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 海碗
    曾用旧名

    中级海碗

注册:2012-12-30 22:32:15
从八品上:承奉郎|御武(侮)校尉
💧4455
🌟418
💓301

家园

所有帖 / 12 上页 下页 末页
2014-01-13 11:00:37分页 全看 树展
🙂6.5 佛教的“慈悲”观及实践 ↑2 ↓0
上一节提到来自情感体验的“幸福感”,说明了其因素在于“尊重”“谅解”和“奉献”等。同样,佛教认为快乐的体验是可以塑造的。但是,佛教应该不赞成追求爱情和俗世的感情,这有好多种原因,比如世俗生活和追求纯粹的、出世的精神体验会有冲突;然后,世俗的情感体验一般难以持久,而佛教所追求的快 ...
2014-01-13 04:00:41分页 全看 树展
🙂“嗡啊吽”应该是个咒语 ↑4 ↓0
有些佛教徒们做献供时用的。 拼音应该是“ong(一声)a(一声)hong(四声)”。第一个字不读“weng”。 等着看附体。
2014-01-12 22:01:31分页 全看 树展
🙂然也,辐射育种绝对比转基因恐怖100倍! ↑6 ↓0
要这样想:转基因所转的,不过是自然界已经存在的、其他生物的基因;可是从大自然全部基因库的角度来看,转基因可从来没创造过新的基因。转基因的效果不过是“基因混搭”。 可是,辐射育种就不同了。辐射育种导致的是基因突变。注意啊!!!!基因突变产生的可是全新的基因!!!就是说,这可能是自然 ...
2014-01-12 10:04:19分页 全看 树展
🙂6.4 “情感体验”:恋爱与幸福感 ↑3 ↓0
回到苦乐体验的问题。这一节试着分析:对于来自意识的快乐体验,是由哪些因素导致的?其发生背景和原因是什么?为了理解这一点,以恋爱中的情感体验为例子;因为这几乎是一般人所能获得的最强烈的关于“幸福”和“快乐”的体验。当然,亲情、友情,也能获得特定的情感体验。我们接下来分析情感体验发 ...
2014-01-12 09:51:46分页 全看 树展
🙂6.3 “概念”决定行为模式 ↑9 ↓0
前面有几节,提到了“概念”如何发生。总之,概念是意识对一些“相关特征”的总结和抽象。我们水的概念,是从水的特征而界定的。乃至对主体的“我”,也都是基于特征而界定。总之,所有的“概念”,都是基于特征而界定的。美女有美女的特征;坏蛋有坏蛋的特征。也正是因为“特征”,一切概念才区别于 ...
2014-01-11 10:49:20分页 全看 树展
🙂6.2 “感官体验”的可塑性 ↑4 ↓0
我们近视眼看不清,那么戴个近视眼镜就能解决;如果嫌不美观,可以戴隐形的,1000度也是小意思。我们渴了,需要喝水,然后就不渴了……这是我们最习惯的方法。但是,这并非唯一的方法。不依赖外在因素,而改造感官自身,也是一个方法。现在有近视矫正手术,但是据说可能有后遗症;但是,这算是不 ...
2014-01-11 10:42:00分页 全看 树展
🙂6.1 论苦乐感受的可塑性 ↑3 ↓0
上面提到苦乐的体验在感官和意识的层面上发生。前面解释过:感受和认知,都是缘起的。就是说:这些都是是“随因缘而发生”的。既然是随因缘而发生的,那么,苦乐作为结果,一定是有原因的。如果我们能找到原因,我们就可以培植“苦乐”的结果。所以,苦乐的体验具有可塑性,“离苦得乐”具备可行性和 ...
2014-01-11 10:41:10分页 全看 树展
🙂6 关于苦乐体验及实践 ↑3 ↓0
按照惯例,这里先界定“苦乐”及体验。无疑的,我们都有快苦乐的感受,但大多数人应该不了解其涵义和深度。今天能看到这个帖子的人,应该都经历并了解春天的微风那种“温暖的触感”;春风所以动人,或许是因为你意识到一种从“冬寒”中解脱的意味。同样的,我们无法忘记那些连感受春风都是一种奢侈的 ...
2014-01-10 01:47:31分页 全看 树展
🙂关键是:我没看见你问啊…… ↑0 ↓0
你哪里有问过:有什么自主产权的东西,不是来自计划经济时代嘛? 根本没有。只有不停的转移话题。
2014-01-07 21:15:43分页 全看 树展
🙂不好意思,看不大懂啊…… ↑0 ↓0
我们人类,依旧有很多不喜欢的东西存在周围。粪便是臭的,冬天冷的受不了,夏天热的书不了。这怎么能说“不喜欢的都被淘汰掉了”? 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似乎一开始没有多少纯粹的糖。糖和淀粉不一样,淀粉分解后才成为糖,而淀粉在自然界的存在比糖更广泛且充分,但是,人类也没有发展出对淀粉的特别 ...
2014-01-07 20:49:40分页 全看 树展
🙂是给那些基督教传道的出难题呢 ↑0 ↓0
就是看他们对有些问题,到底有没有想过。我在公园里坐着,经常就有些年轻的基督徒来传道。 因为基督教认为人是上帝创造的。一开始创造了亚当,后来取了亚当一根肋骨,造了夏娃。 但是,他们说我的孩子是上帝创造的,那么暗含着所有的孩子都是上帝创造的。所以我就问她孩子们现在的状态问题。 总之, ...
2014-01-07 20:09:12分页 全看 树展
🙂问题是“自有本有”超越感知,所以无法界定 ↑1 ↓0
前面在“认知”中,有一节说过:被认知,才有思辨的意义。 关键是“自有本有”的这个东西,已经超越了认知,不在认知的范畴之内。 《量子物理史话》中,有一节叫“量子论的沼泽”,其中提到车库中一条隐形喷火的龙,但无法检测其存在;已经质疑这样一条龙和不存在有啥区别了。您可以看一下。 佛教也 ...
2014-01-07 19:53:33分页 全看 树展
🙂趋利避害和适者生存没关系? ↑0 ↓0
按照我前面解释的,感觉不过眼睛等五种感官的体验而已。人对此根本上丝毫也无法自主;即使你闭上眼睛,那时也有“看不见、黑暗”的感受和体验。 所以感觉不是趋利避害。趋利避害和离苦得乐一样,这到可以算是人乃至一切生命最深刻、最基本的动机。当发生了感受,这种感受有感觉起来舒服的,有不舒服的 ...
2014-01-07 09:52:58分页 全看 树展
🙂并非是自有、本有的 ↑1 ↓0
只有我们当下某个感受发生的时候,比如水洒在手上感到很凉,然后我们才分析出“水洒在手上”了,这时才有“分析、总结、推理、归纳”的能力发生。这个能力依附于感受和结论,不是一直在那儿,而且因每次的认知而异,也是“随因缘而生起”的。不存在自有、本有的这么一种能力,只有随因缘而显现的这种能 ...
2014-01-07 09:38:11分页 全看 树展
🙂嗯,解释一下个人的看法 ↑1 ↓0
构建“意识”的东西,和构建“水”“苹果”等“概念”的东西,其实是一类东西,这类东西的特征,是“分析、总结、推理、归纳”的能力。因为有这种能力,我们才得以从水的“清澈透明”“清凉的触感”等感知材料中,构建出“水”的概念。 同理,当我们发现了“分析、总结、推理、归纳”的能力(或特征) ...
所有帖 / 12 上页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