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三青团始末 -- foundera

共:💬16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3“人各有圈,圈各有利”踬躅在复杂的派系斗争中

3“人各有圈,圈各有利”踬躅在复杂的派系斗争中

3.1 团的成立实际上变成了两个党,“变成了两个互相冲突的组织”

3.2 与CC 系争夺组训大权,军统十三太保之一的康泽独占鳌头

3.3 给20 元,按个手印就算入团。将青年集中军训,拉到招待所请吃饭

或看电影后硬拉入团

3.1 团的成立实际上空成了两个党,“变成了两个互相冲突的组织”

三民主义青年团为统一国民党内各派系而产生,但它又是在复杂的派系

角逐中产生的。因此,在三民主义青年团中央机构中就带有与身俱来的派系

色彩。

国民党于1938 年3 月29 日―4 月1 日在武昌举行的临时全国代表大会,

在党的组织方面,通过两项重要决议:一是实行总裁制,设置国民党总裁,

并选举蒋介石为总裁,汪精卫为副总裁。二是设立三民主义青年团,并决定

由蒋介石兼任团长,汪精卫兼评议长。相应的决议是修改党章,取消预备党

员制。同时还通过内部的决定:停止党内的一切派别组织和活动,通令即日

解散CC 系、复兴社和一切小组织,这些组织的成员,都参加三青团。标榜促

成全国青年意志之统一,力量之集中,服膺三民主义,拥护最高领袖,开展

战时服务,致力抗战救国。这样做一方面固然是试图用三青团来融汇主要派

别的成员,协调国民党内部的派系倾轧,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确定蒋介石在

国民党内的最高领袖地位。

但是,派系争夺,“人各有圈,圈各有利”,这已经是国民党长期凝成

的先天素质。盘根错节的派系观念和关系,已渗透到国民党组织系统的骨髓。

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决议虽然冠冕堂皇,但一接触实际问题,根深

蒂固的派系冲突本质就不断暴露出来。极为突出的例子,就是蒋、汪之间的

勾心斗角。在1938 年三青团宣布成立的7、8 月间,汪精卫在以国民参政会

议长的身份宴请青年党领导人李璜和左舜生时,即对蒋介石满腹牢骚,说:

“自从蒋先生要学法西斯与纳粹作风以来,他的左右愈把他捧得上天,若干

老同志也摸揣着他的心理,同样的去捧他为唯一的领袖。但他总觉得党的干

部不纯粹,不能对他为彻底的与绝对的服从,故他今天又要创立三民主义青

年团来代替党了。”①几个月以后,国民党副总裁汪精卫出走河内,发表“艳

电”,响应近卫声明,叛国投敌。随后在日本帝国主义的卵翼之下,在南京

伙同一批汉奸,打着国民党的旗帜,另立中央,另建组织。而经蒋介石精心

挑选指定的三青团中央干事会成员之一周佛海,则是汪精卫叛国投敌的策划

者和得力干将,汪伪政权的实际主持者。临时全国代表大会所号称的蒋汪二

氏合作为代表的“团结”,就成了极其绝妙的政治讽刺。

按照国民党中央全会的精神,“复兴社”不得不于1938 年6 月在武昌大

江中学召开会议,宣告结束,“复兴社”社员转为团员否,悉听自由。同时,

CC 系的“青白会”也宣布结束。但是这两个派系组织阴魂不散,其骨干分子

仍时常聚会,交换意见,并没有停止活动。“复兴社”核心成员白瑜回忆说:

“复兴社结束后,文人同志不论是否青年团员,在重庆常开联谊座谈会,有

时在警报中进行,讨论时局与建设问题,由青年团组织处长康泽同志转呈蒋

公核阅。”②各派系小组织延伸进三青团,自然它们之间的派系纠纷和斗争

也一并带进了三青团。人们也依然用其派系名称称谓这两个派系的成员。

对于成立三民主义青年团,CC 系和复兴社各有用意。

至今天半个多世纪过去了,95 岁的陈立夫在他的回忆录中如是说:成立

三青团,是“因为党里要把预备党员制取消。预备党员参加了各小组,在开

会时学习学习,但小组里没有什么全党一致的训练,所以新入党的党员就缺

乏这个训练了,所以当时成立青年团有一个中心目的,就是把新进的党员加

以集中训练,青年团就是本党的训练机构,这个组织条例是本党推我起草的,

所以预备党员就是进了青年团为团员,等到二十五岁时就自然变成党员。我

当时想到青年团不可变成另一个组织,而是本党训练机构,这样子就不会发

生争端,但是,蒋委员长派陈诚为青年团书记长,康泽为组织处处长,康这

个人很有野心,他希望青年团是另外一个组织,和我的构想完全不同,他把

青年团团员到了二十五岁留在团里,不让他自然变党员。蒋委员长也是青年

团团长,竟不顾组织条例准许康泽的签呈,到了二十五岁的团员不让他们变

成党员,可继续留在青年团。这样一来可麻烦了,形式上竟变成了两个党,

磨擦开始了,⋯⋯党和团起了争端。”陈立夫十分自信地认为:“这一点,

蒋委员长是弄错了,我曾于起草条例时跟他说得很清楚,绝对不要变成两个

组织。就好像一个中学,一个大学,中学毕业后升人大学,但是现在却变成

一个有大学的中学,一个无中学的大学;前者有新血轮,后者渐渐成为老朽,

新陈代谢的作用未得到,反而变成两个互相冲突的组织。”③在这里,应该

指出,陈之所谓“党”,就是指“蒋家天下,陈家党”的“党”,是CC 系的

别称,二陈一向以蒋记的国民党的正统自居,而视党内的其他派系为左道旁

门。

CC 系和复兴社相互争夺的第一个目标就是三青团的组训大权。在这一点

上,复兴社则独占优势。

3.2 与CC 系争夺组训大权,军统十三太保之一的康泽独占鳌头

在1938 年―1939 年间,把三青团闹得不得安宁的主要还是复兴社和CC

系的派别斗争的延续。

根据临时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复兴社已经宣布解散。但是,从一开始

起,三青团的工作核心就是由这个前秘密组织的成员构成的。他们多半是军

官,而且绝大多数毕业于黄埔军校,他们渴望扮演一种政治角色,然而在国

民党内却没有他们发挥影响的一席之地。

在三民主义青年团酝酿筹备时,复兴社会分子很快地控制了三青团领导

的关键位置。在复兴社的骨干分子中,康泽是一个性情狡诈颇具野心而又能

吃苦耐劳的人物。

康泽(1904―1967)字兆民,四川安岳人,早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三期,

毕业后长期在国民党内从事特工和青年工作。他是复兴社的“十三太保”之

一,三青团成立前,他任“复兴社”的中央书记长;又是三青团主要筹备人

之一,因此,在三青团成立后,康泽即把持了重要的组织处,负责三青团的

组织工作。康泽经请示,得到蒋介石的三支令箭:即可以把复兴社的精神移

植到三民主义青年团、各地复兴社分子可以根据他们的志愿率先入团、复兴

社可以作为三青团的核心,随即布置复兴社的各级组织,层层转入三青团,

全力控制三青团。所以复兴社解散后,复兴社的成员即成为三青团的骨干。

1938 年8 月,三青团中央干事会在武昌珞珈山新成立的中央训练团内,

设立三民主义青年团训练班(简称中央青干班),挑选600 名青年,由桂永

清担任该班主任,负责进行训练(桂又是复兴社的十三太保之一,是由蒋介

石圈定的复兴社内层“力行社”成员,兼训练处长。抗日战争前夕,任军事

委员会教导总队总队长,后在武汉任军事委员会干部训练一团教育长,深为

陈诚宠信,也得到复兴社内部支持。因此当上了青干班中将主任。到台湾后

任海军总司令)。复兴社另一成员戴之奇充任少将主任。各派系于是纷纷争

相推荐各自的人员到班任职任教,或保送他们的青年成员到青干班受训。桂

永清由战干一团优先抽调校级军官约30 人到班承担教务、训育、总务各组工

作,或充任中队长、分队长;同时从战干一团毕业学员中,挑选所谓“思想

纯正、成绩优秀”的近200 男女学员参加受训。康泽因系负责全团组织工作,

为把复兴社的精神渗透到三青团,便从复兴社成员中校级军官和政工骨干罗

才荣、倪志操、彭朝钰等200 多人参加受训。

然而,蒋介石的一切用人行政,一方面是以地缘、血缘、学缘这三缘为

准则。另一方面,他的用人作风,又一贯防止他部下的某个系统发展得太快

太大,以免形成尾大不掉之势,他既要利用小组织维护个人的权位,又要使

这些小组织互相牵制,经常扶甲抑乙,提丙压丁。在他同意以复兴社作为三

青团核心的同时,又要CC 系插手三青团的工作。同样,CC 系也力图在三青

团内确立自己的领导地位。这样,复兴社和CC 系的激烈角逐即在三青团内全

面展开。因此,当三民主义青年团干部训练班开办时,CC 系的陈立夫、张道

藩不仅自己到班担任讲师,而且还从他们所控制的国民党中央政治学校历届

毕业学员中,选拔推荐现任党务官员50 多人参加受训。

此外,桂系的黄季陆,再造派的梁寒操等都推荐人员受训,并亲自到班

任教。各派都想通过这个训练班培植自己的势力。

曾由桂永清保送到该班受训的蔡省三说,他们受训一个月,各派的头头

都很紧张的到该班找受训学员各别谈话,开小组会、聚餐会,谁都想笼络一

批人。熙熙攘攘,你争我夺,好不热闹。④以后青干班的学员基本上按省籍

分发到各省建立三青团的组织,随之就把新的派系角逐蔓延开来。

另外,到1939 年,刘健群又成为中央团部书记(相当于国民党中央秘书

长),大权在握。所以在三青团的各派系中,“复兴社”的势力最大。三青

团各省支团的筹备主任,多由该省重要党政要员挂名,书记和组训组长,几

乎是清一色的康泽系。

因此,三青团内不少人,包括像宣传处处长黄季陆等这样的高级干部,

到台湾后还坚持说三青团只是“复兴社”的变形。

3.3 给20 元,按个手印就算入团。将青年集中军训,拉到招待所请吃饭

或看电影后硬拉入团

按照三民主义青年团的干部政策的基本原则,有所谓“选贤任能”、“使

人才辈出”的决定。并依照工作的性质,把团的干部分为领导干部、工作干

部和社会干部。

领导干部:如各级干事、监察、以及各区分队长,负责决定计划督促工

作实施;

工作干部:如各级书记、佐理、组科股长,及其他工作人员,负责各项

工作的推进、指导和考核;

社会干部:如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生产等各部门以及职业各阶层

团的领导分子,负责扩大团的影响,完成团的任务。

三民主义青年团团章规定,团的各级干部,应从团员中,按其资历及功

绩逐级保选,不断选拔,“逐渐建立起合理的人事制度,俾迁调有序、激励

有方,内无幸进,外无抑郁”。

但实际上,三青团在组织上保留着许多从它的母体中带来的先天性疾

病。由于三青团上层领导内部的矛盾冲突,使派系角逐滋生繁衍于下层各级

组织。一些属于CC 系的三青团领导人看来,他们对于国民党的忠诚必须超过

对三青团本身的忠诚,因此,这些人被叫做“党方”或“党方”成员;与之

相对的则是“团方”或“团方”成员,他们是由复兴社领导的。尽管不论是

“党方”还是“团方”,都信奉同样的主义,忠于同一个领袖,但是他们互

相诽谤,争权夺利,形同水火,层层划圈,点点连线,自中央以至省县,使

派系的毒瘤衍生于下层组织,演成了各派层层争夺的新对垒、新局面。陈立

夫对此看得很明白,他说:“在党里是我在领导,在团里是陈诚与康泽在领

导,”“康泽与陈诚均有野心,他要成为青年团的领导人物,将来可取党而

代之。于是,各地方、各省的党部和团部变成对抗的状态,自己和自己找麻

烦。”⑤这两派的团的各级领导者,把选拔干部和发展团员,当成扩充势力

的手段,任人唯派,任人唯亲,安插私人,将不会钻营又有才干的青年拒之

门外,把许多投机分子拉入团内。这些团员和干部系私的因缘而来,因此,

他们只知道阿谀奉承,取悦于上,把自身的命运前途与派系势力的发展紧密

联系在一起,为了自身的利益,而顽固地维护派系的利益。对于国家的利益,

对于实行主义、对于团的训练,都漠不关心,他们入团的唯一动机在于利用

团往上爬。蒋介石也认识到这一点:“坦率地说,他们大多数人的目的只是

为了结识几个大官和重要人物以及他们的圈子,以利于自己争夺地位和饭

碗。”而少数具有献身精神的团员对团的热情逐渐变得冷淡。蒋介石也不得

不承认:“这就是本团不能获得社会尊重的一个原因,亦是不能唤起团员热

烈信仰的最大毛病”。⑥蒋介石创办三青团的出发点,是要把各党派的青年

集合在这一组织内,在他的统制之下,达到控制统一青年运动的目的,并使

三青团成为他的主要依靠力量。但是由于三青团的团章所限,各级团部的领

导成员仍然是复兴社、CC 分子,特别是康泽这样的特务头子负实际的主要责

任,那种陈旧的工作作风仍很浓厚,亦很难转变。

三民主义青年团中央领导大权,主要是在复兴社康泽等人的手里,但是

在各地情形并不一致,各地的情况是看当地属于那一种势力而决定的。如在

重庆,为复兴社主持;在广西,则为李宗仁、白崇禧之“三青团”;在江西、

成都、陕西则为CC;在云南,龙云对三青团采取反对态度。在敌战区则较为

进步,如在上海、在华北,是秘密性质的抗日组织,对当地的日伪势力“采

取积极破坏”的方针,并能“长久地与各党派合作活动”。⑦总之,三民主

义青年团的名称虽是一个,但是在他内部情况极为复杂,是不统一的。在某

些地方成为国民党内小派别斗争争夺的重点,在某些地方成为复兴社的变

相。有些地方的三青团是坚决反对共产党的,而有的地方的三青团则较进步,

共产党还可以利用其内部矛盾,在抗日等工作上与之进行合作,比如程思远

被指定代表桂系参加三青团中央干事会,就起着一种装点门面的作用,白崇

禧则另有打算,他要通过程思远参加三青团起到排拒复兴社进入广西的作

用。所以在广西有不少进步青年参加,三青团广西支团的组训组长,就是由

中共地下党员周可传担任,周直接在李克农的领导下开展工作。③三青团的

发展方针是:在共产党力量大的地方则小发展,在共产党力量小的地方则大

发展,结果在共产党力量大的地方则成为秘密的特务性的组织。他的方法或

者是威胁利诱,如:他找来问你,你信仰三民主义吗?你拥护领袖吗?如果

答是的,则他必说:现在有一个团体是三民主义的,是最高领袖领导的,现

在请你立刻加入,如果你表示拒绝,他则认为你是共产党,迫害也就随之而

至了;或者是采取金钱收买,凡是想加入三青团的青年打个手印即可,打个

手印给20 元钱;或者采取用集中军训、开会等办法,强迫全体宣誓加入;或

者采取组织三青团招待所,请吃饭或看电影后硬拉入团内。

因此,三青团的发展是很狭隘的,重庆为中央团部直接领导之地,到1939

年7 月,才只有一千多人。其余各地人数更少,有的只是以训练班、干训团

的全体人员加入为限。一般有思想有认识的青年学生不愿加入。已加入的,

有极大部分为公务人员,这些政府、党部职员并不是由信仰,而是为了保住

饭碗,不得不加入三青团。有鉴于此,CC 系的头子陈立夫主张中等学校以上

的学生及教工全体加入三青团,他的理由是:中国共产党已经宣布不在国民

党内发展组织了,这样可以使中共无处发展,他发展团员的主要目的,是与

中国共产党争夺青年。

正是由于这些内部纷争,使三民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一再延

期。三青团产生于1938 年,但是直到五年以后的1943 年,才召开团的第一

次全国代表大会。

国民党后来到台湾对在大陆的失败有一番反思,三青团的重要成员王升

说:“过去我们大陆为什么失败?原因固多,其中派系对立未尝不是失败原

因之一。因为你有派,他有系,结果力量自相对销,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⑨不得不承认派系对立和派系争夺是导致国民党在大陆失败的原因之一。

注:

①李璜:《学钝室回忆录》(下),第445 页。

②于国勋等著《篮衣社复兴社力行社》,第101 页。

③陈立夫:《成败之鉴》,第225―226 页。

④许狄村编《蒋经国系史话》,第25 页。

⑤陈立夫:《成败之鉴》,第226 页。

⑥《三民主义青年团团史资料第一辑初稿》,第179 页。

⑦《中共中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文件选编》(下),第236 页。

⑧程思远:《政坛回忆》,第130 页。

⑨台湾中央日报社编《历史巨人的遗爱》,第138 页。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