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 本意为探讨,话题如过于敏感,铁手老大就删了吧 -- 张合理

共:💬72 🌺13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那么,刘少奇那句“人相食,要上书”真的上书了吗?

我国统计数据的事情,遗憾的地方多了。文革更是重灾区。只能尽量要求学术可靠了。这个里边也有文革期间对学术的冲击在作怪。文革期间,自杀一度被认定为不是神经病就是反革命。这个环境下,你自己说说文革的压力是否巨大。是否人人自危。你自己去看看迪尔凯姆的《自杀论》,看看是否符合自杀率上升的条件。

刘少奇不是也说过“人相食,要上书的”,我们现在真的把吃人的事情明确记载了吗?很多人声称富裕的江汉平原都发生过吃人事件,这个也不知道到底可信性多高了。去问老家的老人,他们也讳莫如深。毕竟不是光彩事情。不过,他们倒是承认,信阳有地方绝户了,也就谈不上吃人肉了。而且,最无语的是,在小民们饿的绝户的时候。公家的粮仓都是满的。因为报的是丰收。

要说统计数据有问题,那问题不是一点半点。说针对毛的,这个说不清了。坦率的讲,如果你考虑到我国统计行业的情况,在文革期间的任何数据都有可信度问题。就算连国民收入这样的“死条件”,也有很多钻空子的机会。而所谓粮食产量,更是随便填。我小时候,亲眼看到大队干部可以因为“数字难看”而在后边加零的。

无论如何,以文革为代表的,那种形而上学的对待科学的态度,绝对是不能再发生了。你也是搞科学技术的,科学研究要遵循的规矩,你应该比我清楚。你说说,文革那一套,行吗?对客观看待世界,有帮助吗?

我不是搞美学的,你高看我了。我的素养还差的很远。主要是看到你的冷血把我吓住了。别忘了我第一次回帖就是探讨反右文革是否“温和”,是否是“治病救人”的。我家在河南驻马店,同信阳很近。大跃进的时候,我们家在信阳的亲戚真是比抗日的时候还惨。后来,文革中又赶上“75.8洪水”。我们家那是死里逃生。连20多米的树上都能看见被洪水冲上去的死尸。老天有眼。然后终于有人来救援,第一批救援物资居然是红宝书。有不少人真的下意识要去啃书本充饥了。后来听说西方把这次洪水算作20世纪几大人为灾难之中。我不知道是否合适,但是,这次水灾很大程度上确实是人祸。水库不合格。死板执行上边的指示。水库都满了还要蓄水抗旱。一下子板桥水库垮塌。这次灾难对我的印象相当大。所以,我自然要“没有出息”一些。文革对乡间的破坏,我是历历在目的。看到你这样评价文革,当然心理难受。要知道,就算你对文革的感情再深厚。你也要分清“司令部真实”和“战壕真实”吧。下边小民的生死,就像砖头一样。随便几句话就了结了,还不让抱怨。封建时代的皇帝,老百姓还能编歌谣指桑骂槐呢。文革怎么成了比皇帝更神圣的所在了?

说美学素养,只不过是个人人为这个是很多国人都忽略的。这也与当代对社会科学的藐视有关。看你的回帖,不是也说“为什么要符合当代美学要求啊?我就是不符合,不也活得挺好的?或者更过分一点,我就是不符合,我以不符合为荣,又怎么了?”

还能怎么样?没有什么不妥。我只是说,这个东西,往小处说,是修身齐家、欣赏艺术的事情(估计你也是看不上的)往大处说,是社会和谐,人际交往的事情。当然,这个似乎与阶级斗争的哲学矛盾。不过,哪有一条原理原封不动的适应任何情况的。你要是说自己就是不看美学。没关系。你说自己也不是马克思主义者。也是你的选择。我姑且把你称作激进民族主义者吧。(不算过分吧)我之所以提到这些“使不着的”,不过是个人觉得,这些东西对你是有好处的。你放下偏见看看,没坏处。看过了,不喜欢,那么就把他忘了。如果你心平气和的去看看这些东西都不愿意。那么。咱们也别在这里留言了。而且说实话,我现在手头也是一堆事情,现在也是偷偷回帖的。今后能不能回帖也不清楚。

希望大家一起进步吧。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