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断桥残雪

注册:2004-10-04 20:01:35
从七品上:朝散郎|翊麾校尉
💧1736
🌟94
💓4

家园

所有帖 / 9 上页 下页 末页
2005-05-10 08:56:08分页 全看 树展
这套理论也许一千年之后拿出来谈比较合适 ↑2 ↓0
首先我声明我是不懂历史的,对一些史实问题我没有发言权。 但日本侵华这件事,在我看来,既是历史,也是时事。因为许多当事人都还健在,他们所教育的那些后代还在,这些人对那场战争的感受是民族感情的一部分。我们不可能脱离那部分民族感情和民族立场去用不食人间烟火的口吻谈论那场战争,这办 ...
2005-05-09 12:03:59分页 全看 树展
我一直觉得很奇怪的一件事是 ↑0 ↓0
小蒋那么聪明的人,怎么会做出暗杀江南那么愚蠢的事呢?文章都写了也登了,再去暗杀,这个此地无银也干得太蹩脚一点了吧。
2005-05-09 11:57:57分页 全看 树展
我想哗众取宠的因素多一点吧 ↑0 ↓0
日帝国主义和美帝国主义在这方面的经费应该是有限的。
2005-05-09 11:54:12分页 全看 树展
说到户口我就来气 ↑0 ↓0
还是前些年时候的事。我出国前是学校的集体户口,当时因为走得急,没迁出。出来几年后,想把户口迁到父母所在的派出所能有个照应。本来都在杭州,我想也不是什么问题。结果父母那边的派出所搞定了,学校派出所却找各种理由卡着。我父亲去了N趟没搞定,我回国探亲时去了N趟还是没搞定。后来听人说那是 ...
2005-05-06 06:49:12分页 全看 树展
我的一点感受 ↑1 ↓0
我这个人思想是比较落后的。落后到什么程度,就是打小学三年级入队以来从来没有参加过任何先进组织.所以我根本不敢自诩爱国,甚至别人在聊爱国的时候都得贴着墙根走。有时候我就想,爱国到底是什么?越想越糊涂。我离开国门已经十年了,最近一次回国也是两年前的事了,对祖国的感觉越来越模糊。中国对 ...
2005-05-03 01:12:32分页 全看 树展
双重国籍的问题没那么乐观 ↑0 ↓0
我也希望政府允许双重国籍,但再一想,似乎没那么乐观。 国外有多少人希望持双重国籍?这个基数应该不小吧。这么多的人都持双重国籍的话,对国家的安全必然产生很大的影响,政府肯定会考虑到这个因素。所以我想,即使允许双重国籍,也不可能随便让你拿就拿,一定的限制是必然的。这个或者是资格上的 ...
2005-04-29 22:32:05分页 全看 树展
非常赞同 ↑0 ↓0
连战此行主要是政治姿态,解决实质性的问题来日方长。 可以预料,经过这次胡连握手,台湾下届总统选举就变得极为敏感。
2005-04-29 22:24:07分页 全看 树展
两点修正 ↑0 ↓0
首先感谢各位捧场,这篇东西写出来主要是怀怀旧,里面掺杂着一点个人对时代的感慨,大概我真是老了.:) 刚跟父亲通了电话,查证了一下,有两点修正: 1.我们家族只出了一个国民党将军,文中提到的六七个的数目不确切,来源于老家乡亲的回忆,大概包括了邻近村庄和地区的总数。这个不知是 ...
2005-04-29 01:29:09分页 全看 树展
您要不也侃几句您家的往事? ↑0 ↓0
老兄的文章我看过几篇,文笔比在下好多了。
2005-04-29 01:26:34分页 全看 树展
您别,折俺寿了 :) ↑0 ↓0
2005-04-29 01:04:14分页 全看 树展
鼓励一把 ↑1 ↓0
大伙儿不是在编历史书,无非一群老百姓聊点老辈们的旧事,即使跟事实稍有出入也无妨。 期待好文继续。
2005-04-29 00:54:04分页 全看 树展
续完 ↑11 ↓0
现在网上年轻人,说到鬼子来了似乎只有两条路,抗日或者做汉奸。但在当时,老百姓听说日本人来了,只有一个念头:逃难。我爷爷一家关了工厂,跟着难民逃回了老家。可怜爷爷奶奶所有的积蓄都投在工厂的设备上,随身的只有一点点钱。一开始县城也不敢呆,一路逃回乡下种地。我爷爷从小就在城里长大,虽说 ...
2005-04-28 23:59:06分页 全看 树展
续四 ↑2 ↓0
说到三爷爷的遭遇,我又想起另一个人。此人是我奶奶娘家的亲戚,留过洋,解放前是中国蚕桑界的权威。他家在乡里的口碑很差,解放时土改给评了个恶霸地主。但他却毫发无损,安然在杭州做他的太平绅士,跟我三爷爷是天壤之别。这个例子说明两点,第一,狡兔要三窟;第二,有点专业上的真本事,在关键时刻 ...
2005-04-28 23:07:40分页 全看 树展
长乐好地方啊 ↑0 ↓0
听老家的人说,长乐现在富得流油啊。 我家的族谱在文革中也丢了好几本,现在我父亲手里的是后来又重抄的。copy件多,就是有这个好处。但老祖先传下来的那本原件我也没见过,不知道在不在了。 ...
2005-04-28 22:59:27分页 全看 树展
续三 ↑2 ↓0
前面说了,三爷爷为人比较吝啬刻薄,其实太奶奶说过他很多次,但三爷爷听不进去。我太奶奶是个很有见识的女人,念过小学(那个年代读过书的女人很少)。太爷爷不长进,这个家很大程度上靠她撑下来。我爷爷去世后,奶奶迫于生计去外地做工,把我父亲留在太奶奶那里直到他上中学,所以太奶奶跟我们这一房 ...
所有帖 / 9 上页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