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贺收费站起航,贴《wxmang解惑集》----A -- wxmang的书童乙

共:💬75 🌺578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贺收费站起航,贴《wxmang解惑集》----I

对零售业来讲,国税征收以下项目:增值税、车辆购置税;[wxmang]于:2010-01-041:25:41

地税征收以下项目:营业税(针对零售业中的服务项目,例如商场向供货商收取的广告费、管理费、物业费等等)、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印花税、教育费附加、文化事业建设费、社会保险费。

1、增值税按销售收入17%、4%(分别适用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小规模纳税人);

2、城建税按缴纳的增值税的7%缴纳;

3、教育费附加按缴纳的增值税的3%缴纳;

4、地方教育费附加按缴纳的增值税的2%缴纳;

5、印花税:购销合同按购销金额的万分之三贴花;帐本按5元/本缴纳(每年启用时);年度按“实收资本”与“资本公积”之和的万分之五缴纳(第一年按全额缴纳,以后按年度增加部分缴纳);

6、城镇土地使用税按实际占用的土地面积缴纳(各地规定不一,XX元/平方米);

7、房产税按自有房产原值的70%*1.2%缴纳;

8、车船税按车辆缴纳(各地规定不一,不同车型税额不同,XX元辆);

9、企业所得税按应纳税所得额(调整以后的利润)缴纳:应纳税所得额在3万元(含)以内的适用18%,在3万元至10万元(含)的适用27%,在10万元以上的适用33%(注:2008年起税率为25%);

10、发放工资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上述税种中除增值税与企业所得税(2002年1月1日新设立的企业)向国税局申报缴纳外,其他均向地税局申报缴纳。

国内物流业现状[wxmang]于:2010-01-0405:43:56

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测算,2003年中国全社会物流总成本占GDP的比重为21.4%,而美、日、德等国家全社会物流总成本占GDP的比重为10%左右;全国工业企业流动资金年周转速度不到2次,批发、零售业周转速度不到3次,大大低于发达国家的周转速度。

因缺乏合理的物流组织,公路货运空驶率高达47%。我国制造业成本的70%是物流成本(全国平均值)(物流成本是人事成本、财务成本、信息成本和无形资产摊销以外的成本,包括原材料的采购)。有的西部省区由于其崎岖自然条件,物流成本只能更高。

目前国内物流效率和物流业发展水平相对滞后,已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瓶颈”。目前我国专业化物流企业少、服务水平低,物流服务企业规模偏小,多数仍停留在货物代理、仓储、库存管理、搬运和干线运输等方面,效率低,速度慢,损耗大。

目前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沿海地区,现代物流业发展很快,但在中西部地区现代物流业发展仍然较慢,物流基础设施的配套性、兼容性差,系统功能不强,综合性货运枢纽、物流中心建设发展缓慢。物流的不同环节、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技术、信息标准不统一,货物多次装卸、多次拆箱装箱等现象相当普遍。物流业的核心是集货网络,关键物流设施(例如具有天然垄断性配送中心,货栈,仓储系统等等),联合调度中心,客户呼叫中心,供应链管理系统等等。UPS、TNT、联邦快运等等公司在华主要控制上述几个核心环节,车队,搬运、货运代理、仓库等等靠外包。

珠三角地区目前实现门对门第三方物流已经很普遍,零售业都已经很少库存(一般只有一天销售量的库存)。而依靠现代物流业,珠三角已经将生产厂家和买家联接成为一体,形成产业集群,使制造业保持对市场的敏捷快速反应,从而为企业产品抢占目标市场,提高产品竞争力与市场占用率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提高竞争能力。物流业的作用与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培育支柱产业、提高系统竞争力具有同等重要的战略意义。

这是肯定的,任何运营模式都有其局限性。就像[wxmang]于:2010-01-0417:54:21

小孩穿开裆裤方便,大人还穿就不行了。同样,在资源配置能力不够精耕细作时,用垄断方式来运作,可以保证控制能力和系统稳定(现阶段我们的当务之急是控制局面和稳定),但是当国家成熟稳定后,可能就要追求资源配置效率,这时就要精耕细作,就要专业化分工,这时再搞巨型央企就不行了。所以此一时彼一时,此时对的,未来不一定对,现在做的,未来肯定要改。这就是治国的公平和效率的跷跷板,需要不断调整支点,有时强调公平,有时强调效率。这就是我理解的与时俱进。

珠三角物流业最大的进步是找到物流业的核心诀窍:[wxmang]于:2010-01-0418:11:15

物流业本质是运输资源和货源的最优配置,在此基础上,有的物流企业已经把自己的运营平台嵌入到客户的运营平台中,实现流程意义上的对接,完全可以代替客户自己的储运部门,成为企业储运业务的完全外包方,根据客户运营流程和运营报表,自动上门接货,自动送货,门对门进行物流配送规划。而内地其他地方还是原始的把物流企业当成搬运工。

中国企业产品并不能直接进入美国零售网络[wxmang]于:2010-01-0418:27:00

所以出口商并不与最终消费者见面。至于最终消费价格多少,我们也很难有数据(因为大多是贴牌生产,所有权在委托人),所以我说的是出口价格与国内零售价格的差(不是指两地的零售价格差)。但是我要纠正一点,出口产品的税费优惠不是出口退稅15%----25%这么一点,而是其他没有其他税费,总额大约是销售额的20%。具体可见:

链接出处

另外还有卖场苛捐杂税,大约占销售额30%。具体见

09年家乐福进场费最新标准09年家乐福进场费最新标准(部分,全部278项)

[wxmang]于:2009-08-0505:46:11

1.法国节日店庆费:每年10万元;2.中国节庆费:每年30万元;3.新店开张费:1万-2万元;4.老店翻新费:1万-2万元;5.DM海报费:每家2340元,全国34家门店就是7.956万元,一般每家门店每年要印10次海报,就是79万元;6.端头费:每家门店2000元,34家门店是6.8万元;7.新品费:每家门店进一个新商品要1000元,34家门店就是3.4万元;8.人员管理费:每人每月2000元;9.堆头费:每家门店3万-10万元;10.出厂价让利:销售额的

8%;11.服务费:占销售额的1.5%—2%;12.咨询费:约占2%;13.排面管理费:2.5%;14.送货不及时扣款:每天千分之三;15.补损费:产品保管不善,无条件扣款;16无条件退货:占销售额的3%-5%;17.税差:占5%-6%;18.补差价:在任何地方只要发现有一家商店炒货价格低于家乐福,就要向家乐福交纳相当数额的罚金)

不反贪官,也不反皇帝,因为没那本事。只能做点力所能及[wxmang]于:2010-01-0418:36:26

的事情,管个工厂,让大家有饭吃。不希望一些不愁吃穿的人来乱出主意,搞得上有老,下有小的,靠一双手养家糊口的人没饭吃。我既不是什么左派,也不是什么右派,就是现实派,只要中国不乱,继续发展,管他什么意识形态,管他什么政治体制。这种问题一个蓝领哪有资格去讨论。孔夫子说:不知其位不谋其政。我们只要做好本职工作即可。你如果在认真开车,旁边有个从未开过车的人老来拉你的手,教你开车,你会不会发火?我不懂政治,所以老老实实当蓝领。但是反感,甚至愤怒那种不懂装懂还要指点江山的,他们不知道指点江山错了,那是要老百姓用一辈子积蓄,甚至后半辈子就业为代价的?甚至是一家大小的生命为代价的?这些人知不知道自己可能在草菅人命?

全国绝大部分人还就接受这个玩意,猪头小队长在[wxmang]于:2010-01-0506:13:36

CCTV露一小脸,全城居民不说万人空巷,欢欣鼓舞(除愤青和精英极为愤怒外),也是议论纷纷,大妈议论长相如何,老爹议论说话风度,这是一个奇怪了哉的国度。就在上周,本人去一中部县级市。领导就说不能陪你们了,晚上我有电视访谈。你们可以看看。结果路过餐厅大堂一看,大多数人居然在评头论足。奇哉。就这个左右派都看不上的土鳖,我敢打赌说,20年后世界绝大多数制造业所向披靡,50年后世界主要服务业被彻底山寨。当然前提是不内乱,无战争。

【讨论】西西河2009年中国6大经济新闻[wxmang]于:2010-01-0507:19:48

1、天量数字吓死人,忽悠得人的心肝怦怦跳:2009年,我们对中国经济主要记忆就是:4万亿铁公基投资(据说又没有完成),十万亿天量信贷投放(同比多增5.06万亿元,货币供应量增长29.74%),5500亿结构性减税计划。

2、经济坐上过山车,惊心动魄,匪夷所思。经济形势一会说好,一会说不好,专家都成庄家。

3、没有具体操作细则的十大产业和区域振兴忽悠规划一骨碌出台,忙坏发改委的复印机。

4、坏的消息一定不能少,出口萎缩、失业率提高,钢铁、水泥等行业产能严重过剩,房地产市场价格狂飙,通胀开始抬头。

5、创业板开板,6万家还在排队,吓人,不知各位股民还有多少积蓄。

6、打击房价只作表面文章,不敢与虎谋皮,地王到处都在登基。国务院的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是既要“抑制投资投机性购房”,又提出“增加普通商品住房供给,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购房需求”,这是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开发商拿地首付不低于50%,只能继续推高楼价。不敢断炊(停止房地产信贷)和拔根(对地价进行限价)。

实在没时间,要不老兄接着来?实际可以仔细分析他们在不同[wxmang]于:2010-01-057:23:15

背景和时间的讲话或文章的许多矛盾之处,可以解释决策层在面对经济危机时的举棋不定和犹豫不决:他们在怕什么?这是我想知道的真相。

我认为创业板的问题是提供了不好的心理预期[wxmang]于:2010-01-0518:04:05

1、对中小企业来讲,由于降低门槛,超高市盈率,导致不惜血本找路子,拼关系,结果等待上市的6万家期望很高(某老板对我说:至少要圈2、3亿才划得来)。而且大家都认为自己关系到位,背景硬。这中间将会有多少人间悲剧?对所谓的pro-ipo,很多人是把全部积蓄,甚至房子抵押去博上市的(有的退休人员现在是咬牙在坚持,连看病都免了),6万家中至少90%是不可能上市的,到时又是一个社会问题。

2、对监管单位来讲,是不想大幅调低市盈率的,因为过低市盈率会导致发行方和投资方离场。发行方将不能收回前期为发行投入的成本,投资方将没有博傻空间(某职业炒家告诉我:低于40倍市盈率还不如去买彩票玩)。结果因为资金不可能无限进入创业板(其他方面都在争抢资金,例如主板,房地产,期货,外汇,黄金等等),就会导致最后成为香港创业板的结局:死水一潭,套牢的永远无法解套。归于失败。

3、对投资者来讲,炒作基本思路仍然是主板操作思维,大起大落,博差价,博时间差,快进快出。在创业板这种没有业绩支撑,完全凭想象支撑的市场,企业随时可能崩溃。一旦大规模出现这种操作失误,创业板成为泡沫经济博物馆并不是耸人听闻。

创业板的新闻价值在排队等候的这些公司今年会有精彩表演[wxmang]于:2010-01-0518:07:50

例如各种宣传,各种公关,各种有偿舆论轰炸,各种专家代言洗脑,各种研讨会造势,各种政策建议攻心。。。。。

。。。一定会大饱眼福,一定会叹为观止,目前所见的所谓研究报告已经可能让毛主席重新站起来了。

目前没有可操作细节,人才也没有。实际结果可以说与[wxmang]于:2010-01-0518:16:20

没政策前基本没区别。准备看来非常不到位。又是政绩工程需要的宣传部产品,早产儿一个。

我看过一点他的书,从其文章来看,我认为根本是:[wxmang]于:2010-01-0518:35:45

1、他基本还是停留在春秋战国时代的谋士心理状态,要与领导分庭抗礼,平等对话,甚至以国师礼遇。而不是现代人的分工合作思想。现代政治权力使用和授予是有制度的,不能随心所欲,这点他接受不了。

2、光说不练。他只能提问题(相当给领导找麻烦),而不能提出解决办法,所以当政者肯定敬而远之。

3、过于偏激,不能替当局设身处地的想想。当局为了利益,经常要与魔鬼舞蹈,这点原教旨主义的何新接受不了。所以当局认为他缺乏政治实际才干。有点象李白,要谈笑净胡沙,但是又整天醉得昏天黑地。

4、从经济素养上看,缺乏系统训练,不能完整的理解美国的经济运营,大多凭自己的洞察力和猜测,这样作为要保证政策万无一失的当政者那里敢用想出来的建议。所以何新虽然自视甚高,天分也极高,也很有洞察力,但是对当局没有什么影响力。当局不需要算命的,需要能看病、开方、治病的医生,需要的是告诉他工作步骤、先后次序、重点判断、突破口选择、难点解决办法的专业智囊,需要告诉并能实施的怎么办,而不是你将要倒霉的这种江湖预测。

我想不必悲观,5年内可以基本成熟。目前主要是人才[wxmang]于:2010-01-0518:42:01

问题,都没有经验,领导又怕交学费,承担责任,所以大家都缩手缩脚,一旦熟悉业务流程,中国人还是很聪明的,很快可以推开。

汇率稳定问题内部争论一直很大,2005年就有人因为[wxmang]于:2010-01-0520:17:05

出言不逊被修理。我想一直不敢动的原因是大局对大局没把握,怕控制不住,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某人对我说过:总算看明白了,就是个不作为局面。更多内幕只好从文献和政策中寻找了。建议看看这几年的货币政策委员会的相关文献和报道,可能可以找到答案。建议老兄写出来,我也很想知道为什么?当年我亲眼看到拍桌子要升值的场面的。

当天下绝大多数人都要被剪羊毛,你怎么可能独善其身[wxmang]于:2010-01-0523:03:22

你能逃脱,别人也可以逃脱,那么还去剪谁的羊毛?我也准备被剪羊毛。我们都无处可逃,就算你逃到股市,房市,一样在劫难逃,因为这是系统性问题,只有离开这个系统才能避免。我们离得开吗?

绝大多数人还是内外一致的,只是说话的强度不同。[wxmang]于:2010-01-0523:12:31

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人在这些委员中还是少。至少我认为没有。只是公开讲话不便讲得很透彻,但线索还是在的。

你提的三个条件香港创业板都满足,但是它死了,为什么[wxmang]于:2010-01-0523:14:58

我知道华生是1984年冬或1985年春[wxmang]于:2010-01-0600:46:20

在玉泉路解放军政治学院(当时社科院研究生院借住在此)开中国改革讨论会,华生当时好像已经是赵紫阳的价格改革参谋之一,上来作报告。当时包括一些现在经济界的风云人物还都是用仰望的目光看他。(印象深的是于光远走错会议室,进来滔滔不绝讲了一个小时,结果发现开错会了)。此君后来去了英国,就再也没听说此人消息。其实当时很多风云人物人都没消息了。觉得他现在离开主流后,反而更平和了。可惜我一直没时间去看经济学家们的文章,平时要干力气活,有空又要看管理文章。隔行如隔山,我是真的离开这个主流社会了。

说实在的,当时中国没有一个人整得明白经济是什么[wxmang]于:2010-01-0601:20:42

但大家都惦记着当国师。年轻人最引以为傲的是参与某个大课题,例如体改所的为最自豪。很少有人去想自己有没有能力指导国家前进。当时年轻人开会,基本就是芝加哥学派和剑桥学派名言警句大会战,而且可以随时随地开战。

1986年,我曾经跟在社科院读研究生的贵州老乡坐在中央音乐学院大门外的马路边上讨论区域发展政策,竟然被路过人当疯子。那是一个让人热血沸腾的年代,所有人都有无限的现象空间。现在看来,我们都是白痴,哪里真正懂经济,不过是懂经济教材而已。就像一个从未上过手术台的菜鸟居然敢指导老医生怎么把病人肚子拉开,现在想想都汗颜:无耻之极呀。

可能是偏见。但是我接触了一批创业板已经上市、正在排队[wxmang]于:2010-01-065:10:02

和企图上市的,我个人觉得还是投机分子居多(因为我是以上市顾问身份接触的,可能知道内幕多一点),骗子也不少。像你说的的正经公司,要搞自主创新和创立自主品牌不是没有,但比例极低(至少就我看到的,10%不到)。至于国家想要解决产业升级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在监管层可是没有形成共识,监管层只是当成分流工具而已。

我说的不一定对,互相切磋。[wxmang]于:2010-01-0618:20:42

1、据我所知BYD和吉利去找高盛、巴菲特,就像当年海航去找索罗斯一样,是走投无路,没有办法,你不能过度想象。不过N年后你现在设想的东西可能成立,就像现在海航的情况一样。出现这种情况跟国内金融机构的运营模式有关。我在国有大银行总部工作过,也有许多同事现在在股份制商业银行工作。前年、去年他们都在找大项目,想搞银团贷款,让我帮忙找一些央企。为什么不贷给民营企业,原因很简单:因为银行管理体制导致不敢承担一点风险(因为是终身责任制),而民营企业风险不好控制,投机性行为过多(这点BYD和吉利是非常典型的,你可以去找相关报道来看)。

2、iPhone和Win7你也不能过度解读。前者是三大通讯商为抢夺市场的工具,后者是操作系统升级(因为还会继续升级,所以现在只是过程,对过程一般是不能下结论的)。国内没有很多阴谋论市场,都是在做生意。

3、中国黄金储备大幅度增加是真实的,但是并没有战略企图,只是外汇避险的操作方式之一,随时也是可以出手的,再说这些黄金也都存放在美国,随时可以出手。如果是战略意图,就该藏在西南的山洞里。至于央企大规模进入房地产业不是新闻,在5年前就是如此,现在炒作,不过是找房价上升的替罪羊。

这个事情,从有上交所、深交所开始,内地的[wxmang]于:2010-01-0618:28:56

天津、武汉、西安、成都、重庆、沈阳、郑州、海口等等就在折腾,而且一直折腾。其实就是诸侯经济的表现:肥水不流外人田。我看到过河南省委正式文件中对本省建立自己证券交易所的必要性结论:由于没有本地证交所,大量流失资金,帮助上海、深圳,而不能吸取外省资金为我所用。愤愤不已,非常雷人。现在终于有结果了,不是经济博弈的胜利,是政治的胜利。

那个年代,就像我们今天看五四时代一样生猛[wxmang]于:2010-01-0618:44:06

某次会上,某人滔滔不绝说资本主义好处,总书记赵紫阳同志不耐烦的插话:你不要说了,你就告诉我资本主义怎么干吧?当时雷到一大群人,包括许多在座的老家伙。这也是后来不依不饶整他的心理原因:你这个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说明80年中期真的是一个风云激荡的时代,各种思潮,新旧势力都在此交汇,碰撞。

我在1985年冬天随《世界经济导报》陆总编一行人去吉安、井冈山(本人是奉命去作区域经济规划前期准备),结果发现地方领导思想开放得更为生猛,对西方更为崇拜。如果其言行放在今天西西河来,会被我等骂得狗血淋头。

我回北京,找一打字社打报告,结果打字社的头目看到我写的内部报告,居然提出来他付钱买一本,准备修改后出版(这可能是中国最早具有书商头脑的人),他说这对大家知道国家真相太重要了(实在缺乏经济头脑),我说公开要出事情,这位老兄器宇轩昂的,大义凛然的说:追求真相是要付代价的,我们不付谁付?这是时代的特点。也许等我有时间后,可以慢慢把那个雷人的时代的事情写出来,

其下场可以参照STAQ、NET两个市场[wxmang]于:2010-01-0619:24:03

1990年12月5日,全国证券交易自动报价系统(STAQ系统)开始运行。在交易机制采用了做市商制度,1992年

7月1日法人股流通转让试点在STAQ系统开始试运行,开创了法人股流通市场。

1993年4月28日由中国证券交易系统有限公司开发设计的NET系统试运行,利用覆盖全国100多个城市的卫星数据通讯网络连接起来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为证券市场提供证券的集中交易及报价、清算、交割、登记、托管、咨询等服务。NET系统由交易系统、清算交割系统和证券商业务系统这三个子系统组成。(在NET系统进行交易有中兴实业、东方实业、建北集团、广州电力、湛江供销、广东广建和南海发展等7只股票。凡具备法人资格的境内企业、事业单位以及社会团体,均可通过一个NET系统证券商的代理,参与法人股交易。)由此在全国形成了上海、深圳两个证券交易所和STAQ、NET两个计算机网络构成的“两所两网”的证券交易市场格局。但由于融资困难,STAQ和

NET两个交易系统日益萎缩,1999年9月9日,这两个系统停止运行。由于我与STAQ系统其中一些人认识,知道一点内幕,得到的结论是,中国文化是没有赌博特点的投资市场,都无法生存下去,例如证券、房产、期货,甚至煤炭等等。

我说的是制度设计,没说具体操作。具体操作的人[wxmang]于:2010-01-0700:15:13

有私心,又想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结果马儿不但跑了,而且乱跑,不但吃草了,连菜园子的菜都吃了。

资本自由流动是可控制的,关键是货币政策失败会导致[wxmang]于:2010-01-0700:53:19

严重的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进而导致经济衰退或物价失控,使就业和社会稳定出问题。中国现在实行的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实质还是固定汇率制)。固定汇率制度为进出口规避了汇率风险,简化了各种不确定性,考虑到我们出口商的管理水平,这是一种好的制度安排。这么多年的出口增长也可以证明。

如果是浮动汇率制度,以中国人投机的天性,不可避免会在外汇市场过度投机,各种正规或违规资金都会大量涌入汇市,人民币汇率肯定会上窜下跳。更为重要的是,目前国内银行的内在激励和风险控制机制严重缺失,这些废柴银行不知要衍生出多少承担不起的汇率风险,导致整个金融系统出问题。

但是我们这个汇率制度由于操作问题,也在让我们不断付出惨重代价,并将继续付。衡量货币政策是否独立的标准是:货币政策的制定主要是依据本国经济情况(如预期产出水平和实际产出水平的缺口,预期通货膨胀率和实际通货膨胀率的缺口)还是受到外部因素(如国际收支、外国货币政策)的影响。

我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保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的增长。这样适度的货币供应量是实现币值稳定的重要保证。

但在保持币值稳定、维持适度的货币供应量的政策实施过程中,固定汇率制使货币政策独立性难以完全维持。因为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国际收支和外汇储备的会经常波动,就要求央行必须经常被动的参与外汇买卖,这必然造成货币供应量被市场上的外汇需求所左右,货币政策独立性受到极大的限制,从而加剧宏观经济的波动。请看以下例子:

1、1996年之前,抑制通货膨胀是主要的货币政策目标。

1992-1993年,中国经济过热。1994年国内消费价格指数达到21.7%,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为控制通货膨胀,中央银行不得不提高利率,当时一年期储蓄存款利率达到10.98%,远远高于美国同期的利率水平。即使外汇管制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短期性资本的流入,但国内外利率差扩大,仍然导致了国际资本的流入,造成资本项目连续顺差。在国际收支双顺差因素的作用下,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压力增加。为了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中央银行连续购入1200亿美元外汇资产,国家外汇储备迅速增加。外币储备的增加引起了外汇占款的增加,1995年外汇占款占当年基础货币增加额的比重达64%,到了1996年还高达45%,这显然加大了国内“适度从紧”货币政策的实施难度。虽然中央银行采取了冲销干预政策,包括收回对商业银行的贷款、开办人民币特种存款和发行央行融资券,但1994年M1仍比上一年增长26.8%,M2增长了34.5%,这成为当年中国的通货膨胀率高达21.7%的重要原因之一。汇率制度导致货币政策目标未实现。那时的物价飞涨大家可能还有印象。

2、1997-2001年,货币政策的侧重点逐渐转为如何防止通货紧缩趋势并保持必要的经济增长。

1998年2月开始中国物价出现负增长;通货紧缩成为中国货币政策的核心问题,如何刺激内需避免通货紧缩的进一步恶化成为中国政府的首要任务。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后,周边国家汇率贬值使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10-15%,

加速了国内资本的大量外流。1997-2000年其数额分别为-221亿美元、-189亿美元、-176亿美元和-117亿美元,呈出明显的资本外逃特征。外汇占款的急剧减少而导致的基础货币投放减少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通货紧缩。

为了治理通货紧缩,央行连续降息、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取消贷款限额制度、执行扩张性的公开市场业务等。但此时国内的利率水平低于美国同期的利率水平,且存在人民币汇率贬值预期,资金外流可能获得利差和汇差的双重收益。所以虽然通过运用公开市场操作和再贴现增加了基础货币的投放,但还是无法抵消再贷款下降和外汇占款迅速减少对基础货币增长的不利影响,最终导致1998年和1999上半年的基础货币增长率大幅度下降。导致货币政策失败,经济进入衰退期,企业订单大面积取消,流动资金枯竭,贷款无门,企业关门,工人失业(本人至今不能忘记那种悲惨局面)。

理解错误。控制通胀或通缩是施政基本目标。[wxmang]于:2010-01-0704:32:41

而央行可以使用的是货币政策工具。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二十三条(货币政策工具)规定,货币政策工具包括:

1、常规性货币政策工具

(1)、存款准备金制度(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供应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存款准备金包括法定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超额准备金包括存入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和商业银行营运资金中的现金准备。前者主要用于银行间的结算和清算,以及用于补充现金准备,而后者是用于满足客户的现金需要。存款准备金比率的调整所带来的效果非常强烈,在央行提高准备金比率时,没有足够超额准备金的商业银行必然会被迫出售其流动性资产,或增加向央行的借款,或者是立即收回放出的款项等。)

(2)、再贷款、再贴现政策(运用再贷款政策、再贴现政策调剂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需求,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供应能力。)

(3)、公开市场业务(运用国债、政策性金融债券等作为交易品种,包括回购交易、现券交易和发行中央银行票据,调剂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需求。)主要是从总量上对货币供应时和信贷规模进行调节,对整个金融系统的货币信用扩张与紧缩产生影响,是最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

2、选择性的货币政策工具

(1)、消费者信用控制;

(2)、证券市场信用控制;

(3)、不动产信用控制;

(4)、优惠利率;

(5)、预缴进口保证金。

侧重于对银行业务活动质的方面进行控制。

3、其它政策工具

(1)、信用直接控制工具

对商业银行创造信用的业务进行直接干预,主要有信用分配、直接干预、流动性比率、利率限制、特种贷款;

(2)、信用间接控制工具

通过与金融机构之间的磋商、宣传等,指导其信用活动,以控制信用,其方式主要有窗口指导、道义劝告。

(3)、利率政策:根据货币政策实施的需要,适时的运用利率工具,对利率水平和利率结构进行调整,进而影响社会资金供求状况,实现货币政策的既定目标。通过提高或降低贷款利率影响商业银行借入央行资金成本,以达到抑制或刺激对信贷资金的需求,导致信贷总量或货币供应量的收缩或扩张。

(4)、汇率政策:通过汇率变动影响国际贸易,平衡国际收支。货币政策实施失败才会导致出乎意料的通胀或通缩。

目前汇率制度是为避免出口汇率风险、国内外汇投机风险和银行汇率风险设计的制度,在加入wto后,资本项下的外汇流动有限度放开(QFII就是例子),其直接结果导致了外汇进入进出不能完全控制,为维护汇率稳定,央行不得不被迫超额发行人民币来收购流入外汇,导致货币发行计划不再完全独立,需要看国外资本流入情况和贸易项下外汇进入情况来调整基础货币供应,相应的央票发行,公开市场业务也被迫调整,结果货币政策就失去完全的独立性,货币政策的效果就不可控制,就有可能失败,导致通胀或通缩强度不可预测。

但是我们并不知道前途凶险,反而兴高彩烈可以融入[wxmang]于:2010-01-0717:23:09

西方(这是西方某些领导人开的支票),好在中国传统政治的制衡机制在起作用,不能让任何人随心所欲。其实当时绝大多数人对西方认识是无知的,说好得上天的和说下地狱的都在胡说,自己心里都没底。不像现在年轻人这么有思想,有见识。所以我说国家进步了。今天的一般年轻人对西方本质的认识,都能够在80年代相当大师水平。所以眼光决定未来,见识决定前途。我们的运气和传统文化帮我们没成为苏联第二。

经济结构不一样,经济发展水平不一样。这些国家[wxmang]于:2010-01-0717:27:19

基本没有什么可以真正创造财富的产业(服务业要想创造财富必须找到有形载体,一旦需求衰退,服务业就没有载体,是行业性崩溃)我们中西部仍然是整个中国经济体系一部分,所以会继续增长(很大程度是政府需求带动)。如果中西部是独立经济体,那会比东欧还要惨得多。

各级博弈的结果。地方是符合利益就执行,不符合利益就敷衍。[wxmang]于:2010-01-0717:31:49

中央是各部委博弈,结果是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执行时又各有小算盘:央行盯住通胀控制;发改委盯住铁公基投资扩张;财政部盯住税收和地方口袋;劳动部盯住就业指标;。。。。。。。。目标冲突,结果力不集中,力不从心自然是结果。我认为要害还是总经理协调能力不够,大局观不够,找不到重点和展开方向。

讲个细节。现任总经理刚上任时,讨论人民币主动升值[wxmang]于:2010-01-0718:59:33

问题。有人反对,说会损害出口,导致失业。有人支持,说会减少通胀压力,减少危机可能,也减少未来的汇率变动导致的损失。结果老兄说,不忙,先看看再说。结果这一看就一直看到被迫升值,当时是1万亿美元储备左右,每升值1%,就将近损失100亿美元,后来一共升值接近20%,损失近2千亿美元。这一犹豫,我们多少打工者的心血就成为华尔街的奖金了。当然这些问题主要原因还是制度缺陷,并不是某个人的错误。我在其他回帖中描述过这个制度缺陷。

1、讲当年如何设计汇率制度:蒙代尔三角并非铁不可破

链接出处

2、讲制度性原因导致的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问题

链接出处

链接出处

“中国传统政治的制衡机制”没有你说的这么神秘[wxmang]于:2010-01-0719:17:36

一般是内紧外和。但是一旦公开分歧,就是制衡了。例如文革的《我的一张大字报》,90年代的《东风吹来满眼春》,前几天的总经理述职报告等等都是“中国传统政治的制衡机制”的直接表现。很少用,但是很有效。

这个游戏规则详细讲起来太敏感。建议看看中央文献出版社[wxmang]于:2010-01-0719:42:44

的《毛泽东传1949--1976》,分析一下各种决策出台的过程中的折中和各种重大会议在准备过程中的统一思想-----实际就是博弈过程的细节,自己慢慢琢磨就懂一点入门知识了。更详细的建议看相关开放的档案(我不推荐,太花时间,除非你是中国现代政治学或政治史或党史这个专业的)

外汇大头是贸易项下的,必须结汇。就必须发行基础货币[wxmang]于:2010-01-0720:36:59

然后再用央票冻结。结果是央行资产负债表一边是外汇储备,一边是央票。央票要付息,外汇在贬值。结果央行破产。根本不是你能够想控制就能够控制的。周小川号称中国最大愤青都束手无策。

你这是阴谋论了。其实欧元风险比美元大得多。而且[wxmang]于:2010-01-0720:57:46

操作很困难。具体内容请看:

缺乏统一的财政政策是欧元的风险所在

链接出处

欧元取代美元地位困难重重

链接出处

史蒂芬科恩:如果欧元能够成为储备替代货币

链接出处

其实不一定。认为政府需求可以缓解危机的就是凯恩斯[wxmang]于:2010-01-0806:26:45

理论。但是事实上从长期来看,凯恩斯理论实施效果有待观察。凯恩斯的理论主要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其要点是:

1、病因判断

(1)、资本主义是一个并非完全均衡,能自行调节的体系。

(2)、经济危机的原因是社会有效需求不足,有效需求不足原因是存在失业大军,失业者无钱购买商品。

2、药方

(1)、运用赤字财政以打破传统的国家予算平衡

他说:“假设货币可以象农作物一样成长或象汽车一样制造,则不景气可以避免”。他分析,经济萧条时期国家收入本已锐减,若再压低支出,财政收入势必继续下降,社会经济定会堕入恶性循环;假若不因循守旧,可以大量借举债务,扩大投资以刺激社会投资欲望,社会某一部门获得扩大投资就会扩大生产规模,雇佣员工所得收入转而用于消费,又将刺激消费部门扩大生产并增加就业人员。如此连锁反应,他计算,原来投资虽然只占国民收入较小比例,但影响所及会使就业总量与各部门所得变动程度大大超过原来投资,即凯恩斯所称的“乘法效应”。为此,他告诉人们:为了扩大就业,应不惜钱财去建造金字塔,反复填挖已报废的矿井,甚至地震、战争、天灾人祸都可以增加国民财富和就业,使社会经济由萧条转为繁荣。

(2)、经济危机的原因是有效需求不足,它又是由消费需求不足和投资需求不足构成的投资需求比消费需求更重要。因此,他赞成通货膨胀。即政府通过中央银行增发货币,压低甚至取消存款利率而扩大信贷,人为制造商品价格上涨,以迫使人们宁愿选择投资和现在就购买而放弃储蓄,最后达到扩大社会有效需求,使产品得以销售。压低利率和通货膨胀双管齐下,不仅可以变相掠夺居民原来储蓄的价值,也可促使产业资本家予期产业利润丰厚而继续扩大投资、从而扩大生产减少失业。凯恩斯处处为资产者设计。他提议不是减少而是略作增加劳动者的名义工资,以避免劳动者的抗争,由于生活必需品价格已经提高,实际是减少了他们的收入。

(3)、应维持外贸中的顺差优势以打破传统的收支平衡论逆差会导致黄金外流,国内物价下降和生产萎缩,并出现严重失业。外贸顺差可将外国黄金吸引至国内,则物价上扬,失业减少,生产兴旺。凯恩斯主张的增发更多货币,实行较低利率,增加投资鼓励消费以摆脱危机。

3、疗效

国家干预经济的理论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垄断资本生产与销售的矛盾。因为任何社会不可能永远用不断扩大投资来生产更多的产品而不顾这些产品的最后销售。生产不可能摆脱消费的制约。今日扩大生产、投资势必和逐渐萎缩的社会购买力即有效需求之间反差益形扩大,矛盾更加尖锐。通过投资的增加来获得今天的均衡时,却增加了明天求得均衡的困难。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一再推迟,失业率下降和一时的经济繁荣,被西方经济学家吹棒为“凯恩斯革命”的成功。但好景不长,到六十年代末和七十年代初,运用凯恩斯主义治理经济的国家无一例外地出现经济停滞,物价节节攀升和失业率大增,即“滞胀”并存的危机。这使凯恩斯斯主义者无法从理论上给出完美解释。

这种结局连凯恩斯也感到惶悚。他哀叹,“从长远讲,我们都是要死的”。至于鲁尔的工厂搬走,与成本有关。东德成本低得多。不是以为内经济危机。没有危机也会搬走。如果有兴趣,可以看看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高鸿业译商务印书馆,就会知道许多常识了。

西方目前治国的经济理论的主要基础就是凯恩斯与弗里德曼。弗里德曼继承了古典学派的理论,阐述货币只是社会财富的代表,物价水平是与流通中的货币数量成正比例变动的。国家只要扩大货币供应量就会发生通货膨胀,供应量停止增加,通货膨胀随之中止。政府的货币政策完全可以调控物价水平和银行利率。弗里德曼强调,通货膨胀无论何时何地都是一种货币现象,货币增发量慢于或等于社会财富增长量,通货膨胀不会发生。他认为凯恩斯的赤字财政政策不仅不能刺激经济增长,反而只可能引发不断的通货膨胀。他提倡让市场经济自发地调节商品和劳动力的供求关系。

他断言人们可以在自由的市场经济中寻找到供应与需求的均衡点。他对美国一百年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剖析,计算出只要保持每年百分之四的货币增发量,即与美国每年经济增长保持大体均衡,就既可保证经济增长又可避免通货膨胀。他又以日本为例:1971至1973年货币增发率每年都超过25%,通货膨胀立即反映出来,并长期困扰日本经济。但日本金融政策随即作出重大改变,货币增发率降至每年10—15%,并一直保持在这一水平上。由于日本经济增长率高,物价基本平稳,弗里德曼认为,美国政府缺乏象日本和德国一样长期坚持货币紧缩政策的耐心,相反,对唯恐萧条作出过度反应;又受一个傍徨歧途的两分法的指导:要么选择通货膨胀,要么坐待萧条。使美国在反复交替的高通货膨胀率和高失业率的沉疴中挣扎。但是近十数年来,西方在弗里德曼货币主义指导下放松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控制货币发行总量,通货膨胀率确有下降,但同时却出现的普遍经济衰退。刺激经济增长——通货膨胀;紧缩货币供应——经济衰退。西方国家在两难中一筹莫展。也可以参考米什金的《货币金融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资本市场理论上是配置资源和发现价格的地方,[wxmang]于:2010-01-0806:34:47

如果能够回归本位,中国有一个即可。但是目前深圳、上海都是赌场,不是发现价格和进行资源配置,而是庄家利用信息不对称和资金实力优势洗劫老百姓的地方。当然其他地方不满了,凭什么我的老百姓被被你上海、深圳洗劫,我自己不会洗劫吗?所以即使全国每个省一个证券市场,仍然是一个弱肉强食的洗劫老百姓的赌场,不要指望其他。这是制度导致的结果,与任何个人无关。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