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向孙先生致敬,并请孙先生指教一二 -- 煮酒正熟

共:💬19 🌺5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
家园 谢谢孙兄

倒不是因为孙兄的某顶虚衔而敬孙兄(这么着不成了袁绍了吗?),而是因为两年前就拜读过孙兄的文字,深为叹服。

得,客气话俺就不多说啦。

前贴中一些文字多有得罪,还望孙兄海涵。相信以孙兄之高贤,断不会介意的,呵呵。

孙兄熟知罗本,实在是太好了!

关羽二合走文丑一节,我的感觉,文丑没败,心怯的原因应该二合战过之后发现对方武力极高自己有点吃力,这大大出乎自己意料之外,而这时看清对方容貌特征后,猛然间意识到对方正是杀老颜的那个赤面长髯的大汉,这样两个信息经过迅速处理,得到这样一个结果:不好,这人武力肯定在我之上!

所以,如果此时与文丑交锋的是吕布(武力比关羽还高或相当),文丑多半不会二合心怯而走;如果此时与文丑交锋的是一个容貌特征酷似关羽但武力逊于文丑之人(比如魏延吧),文丑也不会二合心怯而走。必须是两个条件同时具备(武力高+赤面长髯),才会导致文丑心怯。

而且,从这个“心怯”二字本身,我们也无法判定文丑此战就是败了,因为后面的关兴对越吉也是个“胆寒”,可后来单挑时又砍了越吉。

而且文丑与赵云五六十合战平,和关羽二合令文丑感觉吃力(书中没说,我推测的),这些只能说明关羽攻击比赵云强,但两人的综合武力有可能是不相上下的(因为还有防守能力这个方面)。

关黄之战,两人实打实的单挑较量,其实就是第一天那一百合。不过这一百合的较量结果是韩玄恐黄忠有失急鸣金召回。关羽远道而来马不停蹄连战两场,却生生逼得黄忠一方先鸣金,这似乎在告诉我们这场交锋哪一方更从容笃定一些。另外关羽战后的(黄忠)“全无破绽”的这番自言自语,似乎也说明关羽没太在乎老黄的攻击对自己的威胁,而是专注于如何压垮老黄的防守如何逼老黄出漏招儿。所以感觉虽然老关拿不下老黄,但心里并没把老黄当作能真正跟自己凭实打实刀法硬拼的对手。

这在一定程度上或许可以解释封五虎时老关对汉升之不屑。

其实另一个原因(或许是更重要的),是老关对老黄“综合资历”的轻视。张飞综合资历肯定没问题,马超虽跟随刘备很晚,资历要打折扣,但其一镇诸侯的身份可以令其综合资历达到及格线。赵云,按演义说话,虽然出身微寒,但跟随刘备时间久,且屡建奇功(骧山救主长板扶危再加上甘露寺),所以综合资历也上线。只有这位老黄,两边都不靠,取川取汉中虽屡建殊勋,可老关都没看见,所以对老黄还是先入为主的老印象 ---- 刀法不错一老卒!更何况老关还曾让过他一刀。

所以在老关看来,凭刀法硬拼,老黄终究不是自己对手;凭单挑中的斗智,自己又放了老黄一马;再看综合资历,老黄也弱。这么一个所有方面都比自己差一截子的老头(在关羽看来,实际未必如此),要跟自己并居五虎,关羽当然有理由感到不快。所以,似乎是讲得通的,呵呵。

再说颜良。其实罗本中还有一处细节,也表示作者为颜良叫屈 --- 关公父子归神之后,关羽不忿,找到那位高僧报怨自己死得冤,结果高僧一句颜良难道就不冤吗?老关当时哑口无言。

不过,我是觉得此战硬说老关存心取巧,不很公允。客观上取到了巧,并不代表主观上关羽就是想这么杀颜良。这个...回头再与孙兄聊吧,反正这一点我们似乎没啥分歧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