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推荐一本川菜的书——《我的川菜生活》 -- nedask

共:💬41 🌺109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文摘】素汤情怀

我曾经说过,我是一个倾向于素食主义者,虽然,我并不喜欢现在庙子里那些取满了油荤名字的素席,也很难像诗人宋炜给一个菜取的名字那样“素到住”,但是,许多年以来,在那些入过我嘴、进了我胃的无数种菜肴中,大多数令我心动的,还是素菜。我喜欢素菜,不是因为我常常自诩是俗世的“一定法师”,不是有什么高尚的生态意识,更不是为了怕身材和容颜比年龄糟糕得更快,我知道,一棵歪脖子树,怎样滋润它,也不可能玉树临风。我喜欢素菜,仅仅因为它好吃,我吃着舒服。对于汤品的荤素倾向,我也是这样。

成都平原沃野千里,四季分明,大多数年头风调雨顺,夏无酷热,冬无严寒,这是天老爷的恩赐;都江古堰,让岷江碧水两千多年以来,滋润着平原上千万亩良田,无旱无涝,万物葱茏,这是祖先的福泽。当然,再加上我们的父老乡亲特别的勤劳聪明,平原上,一年到头瓜果如山,蔬菜如潮,走进市场,那品种多得来常常让你不知道挑什么才好。由此,素菜成汤,自然是成都人的拿手好戏。

素汤在汤品的家族中自然是穷家小户,清寒而羞涩。特别是川菜中的素汤,大多是随意而致的家常便汤,连江南西湖莼菜汤那样的雅致也没有,或许正是因为它随便平常,简简单单,才更让我觉得它亲切可喜,犹如身边那些常见常好的朋友。

素汤中,与我灵犀相通的,是米汤冬寒菜。虽然这道菜已经近乎是烩,但是,汤汁多一点,也可以看着是汤品。家里煮闷锅饭,滗出一大碗米汤来,冬寒菜用其叶子,若是主干较粗,一定要细心撕去主干外皮,用其干心,不要嫌折菜麻烦,随便丢了,因为冬寒菜的干心,可使汤味更浓,入口也非常润糯。折好洗净的冬寒菜用化猪油在锅中炒到断生,行中话叫用油倒去叶毛,吃起来才滑润。然后倒入米汤,中火煮上5分钟,加盐、鸡精调味,就可以装盆上桌了。这品汤菜叶软滑,清香浓郁,熨贴口舌,滋润脾胃,是男女老少皆大欢喜的好菜。如果没有米汤,只能用清水,为了汤色厚润,起锅时勾入一点水淀粉也行,只是不如米汤入口醇厚而已。这品汤也有做得十分讲究的,汤是清汤或者奶汤,冬寒菜只用菜心尖子,以素白汤盆上桌,清汤碧翠,奶汤浓润,如此精致的一品,可以上得豪门盛宴了。

可惜冬寒菜只有冬春时节才能叶子厚大清嫩,到了夏天,市场上偶尔也有,但是杆细叶薄,一副干涩样子,已经引不起吃意了。到是青笋一年四季基本上都有,虽然也是冬春时最好,但是,品样差些的青笋,口感滋味也还有几分可取。青笋是不是中国土生土长的,我没有考证过,但它和白菜一样,现在已经基本上是中国人的国菜,我问过许多人,青笋在最喜欢的蔬菜和一年里吃得最多的蔬菜中,都名列前茅。青笋对于烹饪,是随兴随意的,泡、腌、凉拌、炒、烧烩、煮汤都可以,而且,都好吃。其中,青笋尖或者青笋丝煮汤,入眼清意荡漾、入口清甜爽快,当是夏天与之常遇的家中汤。青笋做汤,若有清汤当然高级,不过这自是奢求,清汤不是自来水,笼头一打开就有。所以,我们还是以清水为汤吧。只是清水中最好先加拍破的生姜、葱节提味,下青笋尖或者青笋丝时,把姜葱捞出不用,汤中放化猪油或者化鸡油,煮的时间一定不能太久,冬寒菜要软才润口,青笋却要带一点脆性才清爽,入锅断生,加入盐、鸡精、微微加点胡椒粉,装盆后,撒上小葱花,汤色清亮,菜色清碧,风味清香,在饮食之中,她是自家小妹,是邻家小女,清新就是她的魅力。

清素的汤菜做法都很简单,小白菜、芫江叶、莲花白、冬瓜、丝瓜、萝卜等等瓜菜煮素汤,基本都是和青笋煮汤一样的做法,只是或要姜葱先下锅提味,如莲花白、冬瓜、萝卜,或不要,如芫江叶、小白菜、丝瓜,后者只需起锅后加点葱花。这些汤菜都是清淡口味,对于餐桌上多见麻辣的四川人,是一种必须的调剂,而且,滋味适当清淡,才能让我们体会到菜蔬的本味本色。

也因为成都平原瓜果蔬菜四季不断,泡菜自然就是川人的家中常物,而以泡菜做汤,可称是川菜汤品的一种风情。特别是在七月流火之际,身体被湿热僵着,脾胃烦闷,口味寡淡,四川泡菜独有的微酸中回甜、含香、带辣,正是解暑散湿、退热消渴、打开胃口的可物。一碗泡菜做的汤菜喝下去,身上的恶汗出了,口中的涎腻解了,喝酒长酒量,吃饭得饭香,通透清凉,一阵欢喜。

酸菜粉丝汤是泡菜汤品的经典,几乎每一家馆子都有做。当然,酸菜一定是冬天的大青菜做的,或泡,或腌制,切成丝,用化猪油炒一炒,锅中倒进开水,放入已用温水泡软的粉丝,煮上几分钟,再加入鸡精、胡椒粉,起锅装碗后,撒上葱花,就十分好味了。一般都无须再放盐,因为,酸青菜大都较咸,而且,素汤味道淡些,更能见其鲜香。川人爱辣,也可在汤中放一点切碎的泡小米椒,这样,酸辣味浓,泡菜的滋味也更鲜明。酸菜粉丝汤我素来喜欢,但是,更让我倾心的是酸菜豆瓣汤。春末夏初的新鲜胡豆,剥了外皮,也用化猪油略微炒一炒,和酸菜同煮成汤,滋味之鲜,不让于鸡汤。这两道素汤,粉丝软滑,豆瓣粉细,与酸菜的青脆一唱一和,深得自然相反相成的妙趣。用四川泡菜烹制的汤品很多,丝瓜、冬瓜等瓜菜都可以如此依法而制,所以,我常说,家里有一坛上好的泡菜,就等于有了半桌好菜。

会做菜的人都知道,盐能增鲜,其实,酸味增鲜更是善烹者的妙手。素汤中,善为清鲜,善为浓香,善为甘甜,自是高手,若还能善为酸辣,才是地道的蜀中一派。酸辣汤菜在川菜中甚多,尤以海河之鲜为佳,像酸辣鱿鱼汤、酸辣鳝丝汤、酸辣海参汤、酸辣鱼片汤,都把一个酸字在鲜美中用得生动活泼,叫人觉得除了酸腐、辛酸、酸楚、穷酸这些酸得难过难受的滋味以外,我们的胃口中,有一个小小的醋瓶子,原来还可以生出这许多的奇妙。酸辣素汤也自然是汤品中的美食,冬能温身子,夏能解暑热。像酸辣双冬汤,便是一道令人难忘的好汤。熟冬笋和冬菇切成片,西红柿去皮籽,也切成片,老姜少许,切成细粒,大蒜一颗,切成薄片,水开之后,下入姜粒、蒜片、冬笋片、冬菇片、番茄片,再次煮开后,加入用胡椒粉、醋、辣椒油、鸡精、水豆粉勾成的玻璃芡,若是在冬天,最好用豌豆苗,在夏天,可用青笋尖,青叶子菜下锅断生,就应该马上起锅装盆,再滴入一点香油,撒上葱花,汤鲜色美,冬夏皆宜。还有一品素汤,叫酸辣韭黄汤,凡是吃过的人,回味之时,唇有余鲜,齿留余香。以醋、泡小米椒碎花下入开水中,放化猪油、盐、鸡精,水大开时,倒进切成寸长的韭黄,立即关火,让滚水自己把韭黄烫熟,再放进一点花椒面、一点香油,无论你是胃口郁闷还是心情郁闷,都给你解了,若是需要解酒,那就肯定是它了。

汤是饮食中的江河湖泊,有它在,百味横生,滋味荡漾。虽然素汤大多是随手写意的小品,如山中一潭,林下一溪,但正因其随意,所以可心;因其玲珑,所以解语。它不需要太多的繁华,也没有高深的技巧,随便那户人家中下得厨房的小媳妇,都可以烧出一碗让一顿饭有滋有味的好汤。一个番茄,一根黄瓜,绿肥红瘦,清香特别;半斤竹笋,一撮木耳,软脆相间,黑白分明,隐隐中有道家的真意;至于鸡棕、竹荪、鲜黄花、那就是素汤中的仙品了。不过,在所有的素汤中,让我大欢喜的,一是白水青菜,二是白水豆腐,三是白水青菜煮豆腐。汤中只需放点油盐,滋味全靠蘸水碟子,那一碟功夫,我已另有所述。但是,既为汤,这三样素汤的汤味,在彻底的清汤寡水中,在对浑浊、油腻、污秽的彻底拒绝中,让我对饮食始终有一种返朴归真的清醒。如此的清素,当是我心。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