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偷袭珍珠港前365 天 -- foundera

共:💬20 🌺5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四 如愿以偿的美国策略

四如愿以偿的美国策略

局外人金梅尔

光阴似箭。森村书记员即吉川海军少尉,以日本驻夏威夷总领事馆工作

人员身分来到檀香山已快四十天了,他到达那里第二天后,就开始“闲逛珍

珠港”。现在,他一眼就可以辨认出停泊在港内的所有美国太平洋舰队的舰

艇种类及其名称。于是,吉川起草的第一份电报经东京外务省送到了军令部。

电文如下:

东京松冈外务大臣

一、十一日在珍珠港停泊下列舰艇:

战列舰十一艘(“科罗拉多号”、“西佛吉尼亚号”、“加利福尼亚号”、

“田纳西号”、“爱达荷号”、“密西西比号”、“新墨西哥号”、“宾夕

法尼亚号”、“亚利桑那号”、“俄克拉何马号”、“内华达号”);

重型巡洋舰五艘(彭萨科拉型两艘、旧金山型两艘);

轻型巡洋舰十艘、驱逐舰三十七艘、驱逐母舰两艘、潜水母舰一艘、潜

艇十一艘、运输船及其他船只十余艘。

二、“列克星敦号”航空母舰在两艘驱逐舰的护航下,正在瓦胡岛东岸

洋面上执行任务。

喜多总领事干檀香山一九四一年五月十二日

军令部要求吉川在五、六、七月三个月中,只要没有特殊变化,就每隔

十天报告一次关于珍珠港内的舰艇停泊情况。

十四日,海军作战部部长斯塔克写信给太平洋舰队司令金梅尔和第十四

海军军区(夏威夷)司令布洛克,信中说:“我早就强调过,说不定谁会突

然在我们大门口埋下地雷,为此应该有所准备,以防不测。⋯⋯鉴于今后的

形势发展,目前我们必须认识到这种突然事件仅仅是何时发生的问题。”

二十六日,(美国当局)制订了一份《美国海军基本作战计划》(《虹

计划―5》、《WPL―46》)。

该计划规定美国海军在太平洋作战中的主要任务是:

一、封锁和占领马绍尔群岛要地和进攻敌人的海上交通线及其要地,以

此把敌军兵力从马来防线引开,并支援远东盟军部队;

二、准备占领加罗林、马绍尔群岛和确立其统治地位,并把舰队的前进

基地设在特鲁克群岛;

三、支援东经一百五十五度以东和赤道以南的英国海军部队;

四、保卫中途岛、约翰斯顿岛、帕尔米拉岛和萨摩亚群岛。

另外,还决定远东方面的陆军与海军共同配合保卫菲律宾海域,因为这

支陆军部队不过是一支地区性的防御部队,它在人员和装备上都是靠当地力

量充实起来的。所以对这一地区的海军部队――亚洲舰队不能抱有很大期

望。

当时,美国在太平洋方面的战略是守势作战,把重点放在阿拉斯加―夏

威夷―巴拿马这三点连结起来的三角形战略地带。这种战略思想明确承认菲

律宾会暂时陷落,并默认关岛、威克岛也会丢失。这样,美国经过多年发展

起来的以太平洋为重点的战略思想,随着世界形势的变化,不到三年,就被

以大西洋为重点的战略思想所代替了。

因为未能预料,美国与日本在太平洋将在什么情况下爆发战争,所以迫

使日本屈服的计划也就决定不下来。但美国舰队应该经过日本托管地区,尤

其是经过马绍尔群岛和加罗林群岛横渡太平洋,逐步向菲律宾方向进攻,然

后在西太平洋确立优势。仅这一点,已经取得了足够的理解和同意。可是,

除了提到日本可能由于经济上的压力、海上封锁和空袭等原因而屈服外,并

没有就打倒日本决定什么特别作战计划。(实际上,此项打倒日本的计划直

到一九四五年六月才最后定了下来)。

金梅尔司令自一九四一年二月一日就任太平洋舰队司令以来,一连三次

(四月二十二日、五月五日、五月十六日)写信给海军作战部部长斯塔克,

指出太平洋舰队从兵力、舰艇人员,一直到武器弹药、防御夏威夷的巡逻艇,

以及对孤岛基地的补给等情况,都存在不足和缺陷,并一再强烈要求迅速加

以改善。特别是他在五月二十六日公布《海军基本作战计划》那一天所提出

的《关于太平洋舰队目前情况的报告》,详细地说明了这种闲境。他强调指

出;太平洋舰队为了在西太平洋对日本舰队进行攻势作战,必须补充更多的

兵力、装备和舰艇人员。因为,当时的美军兵力只不过勉强达到适合于平时

体制的水平,实际情况是,连防御轴心国的可能进攻所需要的最起码的兵力

配备,也难如愿以偿,何况要在太平洋发动攻势,那就更需要适当数量训练

有素的兵力。当时,就整个太平洋舰队来看,有百分之二十五的舰艇人员服

役时间未满一年,而这种情况在一部分舰艇上竟达到百分之五十。

金梅尔司令因为要完成他那在错综复杂和急剧变化的形势下受命指挥这

支舰队――“残缺不齐”的舰队――的十分艰巨的使命,所以他对“国家缺

乏适当政策”的问题,表示极大关注,他强烈要求斯塔克部长给他“提供十

分及时的情报”。

关于提供情报问题,金梅尔要求斯塔克“在发生紧急事态时,要尽可能

利用最快速度和最可靠方法向我们通知其一切进展情况”。但这一合理要求

实际上几乎彼置之脑后,特别是在开战日期迫在眉睫的夫键时刻也依然如

故。现在不妨举几个明显的例子看看:

一、华盛顿破译了日本驻夏威夷总领事馆与东京外务省之间进行联络的

电报内容,但夏威夷却什么也不知道,因此,停泊在珍珠港内的舰艇情况和

太平洋舰队的动静以及夏威夷的防御情况,尽管已被详尽地向东京报告了,

可是被当作攻击目标的太平洋舰队的舰艇却仍旧悠然自得地停泊在四季常夏

的海面上。

一九四四年十一月六日,合众国舰队司令兼海军作战部部长E?J?金将

军,在向海军部部长提交的一个文件中写道:“如果海军部已把掌握的所有

情况能作出适当评价并转发下去的话,我看金梅尔司令在十二月七日上午(开

战时)对太平洋舰队所作的部署,就不至于变得象当时实际所看到的那种情

况吧!”

金梅尔司令在珍珠港事件调查会上,对“全然不知已截获檀香山与东京

之间的联络电报”一事作证说:

“如果我知道了这些截获到的日本电报,我(金梅尔)和我的同僚对形

势的看法将会完全两样。根据海军部和太平洋舰队的作战计划,与华盛顿在

敌人进攻前下达的指令和提供的情报一样,如果日本进攻马来防线,太平洋

舰队就会通过突然袭击马绍尔群岛,对日本发起最有效的反击。倘若我知道

日本要进攻珍珠港,那倒使我有机会伏击胆敢进犯夏威夷的日本进攻部队。

这件事暗示出这样一种明智想法:与其说为远征马绍尔群岛保存实力,毋宁

说是为此目的而集中了美国的对策。”

那么,华盛顿为什么不把理应告知的、而又有直接关系的重要情报通知

当地指挥官呢?

关于这个问题,斯塔克将军在海军调查委员会上作证说:“我不希望把

这些情报通知金梅尔司令。”其理由是:“因为这样做,可能会泄露机密,

而这些机密是海军部为保持其获得那些情报所需要的。”

二、华盛顿没有把十一月二十六日的《赫尔备忘录》(日本方面解释为

美国的最后通牒)通知金梅尔。

关于这个问题,珍珠港事件海军调查委员会提出了如下意见:

“在国务院那份措词强烈的《赫尔备忘录》中所包括的项目都是彻底解

决的项目,不是日本政府所能接受的。直至日本袭击了珍珠港之后,金梅尔

将军还不知道有这种备忘录,更不知其内容了。”

经常让下级指挥官了解情报,这是上级指挥官的主要责任。从十一月二

十六日至十二月七日,在这一段重要时间里,由于已经掌握重要情报的斯塔

克部长没有把这些情报转知金梅尔司令,以致金梅尔司令不了解如华盛顿所

了解的日美关系的详细情况。

可卡因是憎恶的东西

五月二十七日日本海军纪念日(日俄战争期间,我国东乡舰队于明治三

十八年①五月二十七日这一天,在日本海全歼俄国波罗的海舰队)那一天,海

军报道部第一课课长平出英夫大佐在电台广播了一篇讲话,题为《对付世界

动乱的帝国海军》。他说:

“我想,一旦那些敌对国家的经济压迫危及我国生存时,帝国当然要奋

起自卫。⋯⋯帝国海军现有大小舰艇两百余艘在中国沿海作战,又在西太平

洋海域配备了三百多艘舰艇和这些舰逛所必需的基地。这种配备情况是帝国

有史以来空前未有的⋯⋯目前一些重要基地已全部设防,飞机与舰艇均处于

严阵以待的态势,如有人胆敢轻举妄动向我挑战,我必将一举歼灭之。

“帝国海军的航空兵力是,飞机已接近四千架,作为我国海上的一支航

空部队,它正在训练一种独特的歼敌战

术⋯⋯”

这一广播讲话几乎占了报纸的一个版面,各报都发表了如下评论:“它

提到帝国海军的优良传统和铜墙铁壁的军备,它谈到适应于世界紧张局势的

万无一失的战备,并强调指出帝国已作好准备,下定决心,决不后退,如第

三国愿来挑战,就立即予以歼灭之”。

平出大佐的这一广播讲话,可以说是反映了当时军令部的观点。实际上,

他同知心的富冈大佐(军令部作战课课长)商量过,富冈大佐认为“这样广

播也可以吧”,所以他才这样广播的。

同一天,二十七日(华盛顿时间),美国总统罗斯福宣布“国家处于无

限制的紧急状态”。这样一来,美国在欧战爆发一周后的一九三九年九月八

日曾宣布“国家处于有限制的紧急状态”,进入了“准准战时体制”,现在

终于过渡到“准战时体制”,从而促进了以防万一的各项准备工作。

罗斯福在这一宣布中说:“战火正蔓延到西半球的边缘,极接近美国本

土。目前大西洋的战争已从北极的冰冻海洋扩展到南极的冰川大陆。实际上,

在西半球水域已有许多商船为轴心国破坏通商的舰艇和潜艇所击沉。一切迹

象表明,这是针对美洲各国的事实上的进攻。从现代战争的突然袭击这点来

看,要是等待他们进入我国大院后再动手,那就等于自杀。”

这一天,为了进一步加强大西洋上的战斗,(德英两国)最后都出动了

王牌战舰。被称之为德国海军珍宝的最新主力舰“俾斯麦号”,虽然初上战

场就旗开得胜,先击沉了英国巡洋舰“胡德号”,又重创了火力强大的新主

力舰“威尔斯亲王号”,但终究被击沉于北海的波涛之中。

再说,这一天也正是当年日俄战争时俄国海军中将罗日杰斯特温斯基率

领的俄国舰队葬身海底的一天。这支舰队为了一举挽回战局,远渡重洋驶向

海参威,就在快要到达目的地时,被日本的东乡舰队消灭于对马海峡。而德

国主力舰“俾斯麦号”也是在快要到达目的地――法国的布雷斯特时沉没的。

说也奇怪,这艘“俾斯麦号”主力舰葬身海底那天,恰巧是俄国舰队的“忌

辰”之日。

一到六月,在日本驻华盛顿的海军武官处,人们冥思苦想地对一起发生

的重大事件考虑对策。那就是因为美国宪兵非法地监禁了日本驻美国西海岸

① 1905 年。――译者

的冈田贞外茂少佐。

华盛顿州的西雅图是美国西北部的战略要冲,附近有重要的布雷马顿军

港,还有著名的波音飞机制造公司。它是面向阿拉斯加和阿留申群岛的一个

基地,也是通过北方航线对日作战的策源地。

一九四○年九月,日本、德国和意大利缔结三同同盟条约后不久,我国

海军为了加强在美国太平洋沿岸的对美情报网,决定派遣一名海军士官常驻

西雅图。在那里,自一九三六年夏季以来一直中断了(情报工作)。选派去

那里的是冈田贞外茂少佐,他是这年六月作为驻外人员前往美国赴任,并行

将进普林斯顿大学(新泽西州)。

这样一来,日本海军在美国西海岸就有两名驻外人员。旧金山以南地区

的情报由驻洛杉矶的立花止中佐负责搜集;旧金山以北地区的情报则由冈田

少佐搜集。

一九四一年五月底,冈田为了同立花取得联系,他驾着自己的轿车(一

九四○年型的黑色比克牌)离开西雅图。

六月二日下午,当他的汽车驶到葡萄干产地弗雷斯诺(加利福尼亚州)

以南大约一百五十公里的地方时,突然有两名警

察以“超速”为名命令他停车。冈田把车停下后,就有一名警察不客气

地走过来说:“我们实际上是接到一个通知,说有一辆挂着华盛顿州牌照的

一九四○年型比克牌黑色轿车,带有可卡因等违禁品从西雅图驶向洛杉矶。

由于你的车子与通知所说的那辆很相似,所以我们要检查一下你所携带的物

品。”

的确,那辆车子与冈田的车子一模一样,甚至连去的方向也一致,但因

车子是在规定速度内行驶,所以寻找“超速”这种借口未免有点奇怪。冈田

感到疑惑,他伸手去抓车子后部的把手,想取出他的旅行皮箱。就在这时,

“咔嚓”一声,他的双手被戴上了手铐。

“别这样无礼!我是日本海军军官呀!”冈田马上提出抗议。其实,他

们完全知道冈田的身分,就连他做什么工作也都知道得一清二楚。

不管怎么说,可卡因这个东西对日本海军来说简直象是灾难一样。一有

什么事,美国方面马上就以可卡因为借口。当年一月二十日强行夺走“日新

丸”的密码本也是如此,现在又看到冈田吃到苦头。如果是美国海军的重要

情报,冈田也许会抢着去搞,然而象可卡因这样的毒品,他却既不喜欢,也

毫不关心。

“总而言之,需要查问一下,希望你跟我们到警察局去一趟。”

他们不分青红皂白地带走冈田,把他关进了拘留所。

冈田凝视着阴暗的水泥墙壁,内心不由地涌起一股愤怒的激情。

“他妈的!不但给我戴上手铐,而且还把我关进拘留所!”过了一小时

左右,冈田被释放出来了。不用说,他所携带的东西,已在关押期间被彻底

搜查。当释放出来时,归还他的只是一些替换的衣服等旅行用的必需品。冈

田心里可很不服气,他对警察说:“喂,把局长喊来!究竟凭什么理由这样

蛮横无理地侮辱一个日本海军军官?讲出道理来!”主管警察在气势汹汹的

冈田面前退缩下来。可是问题丝毫也没有得到解决。无奈,冈田只好再驱车

继续南下,他嘴里嘟哝着:“别再上这帮家伙的当!”

为了不让美国方面找到借口,冈田十分小心谨慎,因为先前在:‘超速”

的问题上被他们找了碴子,所以他这次大大降低车速。别的汽车接二连三地

超越他的车子疾驶而过,冈田也不在乎,他不慌不忙地掌握着方向盘。

当天晚上十时过后,他的汽车才驶抵洛杉矶的北郊。可是他又一次被命

令停车。

“他妈的,又要来这一手啦!”冈田骂了起来。

这次则是在旅行证件上找了冈田的碴子。去年夏天,他曾去加拿大旅行,

而美国当局便以那次旅行证件“不齐全”为理由,把他再次夫押起来。在这

里,冈田携带的物品又被仔细地检查了一遍。看来美国方面似乎要为正式逮

捕冈田而拚命地寻找证据。但冈田并非是束手无策的笨蛋。

尽管这帮家伙蛮不讲理,恐怕他们也拿不出什么办法来。何况冈田是一

位有身价的日本海军军官,而日美之间又正在华盛顿举行调整两国关系的外

交谈判,单从这一点看,美国方面无疑也会不得不慎重行事的。

冈田从拘留所释放出来后,面部充满着愤怒的表情,似乎流露出:你们

不是一次,而竟然两次毫无证据地把我关进拘留

所!

这时,已是深夜时分了,他驱车驶向洛杉矶街道。当他来到那立花住的

旅馆,敲着房门时,早已过了深更半夜。

第二天早晨,冈田用长途电话向华盛顿日本武官处报告了事情的大致经

过。武官处的人从电话听筒里传来了冈田的那番激昂的言词,已直觉到事情

的严重性,于是,就指示冈田立即乘飞机来华盛顿。武官处这样做,是为了

详细了解情况,以便采取对策,同时也是为了保护冈田的人身安全。

翌日(六月四日),冈田到达华盛顿。通过他的汇报,我忙已能确切掌

握美国方面的意图,特别是美国海军的意图――要搞掉日本在美国西海岸的

情报网。很明显,冈田事件与立花中佐有联系,看来冈田似乎是“配角”,

而立花似乎是“主角”。美国对冈田采取行动,说明立花自身的安危问题迫

在眼前,而且令人感到这已经是一个时间问题了。

陷入反谍机关的圈套

自从一九四○年七月二十三日日军进驻法属印度支那北部以来,我国正

在一步一步地走向悲惨的结局。但是,由于拟定了《对南方的对策纲要》(一

九四一年四月十七日)、开始了日美谈判(一九四一年四月十七日)、缔结

了日苏中立条约(一九四一年四月十三日),似乎暂时呈现出一幅光明的前

景。然而好景不长,一到五月,日美谈判停顿,日本原来从美国进口石油,

后来改变计划,打算从荷属印尼进口石油,但也因日荷谈判毫无进展而遭受

挫折,再加上法属印度支那对日本的物资供应也有所削减这一不利因素,国

际形势对日本来说是更加恶化了。

反映这种形势的是,海军“第一委员会”从五月初起研究了这样一个基

本方针:“判断情况,应以此为决定今后帝国态度之依据,促进有关人员统

一思想,是乃处理时局之准则”。第一委员会是日军进驻法属印度支那北部

后不久建立起来的三个委员会之一,这三个委员会都是军令部和海军省的事

务促进机关。第一委员会负责制订政策,第二、第三委员会则分别负责军备

和情报工作。第一委员会由如下数人组成:军令部作战课课长富冈定俊大佐、

直属部长领导的(战争指导班)大野竹二大佐、海军省军务局第一课课长高

出利种大佐和该局第二课课长石川信吾大佐。石川信吾大佐是一个负责政策

的课长,从他海军学校的出身资历来讲,是个前辈,要比其他成员早二届乃

至四届,不用说,他的发言是举足轻重的。六月五日,第一委员会向海军省

和军令部上司提交了一个文件,题为《帝国海军在目前形势下应取之态度》。

内指出:“帝国面临的形势已处于你死我活之地步,已到迅速决定和战之时

机。然而,掌握和战之最后决定权者,唯帝国海军,别无他者”。第一委员

会基于上述思想,研究了国内外形势和本国的物力情况,随后得出如下结论:

“帝国海军⋯⋯要立即表明战争(包括对美作战)之决心,并以强硬态

度制定各项对策。”

现在,再从第二个文件――《帝国海军应采取之策

略》――中摘录下列“关于行使武力之决心”和“结论”两部分来看一

看:

关于行使武力之决心

帝国海军决心在下列情况下毫不犹豫地行使武力:

(一)美(英)、荷等国对石油禁运时;

(二)荷属印尼、泰国、法属印度支那对生橡胶、大米、锡和镍全面禁

运时;

(三)法属印度支那、泰国拒绝帝国出于自卫需要之军事合作时;

(四)美、英、荷等国向远东增派之兵力达到作战中难以容忍之程度时:

(五)行使对华交战权后,美、英对帝国之军事行动进行阻挠时;

(六)英、美对泰国采取军事行动时。

结论

(一)帝国海军在皇国安危之际,为不动摇帝国诸政策,要立即表明战

争(包括对美作战)之决心,并以强硬态度制定各项对策;

注:采取一如既往之方针,绝对避免战争,但估计战争亦有可能万一发

生,应作好各项准备――此种态度乃是对国内总政策缺乏坚定性和顾前思后

之结果,反会招致困境和加速战争之危险。

(二)对泰国、法属印度支那采取军事行动,要尽快断然实行之,

(三)务使国内各方面都彻底了解帝国海军对形势所作之判断(对物资、

战略、国际形势之判断)。第二天(六日),大本营陆海军部又将四月十七

日拟定后就搁置起来的《对南方的对策纲要》重新拿出来进行研究,并把它

作为大本营陆海军部的一项决定予以批准。这个纲要的主要内容是:

一、当前帝国对南方政策的目的,在于为帝国的自存自卫而迅策扩充国

家的总体力量。为此:

(一)帝国和法属印度支那、泰国之间要在军事、政治、经济上建立不

可分割的密切关系。

(二)帝国和荷属印尼之间建立密切的经济关系。

(三)帝国和其他南方国家之间建立正常的贸易关系。

二、在发生下列事态而又无法打开局面时,帝国为自存自卫而行使武力:

(一)由于美、英、荷等国的对日禁运而引起帝国的自存受到威胁时;

(二)美国单独或与英、荷、中等国进行合作,逐渐加紧对帝国的包围

态势,使帝国在国防上难以容忍时。

三、倘若预见英国在欧战中确已走向崩溃,则尽力推行这一政策,尤其

对荷属印尼加强采取外交措施,以达到目的。

然而,这天因接到了驻德大使大岛送来的关于“德苏即将开战”的情报,

所以,这个《纲要》的寿命不过是短短的几天而已。

因此,为了交换情报,当天(六日)召开了联络会议。会上,决定了随

着德苏开战而日本应抱的态度,并取得了一致意见。日本的态度大体分为三

种:

一、现在断然对南方进行武力进攻:

二、同美国妥协,解决北方问题;

三、对南方确保法属印度支那,对北方加强满洲的兵力,从而确立对苏、

美、英的战备态势。

然而,究竟决定采取什么态度呢?在这个问题上,不要说陆军内部见解

不一,就连陆海军之间也有分歧,双方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此后不久(华盛顿时间六月六日),驻美国洛杉矶的立花海军中佐被美

国宪兵逮捕。

这一天,立花前往驶入圣佩德罗港(洛杉矶郊外)的日本海军特务舰进

行访问,他商量好该舰靠岸期间的日程安排――旅美日侨的欢迎和舰上人员

上岸参观游览等――以后,就回到自己投宿的旅馆。

这时,联邦调查局的侦查员早已埋伏在立花投宿的那家旅馆的里里外

外。

“你是日本海军的立花中佐吗?”

“是的。”

侦查员出示逮捕证后,就给立花戴上手铐,把他押送到警察局。与此同

时,他的所有东西一件不留,全被作为证据取走。

立花中佐为什么被捕?

原来在事情发生前不到一个月的五月中旬,他曾去过日本驻华盛顿的海

军武官处,详细汇报了过去搜集情报的活动情况和对今后的看法,并谈了自

己的计划,等等。他说:

“先前已得到有关美国‘非尼克斯号’巡洋舰夜战攻击的重要情报。最

近好象有可能搞到关于美国战舰攻击情况的情报。不过需要五千美元的活动

费。提供情报的人是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部的一个下级军官⋯⋯”

武官处对这个下级军官的可靠性总觉得有点怀疑,但立花坚决加以否

定,他保证说:“此人绝对可靠。”

“既然这样,那就试试看吧!但希望你要特别小心。”

于是,武官处决定按立花的计划行事。立花怀里暗藏着五千美元的“军

费”,一面梦想着即将到手的美国海军的机密情报,一面搭乘飞机离开了华

盛顿。

立花回到洛杉矶后,为了搞到对日本海军肯定有用的宝贵情报,打算铤

而走险。所谓“逐鹿者不见其山”,恐怕指的就是这种情况吧!

然而美国人在那里已周密地设下了欺骗立花的圈套。立花保证“绝对可

靠”的那个人,其实不过是美国方面施放出来的一个诱饵罢了。就这样,由

于反谍机关布下圈套,立花正好中了对方的诡计。

关于这个问题,当时的太平洋舰队参谋长史密斯将军在一次珍珠港事件

国会联合调查委员会召开的会议上作证说:

“在珍珠港事件发生前几个月,有一个日本海军军官雇佣的美国人查尔

斯?查普林来到珍珠港,当时情报参谋莱顿少校叫一个身穿庶务军士服装的

海军军官同他进行联系。这个美国人从司令部的存档文件中取得了两、三份

有关舰队的攻击演习资料后,便返回美国西海岸。后来,那个日本海军军官

和查普林就被美国宪兵逮捕。”

然而,象立花中佐那样的驻外人员,他的身分是“事务性”的,不享有

大使馆馆员那样的外交特权。如果享有这种特权,

那么,即使在最坏的情况下,也只能按照国际惯例,作为“不受欢迎的

人”被驱逐出境。可是他却并非这样,倘若犯了法,就要受到美国法律制裁;

如有罪,就得在美国监狱里坐牢。

不久,立花被起诉。检察官颇有信心地认为掌握了他的确凿证据。这是

因为美国方面对立花事件已作了有计划、有组织和极其周密的准备,似乎是

在掌握了充分证据后才起诉的。因此,必须看到,一旦开庭审判,就必然会

宣布立花“有罪”,判以徒刑二十年左右,而后被关进美国监狱服刑。

所以说,日本海军武官处因此急得团团转――无论如何也要把立花营救

出来。

助理武官寺井少佐急忙前往洛杉矶,武官处也开始准备聘请律师出庭辩

护。然而,把立花交付审判终究是个下策。看来“无罪”释放是百分之九十

九没有希望了。若是这样的话,那么除政治解决外,别无他法。

海军武官已请求野村大使出面解决。好在大使是海军的老前辈,因为他

曾经担任过驻美海军武官,也充分理解搞情报这项工作,而且取得了美国政

府首脑的极大信任。不过大使的努力也有得不到成功的最坏可能,所以武官

处还是作了万全的准备。

六月十四日,野村大使拜访了他的老朋友――美国海军作战部部长斯塔

克将军。因为日美关系处于极其微妙阶段,他希望将军能从大局出发解决立

花事件。大使还开门见山地拜托斯塔克说:

“你们国家的人在日本也干着同样的事,只是我们没有发现罢了。因此,

这个问题请你妥善处理⋯⋯”

斯塔克将军对大使的这番话,一边听着,一边默默点头。

可是大使的努力并未见效,一点也看不出有解决问题的样子。审判日期

无情地日益逼近,而美国政府那里却杳无音,讯。武官处人员的焦虑不安情

绪有增无减,并随着审判日期的接近越来越加剧。

审判前的最后一天――六月十八日终于来到,明天就要审判了。武官处

要做的事都做了,妥采取的措施都采取了。当想到那被关押在阴暗拘留所里

心中一定战栗不安的立花中佐说不定会在异国土地上殉职时,不禁充满悲伤

之感。

正当大家为这种焦虑所支配时,大使馆打来电话说:

“刚才美国国务院远东司司长汉密尔顿给若杉公使打来电话,通知他让

立花中佐立即回国,并说以此为条件,将此事不了了之⋯⋯”

“啊!好极啦!好极啦!!”作者一面握着电话听筒,一面不禁大声叫

了起来。

武官处顿时一片欢腾,大家都放下了心。

这一好消息大概也会传到立花――他被监禁在远离华盛顿五千多公里的

洛杉矾拘留所――那里吧!他那喜悦的神态已历历在目地浮现在我们眼前。

这一大,大家以多日来不曾有过的愉快心情进了一顿晚餐。

第二天(十九日),野村大使前往国务院拜访了副国务卿韦尔斯,就解

决立花事件一事表示谢意。当时韦尔斯说:

“考虑到你的特殊要求和你对改善日美两国关系所作的真诚努力,我们

虽然掌握了确凿的证据,但仍决定以立花中佐立即回国为条件,处理这一事

件。”

就这样,多亏野村大使的帮助,自六月六日立花被捕以来一直笼罩在武

官处的不安的气氛,已全部驱散干净。

数日后,“镰仓丸”客轮由旧金山启航,乘客中有一个身穿西服的日本

海军士官,他站在甲板上以无限感慨的神色一直凝视着那消失在船尾后的美

国西海岸。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