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世界金融危机后的中国机会(回应政委信贷扩张问题) -- 风丛

共:💬9 🌺1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简单回复

一、“美联储注入流动性目的在于稳定金融体系”、“信用对于银行是第一位的”,这些我都同意。不过放在一个更广阔的层面、从整个社会、整个经济体的层面看,稳定金融体系是为什么?如果稳定金融体系不能够带来整个社会信心和信用的恢复(就是那个V)、不能够带来整个社会总需求的稳定及至增加从而稳定整个经济,那么政府(FED只是政府的一个部门)稳定金融体系干嘛。这也是金融体系在整个经济中的作用决定的。

这涉及到货币政策的目标问题以及货币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我们国家的货币政策的目标提法是保持物价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是多目标制,包含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促进就业等方面。许多国家直接实现通货膨胀目标制,物价稳定是第一位的。如何认识货币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凯恩斯与货币主义学派的不同落脚点,也是各国制定货币政策的落脚点。如果我们认同本轮的金融危机实质是由经济危机引起的,也就是美国过度负债通过金融行业进行财富转移和收入再分配,对美元资产的需求减少(各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和过度的供给(有毒资产、过高的价格)一拍两散,价格崩溃,首当其冲的是金融机构,商业银行的投行化增加了对整个社会支付结算体系的威胁,对于社会而言,支付体系的稳定是第一位的,所以我也认同非常时期的非常手段;但是,过度透支的果最终要由实业来买单,即美国的政府、企业、居民要为过去的过度透支减衣缩食,这是实体经济层面美国、全球必须面对的现实,而基于这个现实,过度的流动性投放能够加速解决这个问题吗?这会在美国和美国的债权国之间进行财富的重新分配;另外,如果美国国内控制不了物价,也是国内的财富再分配。因此,从经济刺激的角度,我并不认同通过注入流动性拉动经济增长的做法,美国已经是成熟的经济体,早过了注入流动性快速拉动经济增长物价水平缓慢上涨的经济发展初期阶段。

二、“MV=PQ?不是那么简单吧?”呵呵,这个就不好说了。河里科技版有一篇文章链接出处说模型的问题,其中说道“科学探索中模型越简单越能说明问题才是好模型”,我是很认同这个看法的。这里这个公式就是一个模型、一个方法,给我们一个讨论问题的基础和平台,简单一些,只要能说明问题不就很好吗?

之所以强调这个公式简单,是因为一方面,这是个静态模型,只有在V保持稳定的前提下,才能比较好的运用。我国从80年代对这个模型取ln,得出货币供给模型,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得到比较好的运用,但从资产货币化的角度,一直以来应该都出现了超额货币。我个人认为,前期该模型之所以可以运用,在于基于传统的经济、政治体制,强制储蓄把M分成现实流通的和现实不流通的,现实流通的占整个货币供给比率较小,同时使用现金的习惯也限制了货币流通速度。而从现在的实际来看,国家号召的资产证券化、提高支付结算效率的趋势来看,现实不流通的货币占比越来越小,货币流通速度和居民、企业的居于自身考虑的经济行为越来越相关,此时再使用该模型来提供货币供给,必然是过量的。此外,货币的流通速度是同经济形势密切相关的,经济发展形势好,资金的效率高,资金周转加快,同时,供给和需求的状况会反映在物价上,因此货币流通速度和产出、物价本身是相关的,甚至是互为因果的。

刚刚到河里,就是抱着学习的态度来的。平常很少灌水,表达方式有偏差,请各位包涵。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