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三青团始末 -- foundera

共:💬16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2 炮火连连天中建立

2 炮火连连天中建立

2.1 日军分五路进攻武汉,强敌压境却怪事迭出

2.2 总裁寄希望“以新鲜血液来改造国民党”

2.3 陈诚受命出任书记长,CC 系和复兴社分子把持了中央干事会

2.4 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认为对三青团“要从上交涉,从下合作,由远

而近,由近而远”

2.1 日军分五路进攻武汉,强敌压境却怪事迭出

三民主义青年团产生于1938 年秋夏之交的武汉,此时中华民族在日本帝

国主义的大举进攻面前,已进行了将近一年的顽强抵抗。在国民党的正面战

场上,这期间虽然有台儿庄战役等局部战役战斗的胜利,但是华北、华东的

大片国土沦于敌手。

1938 年5 月中旬,日军占领徐州后,立即沿陇海路西进,5 月下旬至6

月初,连陷商丘、兰封、开封、中牟,准备夺取郑州,以打通津浦、陇海、

平汉三条铁路的联系,造成进攻武汉的有利态势。6 月9 日,国民党军事当

局为了阻止日军的前进,下令炸开郑州东北花园口黄河大堤,黄河决堤的滔

滔洪水固然破坏了日本侵略军攻占郑州、沿平汉路南下的计划,但淹没了河

南、皖北、苏北40 余县的大片土地,形成了连年灾荒的黄泛区,给广大人民

造成了深重的灾难。随后,日军统帅部调整战略部署,扩编华中派遣军,并

调动海军第三舰队,采取沿长江航道及其两岸和大别山北麓分数路围攻武汉

的作战计划。国民政府统帅部决定保卫武汉,组织武汉会战。6 月中旬,成

立第九战区,任命陈诚为第九战区司令长官,并扩充第五战区兵力,第九战

区防守长江沿岸要塞和鄱阳湖以西长江南岸附近战略要地;第五战区主力防

守皖西至鄂豫边境一线大别山地区。

武汉会战历时4 个多月,战场延及安徽、河南、江西、湖北、湖南等数

省,是抗战以来最大的一次会战。此时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保卫武汉、保卫

全国”的口号,毛泽东指示八路军、新四军广泛开展敌后游击战争,以对口

军的有力袭击配合友军的作战,中共中央长江局为动员民众保卫武汉作了大

量工作。全民族战争的要求和客观的环境有利于国民政府号令的发布,也延

伸了蒋介石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因为这段时期人们对抗战形势的认识还不深

刻,抗战对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影响还不甚显著,人们还存在着对蒋介石信任

和崇拜的心理,国民党统治区的人们,在没有读到斯诺的《西行漫记》一类

的书时,大家并不知道抗战是怎样起来的,只觉得那真是由于一个英勇刚毅

的领导的结果。①抗战的神圣火焰燃遍了每一个爱国青年的心,他们的空前

的热烈情况至少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以无比的热情为抗战服务,一方

面是以无比的热情为抗战而求知。千万男女青年为着拥护抗战、参加抗战,

离父母、背乡井,过着流亡的生活,他们不怕艰苦的流亡生活,每念不忘的

是求得参加抗战工作的机会,尽量贡献自己的聪明才力于正在苦斗中的祖

国。不但有成千上万的男青年奋发蹈厉地参加抗战工作,而且有整千整百的

女青年奋发蹈厉地走出家庭,奔赴前线。青年的本质都是纯洁热烈的,他们

还不懂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内部存在复杂的矛盾和斗争,这是三民主义青年

团成立之初能迅速吸引一大批青年的主要原因。

诚然,应当看到,由于日本侵略者的大举进攻和全民族抗日义愤的高涨,

这时国民党政府政策的重点还放在反对日本侵略者方面,他们对日作战比较

努力,对待中国共产党和其他抗日党派的态度比过去也有一些改变。但是,

也应当看到,国民党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其一党专政的立场,总想把全民族

的抗战大业由它一党包办。国民党领导集团存在十分矛盾的心理,既需要以

中国共产党与各党派的力量去反对共同的外敌,又害怕群众抗日救亡运动的

蓬勃发展超越出自己的控制范围,危及自己的统治地位;它既需要用中国共

产党对敌后战场的开辟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去牵制日本侵略者,又不愿

意看到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武装力量的扩大。因此,国民党极力垄

断发动民众抗战的领导权,尤其害怕并限制共产党领导人民起来抗战。它所

实行的是只要政府和军队抗战的片面抗战路线。三民主义青年团的设置就是

为适应这一政策服务的产物。

在强敌压境的武汉会战时期,就出现了以下的咄咄怪事:

国民党当局一方面筹备建立三民主义青年团,另一方面乘动员“保卫大

武汉”的机会,加紧限制并压迫群众性的抗日运动。正当日本侵略军开始五

路进攻武汉,太阳徽飞机几乎每晚都要向这个陷入痉挛状态的城市里投掷成

吨巨型炸弹时,国民党的卫戍总部却在8 月20 日,颁布了所谓“民众团体战

时行动规约”,剥夺了人民集会、结社的权利,明令规定:民众团体召开会

员大会,要在三天之前呈请核准,各民众团体不得召集联席会议等。与此同

时,以莫须有的罪名,宣布解散“民族解放先锋队”、“青年救国团”、“蚁

社”三个青年抗日团体。

以“青年救国团”为例,它是在上海、南京失陷以后,有许多爱国青年

从平、津、京、沪各地流亡到武汉,联合武汉的当地青年,参加各种救国工

作,由钱俊瑞等在1938 年初建立起的青年团体。青年救国团积极响应政府的

每一号召,切实开展各种工作。该团曾经提倡青年参战运动,鼓励青年投考

中央各种军事学校及干部训练班,介绍过二三百个健壮英勇的青年充实到军

队,到豫东和第五战区开展游击战的青年达七八千人。该团也曾努力参加后

方各地动员民众工作,服务于伤兵医院,在武汉及其他有伤兵医院的地方,

该团的女团员组织了服务队,按时到医院去代受伤的将士写书信,向他们报

告时事,为他们包扎敷药,用歌咏或谈话来鼓励安慰他们战胜伤残,重返抗

日前线。凡是有难民收容所的地方,该团的青年就定时去作宣传和教育工作。

他们在各地办图书馆、书报供应所,办民众学校,举办各种研究会、讲演会,

只要是有益于的工作,他们都克服困难努力去做。在成立后的七个月的时间

内,拥有会员两万人。然而,这样一个爱国的青年团体,竟被无故勒令停止

活动。

“蚁社”则是在文化团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由救国会“七君子”

之一的沙千里与徐德良、李伯龙、杨修范、徐庚敖、徐以礼、徐仲军、任先、

马燮庆等20 余人于1930 年12 月正式成立的。他们以蚂蚁自诩,蚂蚁虽小,

但能团结,能为共同的利益战斗;一只蚂蚁虽小,但一群蚂蚁力量就大了,

他们以蚂蚁的精神互相鼓励。他们创办蚁社的宗旨是:“联络感情,增进友

谊,从事文化运动。”其目标是以文化运动为手段,改造中国社会。“九一

八”事变之后,蚁社投入了抗日救亡运动,并在斗争中不断发展。1936 年

6 月,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成立以后,蚁社成为救国会之下一个著名的救亡

团体。1937 年底上海失守后,上海蚁社的许多人先后到了武汉。他们到武汉

后,组织了以沈钧儒、沙千里为首,何惧为总干事的武汉蚁社,并经过登记,

成为合法的抗日团体。在武汉的八个月,武汉蚁社发展到四五百人,参加了

郭沫若担任厅长的政治部第三厅组织的许多活动,并独立开展了以下工作:

举办过一期战时训练班,有数十人毕业,奔赴抗战前线;开办后方伤兵医院;

成立流通文库;组织群众大会和剧团、歌咏团公开演出;特别是在抗战一周

年的募集慰劳袋代金活动中,蚁社捐款达1600 元,为武汉民众团体之冠。通

过这些活动,蚁社成为武汉地区最有影响的三个抗日群众团体之一。

“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是在“一二九”运动之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

下成立的以抗日民主为奋斗目标的先进青年的群众性组织。它对于团结广大

青年,促进抗日救亡运动起过很大的作用。到抗战爆发后的第二年,它已发

展成为拥有二万余人的全国性的青年抗日组织。

国民党当局解散这三个“最有工作历史、最有群众基础”的民众团体,

是抗战爆发后,国民党对抗日群众团体的第一次大规模的公开迫害摧残。

当然,迫害摧残民众团体的事绝不仅仅限于武汉,在其他省市,更是层

出不穷地发生抗日群众团体被解散或是遭破坏的事情。同年2 月,国民党陕

西省党部就解散了西安的13 个救亡团体。国民党当局对待群众团体的作法

是,能操纵的就打进去,控制不成的就干脆借故把它们解散,另成立一此没

有群众基础的由其包办控制的团体。

面对这种种现实,不少青年的脑海中开始呈现出“谁在抗战”的大问号,

而伴随着“谁在抗战”的另外一个问题是“谁借抗战以自肥”。一个战地记

者,曾这样记述了他的所见所感:

“初夏,我曾经参加一个战地服务团,在鲁南苏北一带战地做民运工作,

当我以记者身分访问刚从敌军手中夺回来的鲁南重镇台儿庄时,我在腾着硝

烟和尸臭的战场的一角,在被毁于炮火的一间半倒塌的车站站房里,挤在数

以百计的伤兵中间,度过了一个终身难忘的夜晚。这些伤兵的伤势都很重,

大多数失去了臂和腿,连爬行的能力也没有,才停留在这断垣残壁之下,忍

受痛苦和饥饿的熬煎。他们血肉模糊,形容槁瘦,奄奄待毙。景象的残酷,

令人难以卒睹。入夜以后,更是一片呻吟、哀啼、诅咒和詈骂。伤兵中间,

有些浙东农民,显然是被抽壮丁抽来的,他们就操着浙东土话,彻夜高声咒

骂。我屏住气息,蜷缩在站房的墙角边。旁边有个伤兵,他明明知道我只是

个战地记者,身上并没有武器,却不住地哀求我‘做做好事’,给他补上一

枪,结束他的痛苦。第二天黎明时分离开那里时,我发现他已经四肢僵直,

两眼无光,发不出声音。脆弱的神经实在受不住那样的刺激,我希望今后自

己永远不致再碰到类似的局面。可是,谁知到了长沙,竟在报社附近的陆军

医院大门前,又看到了同样悲惨的景象。那些在前线流了血的伤兵,好不容

易被抬下战场,运送到这个后方的城市里来,却进不得医院的大门,就被抛

弃在墙角边和隔着条马路的山坡下,他们也是伤势沉重,无力爬行,只好躺

在那里呻吟、哀啼、诅咒和署骂。你只要经过医院大门口,老远就闻到一股

浓重的血腥和肌肉腐烂的气味⋯⋯”。②以血肉之躯抵抗侵略者的正是最广

大的极普通的民众,但是他们受到的是极不公正的待遇。

在武汉,却又是另一种景象,报上登的和嘴上喊的是“有钱出钱,有力

出力”,是“全民抗战”,实际上已经出现大批抗战官僚、发“国难财”者,

欺骗人民的宣传家。他们要民众为抗战竭尽膏脂,而他们却不为抗战牺牲点

滴,甚至企图用抗战的时机,培植和发展个人势力,是他们“用抗战以自肥”。

因此,有思想有觉悟的知识青年,当反侵略的全民族战争的弥漫硝烟呼

唤他投身于抗日的时候,一方面在国民党地方政府的束缚之下,不能自由活

动,起来抗日,感觉报国无路,投效无门;另一方面,因政局的扑溯迷离和

当权者的腐败无能,又对国民党统治集团十分反感,拒绝接受国民党的影响,

并不甘心为其所利用,这是抗战初期普遍存在于广大青年中的心理状态。一

度的疑惑、苦闷、烦恼、彷徨之后,他们中间大多数人最终接受了中国共产

党的影响,走上了延安的革命道路。这是蒋介石设置三民主义青年团而不能

影响、凝聚广大青年的根本原因,也是蒋介石颇费周章,却始终不能达到其

组团目的原因之一。

2.2 总裁寄希望“以新鲜血液来改造国民党”

蒋介石为设置三民主义青年团倾注了极大的心血。他认为,在国民党的

历史上,每一次改组,都使国民党增添了生机,充实了新的力量。同盟会的

成立是中国青年的第一次结合,保证了推翻清王朝的辛亥革命的成功;1924

年1 月国民党的改组是中国青年的第二次结合,保证了北伐战争的胜利,而

统一了全国;因此,在全民族抗战之时,他要设置三民主义青年团,改组国

民党,在他的领导下,使中国青年有所谓的“第三次结合”。所以,他自兼

团长,以表示对三民主义青年团异常重视。

1938 年6 月16 日,蒋介石以三民主义青年团团长的名义,发表《为组

织三民主义青年团告全国青年书》。

他指出:“本团产生之主要意义”有三:

一是“力求抗战建国之成功”,要达“抗战必胜、建国必成”之目的,

“必须培植国家、民族之深厚力量,以为其基础;而所谓国家、民族之深厚

力量者,即全国青年觉醒与团结”。因而,该团的成立,是“为国家民族之

复兴,筑成坚固之基础”。

二是“为求国民革命新的力量集中”,“不问其为何党、何派,苟真正

为国家、为民族着想者,”亦必“相率而集合于本团旗帜之下”。“如此,

则新的革命力量,必将因本团之产生,而完全集中,而永久集中。不但目前

可凭众志成城之伟力,攘暴寇而保国族,即在百世之后,亦必可保证我全民

族之精诚团结矣”。

三是“为求三民主义之具体实现”。“总理手创三民主义,原为吾革命

建国之最高原则;在今日抗战期间,尤为举国一致之信仰”。团的成立,可

“使全国青年,在三民主义的思想体系之中,受严格的组织与训练”。“使

中国革命之青年,尽为三民主义之笃信力行者,则三民主义的具体实现,如

操左券”。

蒋介石在《告全国青年书》中,提出三青团的任务:

(1)积极参加战时动员。根据战时全国总动员计划,青年本就其所能所

近原则,参加国防、产业、交通及宣传、教育等部门。“奉公守法,尽忠职

守,任劳耐苦,始终不懈,视奋斗为天职,以牺牲为当然”。

(2)实施军事训练。在抗战过程中,青年皆须受严格的军事训练,使每

一个团员,都有保卫国家民族之技能。

(3)实施政治训练。“使人人具备建设三民主义国家所必需之政治素养,

及行使四权与地方自治等重要知能;并熟悉民权初步,了解管理组织与领导

群众之必要方法”。

(4)促进文化建设。

(5)推进劳动服务。

(6)培养生产技术。

“凡此诸端,皆为今后本团所必须努力执行之任务”。青年“须于日常

生活中,养成整齐,清洁、简单、朴素、迅速、务实之习惯,革除凌乱、污

秽、繁复、奢侈、迟钝、虚浮之恶习。务使社会风尚,皆能因吾青年实践极

端的节约与劳苦的新生活,而焕然丕变”,并带动全体国民的新生活运动。

蒋介石最后称:“吾人今日必须猛醒过去不能保育青年、领导青年之罪

愆”,“使此组织,成为网罗全国优秀热烈青年及革命分子之唯一组织。”

③这一告全国青年书是由潘公展起草,陈布雷酌加修润,经蒋介石亲自核改

才正式发表的。

在蒋介石发表告全国青年书的同一天,公布《三民主义青年团团章》。

团章是由蒋介石指定谭平山、陈立夫、康泽等根据他的指示和国民党的决定

草拟的。后由陈诚在武汉珞珈山召集研究会,提交团筹备委员会,确定最后

草稿,呈蒋介石核定,才予以发表。

团章规定:

“本团以团结革命青年,力行三民主义,捍卫国家,复兴民族为宗旨。”

“凡中华民国之青年,满18 岁以上至38 岁者,不分性别,由团员二人

之介绍,填具志愿书,经当地分队之通过,并呈由分团部审查,专呈中央团

部核准得力本团团员。”“但青年团各级干部人员及特许人员则不受上述年

龄之限制。”

凡团员入团必须举行宣誓,誓词是:“余誓以至诚力行三民主义,服从

团长命令,严守团章,执行决议,实践新生活信条,为国家尽忠,为人民服

务,不辞劳怨,不惜牺牲,如违背誓言,愿受最严厉之制裁。”

组织系统分为中央团部、支团部、区团部、分团部、区队、分队。“团

设团长一人,由中国国民党总裁兼任之。”“团长总揽团务,决定一切。”

“纪律”一章规定:“团员应恪守团章,服从命令,并遵守下列之规定”:

1.不得泄露团的秘密。

2.不得于团外抨击本团及诋毁同志。

3.不得加入其他任何党派。

4.不得发表有背本团宗旨之政治主张。

5.不得在本团内有任何小组织。

6.不得互相倾轧陷害。

7.不得违反新生活信条。

“如有违反前条例者,予以下之处分:1.警告2.记过3.劳役4.禁闭5.

开除6.特别裁判。”④由此可见,三民主义青年团是组织极为严密,效忠于

团长个人,具有强制性并带有明显的秘密会党色彩的政治团体。它的团章所

规定的组织方式同蒋介石在《告全国青年书》中提出的团的使命和任务大相

径庭,目的和手段相背离。

事实上,蒋介石在组织三民主义青年团时确实是独断专行,并对三青团

寄予厚望。参加三民义青年团中央干事会的无党派人士、经济学家、时任行

政院经济部次长的何廉在他的回忆录中说:1937 年夏天,他的一个朋友告诉

他“打算在国民党内再组织一个政党”,8 月的一个雨天,他被召到蒋介石

的军校官邸去见他,当何廉走进蒋的会客室时,发现陈立夫、吴鼎昌、何应

钦、康泽等人也在场。蒋介石在这个正式会议上首次宣布,他将组织三民主

义青年团。他说,这样做的目的在于使三青团成为一个工具,用来吸收青年

入团,并说他宣布这些不是为了听取他们对这问题的意见,而只是通知他们。

大家默不作声。后来吴鼎昌说:“委员长,我建议改一下这个机构的名称。”

委员长问改成什么?吴鼎昌答,他感到最好叫“蒋介石青年团”,这样才名

符其实。蒋介石笑笑,但没有说什么。何廉写道:“我认为吴提出这个建议

非常大胆,但实际上正中委员长下怀”,只不过蒋介石不好意思公开这样做

罢了。⑤正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在1939 年5 月4 日《致

三民主义青年团书》指出的那样:“虽然贵团宣布的本旨是集合和联合全国

各地的抗日青年,贵团现行的团章和现实的组织状况却还有很大的弱点。贵

团的团章规定着不允许团员信仰三民主义以外任何的革命主义,这是极端妨

害贵团去团结各党派各阶层的青年。这种办法,不能不实际拒绝广大的无党

无派的虚心追求真理的青年,拒绝广大的被剥削的劳动青年。”还指出:“贵

团的团章里缺乏民主,同时又规定着许多不适用于民众团体的过分严厉的带

威胁性的纪律,这也妨害着贵团的发展。⋯⋯青年人加入或退出任何政党和

群众团体,纯出于信仰和思想之自由,绝不能出之于威胁利诱;而遵守纪律

效忠团体的精神,尤须建立在高度的政治觉悟性和责任心的基础上,亦非简

单的强迫或诱惑所能奏效。”⑥手段与目的之间相矛盾相背离,是三民主义

青年团的突出特点。

2.3 陈诚受命出任书记长,CC 系和复兴社分子把持了中央干事会

蒋介石对三民主义青年团十分重视,还表现在团的组织机构完全由他一

人裁夺,中央干事会成员和书记长等重要干部全部由他一手指定和任命。

早在1938 年春天,就正式成立了三民主义青年团筹备委员会,团长蒋介

石指定陈诚、陈立夫、贺衷寒、谷正纲、康泽等为筹备委员。

6 月16 日,团章颁布之日,蒋介石指命陈诚、朱家骅、陈立夫、贺衷寒、

张厉生、段锡朋、陈布雷、谭平山、谷正纲九人为常务干事,组织中央临时

干事会,并指定陈诚为书记长。

陈诚(1895―1965)字辞修,浙江省青田县人。他是中华民国吏上位居

显要颇有影响的一位历史人物。陈诚自1913 年进保定军官学校第八期炮兵科

学习,开始了戌马生涯。在近半个世纪里,从排长、连长、营长、团长、师

长、军长进而至集团军总司令、战区司令长官、参谋总长;从少尉晋升到陆

军一级上将;从一军事指挥官进而成为政治核心人物,参与国民党中央最高

层的决策。国民党退踞台湾后,他历任国民党政府“行政院长”、“副总统”、

国民党“副总裁”,成为仅次于蒋介石的主宰台湾政局的第二号人物。

陈诚是在复杂的时代环境、曲折多变的历史阶段中孕育的多面性格、多

种作用和影响的历史人物。

在大革命时期,他投身于为巩固两广革命根据地和消灭北洋军阀势力的

北伐战争,在诸多战役中,以英勇骁战、战功显赫而在军界崭露头角。在南

京国民政府建立和巩固其统治的过程中,陈诚军事集团是蒋介石政权的主要

支柱之一。陈诚以其劳绩、谋略和战功,而赢得蒋介石的信赖,成为蒋介石

统治集团中权势显赫的中心人物之一。在国民党的诸多将领中,陈诚算得上

一个“比较高明的战术家”,“最有才干的指挥官之一”。但他也曾经表示

同情和赞成邓演达领导的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第三党)的政治主张,

支持他们的反蒋武装起义计划,此事因邓演达的牺牲被迫终止,蒋介石亦未

深究。抗日战争时期,陈诚在正面战场上,曾参与指挥了驰名中外的“淞沪

会战”、“武汉保卫战”。嗣后,又以远征军司令长官的要职,指挥中国军

队联合英美盟军对日作战。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在军事方面作出过较大的

贡献。抗战时期,在政治方面开始担以重任,被蒋介石指定为三民主义青年

团中央干事会书记长。另一方面,陈诚军事集团又是蒋介石反共的骨干军事

力量。他忠实地执行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在江西指挥过第三、

第四、第五次对工农红军的“围剿”,曾以前两次损兵折将的惨败受到处分,

以第五次的胜利而报捷奏功。解放战争时期,他又在东北战场同人民解放军

交锋而败绩,受到朝野各方指责,不得不引咎辞职。

有的历史学家曾以“忠蒋、反共、爱国”六个字概括陈诚的一生,是恰

如其分的。因此,蒋介石对陈诚始终是信任有加,委以重任,三民主义青年

团成立时蒋介石自任团长,指定陈诚为书记长,即奠定了后来到台湾后的“蒋

陈体系”。

在被任命为三民主义青年团中央干事会书记长的同时,1938 年2 月,陈

诚参与了抗战初期国共合作的一件大事,被任命力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部长,

周恩恩来出任副部长之一。

政治部是一个总管全国军队和军事学校政治工作的机构。这一制度,本

来是从苏联红军学来的。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黄埔军校在广州成立,就设

置了党代表和政治部,周思来曾任政治部主任。北伐一开始,就在国民革命

军总司令部设置总政治部,主任是邓演达。这一时期,国共两党合作,政工

人员主要由共产党员充任,部队政治工作在两次东征和北伐战争中,收到了

显著的效果。但在蒋介石1927 年4 月实行反共“清党”以后,部队中的共产

党员被杀戮、被关押、被迫逃走,国民党军队的政治工作一落千丈,以后名

义几经变更,成为名存实亡、虽有若无的一个机构。

抗日战争开始,国共两党重新合作,南京政府撤退到武汉时,认为有恢

复部队政治工作的必要,于是才在军事委员会之下设政治部。政治部下设四

个厅,第三厅是负责宣传工作的,蒋介石请郭沫若当第三厅厅长。陈诚在政

治部采取与共产党合作的态度,对郭沫若提出的三项条件(一、工作计划由

第三厅提出,在抗战第一的原则下,应该不受限制;二、人事问题应当有相

对的自由;三、事业费的确定、预算由第三厅提出)“件件依从”。因而中

国共产党把这一组织建设成了共产党领导下的统一战线机构,任用了不少共

产党员和进步文化人士,用第三厅来推动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文化宣传运

动,在唤起全民族的抗战意识,突破国民党的片面抗战路线方面起了很大的

作用。

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主任主管意识形态宣传及组织主管意识形态的团

体,而三民主义青年团中央干事会书记长也主管相同的业务,因此这两个职

位由一人兼任。陈诚被任命为三民主义青年困书记长,主要任务是组织中央

临时干事会。但其时陈诚任武汉卫戍总司令、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长、第九战

区司令长官、湖北省政府主席等职,在文武官员中,严然一人之下,万人之

上的人物。然而因军务忙迫,兼职过多,不能经常到三民主义青年团总部主

持工作,两个月后,三青团书记长一职暂由朱家骅代理。

三民主义青年团中央临时干事会于北代誓师纪念日即7 月9 日在武昌正

式筹备,(称临时干事会,是因为当时正着手初期筹备工作,尚未吸收团员,

发展组织。)蒋介石对于干事人选,极为审慎,经六易名单,才确定三民主

义青年团中央临时干事会第一届干事名单,共有31 人,他们是:

陈诚陈立夫朱家骅梁寒操康泽张厉生李任仁

周佛海(后因附逆,开除团籍) 陈布雷李扬敬谷正纲

曾宝荪严立三段锡朋王世杰张道藩刘健群郑彦芬

贺衷寒谭平山黄仁霖胡宗南王东原黄季陆甘乃光

卢作孚何廉陈良叶溯中程沧波章乃器

在干事会之下,设有七个处。各处名称和主管人员名单如下:

书记长办公处处长叶溯中副处长项定荣

组织处处长胡宗南代处长康泽副处长任觉五程思远训练

处处长王东原代处长李扬敬副处长戴之奇谷正鼎宣传处处长

黄季陆副处长邓文仪

社会服务处处长卢作孚副处长黄宇人张谨

经济处处长何廉副处长白瑜陈介生

总务处处长陈良副处长黄雍

8 月1 日,各处会人员到齐工作。这一天正值星期一“总理纪念周”,

举行第一次团员入团典礼。团长蒋介石以监视人的身分亲临宣誓,他的誓词

是:

“中正正心诚意,与本团全体同志,一心一德,矢忠矢信,继承总理遗

志,实行三民主义,捍卫国家,复兴民族,以克尽上对亿万世之祖宗,下对

亿万世之后代,中对全国国民与世界人类所负之责任。谨此誓言,永矢勿渝!”

⑦随后团员宣读誓词。最后是监视人蒋介石对入团人员训话。蒋介石这次的

讲话的“训词”被奉为“经文”,以后各地举行入团宣誓时,监视人都是按

这个“经文”念一遍“经”。

从干事会成员和各部处的名单可以看出,其中既包括国民党内重要负责

人和各派系各方面的人物,如:

陈立夫、朱家驿、张厉生、张道藩代表CC 系;

康泽、贺衷寒、胡宗南、桂永清、刘健群、陈良、白瑜、邓文仪、任觉

五代表、“复兴社”;

谷正纲、谷正鼎、周佛海代表改组派;

甘乃光、段锡朋代表国民党的中间派;

陈诚、周至柔、王东原代表国民党内的青年将领;

梁寒操代表孙科的再造派;

程思远代表桂系,黄季陆代表准桂系;

谭平山、章乃器、卢作孚、何廉代表无党派,卢作孚亦代表实业界,何

廉是经济学家,亦代表学者。

由此可见,CC 系和复兴社的骨干分子在其中占很大比例,并且掌握三青

团的实际权力。这样的组织机构的构成,使人们认为三青团似乎是“复兴社”

的延续。即使是“复兴社”的成员,也认为它是“复兴社”的“蜕变”。这

种动机和手段互相矛盾的做法,不仅使蒋介石期望容纳全国人才于三青团中

央领导机构,以求全国青年意志力量之集中的目的难以达到,而且引起了其

他党派的反感。

例如,中国青年党的领导人李璜在《学钝室回忆录》中说,1938 年7 月

某日,三青团的筹备人之一康泽在汉口杨森花园宴请他和左舜生,他们如期

前往。“一见康泽,举止派头完全学纳粹党人的一套,俨然小‘戈林’,令

人与之餐叙,亦几作呕也!”“同时,陈布雷又以其所拟而经‘蒋团长’批

准的三青团的一切文件交与舜生,请其细阅,表示蒋团长有意要舜生参加该

团的工作。舜生便直捷言,与黄埔生如康兆民(康泽)这类过于重形式主义

者无法相处,且自身有党籍,随便参加,必滋误会,反有负蒋先生的好意”。

⑧中国共产党一方面对三民主义青年团的设置表示赞助,另一方面则从其中

央干事会有不少CC 系和复兴社骨干分子看来,预言他们有可能“把原来企图

进步的东西变坏”,三民主义青年团“有变为特务机关”的可能。⑨为把其

他党派的领导人拉入三青团,国民党是下了一番功夫,什么条件都是可以答

应的。如陈诚要章乃器加入时,章说:“我是信仰民主主义的,三民主义青

年团的团章不民主,没有思想自由。”陈诚回答他:“团章可以修改,你加

入后再说。”⑩对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第三党)的领导人,蒋介石也

进行了多方面的争取。陈诚利用同黄琪翔的个人关系,以答应黄琪翔官职、

地盘、经费为条件,要黄琪翔取消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合组三民主义

青年团,黄琪翔没有同意。尽管蒋介石作出了极大努力,但是参加三民主义

青年团的其他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寥寥可数。这不能不对三民主义青年团的号

召力和影响力产生消极作用。

虽然三青团的成立是各派妥协的产物,并由CC 系和复兴社掌握大权。但

也无可否认,三民主义青年团是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日寇的铁蹄践

踏了东南半壁和中州原野,江淮河汉弥漫着敌人的炮火硝烟之时,由蒋介石

以全民族抗战的领袖地位相号召,以发动广大青年抗战建国为目标而设置

的。这对于渴望投身于抗战而又没有党派色彩的广大青年来说,也有一定的

吸引力和影响力。

如抗战开始不久,华北华中和长江中下游大片国土沦陷,许多青年不愿

做侵略者铁蹄下的顺民,离开家乡奔到后方,抱着一腔爱国热忱,想参加有

组织的战时工作,或是想学点什么。抗战初期,很多这类青年辗转流亡,绝

大部分身无分文,衣食住都成问题。三青团利用这个机会,创办一个青年招

待所于重庆江北治平中学,收容的男女青年最多时达千人左右。这个招待所

供应食宿,不收费用,最初还曾有三青团按其学识能力介绍工作,后来蒋介

石批示国民党中央训练委员会拟具办法,将这个招待所变了训练班性质,三

青团中央团部和重庆团部派了一批中央军校特训班的学员来担任这个班的大

队和中队的负责人。

因此,抗日战争时期的三青团,是一个具有两面性的政治组织,在它成

立的初期,在广大下层成员中,抗日是主要的;在上层领导层中,在抗战的

后期,则逐渐由抗日转向反共。这是我们在分析三青团的性质时必须注意的。

自7 月9 日筹备至8 月23 日,入团者近5000 人。

三民主义青年团中央团部成立以后,各重要省市即行筹备。

首先,武汉支团部于8 月22 日成立,自组织处长康泽任武汉支团部筹备

主任,杨子福任书记。并由中央团长指定新团员1500 人归支团部指挥,参加

保卫大武汉的工作。这批团员大多是军事委员会战时干部训练团第一团的学

员,曾受过严格的训练,由支团部编组为三民主义青年团战时服务总队。这

批青年同样怀着保卫国家、捍卫民族的一腔热血,他们为抗击日本帝国主义

的侵略流血流汗,也表现了服务热诚和忘我的牺牲。10 月中旬武汉失守

前,参加的团员有一万多人。

1939 年1 月,由于战事的发展,中央团部随国民政府由武汉移设重庆。

根据半年多的实际工作经验,9 月1 日,团的中央干事会第四次会议,

决定增设临时中央监察会,由团长蒋介石任命王世杰、朱家骅、邵力子、陈

布雷、罗家伦、叶楚伦、张伯苓、蒋梦麟等35 人为监察,袁守谦、陶百川等

9 人为候补监察,任命王世杰为中央监察会书记长。中央监察会的职权是监

察团务进行;检举并审议干部及团员违反纪律事件;稽核全团决算及经费收

支等。1941 年11 月,三青团中央又聘请吴敬恒(稚晖)、戴传贤(季陶)、

孙科、何应钦、白崇禧、叶楚伧、张伯苓、蒋梦麟等9 人为中央团部指导员,

以备供团长蒋介石之咨询,并指导中央团部团务的进行。

至此,三民主义青年团的组织系统形态完全具备。

2.4 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认为对三青团“要从上交涉,从下合作,由远

而近,由近而远”

中国共产党虽然拒绝了蒋介石借三民主义青年团的名义将其吞并的无理

要求,但是在三民主义青年团发起成立的初期,从抗日民族大业出发,承认

国民党的这一举措是历史的进步,并对三青团采取赞助的态度。

在1938 年5 月6 日,陈绍禹、周恩来等致电中共中央书记处,说三青团

问题日渐具体化,蒋介石曾数次催促周恩来与陈立夫商讨办法,“蒋的中心

思想”是“借此溶化我们及孤立我们”,所以“对这个问题不能长期缄默,

更不宜无条件赞助”。中央应尽早拿出对于三民主义青年团的性质和态度的

意见。中共中央经过研究以后,毛泽东同张闻天、康生、陈云、刘少奇于5

月12 日复电陈绍禹、周恩来等,指出:“我们首先应承认,三民主义青年团

为国民党青年团,为国民党候补党员的性质的组织。我们的目的是,一、使

三民主义青年团实质上成为各阶级、各党派广大革命青年的民族联合;二、

经过三民主义青年团去改造国民党,一方面以青年团的力量推动国民党进

步,另一方面经过它使大批革命青年加入国民党,发展与巩固国民党内部的

革命力量。”(11)不难看出,中国共产党当时设想把三民主义青年团发展

成为抗日青年的统一战线组织,并把三青团的成立看作是改造国民党的机遇

和步骤。

20 来天以后,根据事态的发展,陈绍禹、周恩来、博古、凯丰于5 月23

日再次致电毛泽东等,请示党中央关于三青团的意见。电文中说,经过多方

面的考察,认为在国民党中,对于三青团的性质和作用存在诸多分歧,“蒋

(介石)想以青年团成为各党及非党的人在其领导下溶化各党派代替国民

党,不欲以此与各党对立及采取特务办法,”“陈诚持蒋意,对于凡加入青

年团者是否需要脱离原党派或跨党,他还未决定,但加入者必须守青年团纪

律,陈立夫主张⋯⋯可容纳各党派,青年团限制年龄,各党均不能发展,年

龄限制有主张至三十六或四十五或不限制三种,起码年龄规定十八岁,”“惟

复兴社之政训、别动两系统则主张不要其他党派分子参加,否则需退出原党,

且以青年团内与西西(CC)外与共产党对立,其作法为特务的。”如果按照

蓝衣社复兴社的计划发展,三青团“既不能成为改造国民党之阶级联盟,也

不能成为统一青年运动的团体。”

6 月2 日,中央复电陈绍禹、周恩来、博古、凯丰,说明“使三民主义

青年团成为统一路线的组织,⋯⋯是我们的目的之一,但不是唯一的,我们

还有经过它改造国民党的目的。”“三民主义青年团的工作在国民党内已经

开始,上层领导机关亦已开始组织,西安绥德方面,CC 复兴社均己开始积极

拉人,为此他们内部还发生了很大磨擦,对于这种具体情况,我们即应有具

体办法,即利用这种机会与各种可能,动员进步的青年公开加入,动员一部

分有能力的同志秘密加入,并设法取得某些地位。”电文还说:“据说谭平

山被任为青年团组织部长,可否经过此人向他们提出,要他们派人到华北去

建立华北三民主义青年团的问题,并尽量能使我们的人参加进去。⋯⋯我们

仍应利用一切可能加入进去积极活动,应看到三民主义青年团以后的趋向主

要的并不决定于CC 复兴的主观愿望,而决定于以后全国抗战形势的发展及我

们的正确方针与工作,这是一种斗争的任务。”(12)

虽然中共复电中提出的目的后来没有实现,“三青团成为欺骗和控制青

年的反动组织。”但是并不应该否认中国共产党的良好愿望。(13)

到1938 年10 月,中国共产党召开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时,毛泽东仍把

三民主义青年团的设置,看作是国民党抗战以来进步的表现之一。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扩大的六中全会的报告中说:“抗日战争的进行与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组成中,国民党居于领导与基干的地位。十五个月来,

全国各个抗日党派都有进步,国民党的进步也是显著的。”接着,毛泽东论

述了国民党进步的种种表现:“它召集了临时代表大会,发布了抗战建国纲

领,召集了国民参政会,开始组织了三民主义青年团,承认了各党各派合法

存在与共同抗日救国,实行了某种程度的民主权利,军事上与政治机构上的

某些改革,外交政策的适合抗日要求等等,都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事件。”

并断言,“只要在坚持抗战与坚持统一战线的前提下”,“国民党的前途是

光明的”。(14)

毛泽东说,长期的战争需要长期的统一战线,长期合作中应实行互助互

让政策。因此,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的发展与进步采取赞助态度,对“国民

党组织三民主义青年团”“取赞助态度”。“我们希望三民主义青年团有广

大的发展,依照蒋介石先生关于三民主义青年团的宣言做法,该团的发展是

有光明前途的。”也正是因为赞助,中国共产党“对于该团现行办法中之某

些事项,希望有所修改,不然,好的动机,将难得好的结果。”“三民主义

青年团应该成为全国广大青年群众团结救国的统一组织,吸收各党、各派、

各界的青年个人与青年团体加入进去,成为整个青年一代集体地受到民族革

命的训练之一个大集团。因此,组织上应该民主化,政治上应该发扬团员的

自动自觉精神,发扬青年的积极性。”(15)明确表示了中国共产党对于三

民主义青年团的态度和意见。

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认为对于三民主义青年团,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去

认识:

甲:“必须看到好坏两方面。三青团在它本身的组织上、团章上确还有

它的缺点,还缺乏民主精神,而表现出狭隘的旧的作用,还缺乏远大的眼光,

信任青年不够等等,但我们不要看他是到处一样,千篇一律的。如,武汉是

比较严格,团员加入时要身体的一定长短等,但在西安就拉?福?在广东它又

和左的青年结合。我们更要看到新的成分加入后它的变化。同时应该认识到

三青团是进步的。一个团体在开始创立时缺点是不能免的,因为中国旧的遗

传。并且极其明显的,三民主义青年团的个别领导人和蒋委员长是不同,蒋

委员长告青年书和团章就不同,康泽和章乃器、谭平山又不同。”

乙:“我们的任务是帮助它的发展,因为经过它可以把中国广大的青年

组织起来。它有缺点的地方,采取善意的批评,不能采取对立的态度。而且

必须动员一批左的青年加入。”

丙:“应该看到三民主义青年团是一个政治的集团,它的团员是国民党

的候补党员,因此,将来可能组织附属组织(外围团体)或变为牺盟会样的

组织,实际是领导了青年,我们更可以去组织青年”。

因此,中国共产党对于三民主义青年团要从上交涉,从下合作,由远而

近(加入外围组织),由近而远(加入领导机关)。不宜大吹大擂,不和三

民主义青年团对立。这些方法主要目的是为了团结青年一代,是用青年的合

作推动整个的统一战线。总的方针是:参加一切抗战动员工作,一切工作争

取与三民主义青年团合作,争取公开合法进行。(16)

总之,当时中国共产党赞助国民党建立三青团,帮助它发展成为中国青

年的真正的统一战线组织,使它在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精神下进行工作,使它

在团结青年方面发挥作用。

注:

①闻黎明:《闻一多传》第159―160 页。

②王西彦:《炼狱中的圣火》,第39 页③三民主义青年团中央干事会编:

《三民主义青年团团史资料第一辑初稿》第14―19 页,1946 年印。

④《三民主义青年团团史资料第一辑初稿》第3―13 页。⑤《何廉回忆

录》,第199 页。

⑥《六大以来》(下),第733 页。

⑦《三民主义青年团团史资料第一辑初稿》第42 页。⑧李璜:《学钝室

回忆录》(下),第439 页。

⑨《六大以来》(上),第943 页。

⑩《六大以来》(下),第772 页。

(11)团中央青运史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青年运动文件选

编》,第455―456 页。

(12)《中共中央青年运动文件选编》第458 页―460 页。(13)中共

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1983―1949>》(中卷)第69 页。

(14)中央统战部、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文件选

编》(下),第141 页。

(15)《中共中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文件选编》(下),第156―

157 页。

(16)《六大以来》(下),第722 页。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