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三青团始末 -- foundera

共:💬16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12 厉兵秣马召开“二大”

12 厉兵秣马召开“二大”

12.1 在庐山举办“青年夏令营”,受训近千人,为蒋经国大造“青年导

师”的舆论

12.2 党团争斗相持不下,“改团为党”甚嚣尘上

12.3“太子系”登堂入室进入领导核心,陈立夫败北出国“考察宪政”,

被迫息影政治,乃至到美国开办养鸡场

12.1 在庐山举办“青年夏令营”,受训近千人,为蒋经国大造“青年

导师”的舆论

抗战胜利以后,国民党忙于接收,三青团中央领导层也被派为各路的接

收大员,中央机构只剩了个空架子。三青团在抗战初期成立于武汉,后随国

民政府迁重庆,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还都南京,三青团中央则无旧址可还。

1946 年5 月,中央团部才在南京有了办公处。那时的中央团部,已经成了群

龙无首的状态。书记长张治中已调到新疆去当西北行营主任,书记长一职暂

时空缺,传说陈诚将复任书记长,但是尚未正式发表。两位副书记长,李蒸

调到北平,胡庶华调到湖南。组织处长康泽被派出国考察,由原训练处长倪

文亚代组织处长。据说蒋介石把康泽调离三青团,就是为蒋经国接任组织处

长扫除障碍。中央团部的高层领导此时已成为真空,急待填补。蒋介石派了

刘健群为副书记长兼代书记长,暂时维持局面。

1946 年春,中央团部通令各省支团,举行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实行改

组,并要各省选举出席三青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5 月,遵照团长

的指示,中央干事会通过决议,决定9 月在庐山举行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并先期在庐山举办夏令营。

蒋经国接收东北和出任政治大学教育长的雄图被挫败后,他的注意力又

重新转向了三青团。全国代表大会是派系交锋决胜的关键。当然,开会只不

过是个形式,决定在于事前的幕后安排。康泽系虽然败下阵来,但是蒋经国

系和CC 系之间的矛盾错综复杂,还得利用开会来较量,所以代表大会也不是

等闲视之的走过场。要在全国代表大会上同CC 系决一雌雄,必须控制尽可能

多的出席会议的代表。那末,要做的第一步是掌握各省代表的选举。蒋经国

为此绞尽了脑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争取康泽系的亲信旧部改换门庭。鉴于属于青干班的同学实际掌握

着各支、区、分团的实力并且存有愿攀龙附凤的心理,所以蒋经国采取了扩

大中央干校体制内涵的作法,把原青干班一至五期毕业的两千多人作为中央

干校第一批学员,给他们换发中央干校一期毕业证书,使他们也名正言顺地

变为蒋教育长的门生。通过他们加强同各省市支团的联系,以控制省市支团。

如上海支团书记曹俊、重庆支团书记罗才荣、北平支团书记张明治,都是青

干班一期学生,都是效忠蒋教育长的鼓吹者。

二是青年军特选代表161 人。在1946 年9 月,三青团召开第二次全国代

表大会时,青年军的绝大多数已经复员,青年军作为一个整体已不复存在。

但是早在是年夏青年军复员前夕,蒋经国得到其父的指示,遂以三青团中央

干事兼青年军政治部主任的身分,向中央团部提出建议:鉴于青年军是响应

三青团的号召,投笔从戎,献身抗战,青年军中的团员,堪称为团的积极分

子,值此三青团召开全国代表大会之际,理应给予青年军的团员以选举代表

出席大会的机会,以使青年军对团的改造做出贡献。这一提议当然获得中央

干事会的通过。于是,青年军政治部就负责主持青年军选举代表的工作,各

师则有政治部办理。所谓“选举”,实际是蒋经国指定。某些蒋经国属意的

师长,本来不是团员,当然没有资格参加选举,于是蒋经国特地亲自召见,

亲自介绍,让他立即办理入团手续,转眼就成为团员,再许他以代表资格,

便被选为代表。如二0 四师师长罩异之,二0 五师师长胡素,都是紧急入团

当选为代表的。此外的青年军代表都是蒋经国属下的政治部主任,和担任政

工干部的中央干校研究部第一批学生。每个师有十七八名代表,九个师共161

人。这些人可以说全部是蒋经国的人马。他们出席全国代表大会,一切行动

唯蒋经国的马首是瞻,这构成了蒋经国在全国代表大会与CC 系争雄的一股基

本力量。

三是会议先期的组织准备和思想准备工作。为给大会作准备,中央团部

于七八月间在庐山举办“青年夏令营”,所有大专学校选出的第二次全国代

表大会代表均须参加,另外抽调大专学校的一部分“忠实”团员,将近一千

人参加受训,规模很大。这是三青团中央举办的最后一次夏令营。蒋经国安

排他的人马到夏令营参加工作,进行拉拢组织活动,为他造“青年导师”的

舆论,蒋经国也亲自到夏令营讲课。夏令营结束后,随即召开代表大蒋经国

作好这些周全的准备工作后,只等会议上与CC 系决一雌雄。

12.2 党团争斗相持不下,“改团为党”甚嚣尘上

1946 年9 月1―12 日,三民主义青年团在庐山牯岭召开第二次全国代表

大会,其时三青团的组织已遍及国内外,团员人数有120 余万。这次大会是

蒋经国负责筹备的。到会的中央干事、候补干事、中央监察、候补监察84

人,代表714 人。

9 月1 日,会议开幕。团长蒋介石致开幕词。他在开幕词中说,抗战胜

利已达一年,民族的敌人是投降了,积年的国耻是消除了,生死关头已过,

但是治乱关键犹存,所以“我们最重要的任务”,“第一是解决中共问题完

成统一,第二要充实组织完成建国”。“本团是团结全国青年共负建国大业

的团体”,“完成革命建国的神圣使命”,“才不负我们设本团的目的”,

这次会议的任务是检讨团务的利弊,确定团的性质,健全团的组织,革新团

的作风,充实团的力量,①并暗示青年团不应为了党的利益而牺牲了自己的

前途。代表们对蒋介石的意思心领神会,都认为蒋要青年团组成一个新的政

党,与国民党同时并存。因此,确定团的性质和地位以组织新的政党,和对

时局的讨论,就成为这次大会讨论的两个重要议题。

关于团的性质和地位,据参加会议并被选为中央干事的程思远回忆,在

三青团庐山会议前,两党轮流执政之说就已经传遍了南京,当然这两党绝不

是指国共两党,而是指国民党和三青团。这个建议,首先是由三青团常务干

事何浩若提出来的。何知道美国总统特使马歇尔在调解国共争端中对蒋介石

失望,也知道蒋介石对CC 系控制国民党党务很不满意,乃鼓吹把三青团组成

新党,藉以造成两党轮流执政的局面。对内以平衡国民党内的派系冲突,对

外以抵制中国共产党、中国民主同盟等各党派关于结束“训政”,成立民主

联合政府的要求。他主张蒋介石可以一人兼国民党总裁和新党的领袖,而把

新党交给蒋经国实际全权领导,父子各领导一个党。这一建议深合蒋介石的

心意,于是蒋介石就在大会开幕词中稍稍透露这个意向。

改团为党,以提高三民主义青年团的地位,早已是大多数成员的呼声。

于是,出席会议的代表们跃跃欲试,改团为党的提案竞有30 件之多,有的提

出“团应成为独立组织”;有的提出“为适应施宪形式与革命需要,本团亟

应脱离党的隶属关系,蜕变为独立政治战斗体,并确定团的工作方式”;有

的则直接提出“确立本团为独立政党”,“改团为党”。②蒋经国对改团组

党的态度如何呢?出席会议的陈开国回忆:9 月5 日晚,他和中央干校的校

友曹俊、罗才荣等人,去蒋经国的别墅征求蒋经国对于时局和三青团工作的

意见。蒋经国认为,国共争端,其势如“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但此事体

非常重大,应听从团长的最后决策。他向校友们暗示,在对待共产党的问题

上,他和陈诚都是主战的。在党团关系上,当校友们反映了三青团独立组党

和维持现状两个不同看法时,蒋经国仅表示“党要革新,团要改造”,意思

是另行组党的条件尚未成熟,只能维持现状。最后,蒋经国说:“这些重大

问题,你们可以见仁见智,各抒己见。”③CC 系对改团组党之事早有所闻,

十分焦虑,因为新党一旦出现,二陈将失去独霸国民党的大权。陈立夫特密

电黄宇人要他火速从北平到庐山参加三青团“二全”大会,反对组织新党。

黄宇人是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生,曾在陈果夫主持的国民党中央组织部任干

事,所以能够周旋于CC 系和黄埔系之间,被人称为“两栖动物”,并有“大

炮”的外号。陈立夫深知这门“大炮”在庐山一出现,必能震天动地,扭转

乾坤。

9 月6 日,在第五次大会中,专门讨论三民主义青年团的性质问题,10

时许倾盆大雨之际,蒋介石到会,他并未登上主席台,而是破例坐在代表席

的前排,注神倾听大家的意见。代表们见团长到会,争先恐后上台发表意见。

要求发言的有90 人之多,讨论异常激烈。综合各发言人的观点,有下列几种:

1.团为致力文化经济建设之团体,应以军事方式教育方式巩固国防,并

应培养生产技术,推广艺术生活。

2.团应正式确立为政治性之独立组织。

3.应重新改进党,整理团,向积极建设方面着手,不应独立为政治性之

团体。

4.党团不能分立成为两个政党,但团之独立性应加强,团应有政治纲领,

一切从政团员,应遵行纲领,方能发生力量。

但是,绝大多数代表的发言是主张把三青团改为政党。④如中央干事会

副书记长李蒸强调“党、团分别组党”,仿效美国总统林肯,将民主共和党

分为民主、共和两党,实行两党政治的办法,一党在朝,一党在野,两党各

自侧重组织训练,实行政治竞赛。李蒸还希望蒋介石作“中国的林肯”。这

种意见得到多数大专院校分团代表的支持。绝大多数青于校校友和青年军代

表,则坚决支持蒋经国“党要革新,团要改造”和“党与团之人事分立制度”

的意见。⑤总之,正如程思远回忆所说:“整个上午,可说都是一片组党之

声。凡是发言人提到组党,就引起热烈的掌声。他们所持的理由,是说国民

党已经腐败到不堪救药,不足以肩负实现三民主义的重任;青年团必须组成

新党,乃能复兴中国的革命。”⑥会上也有一二人如谷正纲和任卓宣,认为

组党事关重大,必须慎重考虑,但是这种意见在众寡悬殊的情况下,显得十

分软弱无力。

下午继续开会,蒋介石偕宋美龄到会,听取大会的意见。到后半场,黄

宇人终于发言了。他说国民党曾有过光荣的历史,今日的腐败无能,总裁应

负主要责任。因为中央党政大员,都是总裁直接任命的,他们直接对总裁负

责,不受舆论和民意机关的监督,可见总裁所负责任最为重大。如果青年团

要组成一个实行三民主义的党,必须另选出一位领袖,才能在新环境中发挥

其领导才能。否则,我们的团长以一身兼任两个党的领袖,当新党攻击国民

党的腐败无能时,他将何以自处?经黄宇人这么一说,全场为之默然。

在尴尬的气氛中,蒋介石当即将上下午的发言加以总结,他说:“今天

上午听了各位讨论党团关系的意见,有的主张党团仍旧应该保持现有的关

系,有的主张本团应该脱离本党而独立,另外成立一个新的政党。大家讨论

这个问题,一定是误会了我上次在干、监联席会议上所说的话。我当时是说:

团的工作性质和方向,在这次代表大会中必须予以慎重的研究,并没有说团

必须离开党,尤其不主张团另外成立一个新的政党”。蒋介石继续说明他之

所以提出研究团的工作性质和方向,是因为他清楚地看到,“现在抗战已经

胜利一年了,不仅革命没有成功,主义没有实现,而且本党在过去一年间,

外而遭受国际的批评,内而招致反动派的低毁”。“然而过去一年中,我们

党团工作和行动的表现,实在没有进步。不仅没有进步,而且一天天的腐化

堕落下去”!如何冲破目前的危险,“这个问题时时索绕在我的脑筋中间。

恰在这个时候,本团二全大会即将开幕,所以我提出前次的意见,目的是希

望大家重整革命的阵容,发挥革命的力量,来消灭我们当前的敌人”!他矢

口否认有过把青年团改组成政党的打算,是人们误会了他的话,“决没有改

团为党的意思”!并提请与会代表注意,一个政党应有一个党魁,他只作国

民党的总裁,三青团如果组党,由谁来作党魁,这是值得慎重考虑的问题。

言外之意是坚持一党由他独裁,而不赞成党团分立。蒋介石这样一段话,顿

使主张改团为党的人,张口结舌,偃旗息鼓。

蒋介石除了否认他有改团为党的意思外,还对团的现状表示极度失望。

他说:“听了你们的意见,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两种心理,一种是逃避现实,

不敢面对困难,一种是维持现状,苟安偷情,不求进步。这两种心理,都是

失败主义的心理,卑怯情绪的象征”。对党团内部的情形,“我是悲愤忧惧”。

他说:召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目的是“使本团恢复到民国二十七年初成

立的时候一样,使全国的青年踊跃加入”。但是,“本团不能脱离本党而独

立。如果党团分立,且不说其他的条件不够,即以两党共同拥戴同一个领袖,

这就是一个笑话,而且共产党一定作为宣传的资料蒋介石还提出,今后党团

应从组织上截然分开,“本党的六全大会曾经决议把本团改隶于政府,”原

是青年团干部并已经在党的第六届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委员的,在这次大会

选举中,应不再选入青年团中央领导机构。他提出“团员决不要以从政为唯

一的目的,至少在五年以内不做官”,团的工作必须从社会最基层去努力,

“要实行中国之命运中的五项建设,团员应实实在在去做乡村自治员,工程

师,边疆屯垦员,小学教员和飞行员”,专心致力于社会服务工作。⑦“解

决中共问题完成统一”,是蒋介石为这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的又一重要议题。

其时国民党统治集团发动的全面反共内战已经进行了两个多月,在优势兵力

和美式装备之下,攻城略地,正沾沾自喜于一城一地之获取。蒋介石在这次

会议上口出狂言:“一年以内我们一定能统一中国,三年以内我们一定能把

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

因而,三青团内反共反民主主战的势力更为猖獗,主和的民主势力更加

孤立。在会议讨论到国共争端战与和的问题上,中央监察邵力子、谭平山等

力主履行国共双方代表签订的《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执行“以和平、民主、团结、统一为基础”,“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

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谭平山还在会内会外主张国共双方继续协商,并具体

建议“以黄河为界,黄河以北由共产党领导,黄河以南归国民党领导,实行

政治竞赛”。谭的这种建议,在会下得到一部分人的赞同,但在会上却遭到

主战派的强烈反对。其中尤以青年军代表、青干校校友会理事祁宗汉的发言

最为激烈,甚至竭尽讥讽、谩骂之能事,使坐在会场鬓发斑白的谭平山极为

难堪。

为鼓动三青团员的反共情绪并消除其对国际形势的疑虑,9 月12 日,在

大会的闭幕典礼上,蒋介石做了《关于目前国际形势之分析》的秘密报告,

他认为国民党面临两大问题,对内是中国共产党的问题,对外是苏联的外交

问题。国民党内一些人认为苏联必然援助共产党,苏联对于国共两党的成败

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而蒋介石重点说明了对中国共产党和苏联关系及其演

变情形的看法。

蒋介石说:“苏联同情中国共产党和同情世界各国的共产党一样。他实

行世界革命,当然希望各国的共产党能夺取他们本国的政权,成为苏联的与

国和亲近国,像欧洲的波兰和南斯拉夫”。但是,苏联的政策并不是按预定

一成不变的,“苏联是否积极的扶持一国的共产党,问题不在于苏联本身,

而在那一国的政治状况。对于中国也是一样”。苏联是否援助中国共产党,

要看中国国民党政府本身的力量如何,如果中国国民党政府本身力量雄厚,

苏联决不会公开支援共产党。“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关系,可用几句简单的

话来说明,这就是:如果苏联真正支持中共,只有在两种情况下才有可能,

一是中共有足够的力量,可能推翻政府;一是苏联愿意挑起世界大战。如果

这两种情况都不存在,我们可以断言苏联是决不会公开援助中共的”。“如

果中共的存在对于苏联无害,苏联当然也不妨支持中共,但是如果政府有力

量可以消灭共产党,苏联决不会公开地阻止的”。蒋介石分析说:“二十余

年来,苏联对中共所取的态度可以说是无爱于共产党,只是听他自行成长,

苏联不妨碍中共的成功,但决不会出力挽救中共的失败”,他提醒各位明白,

“不要因反对中共而反对苏联,引起苏联的误会⋯⋯无论共产党成功失败,

苏联不会放在心上,他不仅对中国共产党是这样,对全世界其他国家的共产

党也是这样,所以我们虽然反对中共,却还要和苏联保持国交上友好的关

系”。由此他得出结论:“一年以内我们一定能统一中国”,消灭中国共产

党。⑧会议发表的《三民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充分表示

了三青团“两面作战”的政治立场和态度。它认为抗战胜利己达一年的今天,

国家不能统一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中国共产党挟持武装暴力”,“制

造内乱,分裂国家”;“一方面则贪官污吏土豪劣绅以及一般发国难财胜利

财之奸商,肆其无厌之欲,以扇扬物价,剥削大多数同胞,使战后人民痛苦

无法可以解除”。

对中国共产党,《宣言》提出“我们必须拥护国家的统一”,不厌其烦

地弹唱“统一是立国的必备的条件,是社会安定和人民自由的保障,也是实

行民主建设国家的前提”的老调。所谓“统一”,就是“国家军令政令的统

一”,就是迅速消灭“国家以内更有国家,军队以内更有军队的现象”,它

蛮横的要求中国共产党交出军队和解放区,“厉行军队国家化,将他们的武

力统编为国家的军队”,也就是交给国民党蒋介石,这样中国共产党就可以

成为“合法的政党”。

对参加民主运动的各民主党派,三青团采取这样的逻辑:凡是不赞同我

的站在我的对立面的都是我的敌人所指使的,不是我的朋友,就是我的敌人。

《宣言》首先声称“到了宪政实施的时候,无论任何党派只要不违反三民主

义,不图谋危害民国,都应该得着合法的生存和保障。”继而笔头一转,“惋

惜”的是,现在各民主党派“把党派利益放在国家利益之上,把政党道德放

在政党力量之下”,政治主张的“内容精神受共产党的操纵挟制而无法自主,

其行动言论受共产党的支配主使而丧失其独立的宗旨”,“甘为共产党的外

围,徒为共产党张目”,因而必置各民主党派于死地。

对于党团关系,《宣言》既没有公开承认国民党对于三青团的领导隶属

关系,也没有提出三青团所担负的所谓历史使命,而只是闪烁其词,说:“党

与团在同一主义同一领袖之下担负国民革命的共同任务,但党与团的干部与

工作则明确划分,俾各尽所能,各专其职”,以此种方式宣告改团为党的失

败,而依旧维持党团并存的局面。⑨

12.3“太子系”登堂入室进入领导核心,陈立夫败北出国“考察宪玫”,

被迫息影政治,乃至到美国开办养鸡场

改团为党的失败,给三青团、给黄埔系都留下了深深的历史遗憾。

直到1976 年,在台湾的三青团中央干事会成员白瑜回忆说:“在牯岭青

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蒋公曾两次嘱干事、监察另开联席会议,有话交

代。第一次他老人家到场后,含笑徘徊会场,只说:‘你们先讨论罢。’而

缓步退出。讨论什么,大家只有风闻,竟无人提出两党问题。第二次蒋公到

场已入席,且从口袋中取出纸条,看看又塞入了,只说些其他,央央而去。

我欲提出两党问题,但观大势,未敢贸然”。蒋介石欲言又止,使“团方”

的人不得要领,而贻误了改团为党的时机。

白瑜分析改团为党失败的原因有三个:

一是大会中已有团员锋芒毕露,过份嚣张,团结不易;

二是同CC 系对立的掌握三青团组织大权的黄埔系核心人物康泽此时受

到蒋经国的排挤,到美国考察,未参加这次大会。“康返国,他言及此事,

很感动地说,牯岭之事,是他料想不到的”。

三是三青团内没有形成重心,这是最根本的原因。陈诚、张治中先后任

三民主义青年团中央干事会书记长,但均是兼任,各自都有繁剧的军政事务,

陈诚于1946 年6 月再度出任后,仍然不能放下兵权,书记长一职总是请人正

式代理或代行,团内尚无重心。改团为党如此重大的问题三青团中央领导机

构并未进行讨论,其失败是理所当然的了。⑩

从表面现象看,这次“党方”与“团方”的争斗,以“团方”败北而告

终。但是从深层的意义讲,是“党方”CC 系的失败。

三民主义青年团第二次代表大会的最后事项是选举中央干事会和中央监

察会。蒋介石企图通过这次选举实现父子相传的目的,使蒋经国全力控制三

青团。选举前,大会先通过中央干事、监察选举办法,明确规定:“第一届

中央干事候补干事中央监察候补监察除本党中央执监委员候补执监委员外,

皆为本届中央干事监察当然候选人,但自愿辞去中央党委者仍为当选人”。

(11)这一规定的含义是,在国民党中央已有兼职者,必须声明辞去党的兼

职,否则不能作候选人。自然,这对于蒋介石是个例外,他必须既任国民党

的总裁,又任三青团的团长。而放弃在国民党内的地位和权势,这对控制国

民党党务的CC 系来说,是绝对不能接受的。因此,有不少国民党内的权位显

赫者不得不声明放弃被选举的资格。程思远回忆说:“我当即去函大会秘书

长倪文亚,说自己是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愿意放弃候选人资格。”(12)

9 月11 日,在十二次大会中选举中央干事和监察,直到午夜开票工作尚

未完毕。次日上午,蒋介石亲到大会宣布选举结果。9 月13 日,蒋介石亲自

主持三民主义青年团第二届中央干事第一次全体会议,提出了中央常务干

事、监察的名单,中央常务干事有:陈诚、蒋经国、袁守谦、胡轨、郑彦?薄?

李蒸、张其昀、贺衷寒、何浩若、黄少谷、黄宇人、倪文亚、程思远等28

人,常务监察有刘健群等7 人,陈诚为中央干事会书记长,袁守谦、郑彦??

为副书记长,蒋经国为中央常务干事兼第二处处长,直接掌握三青团的组织、

训练、女青年等部的实权。

然而,蒋氏父子的目的仅仅在于排斥CC 系和康泽系等对三青团有重大影

响的人。对蒋经国的接班不会有影响的,他们还是可以接受的,如声明放弃

候选资格的程思远赫然名列其中,程思远说:“我还是当选为中央干事”,

“令人诧异”。此外还有蒋经国、黄少谷、郑彦?薄⒛呶难恰⒑魏迫簟⒘踅?

群、张其昀、贺衷寒等,这些人都是国民党的中央委员,依旧被选为三青团

中央干事,至于原任中央常务干事的陈立夫、段锡朋、梁寒操、朱家驿、康

泽等都没有声明放弃候选人资格,但是实际上已经榜上无名了。曾任中央干

事会书记长的张治中,因已调任新疆省政府主席,被取消了中央干事资格。

大会给张治中发去一电报,谓略:“国步多艰,边垂多故,先生秉承国策,

宣勤边疆,宏扬主义,⋯⋯促国族之团结”等,以示慰勉。(13)

由此可见,在国民党统治集团内部,种种规定和政策的执行因人而异,

都是为派系争夺服务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改团为党的努力虽然失败,

但是通过这次大会,排斥了CC 系,蒋经国手下的人马登堂入室,进入核心领

导层,蒋经国牢牢地掌握了三民主义青年团中央领导大权。CC 系在国民党

内的地位也一落千丈,此次会议后不久,陈立夫被蒋介石派出国“考察宪政”,

离开国民党统治集团权力核心,这也是国民党逃到台湾后,陈立夫被迫息影

政坛,到美国开办养鸡场的原因。

注:

①《三民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记录》团长训词部分第5

―6 页。②《三民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记录》第一类重要议

案第170―173 页。

③见《文史资料选辑》第74 辑69 页。

④《三民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记录》会议经过部分第24

页。

⑤《文史资料选辑》第74 辑第70 页。

⑤程思远:《政海秘辛》第191 页。

⑦《三民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记录》团长训词部分第7

―12 页。

⑧《三民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记录》团长训词部分第20

―22 页

⑨《三民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记录》大会宣言部分第1

―9 页。

⑩台湾传记文学出版社印行《蓝衣社复兴社力行社》第102 页。

(11)《三民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记录》会议记录部分

第145 页。

(12)程思远:《政海秘辛》第192 页。

(13)《三民主义青年团第二次代表大会会议记录》会议记录部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