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文摘】大唐诗人讲演录[1/王绩] -- 出尘
10/宋之问
你就只当这开头是某部电视剧的开头,镜头所表现的场景是----月黑风高,两个蒙面杀手轻手轻脚地来到一扇窗根底下,其中一个用舌头舔了一下窗纸,然后再伸手捅破,向内窥探。当看到屋内的人依然在聚精会神伏案写作时,就向另一位使了个准备闯进去的眼色。两人运足了气力,腋下各夹了一只土囊砂袋,在相互调整了节奏之后,双双踹开屋门,将伏在案头写作的那人扑倒在地,然后拿出随身携带的土囊砂袋,闷在那人的头上。那人拼命挣扎,喊不出声,两腿乱蹬了一通,没多久,就不动了。
被土囊砂袋闷死的那人,就是宋之问的外甥刘希夷,而杀手则是宋之问派来的两个家奴。舅舅为什么要杀外甥呢?原因很简单,就是外甥写了句诗----“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舅舅觉得这句诗太好了,又知道外甥尚未示人,就请求归为己有。起初,刘希夷答应了,但后来又反悔。可宋之问已经把这句诗嚷嚷出去说是自己写的了,无奈,只能杀人灭口。
为一句诗而杀人,这人其实也值得佩服,若换了正常人,谁希罕那诗!当然,有无此事,历史已不可考。不过,即便是有人栽赃,多少也说明宋之问的人缘还是有问题。有确凿证据的一件事,就是唐中宗时,他被谪贬泷州,中间逃回洛阳,匿藏在好友张仲之家。有一天,他听说张仲之想去暗杀佞臣武三思,遂去告密,以告发朋友获得朝廷赦免,升为鸿胪主薄。这件事,新旧两唐书均记录在案,可谓铁证,不得不令人感到耻辱与万分遗憾。他五十七岁时被唐玄宗赐死,时人就说是他的报应。
我看还是说他的诗吧。
宋之问的诗,我看有四大方面题材:一是宫廷应制类的,显然皆写于当朝在官得意之时,大部分也是在洛阳与长安写的;二是友人赠答类的,基本是写给杜审言、沈?缙凇⒋奕凇⒀罹肌⒊伦影旱热思捌渌?官场同僚们的;三是游历山水类的,多写于受谴出使以及被贬流放之时。但这方面的诗,细心的读者可能会发现有不少篇什都与佛、道有关。据说,宋之问早年曾拜过道教“上清派”第十一代宗师潘师正,跟他学过道法。(佛与道,在中国差不多也是一种境界,中国的佛教,就吸纳了不少老庄的思想在里面。今天南方还有许多地方,都保留着“儒/释/道”三家被供奉在同一处的庙宇。)四是在各处的题诗,有驿站,有寺庙,有名山大川,有朋友住所。
宋之问的应制诗,水准很高,写物状景,达意切题,常要胜于和他一起给皇族献诗的李峤、李适、卢藏用、薛稷、东方虬、杨炯、崔融、上官婉儿、沈?缙凇⒋奕沼谩⒙砘乘氐热恕R环矫媸堑靡嬗谒?的韵律严谨,学养尺厚;另一方面也在于他头脑灵活,见人机智。他那一首著名的《龙门应制》诗,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当时武则天宴游洛阳/龙门,令随同的文官们赋诗,左史东方虬出口成章,诗先成,武则天大喜,立码就赐了他一件锦袍。等到宋之问的诗献上来后,武则天看了忽又觉得他比东方虬写得词意更高,就又反悔,将已赐给东方虬的锦袍要回来,给了宋之问。我们看宋之问的这诗,确也不错,但更重要的是,里面有一句“先王定鼎山河固/宝命乘周万物新”的诗,搔到了武则天的痒处,因为“周”是武则天称帝的年号。
还有一次是陪唐中宗宴游长安的昆明池,群臣们写了百余篇应制诗,中宗想从其中选出一首谱上曲子叫宫女们唱,就命上官婉儿筛选定夺。一时间,纸落如飞,筛到最后,只剩下两首,作者一是沈?缙冢?二是宋之问。上官婉儿考虑再三,最终还是留下了宋之问的那一首,而将沉?缙谔蕴?了。沉?缙诓环?,问其故。上官婉儿回答说,你们二人的诗虽不相上下,但在诗的结尾处,你写的是“微臣雕朽质/羞睹豫章材”,看罢觉得你的“词气已竭”。而宋之问写的是“不愁明月尽/自有夜珠来”,让人感到依然“犹陟健举”。沈?缙谔?罢,觉得在理,也就不争了。
后来有一度,宋之问在应制诗上也失过很长时间的宠,就此还写了一首题为《明河篇》的诗,以泻怨愤。究其原因,却是因了他有口臭。武则天就曾对身边的宠臣崔融说:“我不是不知道宋之问的诗才,就是因为闻不了他的口臭。”古人拿什么刷牙,我不知道,但总会有刷牙的办法,不至于让宋大诗人在这种芝麻小事上令人耿耿于怀。
宋之问的友人赠答诗,我以为《送杨六望赴金水》一首为最好。杨望这人与宋之问交情如何,已不可考;金水就在今天四川的金堂。诗如下----
借问梁山道,?箩?几万重。遥州刀作路,绝壁剑为峰。
惜别路穷此,留欢意不从。忧来生白发,时晚爱青松。
勿以西南远,夷歌寝盛容。台阶有高位,宁复久临邛。
友人杨望就要离开繁华的洛阳城,前往山高路险的巴蜀之地了。此一去,虽不知又要多少年才能相见,但嘱托与勉励总要说几句,尤其是为官,不必贪高,哪怕像当年司马相如流落在临邛街头以卖酒为生,也比屡历官场风险,心更踏实。诗中的“刀作路”和“剑为峰”,暗含着两个故实。所谓“三刀为一个州字”,暗示为一州刺史;而巴蜀又有大、小剑山,山势极险。
宋之问的山水游历诗,最好的一首是他被贬泷州时所写的《入泷州江》,用的都是象征性的“曲笔”,以宣泄自己的愤?`。诸如“鸢飞莫敢鸣”/“风恶好相鲸”之类的。人在倒霉时,总有颇多感慨,面对武断的政治,又不敢直说,所以诗,也就成了可利用的最好口子,这在中国,至今如此。
宋之问的题词诗,可看的该是那首题在端州(今广东/肇庆)一个驿站墙壁上的诗。在这个遥远边城小小客栈的墙壁上,也曾题着当年被流放到越南的沈?缙凇⒍派笱浴⒀殖?隐、王无竞等人的诗。宋之问来到此处,看见了,就也题了一首,是七言古体的,字里行间也算道出了为官人的悲叹----
逐臣北地承严谴,谓到南中每相见。
岂意南中歧路多,千山万水分乡县。
云摇雨散各翻飞,海阔天长音信稀。
处处山川同瘴疬,自怜能得几人归。
友人如云消雨散,世道似蛮荒艰险,指望好日子实在是无限渺茫,被流放远方的人就更不敢存什么奢望了。宋之问由此似乎也看到了自己未来的运命,他虽未尝尽发配边陲的苦难,但给根儿绳子赐死的结局,却比流放更惨。
2003/08/12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文摘】大唐诗人讲演录[7/杜审言] 出尘 字3818 2004-07-15 15:37:16
【文摘】大唐诗人讲演录[8/李峤] 出尘 字3632 2004-07-15 15:40:10
【文摘】大唐诗人讲演录[9/沈?缙谳 出尘 字4460 2004-07-15 15:42:33
【文摘】大唐诗人讲演录[10/宋之问]
😄好帖子 aokrayd 字10 2004-07-13 22:39:31
【文摘】大唐诗人讲演录[2/骆宾王] 出尘 字4523 2004-07-13 18:16:24
【文摘】大唐诗人讲演录[3/卢照邻] 出尘 字5156 2004-07-13 18:20:32
【文摘】大唐诗人讲演录[4/王勃] 出尘 字5372 2004-07-13 18:2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