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讨论】关于《离骚》中头四句屈原的口气 和虎兄与九兄 -- 任爱杰

共:💬17 🌺20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讨论】问题是帝高阳是谁?另说翻译《楚辞》不能平直

认为诗中的“帝高阳”就是五帝中的颛顼多半根据的是《史记。五帝本纪》。

问题在于这位《史记》中的高阳氏是不是就是屈原所说的“帝高阳”?

自东周至秦汉一统前后,随着各地的交流和各国的扩张,有一个重建古代神系的过程。很多古代各地的地方神被综合在一起,并入一个以炎黄传承为主的系统。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上古神灵往往有不止一个名字的道理之一。

根据现在的考古资料我们知道楚、巴蜀以及吴越的文化和中原大不相同。楚的贵族阶层或许最早来自北方。但是否是华夏族就不一定。而楚地民间信仰的诸神(东皇太一、东君等等)和中原诸夏所信奉的也未必就是一回事,虽然在职能上可能是相同的。

用职能的相同来混淆不同的神乃至不同的祖先,在各个帝国或宗教的扩张及融合历史中都发生过。例如罗马人在扩张中就把希腊的神系和自己的神系对等起来,虽然两者大多数神名的发音甚至连接近都说不上。这有利于在新归附的人民中产生认同感。

到司马迁写《史记》的时候,自然就用了这个已经基本一统的系统。

因此近代以来认为“帝高阳”是楚地民族自有的神祗的并非少数。

傅斯年说:“‘帝高阳之苗裔兮’。此高阳之帝,当是祝融,帝而曰阳,阳而曰高,与火正之义正合。”何锜章说:“高阳实指楚始祖祝融”。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现代《离骚》的翻译把第一句翻译为诸如太阳神,火神甚至直接称为祝融之类。

当然,还有把“高阳”解释为“高祖”的。这也是为什么有人翻译首句为:

“咱家是始祖高阳氏的后代子孙”(受通俗小说的影响,这句“咱家”的确不怎么对味)

当然,如果我把第一句改作“从伟大的高阳传下的血脉”,争议就会少一点吧。

至于九兄说的不要用“高贵”、“伟大”之类的词,那是各人喜欢的问题。

帝者,有天下者称帝,王天下之号也。不是任何人都能称“帝”的。而在屈原的时代,帝还带有“神”、“半神”的含义。屈原特地说“帝高阳”而不说“高阳”,自有夸赞祖宗的意思。

皇,“煌”的本字。同样有“神”、“半神”的含义,地位还高过“帝”。又言,皇,大也。从自。自,始也。又有美好之义。称“皇考”而不单称“考”也有赞美先父的意思。

翻译的时候如果无视这几个字的意思,虽说并非不可,例如郭沫若翻译成“我本是古帝高阳氏的后裔”,但如果翻译成平直的“我是高阳氏的后裔,伯庸是我的父亲。”就未免省略太多了。

《楚辞》和《诗经》不同。《诗经》的大多数篇章文辞平直,藻饰不多,可称直抒胸臆的典范。所以翻译《诗经》尽管平直无妨。

而《楚辞》文辞瑰丽,曲折起伏,抑扬顿挫,一咏三叹。这也不奇怪。《诗经》多是各地民歌。虽然经过整理加工,但未失多少原貌。而《楚辞》基本上是文人之作。

如果翻译《楚辞》也用翻译《诗经》的平直之法则未免离开原意太远。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