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关于李陵匈奴之战,与赵括兄商榷。 -- 煮酒正熟
哪里有说刘彻让李陵到浚稽山后自己决定是继续北上还是待在那里一段时间后取道受降城了?既然没说,那么李陵没有北上,跟其谨慎不谨慎毫无关系。老赵的“他一直到遭遇单于都没有北上”,又从何而来呀?压根儿就没有北上这码事。这个问题我已说过几次,史料也给你引了,为什么就是不看史料非要自己杜撰个“北上”呢??
汉书史记虽然都没记载刘彻与李陵的对话中提及援军问题,但汉书载,刘彻决定让李陵出兵时,第一个安排就是让路博德给他打接应。这个线索,再加上这属于最基本的军事常识范畴,那么还有什么可否定的呢?推脱史料无载,于是就“不可知”?
回来说此战。老赵的那个推测 --- 匈奴先避锋芒 等汉军粮草消耗过半后再开打 --- 我认为有道理。我似乎又发现了一点线索。此战前数年,李陵曾“将八百骑,深入匈奴二千余里,过居延视地形,不见虏,还。” 而此战李陵恰恰也是走的居延,再联系到李陵在明知没有接应的情况下仍敢于帅五千步卒北进,而且遇匈奴主力后居然能且战且走达十数日,我们把所有这些线索串起来,大概可以支持这样一个推测结果:
李陵数年前带八百骑兵过居延时,发现这条路不利于骑兵作战,于是有了用步军出居延的构想。此次过居延、回汉地之后,李陵开始着手建立一支步军精锐。这么做一方面可能是李陵看到步军比之骑兵在某方面有优势(对后勤粮草要求较低,在对方优势兵力打击下防守反击能力较强等),另一方面也许跟李陵的个人英雄主义和孤高性格有关,因为骑兵应该是直属刘彻调拨的,而步卒则不必,李陵想弄个奇迹出来给刘彻看。刘彻李陵可能对用步卒北征这一战术尝试有过一些探讨。
天汉二年秋,贰师与匈奴接战后不利,刘彻催李陵出兵。李陵帅步卒出居延,至浚稽山,这段千里之路慢悠悠地走了足有30天,而且李陵还将过往道路山川等等绘图后送给刘彻。我觉得之所以走的比较慢,是因为李陵按与刘彻事前商定的,在沿途搜集行军路线等信息,以备将来步卒与骑兵配合北征的构想。
与匈奴主力接战后,李陵帅部且战且走,很多时候都穿行于两山之间,匈奴骑兵无用武之地,一时奈何不得汉军,还曾一度被汉军占尽优势 (有一天居然能斩首三千余级,说明李陵所部还有时间打扫战场)。但后面情况开始恶化,一方面李陵所部死伤较多,另一方面单于开始利用地形和山势来打击李陵军。先是用火攻,结果聪明的李陵居然来了个以火防火(这个物理学方面的解释老赵应该知道的);然后单于可能调人马先李陵军到达较南的某处李陵必经之地,在那里的山上预先布置下弓手,结果李陵帅军败退到这里时遭伏击重创。总之,居延至浚稽山这条路,虽然极大地制约了匈奴骑兵的作战效力,但如果对方兵力优势太大,你始终处于逃跑的被动局
面,终是无幸,因为人家用不上骑兵却可以利用各种地形山势来搞你。
李陵的步卒军事构想,我倒认为是非常有道理的,关键是要会正确运用。我能想到的比较有效的使用方法,就是以之为诱饵,吸引匈奴主力,且战且走,将匈奴引至汉军主力包围圈内歼灭。可惜刘彻计不出此。也许当他得到李陵军败但予敌极大杀伤的战报时,寞然醒悟自己葬送了一支本可有大用的精锐。李陵作为第一次作战的将军,刘彻作为从未大规模使用步卒战匈奴的君主,在此战中或多或少都有些问题,但都无可深责。可惜的是五千精锐一战凋零,步卒远征的军事构想,也随着李陵的降敌而被汉廷彻底否定。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压缩 4 层
🙂我在西西河灌水也不少时候了 3 电子赵括 字1467 2007-10-02 22:45:18
🙂简复: 煮酒正熟 字1084 2007-10-03 17:15:22
🙂部分赞同 3 电子赵括 字2450 2007-10-03 18:46:34
🙂不对吧?
🙂老实说,我也在思考你说的那个撤退路上走了十几天的问题 1 电子赵括 字908 2007-10-04 07:25:21
🙂我觉得,正常行军和逃跑还不一样 煮酒正熟 字715 2007-10-04 19:53:02
🙂酒兄啊,讨论了这么多,就剩咱俩单挑了 1 电子赵括 字110 2007-10-04 20:00:24
🙂惭愧 1 煮酒正熟 字128 2007-10-04 20:1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