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粟裕大将公案平反的侧面 -- 温相
粟裕的问题迟迟得不到平反或者说恢复一定的名誉,这和整粟裕的人有关。我党历史上素来有这么三种整人结论:一种是好人整好人;另外一种是坏人整好人;再一种是好人整坏人。
对于后两种都好办,自然是平反和继续。唯独第一种一般都比较棘手。再有,如果里面牵连了领袖在内,问题就会更加复杂化。比如刘伯承一事,以刘邓的关系和后来政治上的清明与拨乱,小平给伯承平反只是指顾之间的事情。然而,直到伯承死后,小平在悼念刘帅的文章中才一笔带到当年那场关于教条主义批判对刘帅所采取的不公正的态度的历史。而且,也只是泛泛而谈,其后,中央再一次的发文澄清此事,然而,丝毫不及毛泽东和彭德怀,为什么?一个是领袖,一个是海瑞,两个人都是正面的典型,
他们整刘伯承属于好人整好人,用我党处理此事的观点称:模糊哲学。
下面再看看粟裕当初的公案,其实也是一个道理,整粟裕的人是毛泽东、彭德怀、黄克诚、聂荣臻。粟裕死前,聂荣臻和黄克诚都还健在,而此二人的历史定义都是难得的好人,特别是黄克诚的为人是党内公认,再者,黄克诚之所以批判粟裕也是从工作和观点出发,不及私人的一切问题。或可说成争议也行。聂荣臻和粟裕是因为责权利的问题引发的矛盾,也属于工作范围之内的。而毛泽东、彭德怀之所以整粟裕也是各有各的帐。然而,不论从这四位中谁的角度看,都是属于好人整好人。无法严格的界定粟裕公案的结论,所以,陈云后来有过一个讲话,就是关于这类问题和人事一律不再提起。受害人也不要提了。停止争论。粟裕本人表示坚决服从。再者,粟裕从文革中后期就开始复出,待遇上一直没有降低,也没有窜贬。
直到聂荣臻死后,粟裕公案的最后一个当事人去世之后,中央才又为此专门下发一个文件解释和澄清此事的来龙去脉。所以说第二代领导集体核心阻挠这件事实际是不可能的,也是没有这个必要的。事实是恰恰在第二代领导集体执政期间,中国自从建国以来的冤假错案得到最大的平反和昭雪。
而且,这种平反的问题不仅我党是这样办理的,就是在中国的历史上也是不为鲜见的。例如满清对于入关的奠基人多尔衮的问题的反复就是一个鲜明的例证。多尔衮是被顺治定性为谋逆,康熙虽以宽大著称,但是,对于其父的结论还是不敢推翻的,雍正在位时间较短,没来得及考虑这样的历史积案,然而到了乾隆时期,时机基本成熟,因此很快给予多尔衮足够的历史尊崇。以皇族血亲尚且如此,遑论其他了。
不错,这类所谓好人整好人的例子事后大多不给书面的明确结论,大家心里明白就过去了。
比如民主建国军暴动案,本来不算复杂,可主要是邓、徐、薄等办的,找不到个“坏人”来替替罪,就没法定性,一直拖到八十年代,以“口头平反”了结。老邓到最后也说了愧疚的话
这也算是我们这个民族的一个文化传统吧
他承认我党确实苛责了高树勋,对待他不公平,不过这件事的起因还是毛泽东有过一个比较严肃的讲话之后给定的调子。
不过是所谓,找不到坏人替罪才是实质,老西精辟。
老毛的案有什么不好反的,多多益善。关键是另一个死了的是新树的神,两个活佛就更不好缠些。
只要历史能够备准确的记录下来,时间会做出公正的结论。
为岳飞平反的是脱脱,为袁崇焕平反的是张廷玉。(从史书上讲的,非朝廷的)
但有公正的史官,直笔信史,浮云蔽日,终有散时。
所以,可忽略不计了。
觉得自己冤呀
江青撕下陈伯达的领章说:“你是书呆子,也配解放军?
”陈伯达气愤的说:“乌鸦。”等江青走后,他说:“如果不是主席谁瞧得起你?”后面这句话被康生给告密了。
是五号人物,中央文革组长,在副组长江青面前窝囊成这样!
所谓得到平反,不过是朝里还有代言人或者现实需要某种姿态,否则就算了。
这句话最早是他和叶剑英说的,后来毛泽东听到之后很不高兴,陈伯达就不敢说了,就还是改成小小老百姓那个口头禅了。
陈伯达虽然位居常委中第四(打倒陶铸之后),然而在江青眼中他只是毛泽东的秘书而已,而秘书也就是仆人之一
,在主妇看来还不就是呼来喝去的。
和康生城府不能比,吃过康生好几次亏。康生也讥讽他‘乌龙院’院长。康生若不早死,粉碎‘四人帮’的阵营中也许还会有他的。康生也是个说不完的话题,温相来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