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足道
注册:2003-08-08 03:45:16
从五品下:朝散大夫|游击将军
从五品下:朝散大夫|游击将军
💧6142
🌟342
💓0
🌟342
💓0
家园
从明朝角度来说,这个仗打得得不偿失(应该要点陪款什么的)。而且日本人还认为自己只是撤退,并没有败。
在天涯煮酒论史,关于光武和汉高的讨论和别人说了几十帖。现在看到这个话题都比较腻。汉高其人,没什么能力,品行又差。较之既能将将又能将兵,文武双全的光武,岂能类比。 似乎受后汉书中,董卓取消和,安,顺,桓四帝庙号的影响,大家多认为和帝也不怎么样。但历史上的汉和帝,在幼年时,看到 ...
在中国史学研究上,和宋史的轻南宋重北宋一样,汉史也是重前汉轻后汉。随便翻某一本秦汉史的著作,西汉部分都大大多于东汉部分。厚此薄彼这一点,就好似某人有两个儿子,但自己总爱吹嘘好的那个。但东汉真的就差那么多吗?可以试着比下两汉的皇帝,西汉的皇帝整体上和平均值显然要高于东汉。但两个朝代 ...
在彭被打倒后,太祖某次见到粟和他说,是彭德怀整你啊。 至于睿忠亲王多尔衮,如果不是乾隆给他平反,乾隆的后人,没人敢给多平反。
当时就是换个正德那样的皇帝,都比崇祯强。看庄烈帝最信任的那几个人,温体仁善于撮摸上意,杨嗣昌能力有限。朱由检的识人能力也没有啊。
何某愧领了西西河的特约嘉宾,不胜荣幸。俺和铁手兄的想法一样,明清史部分太严肃压抑。而汉唐部分就轻松愉快了。所以我随手写了篇汉朝的帖子,唐朝部分还在准备中。 如果要转载,请和我联络 上一篇帖子和大家聊的是汉光武帝刘秀,这篇帖子和大家说一说他的儿子,明帝刘庄。 ...
在清高宗时,弘扬忠臣和谴责贰臣在同时进行。袁的惨死,他的对手表现出同情来,也是很正常的。另外,袁被下狱到被处死有好几个月的时间,如果庄烈帝真是明君,几个月的时间还调查不出来真相?另外,明的士大夫,大臣们对皇帝还是可以有影响的,象后来的明清议和,皇帝有心,大臣们冒死进谏,崇祯不还是 ...
如果有太祖,成祖,仁宣二宗和孝宗,或者张居正主征,加上明充实的国力,辽东可定。但庄烈帝加袁的组合肯定不行,崇祯即使给他徐,常,他也不会用。
说袁崇焕本意是与金议和,让后金自行后退,有何依据? [COLOR=blue]这个在天聪朝的《东华录》和金庸的《袁崇焕评传》里都有提及的。[/COLOR] 袁崇焕训练关宁骑兵以前,明军不擅野战是事实,但以“宁锦大捷”为标志,“明军部擅野战”在山海关一线已经成为历史。 ...
明史 袁崇焕传 七月,崇焕入都,先奏陈兵事,帝召见平台,慰劳甚至,咨以方略。对曰:“方略已具疏中。臣受陛下特眷,愿假以便宜,计五年,全辽可复。”帝曰:“复辽,朕不吝封侯赏。卿努力解天下倒悬,卿子孙亦受其福。”崇焕顿首谢。帝退少憩,给事中许誉卿叩以五年之略。崇焕言:“圣心焦劳 ...
现在民族团结,和睦相处是最重要的。现在没有特权民族,但还有特权阶级。想起了前明时,明太祖的宗室后裔也是不纳税,不参加科举。有老百姓供养。
忠臣,孝子人人敬仰,这个不分国界,种族。彼时各为其主。老兵兄说的袁督师的结局,我觉得还有一种可能,就是袁督师也有可能死在流寇之手。这个杨嗣昌就是个例子。以崇祯的多疑性格,却始终对他信任有加,杨最后是活活累死的。杨对得起崇祯了。 ...
三以先主绍汉而系之正统者,为汉惜也;存高帝诛暴秦、光武讨逆莽之功德,君临已久,而不忍其亡也。若先主,则恶足以当此哉? 光武之始起也,即正讨莽之义,而誓死以挫王邑、王寻百万之众于昆阳,[COLOR=blue]及更始之必不可为君而后自立[/COLOR],正大而无惭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