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春秋大历史之序幕——西周之灭亡》(824天没来 -- 王威

共:💬67 🌺28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十七、季历之死

十七、季历之死

商王室在周人捷报频传之余,赏赐给季历美酒和酒器之外,对其加官进爵,封他为“侯伯”。

这又比牧师的职位又高了一级。

对于一位异姓诸侯来说,季历已经抵达了他生平荣耀的顶点。

然而这也给文丁带来了苦恼。

季历之功高不可无赏,赏薄则必然怨望。

季历是否在此期间有了跋扈之心,未为可知。

文丁却起了猜忌之心,而朝野对于周人之爆发,眼红之余,难免从中挑拨。

种种因素之下,文丁做出了将季历囚禁起来的决定,将他关押在一个叫“塞库”的监狱内。

文丁的用意,估计是想敲打一下季历,让他不要得意忘形。

只是不知道是季历心高气傲,还是监狱的囚禁条件太差,季历在牢中悴然身死。

《古本竹书纪年》上说“文丁杀季历”,不无诛心,然大抵得其实。

当季历的遗体运送回周国,此时季历之子姬昌已然成年,继任君位之后,亲自主持葬礼,将季历埋在了楚山脚下。

不料没过多久,一股泉水忽然冲坏了季历的坟墓,棺材前面的木头都露了出来。

姬昌初次掌国,在这件事情的处理却展现出他的政治才华,他对惊疑不定的老百姓宣告:

“啊!先君一定是想最后一次见见群臣百姓,故使流泉冲坏其墓。”

这宣告暗示季历之死不瞑目,乃是含冤而死,乃是周国全体国民之国耻。

于是,姬昌命令揭棺,把父亲的遗体在朝廷展露三日,让群臣百姓都来瞻仰,然后改葬。

商王室就此成为周人的报复的对象。

周文王姬昌在位长达五十年。最大之功绩乃在于谋划倾覆立国五百年之商王朝,其一生之波澜起伏充满了传奇性。便是他的出生,也是大非寻常。

当年季历迎娶太任入门,对她宠爱有加。

当时商王室的王室对王后怀孕已经很是重视,有了“胎教”的观念——

在妇女怀孕七月之后,每当吃饭睡觉的时候,太史(国史馆馆长)就拿着一块铜乐器站在她的左边,而太宰(王族内务府总管)则拿着斗(量粮食的器具)站在右边。

在剩下来的三个月里头,如果王后所想听到音乐不是高雅的音乐,太史就会推开乐器婉拒:这样的音乐,臣没有学过。

如果想吃的是食物不能确保安全卫生,太宰就是背靠着斗说:“臣不敢这样对待王太子。”

太史、太宰都是国家重臣,俨然都成了监狱长,一个持铜,一个持斗,对王后严加看管,古人爱子之心可以理解,然而由此派生的胎教观念,实在是有点匪夷所思。

太任来自于大贵之家,讲究也自不少。

当她怀孕之后,日常起居尽量注意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恶言,希望能在怀孕期间避免各种不良的感官刺激,保持心境平和,最终生出聪明漂亮的孩子。

同时,太任白天听人讲道德高尚的人的故事,晚上请盲人乐师来诵读诗歌,目的当然是指望自己的孩子在出生之前,就能对善恶是非有所分别,出生之后成为一个情操高尚的人。

不过千防万防,姬昌的出生时机实在很出人意料,偏偏选在太任大便的时候。

古人居住的地方,都是养猪的,所以汉字的家,宝盖头下面是头小猪。

那时,人们都是把自己家里的猪圈当成厕所,这样可以肥水不流外人田嘛,积攒肥料嘛。即便贵族之家也不例外。

于是,姬昌就这样一不小心,在猪圈里头出生,顺产,倒没有给母亲带来多大的痛苦。

姬昌生有异相,最特别的是胸前有四个咪咪,至于这四个咪咪是不是有特异功能的,已不可考了。

姬昌长大之后,龙背虎腰,身高接近现代的两米,如果不袒胸露乳的话,大家肯定要挑起大拇指,夸一声堂堂正正的好男子了。

他的青年时光,正值周邦崛起西土,他的父亲季历日益受到商王室的重用,随着父亲南征北讨的过程中,智慧谋略都得到成长。

他即位之初,为了说服国中汹涌的复仇之潮,同时也为了牢固掌握自己的权位,他没有别的选择,只能兴起伐商之师。

而商王室此时也正面临一场国丧,文丁也许正是感到天不假年,才诛杀了季历,希望为自己的儿子帝乙留下一个清平世界。

继任的商王朝第三十一任帝帝乙,姓子名羡(约公元前1101年即位,公元前1076病卒,葬于殷。在位26年)。

面对一向驯服的周师南下,商王室自然是奋起反击。

根据《古本竹书纪年》载:“帝乙二年,周人伐商”。

这场战争的结果不得而知,姬昌和子羡两位,都是刚刚登基的新君,如果做意气之争的话,则必然兵连祸结,直到一方倒下为止。

每一场军事行动之后必然伴随着政治斡旋。

这两位新君很快意识到,必须化解开父辈的仇恨。

就商王室而言,季历多年来替商王室打工的结果,终于使得商王朝从西方戎狄的压力解放出来。

现在,对商王朝的最大威胁不在于西方,而在于东方——

江淮之间的夷族又强盛起来,准备大举进攻商朝。

对于任何一个政治家来说,让国家限于两线作战的境地,那可不是什么明智之举。

于是帝乙在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权衡之后,决定将用兵的重点放在东方。

西方怎么办?

当然还是交给周国。

可是帝乙的老爸文丁不是刚刚杀了姬昌的老爸呦。

而周王朝历来驯服,并且姬昌之母乃是商王室贵族之女,大有回旋之余地。

就周国而言,商王朝国势虽然中衰,然五百年之经营,列国万方率皆臣服,为天下之共主,乃是一个庞然大物。

如果说姬昌在掌国之初,便已然兴起灭商的念头,那只是说是不度德不量力,一点自知之明也没有了。

他之所以打这一场战役,是因为不得不打。

当他接到帝乙伸出的橄榄枝的时候,他知道要给自己治下的臣民一个交代。

父仇之沉重,源自于血缘。

要终结商周之间兵戎相见的局面,同样还是要从血缘上去化解。

应该说,帝乙打出了一张好牌,屡试不爽的和亲牌。

这张牌曾经助力姬昌的父亲季历成为周国之君主,并让季历死心塌地的为商王室效忠多年。

当然,今日之周国已不是昔日之周国,乃是领导西方列国之侯伯。因此规格待遇也必然要大大提升,才能安抚周人。

在经历过一系列外交上的讨价还价之后,帝乙将商王室的一位贵族之女许配给姬昌。为了提高这次联姻的重要性,帝乙甚至将这位贵族之女收为自己的义女。

《诗经大明》记载了这一盛况。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