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世界金融危机后的中国机会(回应政委信贷扩张问题) -- 风丛

共:💬9 🌺12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文摘】世界金融危机后的中国机会(回应政委信贷扩张问题)

是我的一个朋友在新浪博客中的一篇文章,8月下旬写的,还是很有参考价值的,也间接可以回答政委关于信贷扩张的问题,以及河友redapp和千二的分歧。货币供应只是总需求中的一个因素,如果货币流通速度上来了,即使货币供应量下降,总需求也不会降低反而有可能扩大。现在市场关心货币供应太多了。

文章是以费雪的货币方程式“M*V(总需求)=P*Q (总供给)”和生产函数“Q=Q*(L,K)”两个经济学公式为理论基础来讨论的。

给个链接先:外链出处

摘文章的几个观点共大家参考:

1、

M1和M2的关系:M1和M2的存量或增量的比值关系,显然M1是高弹性货币,其货币流通速度肯定远高于定期存款的流通速度,因此如果出现存款定期化趋势,即便M2增长很快,总需求依然是紧张的,依然是通货紧缩。如果存款出现活期化趋势,即便M2增长没有那么快,由于存款的流通速度已经大大提高,总需求依然增长,流动性依然过剩。

2、

决定通货是否膨胀的关键因素是,不是简单的M*V(总需求)是否增长,而是要看当期的Q与潜在的产出水平的缺口。缺口大,既是全社会开工率,就业率不足,短期不会有通货膨胀。缺口小,全社会开工率和就业率高,产出增长不能满足总需求的增长,通货膨胀就要来了。

3、

从长期看,总需求的增长是不可避免的,因为货币供应量的增长是必然趋势,但同时货币供应量增长也会有一定的波动,再加上货币流通速度的大幅波动,必然导致总需求大幅波动,但总需求在波动中向上这一个大趋势不会根本变化,因为人类的欲望是无限的。因此,当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时就会有通货膨胀。而制约Q增长的原因,短期看可能是总需求不足,表现为通货紧缩。长期看,制约Q增长的是潜在产出水平,说到底就是生产要素的可获得性,劳动力,资本,自然资源,以及将它们有机结合起来的人类管理和科学技术。如果,潜在产出边界如果能够不断拓展,总需求增长,伴随总供给Q增长就不会有通货膨胀。

4、

美国经济被二次去杠杆化的过程再度拉入通货紧缩、从而再度陷入衰退的概率已经非常小了,因为发生危机的条件是高杠杆和高库存,目前这两个条件都以及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高杠杆已经降了很多,短期也不会再升上去,当然再大降的可能也不是太大。高库存已经消化的差不多了,已经开始补库存了,但显然各个经济主体现阶段把库存维持到经济高涨期时的可能性也不大,因此再次去库存化的压力在补库存完成后也不会太大。没有这样的压力,美国经济再次大幅下滑的可能性就不是很大了。但是,美国经济从复苏走向繁荣的步伐可能也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5、

中国当前总需求不是主要矛盾,应该很快就能复苏,关键是要增加供给总量,调整总供给结构,并拓展中国长期潜在产出边界。

6、

在中国未来几年,支持股市的上升动力一定主要来自内需股,主要是房地产、金融、代表消费升级的高档品牌消费品这些国内需求很大,但是供给增加不容易的行业,这些行业的销量和毛利都可以保持较高水平,银行在经济复苏后利差将会明显扩大,存款活期化同时贷款利率因为信贷需求上升开始有所上调,银行的利润增长非常明确。汽车、家电也会有一定的行情,但是不会太持久,因为它们的供给增加相对容易,毛利会受到压制。但新能源汽车如比亚迪会走的更加久远一些,因为全世界政府的政策都会扶持。

不过文章对经济全球化对美国和中国经济的影响分析还不够,数据支持也不多。但文章的大方向把握得不错,分析方法和态度比较严谨,并基于这种分析对某些投产品种发表了可借鉴的意见,值得一看。

关键词(Tags): #股市#研究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