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偷袭珍珠港前365 天 -- foundera

共:💬20 🌺5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七 流产的日美首脑会谈

七流产的日美首脑会谈

要不要进行夏威夷作战的一场大论战

八月二日深夜,关东军情报参谋甲谷悦雄中佐用机密电话向东京大本营

报告说:“苏军已停止使用东部苏蒙边境方面的无线电通讯⋯⋯”。陆军总

部大为惊慌。《种村日记》对当时的情况作了这样的叙述:

“唉呀!苏联远东军情况发生了变化。在德苏开战以来的大约一个半月

的时间内,边境的对面,苏联远东军哪怕是对一辆卡车的动静,对每个苏联

士兵的行动,都紧紧盯住不放。看样子,他们就要动手了。

“虽说是午夜时刻,但参谋本部的每一个窗口都灯火通明,那里有许多

惊慌失措的人在乱哄哄地工作着。

“然而,东部边境情况虽然发生了变化,但仅仅凭停止使用无线电通讯

这一情况还不能确切地掌握苏军的真实意图:此举究竟单纯为了调动兵力,

还是为了对远东发动攻势?作为我方来说,必须作好能应付任何局势的万全

准备。当地关东军业已来电说:‘如果苏军大举空袭,而关东军在与大本营

联系过程中可能坐失良机时,就有可能独断采取进攻行动,这一点事先要求

总部给予批准。’

“对此,杉山总长立即回电说:‘如果出现那种情况,则以反击行动不

越过边境为原则,大本营希望关东军慎重行事。’

“当夜从凌晨二时至拂晓五时,第一部部长田中、第二十班班长有末、

军务局局长武藤会集在陆军次官木材的房间内磋商对苏态度的方案。结果总

算订出了一个方案。

“于是,他们在当天下午便携带了陆军制订的这一方案去给海军过目,

可是海相和外相两人根本不同意。因为他们都抱有这样一种想法:只要关系

到对苏开战的事就绝对不干。所以他们对诸如越过边境进行反击的那种危险

行动,当然不会答应。⋯⋯”

二日,赫尔国务卿从他休养的地方打电话给副国务卿韦尔斯说:

“对日本的侵略只有用武力才能阻止。问题在于将日美关系维持到欧洲

的军事问题解决以前,还需要多久。日本已意识到法属印度支那问题会使美

国的经济制裁得以全面实行。我们必须知道美国的行动会带来危险。因而要

时刻考虑采取一种恰如其分的措施来推迟日本的行动。为了多少有助于当前

美国制止日本的今后行动,我(赫尔)打算对日本人讲的话装出一副表示相

信的样子。”

美国对日美会谈一直有这样一种估计:“在会谈失败之前,日本不会采

取行动”。然而,日美会谈已出日本军队进驻法属印度支那南部而中断,所

以岩畔和井川也于七月三十一日启程回国了。

日本说不定什么时候会在法属印度支那以外的地方采取行动。八月四日

赫尔从休养的地方返回华盛顿,他一心想争取更多的时间。

近卫已在四面楚歌的情况下感到焦头烂额。现在留下的最后一条出路就

是下决心直接会见罗斯福总统,以谋求一举取得从政治上解决问题,除此之

外,别无他法。于是,八月四日傍晚,近卫首相同东条陆相、及川海相进行

了商谈。他谈了他想通过同罗斯福总统的直接会谈来实现并维护太平洋的和

平,还表明了这样的决心。

“问题并非是什么事情只要同美国进行谈判就行的。谈判当然不能操之

过急,不能奴颜婢膝地俯首听命。我们要有这样的思想准备,如果罗斯福不

予谅解。就退席而归。

“倘若我们尽了我们应尽的努力,最后还是发生战争的话,那也没有办

法了。我认为尽力而为,不论对内对外都是必要的。因为我们将要决心同美

国打仗了。”

当天,及川表示完全赞成,井补充说,他希望会谈取得成功,而东条则

是到了第二天才作出书面回答,表示有条件地赞成日美首脑会谈。他说:

“首相亲自去会见美国总统,其结果必然削弱帝国现在所奉行的以三国

同盟为基本方针的外交政策,而且还可以预料,它在国内会产生相当大的影

响。因此,我认为此举并不妥当。不过在目前的紧张局势下,我对首相挺身

而出,试图亲自去打开僵局的决心则真正表示敬意:如果帝国在N 工作(指

野村大使的谈判)上坚持修正案的基本方针并作出最后努力,而罗斯福仍旧

不能正确理解帝国的真意,依然继续推行其目前所采取的那种政策的话,那

就以坚决同美国打一仗的决心来对付这一事态。对此,陆军决不会提出什么

异议。”

接着,他又附带说:

“一、要探明对方的真意,如果会见总统以外的人员――赫尔国务卿以

下的人员,那就不同意。

“二、会见以后,不能以会谈失败为理由而提出辞呈,相反,要下定决

心站在对美作战的前列。”

四日,美国方面通过“魔术”破译了丰田外相于七月三十日拍给驻德大

使大岛的电报。这份电报向德国方面说明了日本所以不对苏联采取行动而要

南进的理由:

“日本同以英美为首的一些国家的经济贸易关系日益紧张,作为我国来

说,已经处于难以容忍的地步。因此,帝国为了确保其生存起见,不得不采

取从南方地区获得原材料的这一万全之策。英美两国象条佯睡的龙一样狡

猾。为了击破由于他们的领导和取得协议而逐渐加强起来的包围我国的铁锁

链,我国必须及时采取对策。”

就在收到此情报的那一天,副国务卿韦尔斯在同暂时回国述职的若杉公

使会谈时作了极为重要的讲话。他说:“日本再南进的话,就是战争了!”

这一天,野村大使在拍给丰田外相的电报中,要求政府派一名外交专家

赴美,协助他进行工作。电文如下:

“⋯⋯无奈,形势在时刻向前发展,时间已成了一个重要因素。本大使

考虑到,在此情况下一旦作出错误估计,实难担当,加之本人能力有限,务

请政府在最近方便之际,速派一名通晓国内外形势之外交前辈(例如未栖大

使)暂时赴美协助本大使工作。”

在六日举行的联络会议上,就关东军在统帅方面所采取的措施作出了决

定,并向关东军司令官梅津发布了《大陆令第五二三号》。该命令指出:“在

遭到俄国空军部队正式进攻这一万不得已的情况时,可以出动航空队向俄国

境内发起进攻,以便完成当前任务”。联合舰队司令部早已要求军令部采纳

夏威夷作战计划。

由于日本军队进驻法属印度支那南部,而美国则对此采取报复措施――

冻结日本在美资产和全面禁运石油,这样,日美两国关系骤然恶化起来,形

势的发展已令人感到除开战外没有其他出路了。八月七日,联合舰队首席参

谋黑岛龟人大佐前往军令部就作战计划问题进行联系。

当时,黑岛要求军令部秘密出示对美、英、荷三国作战计划的方案,结

果出乎他的预料,在军令部的方案里并没有把夏威夷作战计划列入在内。于

是,黑岛强烈要求采纳夏威夷作战计划,井同军令部第一课课长富冈定俊等

人围绕这个问题进行了认真的讨论,最后双方终于展开了一场大论战。军令

部为什么反对夏威夷作战呢?其理由如下:

一、这一作战的成败关键在于不暴露作战意图,而

要做到这一点,估计相当困难。因此,夏威夷作战是非常投机的。

(一)夏威夷作战要使用大量兵力,因此在准备期间

的保密问题令人担忧。

(二)从我国基地进入夏威夷水域要有两个星期左

右的航程,因此在航行途中有可能遇到敌舰艇、飞机或者

中立国的船只。

(三)即使敌方事先未曾觉察我方的作战意图,但随

着两国关系的日趋紧张,敌方也会采取严密的空中巡逻

等警戒措施。在这种情况下,不由使人想到要是在空袭之前被敌方发现

而遭到反击,那么我方的进攻就不是突然袭击而是变成强攻,这就不可能指

望取得巨大的成果,同时还会造成我方的巨大损失。

(四)可以设想,随着形势的日益紧张,在预定进攻夏威夷的日期之前,

其他方面会进行战斗,那会使敌方的戒备更加森严起来。

二、夏威夷作战在执行上尚有许多令人不安的地方,成功的把握不大。

(一)因是远距离的作战行动,舰艇在航行途中需要在洋面上补给燃料。

但为了不暴露作战意图,舰艇就得在一般商船因冬季波涛汹涌而不航行的那

条航道上行驶,因而使补给燃料方面的计划受到挫折。

(二)空袭时敌方舰队或许没停在珍珠港内。在此情况下,令人担心的

问题是:机动部队由于索敌能力小而难以搜索敌舰队,相反,却会遭到与续

航能力很强的、从基地起飞的飞机协同作战的敌舰队的攻击。

(三)也可能由于进行空袭的那一天气候不佳,而无法进行空袭。然而,

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也不能推迟开战。一旦开战,敌方的戒备就会更加森严起

来。

三、对飞机袭击的效果还不能说是充满希望的。

(一)珍珠港的停泊地区及其上空很狭窄,而且水域也不深,因此要从

飞机上施放鱼雷还有相当困难。我们施放浅水鱼雷的试验尚未取得成功。万

一敌舰布下防鱼雷网,那就不能指望施放鱼雷会取得什么效果。

(二)水平轰炸命中率低。要是有云,飞机飞不到一定的高度,那就很

难炸穿战列舰的防御钢板,给予其致命打击。倘若云层很低,轰炸时也有困

难。

(三)俯冲轰炸所掷下的炸弹,别说对航空母舰,就是对小型战列舰也

很难给予致命打击。

四、由于我方基地的航空兵力不足和飞机的续航距离不远,要是进行南

方作战,那就非航空母舰不可。但是没有多余的航空母舰可供夏威夷作战使

用。

因为在确立我方持久作战态势的同时,还要顾及到北方问题,南方作战

就有必要迅速结束。为此,要同时开始马来作战和菲律宾作战的话,海军就

必须投入包括航空母舰在内的大部队兵力。

总之,进行夏威夷作战是投机的,成功的把握不大。弄得不好,不是把

精锐部队葬送掉,就是在开战之初的关键时刻使那些重要的兵力不能发挥作

用,这不仅使南方作战有受挫之虞,而且由于是在两国关系紧张的开战前夕

进行出击,因而在此其间,倘若对方发觉我方要进行夏威夷作战,那就会给

日美谈判带来决定性的影响。我们想不出有冒这种风险去强攻珍珠港的必

要。诚然,不进行夏威夷作战,美国舰队也有可能进攻我南方作战的侧面和

后方。但是,估计这种可能性很大:敌舰队与其会长驱直入,倒不如会先攻

占马绍尔群岛。为此,马绍尔群岛即使被攻占,但敌方仍需要一段时间的准

备才能西进,而我方却可以在此期间调兵遣将迎击敌人。因此从整个形势来

看,并无不利。

对此,黑田则强调了联合舰队的如下意向:

一、不暴露作战意图是极为重要的,必须做到万无一失。不过,在这方

面会有各种对策,因而无须担心。

二、我承认夏威夷作战存在着各种各样难以预测的因素,因而具有投机

性和冒险性,但战争是摆脱不了冒险的,害怕冒险就不能进行战争。

三、我知道南方作战必须有航空母舰,可是没有航空母舰难道就不能用

基地的航空兵力和陆军的航空兵力去作战吗?恐怕不见得吧!在这种情况

下,使用航空母舰对顺利进行作战当然是再好不过的了,但我觉得不要光考

虑南方作战,而要考虑整个对美作战。

四、作为联合舰队来说,如果它不给予驻扎在夏威夷方面具有威胁力量

的太平洋舰队以打击的话,它就不能从容地进行南方作战。同时,即使作为

南方作战取胜的一个前提,我认为也有必要空袭美国舰队的主力。如果美国

舰队在我方进行南方作战过程中前来进攻,到那时,纵然暂时停止南方作战

而去迎击美国舰队,恐怕多半也是措手不及了。假如容许敌舰队占领马绍尔

群岛,而敌方在那里部署大量水上飞机进行防守;那么我方就很难再将其夺

回。同时,南洋群岛就会接连被夺走。在这种情况下进行决战,对我方是不

利的。

为了避免出现这种困境,首先要在开战之初用航空母舰击溃美国舰队,

然后再将这些航空母舰投入南方作战,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南方作战。

双方围绕着各自的主张反复进行了激烈的争论,但始终得不出结论。最

后只好决定:在充分考虑对方意见的基础上重新制订作战计划,等到预定于

九月中旬举行联合舰队图上作战演习时,再对这一计划进行详细研究和重新

审查。①

① 内容根据防卫厅战史室编写的《夏威夷作战》一书。――原注

日本海军加紧备战

近卫首相在收到东条陆相有条件地赞成首脑会谈的书面答复后第二天

(六日)晋谒天皇。当近卫首相谈到他决心同罗斯福总统举行会谈时,天皇

脸上流露出深受感动的神色。翌日(七日)下午,近卫又进宫拜见天皇。天

皇催促近卫及早举行首脑会谈。他说:“看来,现在同美国总统的会谈还是

以抓紧时间进行为宜。”于是,马上向野村大使发出训电,揭开了所谓日美

首脑会谈的序幕。训电指出:

在日美关系上,尽管我方决心很大,但由于两国间之

误解或受第三国之策动,现在显得异常紧张。看来此种

局面不能再任其发展下去。要相信,打破此危险局面之

唯一办法,就是日美两国首脑现在进行直接会晤。彼此

推心置腹地研究一下挽救时局之可能性。

基于上述见解与日本业已准备好的相当于美方首次

建议中所提出之那几项条款,如若美国同意,近卫首相打

算亲自前往“檀香山”与罗斯福总统举行友好会谈。另外,

希贵大使强调此乃我方基于维护太平洋和平之真诚愿望

而提出者,并以此立即试探对方之意向。

可是,此刻国务卿赫尔却认为:第三届近卫内阁只是把松冈外相排除在

内阁之外,而实际上仍然全盘继承了松冈的方针,尤其是进驻了法属印度支

那南部,因此完全没有再考虑日本建议的余地了。对于当时美国政府的对日

态度,陆军部部长史汀生在其所著《平时、战时担任要职》一书中写道:

“一九四一年七、八月间,美国的对日态度完全变了。正当改善两国关

系的会谈在赫尔和日本大使之间进行时,日本却出兵进驻了法属印度支那南

部,这就决定性地表明了日本这样的意图:日本在东南亚的扩张,只要可能,

随时随地就会付诸实现的。

“这样一来,美国所奉行的那种当时我认为类似张伯伦(英国首相)的

对德‘绥靖’政策就突然停止下来了⋯⋯”

由于美国政府内部的这种态度,所以当野村于八日根据东京七日来电的

训令建议在夏威夷举行两国首脑会谈时,赫尔对此表示不感兴趣。他说:

“我在白硫磺温泉休养期间曾接到一个报告说,日本政府决定使用武

力。后来日本果然照此做了。此学同贵大使在谈判中所讲的是自相矛盾的。

只要日本的政策不改变,就没有谈判的基础。”

野村听到赫尔这番话,便对日美谈判的前途深表悲观。事后才知道,当

时罗斯福总统不在华盛顿,他正在同丘吉尔首相举行大西洋会谈。尽管野村

向东京报告说,等总统回到华盛顿后,就建议总统同近卫首相举行会谈,但

不免带有悲观情绪:

电报第六七四号绝密

美国已把日本进驻法属印度支那南部一事视为日本

政策方向上起决定性的问题。鉴于美国抱此态度,估计

仅依靠首相亲自出马不能改变对方看法,实为遗憾。

八月九日

“魔术”于六日破译了日本于五日对美国的答复(针对罗斯福提出的关

于法属印度支那中立化的建议),即:一、不在法属印度支那以外的西南太

平洋地区驻兵;二、日华事变解决后即从法属印度支那撤兵。接着,“魔术”

又于八日破译了丰田外相于七日拍给野村的一份“建议举行近卫一罗斯福会

谈”的电报。另外,美国驻日大使格鲁的七日来电也转告(日本)“希望举

行日美首脑会谈”。就这些情报和日本的答复,《史汀生日记》当时是这样

记载的:

“赫尔和我(史汀生)一致认为,日本一方面主张首脑会谈,另一方面

却又通过大使谈判把它的南进意图公诸于世;对日绥靖己告结束,除使用实

力外,什么也不起作用,首脑会谈的主张只是防止美国作出决定”。

九日,参谋本部第二部第五课(负责对苏情报)根据七月底的形势,就

德苏战争的发展情况,向参谋总长提出了他们的判断。其判断的要点是:德

国在一九四一年内无法使苏联投降,以后战局的发展也未必对德国有利。

倘若如此,根据“熟柿主义”①定下的对苏开战的良机年内不会到来;就

是到明春以后,这种良机会不会光临也是一个疑问,因此,德苏开战后出现

在参谋本部的那种兴奋情绪已经低落下去,从而决定了专心致志于南方的方

针:

帝国陆军作战纲要

一、在满洲和朝鲜的十六个帅团对苏严加戒备。

二、对中国继续执行既定的作战方针。

三、对南方,以十一月底为期限,促进对英美作战的

准备。

参谋本部的这一决定立即通知了陆军省,并决定这个纲要只限于通知陆

军,而不通知海军方面和政府。

十二日,赫尔国务卿向陆军部部长史汀生和海军部部长诺克斯表明:“太

平洋的形势已不是什么外交问题了,说不定在什么时候会发展成为军事问

题。”

随着局势的日益紧张,我国海军采取的方针是以十月上旬为期限作好战

争准备,八月中旬,命令联合舰队于八月底结束续航中的训练和作战,预计

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抓紧进行战备工作。

于是,联合舰队司令长官于八月十五日发出了下列关于进行战备的电令

(电报命令的简称):

联合舰队电令第三八号

一、联合舰队应拥有战斗力,迅速作好战备,以防时

局之突变。

二、各舰队除有特别命令者外,一律应于九月底(第

六舰队于九月二十日)前作好临战准备,十月上旬前拥有

进行作战所需之战斗力。

三、在战备与训练上,除有特别命令者外一律应按

下列规定进行:

(一)舰艇出征前必须施工之工事,应根据官房机密

第一八号与联合舰队舰艇整备工事实施预定表之规定进

行;

① 意指等到瓜熟蒂落的一种坐待时机的态度,就象熟了的柿子自然而然地让它从树上掉下来一样。――译

(二)临战准备第一步战斗行动,如属出征前必须施

工之工事,可于原军港进行,其他于现在的停泊处进行,

(三)作战计划与所需资料(本件只发至主管部门领

导人①)以及制订作战计划所需之资料可向联合舰队司

令部提出要求;

(四)教育训练应迅速增强战斗力,以适应作战第一

阶段兵力部署之需要。

根据这一命令,正在内地训练的第一、第二、第六舰队和第一航空舰队

自八月下旬起各自返回母港,开始整修;正在中国中部地区作战的第三舰队

和第十一航空舰队也于八月底结束战斗,于九月上旬返回母港,归回原队。

① 指舰长和司令等领导人。――原注

美国发出的“最后通牒”

从八月九日起,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停泊于加拿大东

海岸纽芬兰岛阿根夏湾的美国巡洋舰“奥古斯塔号”和英国巡洋舰“威尔斯

亲王号”上举行大西洋会谈。十四日,双方共同宣布了旨在规定第二次世界

大战基本方针的《大西洋宪章》,并保证不扩张领土、不进行侵略、民族自

决、裁减军备和确立全面的安全保障体制等。

参加这次会谈的副国务卿韦尔斯比总统先行一步,他携带美英两国首脑

在大西洋会谈上一致同意的对日声明,于八月十五日回到了华盛顿。

赫尔国务卿和远东问题专家一起研究了这一文件后,感到语调过于强硬

而颇为危险,因此他觉得有必要使文件的措词稍微再缓和一点。之所以这样,

是因为赫尔考虑到这份文件有可能引起日本的误解,以致日本把它当作一份

挑战书接受下来,日本军部或许会利用这一文件来煽动国民情绪挑起战争。

于是,赫尔对文件的底稿进行了修改。第二天(十六日),赫尔把经过

修改的文件又推敲了一遍,发现还有一部分挑衅性的字句没有改掉。他认为

应以更为友好的姿态保持平衡。于是,赫尔决定把文件的内容分为两个声明。

一个是警告性的;而另一个则是告诉日本:美国准备提出一项公正的代用方

案,有意寻求一条和睦相处的道路。赫尔要在十七日罗斯福会见野村时把这

两个声明交给野村。

十六日中午(东京时间),当赫尔正在推敲对口声明文稿时,日本方面

召开了陆海军部局长会议。

会上,海军方面提出了一项今后应采取的帝国国策施行方针草案。该草

案的要旨是:先进行战备,井在这期间开展外交活动,而不下决心进行战争;

如到十月中旬还没有打开局面的希望,就诉诸于武力。

恰巧在这个时候,军令部作战课就下列战备事项同参谋本部作战课进行

了联系:

八、九两个月各征用三十万吨位的船只。

十月十五日以前完成战备工作。

九月上旬队驻扎于中国的陆战队中抽出三个大队来。

预定从九月中旬起再征用五十万吨位的船只。

八月十七日下午四时半,野村大使应列,方要求走访了白宫。

这天正好是星期日。十七日从大西洋会议结束后回到华盛顿的罗斯福总

统,立即同赫尔国务卿进行了数小时的重要谈话,接着便同野村会谈。这一

情况如实地反映了紧张的日美关系。

罗斯福和往常一样,以极其和蔼的态空进行谈话。他在大西洋的那段生

活很舒服,天气晴朗,没有遇上多大的雾,他乘坐军舰同丘吉尔首相会晤。

本来,在美国军舰上是禁止喝酒的,可是这次为了接待丘吉尔却特地准备了

酒,这使他感到分外高兴。罗斯福在谈论这些情况时心情特别愉快。

接着,罗斯福一边手里拿着文件,一边言归正传地说:

“我、国务卿和贵大使都念念不忘维护太平洋的和平,但有人却不是这

样。”

因为总统似乎是以主战论者众多的那种口吻说的,所以野村也跟着说:

“对!在第三国中恐怕就有人渴望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这时,罗斯福肯定了这一点,他说:

“美国、英国,也许还有苏联都希望太平洋的和平,但有的国家却喜欢

战争。这就是在太平洋上没有军舰的那个国家。”

这句话是暗指德国。总统接着又继续说道:

“我、国务卿和贵大使都不是外交官出身。同此,我的言行也许不符合

外交惯例,不过,现在我所要讲的,既不是外交

文件,也不是备忘录,只是把我所想讲的话写成一份书面的东西罢了。”

总统在特别强调这一点后,便照本宣读了那份被看作为“最后通牒”的

对日警告书,警告书的最后部分是这样写的:

“如果日本政府奉行以武力或武力威胁对邻国实行军事统治政策和计

划,并在今后采取某些手段的话,那么,美国政府就不得不立即采取它认为

保护美国和美国人民的正当权益、保障美国安全所必要的一切手段。美国政

府感到有必要在这里向日本政府重申上述事项。”

然而,从过去的历史惯例来看,罗斯福向野村讲明美同会采取保护自身

权益的手段,这时就是提出这样一个严重警告:美国对日本的那种行动是迟

早要予以制止的。也就是说,这个声明可以说是最后通牒性质的。这一点,

从他拍给丘吉尔的下面一份电报中也可看出:

“我向野村所作的声明,虽然不如我们(在大西洋仑谈听取得的)意见

一致的那个声明来得激烈,但在本质上却是一样的。”

可是,当时收到此声明的日本政府,并没有作出象后来收到《赫尔备忘

录》(十一月二十六日)时那样强烈的反应。据说只有海军省的一位课长说

过这样一句话:“回顾一下历史上的情况,我总觉得这个声明就是最后通牒。”

接着,罗斯福又向野村宣读了第二个声明。这个声明对因日本进驻法属

印度支那南部而中断的日美会谈进行了评论,并且总结性地表明了美国想继

续进行日美会谈的意向。声明说:

“如果日本愿意改变态度,停止领土扩张论者的活动,并按照美同所主

张的原则去商谈太平洋和平计划的活,美国准备愉快地考虑恢复非正式的探

索性会谈。”

八月十一日,丘吉尔和罗斯福两人在大西洋会谈时,曾讨论了对日警告

问题。丘吉尔首先所要求的,就是把美国卷入旨在阻止日本南迸的联合行动

中去。对此,美国认为日本南进是业己决定了的事,因此它只希望推迟日本

的决定付诸实现。

罗斯福于十七日同野村会谈时,不仅宣读了经赫尔精心推敲过的那份以

友好姿态表示平衡的对日警告和恢复日美会谈的声明,而且还就日本方面试

探美国意向的近工和罗斯福会谈问题,说了一些要予以认真考虑的话:

“前往檀香山有地理上的困难。我是被禁止乘飞机的,而日本首相前来

旧金山或西雅图恐怕也有困难吧!朱诺(阿拉斯加)这个地方行不行?从日

本到那里需要费时几天?十月中旬的气候如何?”

这样一来,对日本的强硬态度就缓和下来了。当初(罗斯福〕同丘吉尔

会谈时是相当重视对日警告的,而这一警告最后也不过在表面上变为外交会

谈中的一种声明罢了。

然而,罗斯福的对日警告虽然调子不高,但他在十九日拍给丘吉尔的电

报中却指出,这一警告“同商定的内容在实质上是一样的”。不仅如此,陆

军部部长史汀生在十九日的日记中把这一警告写为“最后通碟”,赫尔在三

十一日同英国代办会谈时把这一警告说成“总统的最后通牒”。从这些方面

来看,美国政府是想把这一警告看作是具有最后通碟性质的战争警告。总而

言之,在当时有必要“哄骗”一下日本以争取时间的形势下,这一警告给包

上了几层糯米纸,以不致引起日本的重视。但是,美国向日本提出这一警告

时,是想在必要时随时可以把它当作最后通碟来利用。

美方拒绝近卫的建议

八月十九、二十日这两天,联合舰队和第一航空舰队各航空参谋以及第

十一航空舰队首席参谋部集中在军令部,就航空方面的战备问题同军令部进

行磋商,并得出了如下的结论:

一、九月一日发布战时编制命令时,要增强第一和第十一航空舰队的兵

力。

二、第十一航空舰队于八月底结束在中国的作战,撤回本国。

三、把第一和第十一航空舰队的战斗机逐步更新为“零式战斗机”。

更新时要优先考虑第一航空战队(航空母舰“赤城号”、“加贺号”)、

第二航空战队(航空母舰“苍龙号”、“飞龙号”)、台南和第三航空舰队

(航空母舰“凤翔号”、“瑞凤

号”)。

四、把第五航空战队(航空母舰“翔鹤号”、“春日丸”,但到九月下

旬调整为“翔鹤号”、“瑞鹤号”,原“春日丸”编入第四航空战队)加入

到第一航空舰队(当时的编制包括第一、第二航空战队和第四航空战队――

航空母舰“龙骧号”)中去。

五、在第一航空舰队物色一个适当人选,以便参加

整个航空队的统一训练,并任命他为第一航空舰队所属

整个航空队的指挥官。

(第三航空战队参谋渊田美津雄少佐被选为担任这

一指挥官,八月二十五日任命他为“赤城号”上的航空队

队长。)

二十二、二十三日两天,参谋本部在部长会议上对《帝国国策施行要点》

进行了研究,最后决定在决心同美英作战的情况下进行战备,并于二十三日

晚将这一决定通知了陆军大臣。

就这样,参谋本部的意见定了下来。但以杉山参谋总长为首的一部分人,

对这一意见能否同海军方面或政府的意见相一致表示很大怀疑,他们内心担

忧这不是成为参谋本部“自以为是的方案”了吗?

二十六日,联络会议通过了近卫首相致美国总统的复电(所谓《近卫信

件》)。这一复电当天就拍发给野村大使。

二十七、二十八日两天,召开了陆海军的部局长会议。其间,陆军为了

进一步表决心,把海军的原来方案中“决心作战”这句话修改为“在决心作

战的情况下”;而海军再把它修改为:“在不辞进行作战之决心下”。如此

等等,双方在文字表达上一再进行协商,最后商定于三十日根据双方一致同

意的措词把《帝国国策施行要点》的底稿定下来。

当陆海军致力于协商上述文字的表达时(华盛顿时间二十七日),野村

大使拜访了赫尔国务卿,递交了《近卫信件》,并要求会晤罗斯福总统。

二十八日上午十一时,野村访问了白宫(赫尔也在座),把《近卫信件》

和对美国八月十七日建议的答复(美国方面已于八月二十六日通过“魔术”

将其破译)亲手交给罗斯福总统。《近卫信件》的要点是:

按过去想法行事,已不适应目前急剧发展并有发生意外事态之虞的局

势。当务之急是:首先举行两国首脑之直接会谈,而这一会谈不必拘泥于过

去事务性之磋商,要从大局高度来讨论日美两国间存在之涉及太平洋方面全

部重要问题,探讨有无挽救时局之可能性。⋯⋯我方希尽快会晤,会晤地点

经多方考虑,以夏威夷附近为宜。另外,对美答复的要点是:

一、日本一俟日华事变获得解决或远东和平得以实现就撤兵;二、日本

进入法属印度支那井非准备南进;三、只要苏联不发动进攻,日本就恪守日

苏中立条约。

这就是说,日本已不再向前推进,希望美国同意举行首脑会谈。

在这天野村和罗斯福会晤时,野村对罗斯福的态度和所讲阶话,得到的

印象是:总统仍打算同近卫首相举行会谈。“将军,近卫公爵的信件实在是

好,令人感动。然而,正如你和赫尔国务卿会谈时日本进驻法属印度支那的

情况那样,我和公爵会谈时,难道日本就不会迸驻泰国吗?”

“不!总统,我确信那种事情绝对不会发生。”

“我想同近卫举行三天左右的会谈。”

“那么,地点定在夏威夷行吗?”

“不行,夏威夷不好。因为在国会里接连着要通过一些法案,而根据美

国宪法规定,对通过的法案必须在十天以内签字。签字是总统的职责,不容

许由副总统代签。如果会谈地点定为夏威夷,就非要三个星期不可。要是定

在朱诺(阿拉斯加)的话,到西雅图需要三天,再从那里到朱诺估计需要两

天,会谈四天,即使这样计算,也需要两个星期时间才能达到目的。”

“目的是举行会谈,地点是次要的。这个问题我将同东京联系,我觉得

会谈日期还是尽快定下来为好。”

“我也这样想⋯⋯可是,公爵会讲英语吗?”

“会讲英语。”

“那太好啦。”

于是,野村以为“已经不成问题了”,旋即在二十九日发出的电报中谈

了他“本人为使首脑会谈取得成功需要注意的几点想法”:

一、会谈地点虽然希望定在夏威夷,⋯⋯但也要作

好同意定在朱诺的准备;

二、会谈日期定为九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五日;

三、参加会谈的人数在二十名以内,由外务省、陆军

省和海军省以及大使馆、领事馆各派五名组成。

四、如果近卫公爵想乘军舰前往,则大约需要十天

时间;

五、发表会谈的消息需要双方互相商量,但本人认为在近卫公爵启程以

后发表消息为宜。

日本政府接到野村拍来的这一电报后,便为首脑会谈的召开作了准备,

并着手安排船只(“新田丸”)和挑选随行人员(陆军方面为上肥原贤二大

将,海军方面为吉田善吾大将)。当时手忙脚乱的不光是东京,就是正在华

盛顿任海军助理武官的作者,也赶紧派出书记员前往美国政府印刷局索取朱

诺的海图以及有关朱诺附近的航道资料,着手进行首脑会谈的准备工作。

从日本启程,由于续航能力、居住设施和无线电性能等原因,恐怕还需

要配备两艘重型巡洋舰。

舰船停靠在什么地方?用什么方法同日本军舰保持无线电联络?怎样补

给燃料?这就要查阅海图和航道资料,并对此进行一番研究。

话题还要回到二十八日的白宫会谈上来。通过会谈,野村感到笼罩在太

平洋上空的乌云已有一角露出了阳光,他的视野也开阔了一点。野村以高兴

的神色同总统和赫尔紧紧握手告别后走出了白宫大门。这时,正守候在那里

的新闻记者立即把野村围了起来,并向这位海军将领身分的大使提出了一连

串的问题:

“将军,今天的航海很顺利吧!?”

“何以见得?”

“看上去你好象在舰桥上吹口哨,不是很高兴吗?”

“我在任何场合下都不会哭丧着脸,因为我是一个军人嘛,哈,哈,哈!”

“总统身体好吗?”

“非常健康,很愉快。’

“那么,你们今天谈了些什么?”

野村落入了圈套,他脱口而出他说:

“刚才我已把近卫首相的一份信件交给了总统⋯⋯”

这样一来,外国报纸马上就大书特书起来。野村当然不会透露信件的内

容,但是记者却反而凭着他们固有的直觉进行了大胆的猜测。结果此事很快

传到了日本,虽然国内禁止报道,但不知不觉地也让国内知道了这件事。在

外国人的心目中,它大概已被看成为“日本在向美国求饶了”。但它对日本

国内那些暂时偃旗息鼓的亲轴心国派或一伙右翼分子米说,却成了一份不可

多得的好材料。

“停止近卫的软弱外交!”这类反美言论又开始泛滥起来。野村也受到

了丰田外相的责备:

“由于你的疏忽,让国民知道了向美国转交近卫首相信件这件事,而那

伙怀疑日美之间进行非正式谈判的人开始打着三国条约的旗号大声叫嚷起来

了。

“就在国内这种混乱达到顶点的时候,《先驱论坛报》记者弗莱谢尔写

了一篇与建议首相和总统举行会谈这一流言蜚语有关的报道。这篇报道正如

贵大使完全可以想象得到的那样,即使作最谨慎的估计,也是一件不幸的

事。”

当时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天早晨,近卫首相象往常一样乘着汽车驶

出首相官邸。就在这个时候,一个暴徒埋伏在甲州大街拐弯处窜出来挡住汽

车,汽车刚一停下,这个暴徒立即靠拢过来,乘势跳上了汽车踏板。一名担

任警卫的警察跑过来把他拖了下去。经过搜身后,发现这个暴徒的西装裤袋

里藏有一把匕首。

二十九日,海军方面再次通知陆军:一、要在不辞进行作战之决心下做

好战备;二、决心于十月中旬开战。

次日,三十日下午,陆海军召开部局长会议,终于就国策施行要点草案

取得了一致意见。这样,陆海军有夫人员之间历时十几天的争议总算结束了。

九月一日,海军下令全面实行战时编制。

一九四○年八月以来,局势日趋紧张,直至九月一日为止,舰艇部队已

把占战时年度总计划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舰艇编入了联合舰队,使其保持应变

态势。通过去年十一月出师准备第一步战斗行动,征用和改装了二十三万吨

位的船只,后来又通过今年七月至九月第二步战斗行动,征用和改装了七十

八万吨位的船只。因此,外线作战部队使用的特种舰艇(主要任务是防卫和

补给)的配备工作,虽只完成战时计划的百分之三十左右,但是顶计在十月

上旬前便可大致完成。

正当日美两国间的紧张关系因日本军队迸驻法属印度支那南部而突然加

剧时,特种潜艇的水兵却正在“千代田号”艇长原田觉大佐的指挥下,以加

藤良之助中佐为教官,一直在伊予滩和丰后水道一带不停地进行紧张的训

练。他们天天开会研究,研究驾驶方法,评论战术,并经常讨论时局问题。

当时还没有考虑这种特种潜艇究竟是用于局部进攻,还是用于防御。

但是,就在潜逛官兵们不停地连日开会研究和进行讨论时,他们都在思

考这样一个问题:在爆发日美战争的情况下,如果不能在海洋上决战,那么

我方泌在什么地方大显身手呢?

于是,潜艇官兵们便认真研究用特种潜艇袭击放军港的问题――当然他

们对计划在开战之初进攻珍珠港一事是完全不知道的。老一一辈的潜艇官员

岩佐直治大尉与加藤教官商量:万一泼生情况,就用普通浴艇运载特种潜挺

悄悄地潜入敌舰队停泊的港口,对敌舰发起攻击。岩佐后来拟订了一份实施

方案报告给原田舰长。

潜艇官兵出身的原田舰长对这一方案又加以具体化,并且研究了运载方

法和攻击方法。

九月初,原田舰长带着岩佐大尉一起前往联合舰队旗舰,恳请山本司令

长官采用特种潜艇进攻珍珠港的计划。山本司令长官对岩佐大尉等人拟订的

这一誓死效劳的计划,虽然深为感动,但他不能采用一个在发动进攻后便没

有希望接回潜艇官兵的计划,因此就将该计划退还给了他们。

三日,从上午十一时至下午六时召开联络会议,对帝国国策施行草案进

行了讨论。

首先,永野军令部总长对提出这一草案的理由作了说明,其要点是:

“日本各方面的物资都在减少,与此相反,敌方却在渐渐强大起来。随

着时间的推移,日本将越来越屠弱,以致无法支撑下去。外交谈判虽然一再

忍耐,但必须在适当的时候有个指望。倘若到了外交谈判毫无指望或战争不

可避免的地步,那就要赶快下决心。我确信现时还有取胜的良机,令人担心

的是,良机会随着时间的消逝而丧失。对战争,海军有两种看法:一是长期

的:一是短暂的。我想战争恐怕会发展成持久性。

敌方希望速战速决,倘若这样,估计在我国近海进行决战,会有相当的

把握战胜敌人。但不能认为战争就此结束,它可能发展为持久战,即使这样,

我们利用胜利的成果来对付持久

战也是有利的。相反,如果不经过决战就进入持久战,那是痛苦的。特

别是由于物资缺乏,倘使不去获取物资就无法进行持久战。我们要用获取物

资和占领战略要地的办法来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这一点是颇为重要的。对

敌人,我们没有什么克敌制胜的好办法,但尽管如此,我们要采取的办法恐

怕还是

有的。

“总而言之,我国军队要始终不陷入困境,而且只能由我方来确定开战

日期,要先发制人。除了用这种办法勇往直前外,没有别的窍门了。”

接着,杉山参谋总长作了补充说明。他说:

“以十月下旬为期限,完成战争准备,这是因为即使现在就下决心,动

员、征用船只、集中和运送兵力等也需要这么多时间。

“关于第三点(通过上项规定之外交谈判,至十月上旬左右倘若仍然没

有希望实现我方要求时,立即下决心对美(英、荷)开战),要在十月上旬

达到外交上的目的,否则,我们就要一往直前。被人牵着鼻子走,那是不行

的。其原因是,二月份以前就不能在北方进行大规模作战。为了北方,就有

必要赶快进行南方作战。须知,就是现在马上动手,也要到明年开春时才能

见分晓。要是迟了的话,就无法照顾到北方了,所以说,必须尽快动手。”

及川海相要求把第三点中“立即下决心对美(英、荷)开战”这句话修

改为“为了确保自存自卫而实施最后方案”。但及川的意见却遭到陆军方面

的反对。后来,根据海军军务局局长冈的提议,把“未能实现我方要求时”

这句话修改为“倘若仍然没有希望实现我方要求时”,这才通过了帝国国策

施行草案。

就这样,三日下午五时(华盛顿时间),左右后来日本命运的重要国策

决定下来了。那天,野村在赫尔也在座的情况下同罗斯福举行了会谈。

罗斯福宣读了对八月二十八日《近卫信件》的复信和美国政府的备忘录。

复信的要点是:[美国]“理解近卫首相对维护太平洋和平的希望,并准备尽

可能为举行首脑会谈作出努力。但日本国内却有人想阻挠这一会谈取得成

功,因此,为了使会谈取得成功,有必要先就一些重要问题进行预备性讨论。”

关于这种预备性讨论,美国政府的备忘录仍坚持其过去的主张,即:一、

尊重各国领土和主权完整;二、不干涉他国内政;三、机会均等,四、不扰

乱太平洋地区现状,除非现状可用和平方法改变之。照会重申了上述四项原

则,并说如能就这四项原则达成协议,就举行首脑会谈。

这是把事先举行预备性会谈当作首脑会谈的必要条件。不用说,这次预

备会谈是赫尔和野村两人之间的谈判。何况美国方面早在四月十六日的赫尔

和野村会谈时就已经把这四项原则提了出来。后来它又一直是两国间激烈交

涉的一项内容。正因为这种谈判毫无结果,近卫才提议举行首脑会谈。所以

说,罗斯福的这封复信实际上等于拒绝举行首脑会谈,这是罗斯福根据赫尔

提出的“小心谨慎,切莫上当”的建议才这样做的。赫尔在他的回忆录中写

道:

“我们越是对首脑会谈的前景及其危险性进行研究,我(赫尔)就越发

确信:在做好两国首脑签署协定的准备工作之前不应该举行会谈。

“我十分同意这样一种说法:事先没有一个协定就同近卫举行会谈,它

只能是另一个慕尼黑会谈①,或者就以毫无结果而告终。我反对第一个慕尼

黑,更反对第二个慕尼黑。”

其实,美国方面十分清楚地知道:日本建议举行首脑会谈的着眼点就是

这种无需事先讨论的政治解决。因此,罗斯福所答复的用意是:一边实际上

拒绝举行首脑会谈,一边又让日本方面仍然抱有希望;通过这种办法迫使一

经正式提出就不肯轻易后退的日本,为拟订预备性协定提出种种具体方案。

就日本提出的方案继续讨价还价,这对美国来说是重要的,可以争取时间⋯⋯

① 指1938 年9 月英国首相张伯伦同希特勒之间所举行的屈辱性会谈。― ― 原注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