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现代人写古诗的尴尬 -- 人间树

共:💬30 🌺7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1

在此处“忍”作“怎”解,不确,其实是竟然忍心之意。那个忍是在强调,而没有丝毫问句之意。

但这的确可以证明你的用法成立。

我放弃原来的说法。

2

毒药吞枪且作醪。

太生硬。

为什么不服毒吞枪呢?

又是平仄?

我不赞成为了平仄牺牲文意,从东坡到主席,曲子束缚不住的多见。

3

离骚一作离愁解,但另一解释作“遭忧”。《离骚》全诗表达朝廷腐败,忠臣不见用而被贬斥,心怀痛苦,决意在本国死去的主题,其实与北洋水师末路时的情感是相通的。我认为这个不算错误。

一场辛苦一场梦,一阵悲欢歌离骚

这句太轻,用来形容一段无疾而终的恋情倒还满合适的。哪里来的悲欢?

离骚仅仅表达不被信任则远离政治,离群索居。向来没有人把不愿做俘虏而自杀的行为用离骚来比拟。

诗中有问句常见,不见得必须作出回答,比如“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春雨楼头尺八箫,何时归看浙江潮?”而在句末用笑字的话,就犯了我一再强调的平仄大忌。

这就得好好商议一下了。

你举的例子都是不需要回答的,这样的还有,何当共剪西窗烛等。

而跳梁小丑谁殄灭需要回答,如果要处理成不需要回答的,可以改为:

跳梁小丑能不灭?

对比一下,你应该能分辨出来为什么原句是必须作答的,因为你的下文。

如果对跳梁小丑谁殄灭句不作答,只在一种情况下成立:

概叹国事糜烂,

跳梁小丑正在猖狂,而无人出来力挽狂澜。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