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再次抨击李二卖国。 -- johny

共:💬48 🌺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议和
家园 反对《马关条约》的浪潮

《马关条约》的签订,丧权辱国,激起了举国上下,朝野内外的激烈反对,廷臣疆吏,交章弹劾,力主拒约,反对批准。

4月20日,即《马关条约》签订后的第三天,熟理两江总督张之洞即电总理衙门,请求代奏阻止和议。他在奏折中,列举《马关条约》将给中国造成严重危害,反对对日妥协屈服。

4月23日,翰林院编修李桂林,宋伯鲁,徐世昌,叶昌炽等83人联衔上奏,反对割地赔款的讲和条约。认为“所定条约,则目前之患愈深,日后之忧更大,既不能苟安于旦夕,且无从补救于将来,自非暂缓批准,审议详筹,不足以舒切患而存国脉。”

同一天,国子监祭酒陆润痒等上奏《请宣示和议条款折》,侍讲张仁黻等上《和议要挟难堪请饬廷臣会议折》,请求召开王公大臣,大学士,六部,九卿,翰詹,科道,公同会议,加以驳正。

4月24日,军机处收到山东巡抚李秉衡于19日发出的关于拒约再战的奏折,内称:“如彼族要挟过甚,则拒其和议,勿为虚声所恫吓,勿为浮议所摇惑”,“臣虽老惫,愿提一旅之师,以伸积愤,即捐糜顶踵亦所不惜”。

4月25日,帮办北洋军务四川提督宋庆致电督办军机处,要求拒约再战。电云:“窃闻倭人逞其狡悍,无理要挟,既索巨款,复思侵地,为天下人所切齿,内而廷臣言路,外而疆吏,纷纷力争,莫不出于忠愤;况身在行间,敌忾之誓,不与共戴。”“庆一介武夫,愿与天下精兵舍身报国。”

当天,还有内阁大学士额勒和布等代表侍读奎华等内阁官员155人的条陈,内称:“今闻倭人籍端要挟,有赔款,割地,屯兵各条,此诚五大洲未有之奇闻,三千年所无之变局也。”请求“皇上乾纲独断,万勿批准约章,饬下王大臣再行妥议,毋贻后悔。”

4月25日户科给事中洪良品上奏《请立毁和约片》,言辞激烈,鞭辟入里。他认为日本如此要挟,是由于李鸿章“有心退避以就和局,倭人亦即窃透此意以肆邀挟。”李鸿章再反过来“为倭贼铺张声势,用心恐吓朝廷。”他请求皇上“圣明独断,立毁和约,勿循一切纷纭,以杜妄议。”

4月27日,裕禄,长顺,依克唐阿等九人联名上奏,电奏说:“目前兵力民情,均属振奋,仍尚可用。”“若议和平允,则尚无失进退之义;倘过于受欺,则虑民必难服,不久必复生衅,是目前之和难以持久,而将来之患所忧万大。”“万一彼族坚执不回,则以奉省兵团而论,尚可与之力战”。

4月30日,都察院代递广东举人梁启超等81人呈文,内称:“台湾既割,滇粤垂翦,即及广东,诚不忍桑梓身家将沦左衽,上之为国,下之为家,怀抱郁愤,迫切呼号。伏乞皇上俯察民情,深计后患,保全疆土,毋启戎心,严饬李鸿章订正和款,勿割台湾。”

4月30日,内阁侍读学士贵贤奏《和款贻害无穷亟欲集议以挽回折》,认为议和条款“是厝火积薪之举,止渴饮鸠之为。”

5月1日,江西道监察御史王鹏运上奏《和局可危割地求和势不可行折》,认为“不和犹可以图存,受挟而和危乱直在旦夕。”

此外,从4月26日到月底,续有南洋大臣张之洞再阻议和电,翰林院侍读学士文廷式等奏《和约断难遽就战事尤当预备折》,管理国子监事务户部尚书翁同和等奏南北学肄业生曾炳潢等请驳罢和议据呈代奏折,吏部候补主事鲍心增等条陈李经方罪状呈文,户部主事叶题雁等呈文,御史易顺鼎奏请严办李鸿章父子迁都拒和折,江西巡抚德馨来电,编修杨天霖呈文,编修黎荣翰等呈文,都察院代递奉天举人春生等,湖南举人文俊铎等呈文... 一致要求拒绝和约,另谋妥善解决办法。

接下来就是著名的公车上书了,不再赘述。

我认为甲午战争是清朝统治的一个转折点,在这之前,虽然大门被列强轰开,虽然丧权辱国的情况严重,但总还在师夷长技,徐图自强,朝野上下还算有个向上的精神头儿,政局也还算稳定,甲午战争后,暴露了清政府的虚弱的本质,激起了另一波列强对中国的瓜分狂潮。政府财政陷入困境,自强也失去了精神动力,国内政局果然象这些条陈所预言的那样“危乱直在旦夕”,逐渐不可收拾。“革命”也就从此开始有了市场。

所以八年抗日中,中国就象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一粒铜豌豆”,不论战局怎么惨淡,总归不与对手言和,坚持到底,战斗到底,终于用持久战赢得了胜利。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