩子不可偷也。若属有谗人交斗其间,鬼神而助之,以兴其凶怒,悔之何及?吾子何爱于一环,其以取憎于大国也?盍求而与之?”子产曰:“吾非偷晋而有二心,将终事之,是以弗与,忠信故也。侨闻君子非无贿之难,立而无令名之患。侨闻为国非不能事大、字小之难,无礼以定其位之患。夫大国之人令于小国,而皆获其求,将何以给之?一共一否,为罪滋大。大国之求,无礼以斥之,何餍之有?吾且为鄙邑,则失位矣。若韩子奉命以使,而求玉焉,贪淫甚矣,独非罪乎?出一玉以起二罪,吾又失位,韩子成贪,将焉用之?且吾以玉贾罪,不亦锐乎?”((p 1378)(10160302))(118、111)

我的粗译:

来郑国访问的晋国首席执政大臣宣子(韩起,韩宣子,韩子)有一副“环”,但其中一件落在了郑-商的手上,于是宣子拜谒了郑伯(郑定公)要求取得这件玉。可是郑国的执政大臣子产不给他,告诉他说:“非官府之守器也,寡君不知。”这是说:这件玉不是我们郑国官府收藏的宝物,寡君管不了。

子产的手下子大叔和子羽都对子产说:“韩子这回已经没有多少要求了,我们也不可能背叛晋国。晋国和韩子都不能敷衍,万一要有爱挑事的人在其间挑拨,鬼神再帮着他们,让晋国或者韩子发了怒,想后悔还来得及吗?大人您何必为了爱惜一只“环”,就得罪了大国呢?咱们把那东西找来送给他好不好?”

子产(公孙侨)告诉他们:“我不是有了二心而敷衍晋国,而是要长久的侍奉晋国,所以才不能给他,因为必须得讲忠和信。‘侨’听说,如果当上了‘君子’,就不怕没有财宝,只怕在那个位子上没有好名声。‘侨’还听说,治理国家的人不认为要‘事大’、‘字小’有多难,难的是没有‘礼’作依据来确定自己的位置。要是大国之人在小国提出的各种要求都能得到满足,那我们拿什么供给他们?到那时候,突然供不上了,会更厉害地得罪他们。那些大国的要求,如果不能根据‘礼’加以拒绝,那他们怎会觉得满足呢?这样一来,我们就将成为他们下属偏远的城邑,丢掉自己的位置。像这次韩子奉了国君的命令出访我国,却向我们要玉,那就是极度的贪婪无度,难道就不该惩罚吗?我们拿出了一件玉,却让两家都犯下了罪过,我们丢了自己的位子,韩子干下了贪婪的事,我们干嘛要这么干?何况因为这一件玉就能得罪了韩子,他不是太小气了吗?

一些补充:

关于“环”,杨伯峻先生在此注曰:

王国维《观堂集林说环玦》云:“余读《春秋左氏传》‘宣子有环,其一在郑商’,知环非一玉所成。岁在己未,见上虞-罗氏所藏古玉一,共三片,每片上侈下敛,合三而成规。片之两边各有一孔,古盖以物系之,余谓此即古之环也。环者,完也;对玦而言,阙其一则为玦。玦者,缺也。以此读《左传》,乃得其解。后世日趋简易,环与玦皆以一玉为之,遂失其制。”

下面是一个古玉环的图片,虽不是像罗先生所藏古玉那样分成三片,但可能也反映了古制的遗意(图片截自网上):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不过还有一种可能,就是罗先生所藏古玉是所谓玉璜,下面再贴一遍北大赛克勒考古艺术博物馆所藏三门峡虢国墓地出七璜联珠组玉佩,图片截自网上,中间七片以黄色为主的玉就是玉璜,其形状是不是与王国维先生描述的“每片上侈下敛,合三而成规。片之两边各有一孔”很像?: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或者璜与环本来就同出一源。

注意,据已公布的考古发现,早在红山文化时代,我们的古人就有了大型钻孔技术,所以春秋时代,制作整体的环在技术上并非实现不了,甚至也未必很困难。

关于“鄙”,杨伯峻先生曾有注云:

鄙我者,视我为其边鄙之邑县也。僖三十年《传》“越国以鄙远”、襄八年《传》“亲我无成,鄙我是欲”、成十八年《传》“大国无厌,鄙我犹憾”、诸“鄙”字用法俱同此。《吕氏春秋行论篇》云:“楚庄王使文无畏于齐,过于宋,不先假道,还反。华元言于宋昭公曰:‘往不假道,来不假道,是以宋为野鄙也。’”“以宋为野鄙”者,以宋为楚国之野鄙也,足以解释此义。顾炎武《补正》解“鄙”为鄙薄,非《传》义。(《宣十四年传注》(p 0755)(07140301))

————————————————————

《昭十六年传》:

韩子买诸賈人,既成賈矣。商人曰:“必告君大夫!”韩子请诸子产曰:“日起请夫环,执政弗义,弗敢复也。今买诸商人,商人曰‘必以闻’,敢以为请。”子产对曰:“昔我先君桓公与商人皆出自周,庸次比耦以艾杀此地,斩之蓬、蒿、藜、藋,而共处之;世有盟誓,以相信也,曰:‘尔无我叛,我无强贾,毋或匄夺。尔有利市宝贿,我勿与知。’恃此质誓,故能相保,以至于今。今吾子以好来辱,而谓敝邑强夺商人,是教弊邑背盟誓也,毋乃不可乎!吾子得玉,而失诸侯,必不为也。若大国令,而共无艺,郑鄙邑也,亦弗为也。侨若献玉,不知所成。私布之。”韩子辞玉,曰:“起不敏,敢求玉以徼二罪?敢辞之。”((p 1379)(10160303))(118、111)

我的粗译:

韩子(韩起)又和郑国当地的賈人接触,要把那件玉买下来。已经讲完了价,那些商人告诉他:“必告君大夫!”说是一定要上报给国君和大臣。韩子(韩起)于是就又去向子产请求说:“日起请夫环,执政弗义,弗敢复也。今买诸商人,商人曰‘必以闻’,敢以为请。”他是说:前两天“起”请求赐给我那个“环”,执政大人认为不合适,我也不敢再请求了。现在我要向商人买,商人说“必以闻(一定要上报)”,斗胆来请求批准。

子产(公孙侨)答复说:

当年我们的先君桓公和商人都来自“周”,肩并肩的开发这块地方,铲除蓬、蒿、藜、藋,一起安顿了下来。为了相互间的信任,我们世世代代重申最初的盟誓:“尔无我叛,我无强贾,毋或匄夺。尔有利市宝贿,我勿与知。(你不背叛我,我不强买你的货物,也不乞求或抢夺你的货物,你有好买卖,还是有宝货,我都不参与。)”就是有这样庄严的盟誓,所以能并肩抗敌,生存到了今天。现在大人您来友好访问,却让敝邑强夺商人,这是让敝邑违背盟誓啊,不是不能这么干吗!大人您得到了玉,却失掉了诸侯,大人肯定不会这么干。如果大国任意发令,随时让我们上供,那我们郑国就成了你们属下的偏远边邑了,我们也不会这么干。所以“侨”要是献上这玉,不知道有什么意义。斗胆私下向您请教。

韩子(韩起)赶紧推辞说:“起不敏,敢求玉以徼二罪?敢辞之。”他是说:“起”虽然愚笨,但也不敢因为一件玉犯下两件罪过,斗胆请您不要赐给我这件玉。

《昭十六年传》:

夏四月,郑六卿饯宣子于郊。宣子曰:“二三君子请皆赋,起亦以知郑志。”子齹(cī)赋《野有蔓(màn)草》。宣子曰:“孺子善哉!吾有望矣。”子产赋郑之《羔裘》。宣子曰:“起不堪也。”子大叔赋《褰(qiān)裳》。宣子曰:“起在此,敢勤子至于他人乎?”子大叔拜。宣子曰:“善哉,子之言是!不有是事,其能终乎?”子游赋《风雨》。子旗赋《有女同车》。子柳赋《萚(tuò)兮》。宣子喜,曰:“郑其庶乎!二三君子以君命贶(kuàng)起,赋不出郑志,皆昵(nì)燕好也。二三君子,数世之主也,可以无惧矣。”宣子皆献马焉,而赋《我将》。子产拜,使五卿皆拜,曰:“吾子靖乱,敢不拜德?”((p 1380)(10160304))(118、111)

我的粗译:

到了夏四月,郑国的六卿设宴为宣子(韩起,韩宣子)送行,宴会上宣子对主人说:“二三君子请皆赋,起亦以知郑志。”他是说:请各位都唱一首诗吧,也让我“起”能够了解郑国的意向。

于是子齹(罕婴齐,子展的孙子)先唱:“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郑风野有蔓草首章》)。他是恭维韩起是“有美一人”,说能见到韩起是自己一贯的愿望。(“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这一段诗歌应该在欢迎的场合尤其是欢迎初次相见者的场合经常唱起。)韩起回复道:“孺子善哉!吾有望矣。”他是说:孺子真不错,我就指望你了(子齹继承其父子皮——罕虎的族长之位未满三年——三个年头,当时的惯例,将要继位和已经继位而服丧未满的“氏”族族长(包括国君)称孺子)。

然后是子产(公孙侨)唱:“羔裘如濡,洵直且侯。彼其之子,舍命不渝。”(《郑风羔裘首章》)这是说我生生死死都会忠实于你。宣子(韩起)赶紧回答说:“起不堪也。”“起”不敢当。

接着是子大叔(游吉),他唱道:“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我思,岂无他人?狂童之狂也且!”(《郑风褰裳首章》)他的意思是说您作为霸主晋国的执政如果能够照顾我国,我国即使小有困难,也会服事晋国,如果晋国不能照顾到我国的利益,我们就会投奔别人。宣子(韩起)就回答说:“起在此,敢勤子至于他人乎?”韩起说的是:有“起”在,怎能烦劳您去求别人呢?

子大叔马上向韩起下拜,表示感谢。随后宣子(韩起)又说:“善哉,子之言是!不有是事,其能终乎?”韩起说的是:您说这件事真说到了点子上,我如果不能尽到自己的责任,也不会有好下场。

最后,子游(驷偃)唱道:“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夷?”(《郑风风雨首章》)子游是说见到了您这位君子,我就没有忧虑了。子旗(丰施)唱道:“有女同车,颜如舜华。将翱将翔,佩玉琼琚。彼美孟姜,洵美且都。”(《郑风有女同车首章》)子旗是恭维韩起有风度(洵美且都)。子柳(印癸)唱道:“萚兮萚兮,风其吹女。叔兮伯兮,倡!予和女。”(《郑风萚兮首章》子柳是说您唱(倡即唱)我就会和,我们都会跟从您(女即汝)。

宣子(韩起)听了这六个人赋的诗非常高兴,马上说:“郑其庶乎!二三君子以君命贶起,赋不出郑志,皆昵燕好也。二三君子,数世之主也,可以无惧矣。”他是说:郑国以后一定会兴盛,几位君子奉国君之命宴请我,赋诗的时候又都用郑国自己的诗,以此表达了对“起”的亲近。有您几位这样的君子做族长,一定会保持你们的家族(“氏”族)的传承在几代之内不会中断,完全不用担心。(这句话的可笑之处是:正是韩起的后代韩哀侯后来攻灭了郑国,不过那是在一百五十一年后,韩起也不算食言。)

于是宣子(韩起)向每个人都送了马作为答谢,然后唱道:“我将我享,维羊维牛,维天其右之。仪式刑文王之典,日靖四方。伊嘏文王,既右饗之。我其夙夜畏天之威,于时保之。”(《周颂清庙之什我将》)韩起这是向郑国的诸卿保证自己将安定四方。子产立刻向宣子下拜,还让其他五位一起下拜,然后说:“吾子靖乱,敢不拜德?”他是说:您要安定天下,我们怎能不拜谢您的恩德。

一些补充:

这里《左传》中虽然提到赋诗,但只提了那些《诗》的名字,没有写下那些《诗》的内容,盖因《左传》的教育对象都应该对这些《诗》十分熟悉,只提名字就够了。

《昭十六年传》:

宣子私觐(jìn)于子产以玉与马,曰:“子命起舍夫玉,是赐我玉而免吾死也,敢不藉(jiè)手以拜!”((p 1381)(10160305))(118、111)

我的粗译:

宣子(韩起)以玉和马为礼物私下求见子产,他对子产说:“子命起舍夫玉,是赐我玉而免吾死也,敢不藉手以拜!”他是说:大人让“起”放弃那件玉,这实际上是赐给了我玉而且救了我的命,现在我斗胆用这些东西来表示我的谢意。

《昭十六年传》:

郑大旱,使屠击、祝款、竖柎有事于桑山。斩其木,不雨。子产曰:“有事于山,蓺山林也;而斩其木,其罪大矣。”夺之官邑。((p 1382)(10160602))(111)

我的粗译:

这年郑国发生了大旱,于是派屠击、祝款和竖柎去祭祀桑山,他们竟砍伐了桑山上的树木,结果祭祀之后仍没有下雨。子产说:“去祭祀山神,本应养护山林,却砍伐了树木,这是重罪。”于是剥夺了他们的官邑。

一些补充:

因“大旱”而“有事于桑山”应该也是“雩祭”的一种。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