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推荐:如果这是宋史--三百年的沧桑与疑问 -- hwd99

共:💬66 🌺35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1

理性主义大盘巩固的阵地呼唤文化党入侵以增加饭碗。

国际关系研究的模式也可以从欧美学者的研究

主题与方法中得以考察。形式化的理性选择研究在

《IO》、《ISQ》分别占8.7%、21.2% , 而在欧洲的《E-

JIR》、《RIS》中分别为2.9%、0%。

三种理性主义研究( 形式化与非形式化的理性选择研究加上定量研

究 ) 总 共 占《IO》的 68.4%、《ISQ》的 73.2%, 而 在

《EJIR》与《RIS》上分别占36.8%、22.8% 。

(注:1995-97的比例是63.9、77.9、42.3、17.4)

理性选择

方法仍然在美国国际关系研究占有相当重要的地

位。维弗尔认为,《IO》强调软理性选择方法和建构

主义, 但定量研究在《IO》所占比例为25.4%而占有

优势地位。《ISQ》仍然强调定量研究, 以事实证据

判断不同理论的真伪。分析结果也可证明史密斯假

设的正确性, 即“特别是在美国, 实证主义占据主导

地位, 某种程度上使其他方法处于边缘的地位”。①

把理论与定量的经验方法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成为

美国国际关系研究的模式。

在欧洲国际关系研究中, 三种形式的理性选择

理论所占的比例却有小幅下降的趋势( 1995- 1997

年的《EJIR》与《RIS》分别为42.3% 、17.4%) 。维弗

尔曾思考理性选择理论是否像其在美国那样成为

欧洲国际关系研究的主导理论的问题。这种状况不

仅没有出现在欧洲国际关系研究, 而且受到更少的

关注。

国际关系学科中美国的知识霸权 外交评论

据说搞中国的饭碗可能潜在机会大大的

我对社会科学引用索引中的文章进行了有关题目和提

要的关键词的3次搜索。在3种不同类型的文章中,

搜索涉及的某个国家或地区名称,例如美国、欧洲(涉

及欧洲或英、法、德)、苏联/俄罗斯、中国或日本。先

用关键词“国际关系学+国别”进行搜索,接下来搜索

关键词“国际关系理论+国别”,最后,在美国的三大

国际关系杂志(《国际研究季刊》、《国际安全》、《国际

组织》)中搜索某个国家。这里的假设是这些杂志中

所有的文章在某种程度上都是关于国际关系学的。

结果显示,在3次搜索中,涉及中国的文章大大少于美

欧,仅多于日本。在三大杂志中,少数文章在标题中提

到了中国。考虑到美国国际关系研究的大西洋欧洲中

心特征,这一点不难理解。只有在《国际安全》杂志

中,涉及中国的文章数目超过了苏联/俄罗斯和日本。

而在《国际组织》杂志中涉及中国的文章比例最小。

总的数据显示,关于中国问题和国际关系理论发展的

兴趣始终很小。

我把有关中国的文章进一步分为中国问题专家和

非专家的文章两大类。这么做是想测试一下,看看是

否是中国问题专家们自己不能或不愿意面向国际关系

理论的读者写作。

结果表明,《国际安全》上68%的与

中国有关的文章都是中国问题专家所写,而《国际研

究季刊》和《国际组织》的数字分别是33%和38%。

这一差别是有道理的,因为与另两种杂志相比,《国际

安全》更侧重于政策分析,因而没有理论方面的负担。

简而言之,数据证明,中国问题专家的研究始终孤立于

国际关系研究之外。

今天,这种情况正在发生变化。例如,这3本国际

关系杂志上几乎所有与中国有关的文章都是在近15

年以来发表的。《国际安全》上相关的35篇文章都是

1992年以后发表的。《国际研究季刊》上的12篇文章

中只有1篇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1987年)出现

的,而《国际组织》上关于中国的8篇文章中只有2篇

是在90年代以前(1966年)刊登的。《国际安全》的

数据表明,在安全研究和政策研究领域,对“中国崛

起”的兴趣正在上升。这个解释对《国际研究季刊》和

《国际组织》同样适用。总体看,有关中国的文章在最

近10~15年中出现的频率在稳步增加。另外,在非亚

洲问题的国际关系理论专家中对于中国的兴趣似乎也

在上升,这从越来越多的国际关系学作品包含的中国

章节可见一斑。

中国外交政策研究:理论趋势及方法辨析 江忆恩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