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春秋左传注读后11左传中的车战00 -- 桥上

共:💬161 🌺966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春秋左传注读后 补充与修正 西宫之乱09

子展当国2

————————————————————

《襄二十四年传》:

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二月,郑伯如晋。子产寓书于子西,以告宣子,曰:((p 1089)(09240201))

子为晋国,四邻诸侯不闻令德,而闻重币,侨也惑之。侨闻君子长国家者,非无贿之患,而无令名之难。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nì)。若吾子赖之,则晋国贰。诸侯贰,则晋国坏。晋国贰,则子之家坏。何没没(méi méi)也!将焉用贿?((p 1089)(09240202))

夫令名,德之舆也。德,国家之基也。有基无坏,无亦是务乎!有德则乐,乐则能久。《诗》云“乐只君子,邦家之基”,有令德也夫!“上帝临女(rǔ汝),无贰尔心”,有令名也夫!恕思以明德,则令名载而行之,是以远至迩(ěr)安。毋宁(wú nìng)使人谓子,“子实生我”,而谓“子浚(jùn)我以生”乎?象有齿以焚其身,贿也。((p 1089)(09240203))

宣子说(yuè悦),乃轻币。((p 1090)(09240204))

是行也,郑伯朝晋,为重币故,且请伐陈也。郑伯稽首,宣子辞。子西相,曰:“以陈国之介恃大国,而陵虐于敝邑,寡君是以请请罪焉。敢不稽首。”((p 1090)(09240205))

我的粗译:

范宣子在晋国掌权,对各家诸侯征收的贡品很多,郑人有些受不了。这年二月,郑简公去晋国朝见,子产就写了一封信,由跟随郑简公的子西带给范宣子,信上说:

大人在晋国掌权,四邻诸侯没听到您有什么好的德行,倒听说您增加了贡品的征收,“侨”不明白。“侨”听说,那些执掌国家的贵族,并不担心没有财宝,反而认为要得到一个好名声不容易。如果各家诸侯的财宝全都汇集到您这里的公室,那这些诸侯的人心就散了;要是大人您从这里头捞好处,那晋国内部的人心也就散了。诸侯的人心散了,晋国就会出问题;晋国内部的人心散了,大人的家族也好不了。大人为什么还不警醒呢!要这些财宝有什么用呢?

一个人的德行,是要靠好名声传播的,但德行,又是一个国家的根基,有根基才不会倒掉,这难道不是当务之急吗?《诗》里边说的“乐只君子,邦家之基”,不就是说的好的德行吗!还有“上帝临女,无贰尔心”,不就是说的好的名声吗!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广施恩惠,则好名声自然会四处传播,这样远方的人就会来投奔,近处的人也会安居乐业。您是想要大家觉得“有这个人我们才过得下去”,还是让人认为“这个人全靠盘剥我们过活”呢?象、就是因为长了象牙才会遭到焚身之祸,财宝也常常会变成祸根。

宣子看了信之后心悦诚服,减少了贡品的征收。

这次郑简公去晋国朝见,一是为了贡品征收增加,一是要请求批准郑国讨伐陈国。为此,郑简公趴下向宣子磕头。宣子不敢接受,请郑简公别行这么大的礼,这时辅佐郑简公的子西发言了,他说:“陈国仗着有大国撑腰,在敝邑胡作非为,所以寡君请求贵国能批准敝邑向陈国请罪,因此寡君不敢不磕头行大礼。”

一些补充:

“侨”是子产自称名。

————————————————————

《襄二十五年经》:

六月壬子,郑-公孙舍之帅师入陈。((p 1094)(09250004))

《襄二十五年传》:

初,陈侯会楚子伐郑,当陈隧者,井堙、木刊。郑人怨之,六月,郑-子展、子产帅车七百乘(shèng)伐陈,宵突陈城,遂入之。陈侯扶其大子偃师奔墓,遇司马桓子,曰:“载余!”曰:“将巡城。”遇贾获,载其母妻,下之,而授公车。公曰:“舍而母!”辞曰:“不祥。”与其妻扶其母以奔墓,亦免。((p 1102)(09250501))

子展命师无入公宫,与子产亲御诸门。陈侯使司马桓子赂以宗器。陈侯免,拥社。使其众男女别而纍(léi),以待于朝。子展执絷而见,再拜稽首,承饮而进献。子美入,数俘而出。祝祓社,司徒致民,司马致节,司空致地,乃还。((p 1102)(09250502))

我的粗译:

去年冬天,陈哀公跟随楚康王讨伐郑国,陈国军队经过的地方,井也被填死了,树也被砍光了,郑人很恨陈国。这年六月,郑国的子展和子产率领七百乘兵车讨伐陈国,趁夜晚突击陈城,攻入了城内。陈哀公扶着其大子偃师逃往墓地,路上碰到了司马桓子,就喊桓子:“拉上我!”桓子竟说:“我正要去巡城。”又碰到了贾获拉着他母亲和老婆也在逃跑,贾获就让她们下车,把车让给了陈哀公,陈哀公对他说:“让你母亲上车吧。”他推辞说:“不吉利。”贾获和老婆扶着母亲继续逃,竟然也逃掉了。

子展下令部队不得进入陈国国君的宫殿,和子产(子美)一起亲自在宫门把守。陈哀公让司马桓子拿了宗庙祭祀用的彝器贿赂郑人,陈哀公自己穿了丧服,抱着陈国“社”的牌位,让手下的大夫及其家眷男女分开,被捆着等在朝廷上。子展手执礼物来见陈哀公,向他磕头行了大礼,还向陈哀公献上一杯酒。接着子产进入朝廷,清点了俘虏的人数。然后,郑国随军的“祝”为陈国的“社”祓除不祥,郑方的司徒把“民”归还给陈国,司马把“节”归还给陈国,司空把“地”归还给陈国,郑国军队就此撤回了郑国。

一些补充:

陈国:东经114.88,北纬33.74(淮阳县城)。郑国与陈国直线距离一百三十公里不到,虽然地处平原,实际里程应该也接近三百里。

杨伯峻先生就“不祥”引杜《注》曰:“虽急,犹不欲男女无别。”

杨伯峻先生就“子展执絷而见,再拜稽首,承饮而进献”注曰:“此外臣于战胜时见敌国君之礼,成二年韩厥见齐侯,亦执絷,再拜稽首,奉觞加璧以进。承饮即奉觞。”

关于“使其众男女别而纍(léi),以待于朝。”,《左传》中类似的表述还有两处:

庆封如师,男女以班。(《襄二十五年传》(p 1101)(09250301))(090)。

蔡人男女以辨。使疆于江、汝之间而还。(《哀元年传》(p 1604)(12010101))(109)。

这三处尽管表述略有差异,但说的都是一回事,即把贵族男女分开,全都绑起来,意味着以奴隶自居,让对方随意处置,这是当时的“氏”族被打败之后全族统治集团做出的屈服的姿态。

另外,此处提到了司徒、司马和司空的职权。其中“节”是军事指挥的信物。

————————————————————

《襄二十五年传》:

郑-子产献捷于晋,戎服将事。晋人问陈之罪,对曰:“昔虞阏父为周陶正,以服事我先王。我先王赖其利器用也,与其神明之后也,庸以元女大姬配胡公,而封诸陈,以备三恪。则我周之自出,至于今是赖。桓公之乱,蔡人欲立其出。我先君庄公奉五父而立之,蔡人杀之。我又与蔡人奉戴厉公,至于庄、宣,皆我之自立。夏氏之乱,成公播荡,又我之自入,君所知也。今陈忘周之大德,蔑我大惠,弃我姻亲,介恃楚众,以冯陵我敝邑,不可亿逞。我是以有往年之告。未获成命,则有我东门之役。当陈隧者,井堙、木刊。敝邑大惧不竞而耻大姬。天诱其衷,启敝邑之心。陈知其罪,授手于我。用敢献功。”晋人曰:“何故侵小?”对曰:“先王之命,唯罪所在,各致其辟。且昔天子之地一圻,列国一同,自是以衰。今大国多数圻矣,若无侵小,何以至焉?”晋人曰:“何故戎服?”对曰:“我先君武、庄为平、桓卿士。城濮之役,文公布命,曰:‘各复旧职!’命我文公戎服辅王,以授楚捷,不敢废王命故也。”士庄伯不能诘,复于赵文子。文子曰:“其辞顺,犯顺,不祥。”乃受之。((p 1104)(09251001))

我的粗译:

郑国派子产前往晋国献捷,子产穿上了戎服向晋人献捷,晋人问他陈国有什么罪,他回答说:“过去虞阏父曾经当过周的陶正,以服事我先王,我先王认为他做陶器做得好,而且还是神明的后裔,就把元女大姬嫁给了胡公,把他封在了‘陈’,以备三恪,所以现在的‘陈’就是靠我们‘周’家才能有今天。陈桓公之乱,蔡人想立他们的女子所生的人,我先君庄公拥立了五父,却被蔡人杀了,我国又和蔡人一起拥立了陈厉公,后面的陈庄公、陈宣公,也是靠我们才立住的,夏氏之乱,成公逃亡在外,又是从我们这里打回去的,这些主上都是很清楚的。现在陈国忘记了我们‘周’家的大德,忽视我们的大惠,离弃我们这些姻亲,仗着楚国人多势众,就来欺负敝邑,没完没了。这事我们去年就禀告过,可是没有得到批准。结果他们又搞了东门之役,陈国军队经过的地方,井也被填死了,树也被砍光了,敝邑很担心搞得不好让大姬看不起。上天让陈人神志不清,也就让敝邑敢于报这个仇。结果他们已经知罪,向我们投降了。所以今天我们在这里来献功。”晋人又问他:“为什么侵犯小国?”他回答说:“要是照先王的教命,只要有了罪过,就应该受到惩罚。何况过去天子的地方只有一圻,列国的地方只有一同,依次递减,现在大国的地方都已经是数圻了,要不是侵犯了小国,能从哪儿来呢?”晋人又问:“那你为什么穿戎服呢?”回答:“我国的先君武公和庄公是周天子平王和桓王的卿士,城濮之役的时候,贵国的文公发布了命令,说是要:‘各复旧职!’在贵国向天子献捷、报告击败楚国的典礼上,还要求我国国君文公穿上戎服,辅助天子完成典礼,我现在这么做就是怕荒废了王命。”晋国出面的士庄伯没话说了,只好报告晋国执政的赵文子,文子听了以后说:“他说得有道理,我们要是不讲道理,不会有好结果。”于是晋国接受了郑国的献捷。

一些补充:

关于“以备三恪”,杨伯峻先生注曰:“《礼记乐记》云:“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封帝尧之后于祝,封帝舜之后于陈。”《礼记郊特牲》孔《疏》引古《春秋左氏》说,周封黄帝、尧、舜之后谓之三恪。杜《注》以虞、夏、商之后为三恪,孔《疏》为之辩护,恐不合古人传说。”

关于“天诱其衷”,杨伯峻先生在《僖二十八年传》处注曰:“天诱其衷,当时习语;《左传》凡五见,余四次分别见成十三、襄二十五、定四、哀十六年《传》。《吴语》云:“天舍其衷,楚师败绩。”“天舍其衷”即“天诱其衷”。皆天心在我之意。”((p 0469)(05280502))(048)

关于“一圻”、“一同”,杨伯峻先生在此注曰:

圻音祈,又作畿。《诗商颂玄鸟》“邦畿千里”是也。一圻,方千里。

一同,方百里也。《白虎通封公侯篇》云“诸侯封不过百里。”此与《周礼地官大司徒》“诸公之地,封疆方五百里,诸侯方四百里”云云者不同,当以《左传》为正。

————————————————————

《襄二十五年经》:

冬,郑-公孙夏帅师伐陈。((p 1095)(09250009))

《襄二十五年传》:

冬十月,子展相郑伯如晋,拜陈之功。子西复伐陈,陈及郑平。((p 1106)(09251002))

仲尼曰:“《志》有之:‘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谁知其志?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晋为伯,郑入陈,非文辞不为功。慎辞也。”((p 1106)(09251003))

我的粗译:

这年冬十月,子展又奉着郑简公前往晋国,感谢晋国认可了郑国对陈国的讨伐。同时,子西再度领兵讨伐了陈国,陈国只好再一次向郑国求和。

仲尼评论说:“《志》里面说了:‘言以足志,文以足言。’如果不说出来,谁能知道一个人的意向?要是说得不好,这意向也很难实现。在晋国作为霸主的前提下,郑国打进了陈国,但要不是讲理讲得漂亮,还是无法达到目的。所以一定要把道理讲好。”

一些补充:

仲尼是孔子的字。《志》是当时的古籍,其中包括今天《尚书》的一部分。

————————————————————

《襄二十六年传》:

郑伯赏入陈之功。三月甲寅朔,享子展,赐之先路三命之服,先八邑。赐子产次路再命之服,先六邑。子产辞邑,曰:“自上以下,降杀以两,礼也。臣之位在四,且子展之功也。臣不敢及赏礼,请辞邑。”公固予之,乃受三邑。公孙挥曰:“子产其将知政矣。让不失礼。”((p 1114)(09260401))。

我的粗译:

郑简公为攻入陈国颁行赏赐,在第二年的三月甲寅朔日(第一天),正式宴请子展,在宴会上,先赏给子展先路和三命之服,然后宣布主要的赏赐:八个村邑。郑简公还赏给子产次路和再命之服,后面主要的赏赐则是六个村邑。但子产不肯接受那六个村邑,他说:“按‘礼’的规矩,自上以下,每一级减少两个,臣之位在四,而且主要是子展的功劳,臣下不敢接受这个赏赐。”郑简公一定要赏赐他,他只好接受了三个村邑。郑国的大夫公孙挥评论说:“看来子产将要知政了,他辞让赏赐都遵循‘礼’的规范。”

一些补充:

关于“先路三命之服”和“次路再命之服”,杨伯峻先生有注曰:“春秋诸侯之卿,有“一命”、“再命”、“三命”之别,以命数多为贵,车服之制亦随之。”(《僖三十三年注》(p 0501)(05330603));“路亦作輅,古代天子、诸侯乘车曰路,卿大夫接受天子、诸侯所赐予之车亦曰路。故《诗小雅采薇》谓“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据《尚书顾命》及《礼记郊特牲》,路有三等:大路、先路及次路。”(《成二年传注》(p 0799)(08020310))。

当时人赏赐或馈赠,往往先说小而轻的东西,然后说“先”那些大而重的东西,意思是那些小而轻的东西是为后面大而重的东西打前站的。此处小而轻的是“先路三命之服”,大而重的是“八邑”,即“赐之先路三命之服,先八邑”。

杨伯峻先生在《僖三十三年传》“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处注曰:先者,古代致送礼物,均先以轻物为引,而后致送重物,襄十九年《传》“贿荀偃束锦加璧乘马,先吴-寿梦之鼎”,《老子》“虽有拱璧以先四马”,皆可证也。((p 0495)(05330102))。

杨先生又在《襄十九年传》“贿荀偃束锦,加璧,乘马,先吴寿梦之鼎。”处注曰:僖三十三年《传》述弦高“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此云“先吴寿梦之鼎”,句法不同,盖弦高以乘韦为先,此则以束锦等为先。先吴寿梦之鼎者,先于吴寿梦之鼎也。犹二十六年《传》“郑伯享子展,赐之先路三命之服,先八邑”,亦以先路三命之服先于八邑。皆以轻物为先。前人注此多不明此句法。((p 1045)(09190103))。

又《襄二十六年传》“夫人使馈之锦与马,先之以玉”((p 1119)(09260802))(107)也是类似的例子。

关于“位在四”,子产之上还有子展、伯有和子西,都属于“穆氏”。这三人没几年就都死了。

关于“知政”,应与“为政”类似。郑国有一种特别的执政集团分工安排,首席执政大臣不管具体的政务,而由次席执政大臣实际执政,在这种情况下,首席执政大臣称“当国”,次席执政大臣则称“为政”。郑国在春秋中期实际曾经出现两对这样的大臣,即《襄二年传》所称“子罕当国,子驷为政”((p 0922)(09020502))(089)以及《襄三十年传》所称“子皮授子产政”、“子产为政”((p 1180):(09301301)、(09301302))(111)。

“自上以下”就是“自上而下”(zì shàng ér xià),应该也算是成语吧。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