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OCR】从大历史角度读蒋介石日记 作者:黄仁宇 【连载】  -- foundera

共:💬25 🌺2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第一篇:黄埔建军、北伐、清党 第一节 蒋日记之内容体裁及与中国近代史

在刻下中国现代史看来不如人意的时候,将蒋介石的日记公布,可能有匡正的功效。

我所谓不能令人如意,大概由于叙述脱节,评论者没有看清自

己的立场。比如说有些人所作的蒋介石传记写来唯恭必敬,读来

有如新添了一部《二十七史》,内中又来了一篇《太祖本纪》。殊不

知他蒋介石还以为自己是一个大革命家。还有些人恣意批评,不

顾及客观条件及各种背景上之层次。凡是“贪污无能”,“放弃群

众,不知改革”和“迷信军事力量”的各色罪名,说时也不费力,即可

信口盘出,随手抛来。好像中国人聚全国之精英,经营几十年,连

门前一团秽水尚没有看到。倒是外国的一个研究生,做了一篇博

士论文便将如此疏忽大意的地方指正过来。

世间无这样的“历史”。以上只代表各人以极窄狭的眼光,面

临历史上空前未有的动态,所产生的一种局部反应。。

别的不说,这样写下的历史也就平淡无奇,读来索然寡味。中

国过去一个世纪的经历,既包含着极大规模的颠簸,也有无数的纵

横曲折。不仅人与人之关系间产生了各种惊险离奇的波澜,尚且

在各人心目中引起无限块垒之起伏。如果当中激昂忧怨的情节概

可以用“善恶”两字形容,也可见得作者并没有将笔下题材通盘掌

握。如果中国亘世纪的历史尚是如此的简陋单调,则我们如何可

以产生肠断魂回的文艺读物和看来胆战心惊的艺术杰作?

在实用的场合上讲,以上的情形也亟待纠正。如果我们想增

进台湾海峡两岸文化上的接触,则先必须对中国现代史之展开,有

最基本之共识。再以美国而论:白宫及行政部门与众院参院对中

国大陆方面之态度不同,相持业已多年。其间之差异源远流长,也

仍是由于对中国历史之看法立场上已有差异。

至此我们也可以问及:要是蒋介石与毛泽东及他们之接班人

所走路线全属错误,所做工作又彼此对销,则何以中国尚能生存至

今,而且从一九二O年间至一九九O年间尚有显著之差别,难道今

昔之不同全是负因素作祟?并且我们如果更正,则尚须将历史向

后推七十年,恢复到创立黄埔军校与北伐以前的阶段中去?

倘非如此,则可见得我们过去所写的历史并未将中国长期革

命的积极性格全盘托出。更没有将前述三段人物所领导的群众运

动之所产生的联贯关系研究得明白。他们在人身关系上或为对

头,可是在大范围内却又不经意的彼此支持。有如蒋介石曾在他

的日记里写出:

凡事有败必有成,亦有成必有败。今日认为恶因者,或适为他

日之善果。而今日所获恶果,在昔日反视为善因者。以此证之,无

事不在矛盾之中,并无绝对之善果也。(一九四四年五月三十一

日)

在这种因果循环的过程中,各种行动在历史上的长久意义,可

能与当事人眼中所看出的不同。我一向提倡的“大历史”,也无非

将他所说的因果关系,拉长放大,使之超过人身经验。

在这种要求之下将他自己所作日记公布,首先即会大规模的

充实了现有的原始资料。他开始作日记于一九一五年,以后即未

间断。据说只有最前三年的业已散失,那么自一九一八年至他去

世(一九七五)前五十多年的纪录都应当存在。无论他是否中国的

领导人,在政治舞台上曾否产生作用,仅以此资料之雄伟与完整,

已是世间难得,也必致使所有关心中国现代史的人物拭目以待。

可是目下我们尚面临着两重困难:第一,刻下我作此文时尚无

从确定此日记现藏何处。第二,他的日记不是我们一般人心目中

所想像的日记,只将所面临的人物与情事,并带着个人观感记录下

来。这样无主旨之客观不是他立身做事之方案。我可以断言:他

在写日记时即存心以笔下之文字作为修养和施政的工具。有时所

记不仅是直觉上的个人观感,而强迫的带上了一段“应当如此”的

想法。他在一九四四年和蒋经国交换批阅彼此之日记,即在当年

元月二日写出:“此最有益于伦理与修养也。”即此一点,对未曾受

过中国儒教和其实践主义的影响之读者讲,已是“不真”;有些人更

因为他引用传统文墨,可能斥之为保守与反动。

以上两种困难都有应付之办法。现在先说我们自己评阅蒋介

石言行之前应有的准备。

中国的抗战动员了三百万至五百万的兵力,在统一的军令之

下,以全国为战场,和强敌作生死战八年,其情形已是洪荒以来所

未有。而紧接着又是毛泽东及中共领导之下的土地革命,其程度

与范围亦超过于隋唐之均田。兹后自一九四九至一九七九共三十

年仍未有定局。当中经过“三面红旗”和“文化大革命”之酝酿,最

后才有邓小平所主持的对外开放与经济改革。时至今日“资本主

义”已不复为一个坏名辞,已可以在北京的《人民日报》露面,甚至

作为标榜。

除非我们认为历史全无意义,以上的牵扯反覆全是愚人蛮汉

作坏事之纪录,则可以自此看清:以上各节综合起来,已经具备着

人类历史里最庞大的一次长期革命之轮廓。纵使当中有局部之重

叠反覆,大致却仍是呈直线式的展开。亦即次一段之工作,利用前

一段之成果。

在这种情形之下,我们治史者不能首先即利用分析法。迎在

目前的现象既是庞然大物,超过了以往的历史经验,其组织尚未具

定型,那我们如何分析?凡分析先必在此庞大的形象之中割裂一

部,和既有的经验对照。所以过去引用西方传统治学办法的,以费

正清教授为代表,所得纯系以欧美之寻常标准。衡量中国非常时

期之大规模动态。其以小权大不说,尚且忽视两者时间上之差异。

这一派人物之指责中国之不彻底改革,有时读来似乎躯壳未备之

前,先指责其不注重健康。

既称大历史,则在分析之前必有一段归纳,使治史者自己看清

当前问题之全貌。

中国的长期革命,旨在脱离旧式农业管制之方式,进而采取商

业原则作为组织结构之根本。传统农业社会各事一成不变,人与

人之关系为单元,有如中国传统所标榜之“尊卑、男女、长幼”的秩

序。商业着眼于广泛之分配,务必促成社会内各事物概能公平而

自由的交换,所以在“权利与义务”之大前提下,人与人之关系为多

元,自此也才谈得上自由平等。

可是要将前者蜕变而为后者,有等于脱胎换骨。首先即须创

造一个高层机构,次之又要翻转社会之低层机构,以便剔除内部阻

碍交换之成份,使各种因素统能接受权利与义务之摊派,然后才能

敷设上下之间法制性之联系,构成永久体制。因为牵涉广泛及于

全民。干预之程度又深,影响到各人思想、信仰、财产、职位,以及

衣食住行,所以每一国家必受有内外至大之压力,才如是豁然改

图。在过程中也难免流血暴动,并且旷日持久。举凡英国亘十七

世纪之动乱,经过内战弑君与复辟各阶段,最后由光荣革命完成。

法国亦经过大革命,又演变而为拿破仑战争,震荡中外数十年,同

出于这一畴范。美国将英国业已改造完成之系统加于一个空旷地

区之上,好像避免了这段煎逼。只是南部用奴工,违反了公平而自

由交换之原则,仍待数十年后因南北战争而改正。

从上述程序看来,蒋介石和国民党因借着北伐与抗战替新中

国创造了一个高层机构,使中国能独立自主。毛泽东与中共则利

用土地革命剔除了乡绅地主保甲在农村里的垄断,使社会上下层

因素同有平均发轫之机会(台湾由“耕者有其田”法案及其他政策

替代)。今日海峡两岸一体重商,亦即希望在商业条例中觅得上下

之联系,使整个组织能依数目字管理。即是香港的基本法,也仍着

重的提出既有的普通法(原有农业社会里的习惯法)和衡平法(适

应商业社会中之需要)除经立法程序修订者外,仍在一九九七年后

有效,也仍是继续着英国自光荣革命以来所获成果。

蒋先生与毛先生行动于历史之前端,他们不可能和我们一样

站在历史后端综览全部经过。所以他们纵各对中国有空前的贡

献,治史者不能将他们或二者之一的言论与见解全部视作玉音纶

典,圣旨成宪。至于以一个经营业已几百年之标准去衡量大规模

动荡和改造过程中之事物,只有做得文不对题,前已言之。

我们今日检讨蒋介石日记,也必须具有这样的信念。如是,我

岂不是先造成结论,再在原始资料中寻觅支持我见解之证据?这

说来也是。本来历史之主要用途,即是阐明已经发生的事情及其

原因:并非由作史者凭空制造应当如是之目标(有如大小事项立即

符合西方标准),又预作进度表,再抱怨当事人不肖,没有贯彻我之

理想(有如上述贪污无能之责谴)。此外读者亦可将上述三段程序

作为假说,在原始资料中找到支持或修正之因素。总之,历史研究

无非从已知事项扩广而探得未知事项。这X殿后或顶前没有基

本之差别。只是要在前后之间加入正面、侧面资料,使所叙完整。

再举一个隐喻:我建议从大历史之角度读蒋介石日记,希望从中提

供资料,促成修订中国现代史,等于先赋予骨骼,次填补之以筋肉,

亦即外国人所谓fleshout。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