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半原创】哀伤的王子--莫迪里阿尼 -- 猫元帅

共:💬12 🌺23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半原创】哀伤的王子--莫迪里阿尼

1920年1月31日下午,一小队人静静的走在巴黎的街道上,低沉而忧伤。他们默默地跟在一辆朴素的灵车后面,慢慢冲开凝聚的空气,向着目的地--拉雪兹神甫公墓走去。在公墓的一角,一位犹太教士为亡者做了祈祷。鲜花覆盖了整个墓地。无声的人们无声的离去。

三年后,另一队人来到了这里。他们打开了墓室,轻轻的放下了另一口棺材。在新制作的墓碑上,用意大利文刻下了这样的文字:

“画家阿马迪奥、莫迪里阿尼。1884年7月2日生于利夫诺。1920年1月24日逝世于巴黎--在他即将成功之际。

珍妮、赫比特娜。1898年4月6日生于巴黎。1920年1月25日逝世于巴黎--为伴侣献出了生命。”

一、童年

莫迪里阿尼的父亲弗拉米尼奥是个煤炭和皮革商人。母亲尤格尼亚、辛格出身于富裕家庭,受过良好的教育,精通几门外语。据说是哲学家斯宾诺莎的后裔。在利夫诺这个犹太人聚居的城市,日子过得还算不错。

然而到了1884年,弗拉米尼奥的生意却出了问题,不得不宣布破产。当法官来查封财产的时候,发现床上躺着一个产妇,怀抱着一个刚出生的婴儿。在产妇的床上,堆满了家中的细软。根据当地的法律,如果破产者家中有产妇,产妇的床和上面的物品免予查封。一家人凭着这条法律,总算是保住了这仅有的资产。

这个婴儿,就是莫迪里阿尼。

破产的一家搬到了贫民区,在祖父的接济下生活。也许是贫穷影响了小莫迪里阿尼的健康,他不得不长时间卧床。但是幸运的是,他却有一个文化修养很高的母亲。母亲找来很多文学名著和诗歌念给小莫迪里阿尼听,久而久之,他也能背诵但丁等名家的作品了。

和其他的孩子一样,小莫迪里阿尼被送进了学校。但是,天才的光芒是不会被埋没的。1898年,他的母亲考虑到他的健康和他的天赋,终于下决心让他退出了普通中学,进入利夫诺最著名的米切利画室专门学习美术。这在当时的犹太家庭来说,绝对是一个惊世骇俗的举动。

莫迪里阿尼在米切利画室学习了两年,受到了严格的基础教育。然而,似乎是上帝故意要折磨折磨这个“意外之作”,就在莫迪里阿尼十六岁那年,它的肋膜炎复发,导致肺结核,他不得不结束了当时的学业,回到家中修养。

在当时,肺结核几乎就是不治之症,只能靠疗养。于是,在叔叔的帮助下,母亲带着莫迪里阿尼来到了美丽的意大利南部地区。在疗养期间,莫迪里阿尼在母亲的陪伴下,周游了意大利,参观许多著名的博物馆和教堂。优雅的古意大利风格,在莫迪里阿尼幼小的心灵里面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并成为他终生的财富。

1902年,基本恢复健康的莫迪里阿尼考上了佛罗伦萨美术学院的自由人体画学校。学习了一年之后,又如愿的考上了威尼斯美术学院。

关键词(Tags): #莫迪里阿尼
家园 哀伤的王子--莫迪里阿尼(二)

二、“波希米亚人”

在威尼斯美术学院学习的三年期间,莫迪里阿尼的绘画能力突飞猛进。同时,他也接触到了大量的当时先进的绘画理念和表现方法。作为一个天才,莫迪里阿尼敏锐地捕捉到了欧洲绘画艺术发展的方向,他不再满足于当是意大利的艺术氛围。于是,当他一毕业,立即就来到了当时世界艺术的中心、画家心目中的圣地--巴黎。

从十九世纪末开始,在巴黎的蒙马特高地和蒙帕纳斯地区就形成了一个各国艺术家的聚居区。低廉的出租屋、中低档的酒吧、画廊、咖啡店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国的有志青年,他们怀着各自的梦想来到这里,又因为共同的理想而走到一起,渐渐的形成了一个个的艺术群体。自由、无拘无束但是却朝不保夕的贫穷生活是他们的特点,人们把他们称为“波希米亚人”。

刚刚来到巴黎的莫迪里阿尼并没有成为一个“波希米亚人”。由于家境还比较宽裕,他租了一间公寓,家里布置得干净整齐,墙上挂满了古典名作的复制品,书架上放满了但丁、波特莱特、尼采等人的著作,甚至还拥有一架钢琴。这在当时的蒙马特高地绝对算得上奢侈。因此,人们只是把他当作一个爱好艺术的美男子而加以关注的。

刚到巴黎的莫迪里阿尼点看全图

但是,残酷的现实很快就让莫迪里阿尼感到警醒。当时,德雷弗斯案件的余温尚在,犹太人仍然受到敌视。同时,世俗的社会也不断的敲打着他的内心。莫迪里阿尼渐渐意识到,如果不冲破他犹太人的思维,打破现有的生活方式,他将碌碌无为,直到消亡。可是,应该怎样去做呢?

当时的那些“波希米亚人”按现在的观点来看,绝对是标准的“愤青”。惟一不同的是,这些“波希米亚人”拥有非凡的天赋。他们愤世嫉俗、怀才不遇,但是宁肯挨饿受冻、默默无闻也绝不向世俗的趣味和金钱的势力低头。而这些,对于崇拜尼采的莫迪里阿尼却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渐渐的,他也成为了“波希米亚人”的一员。

他的住所变得乱七八糟,墙上的画不见了,钢琴也没了。他开始酗酒、抽大麻。很快就变得入不敷出。不得不经常在下等旅店或朋友家寄宿,甚至到火车站过夜。而这,仅仅是他来到巴黎的一年之后。但是,这正说明了莫迪里阿尼处在寻找新的自我的阶段。

一年之后的莫迪里阿尼

点看全图

1907年,莫迪里阿尼参加了“独立美术家协会”。为了反对官方沙龙的垄断,“独立美术家协会”组织了不评奖、不干涉的“独立美术家沙龙”,这里成为当时激进派艺术家的大本营。1908年,莫迪里阿尼参加了“独立美术家沙龙”的一次展览,但是并没有引起什么反响。倒是一同参加展览的毕加索开始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走出了困境,逐渐成为立体派的旗手。

莫迪里阿尼仍然穷困。有个叫昂热利的小商人出于好心,以极低的价格收购一些无名穷画家的作品。但是他几乎双目失明,在选画的时候,必须让它的外甥把画面内容详细地告诉他。莫迪里阿尼曾经苦笑着说道:“我只找到一个买主,可他却是个瞎子。”另一个帮助他的人是保罗、亚力山大博士。他买了莫迪里阿尼的一些画,还在自己开办的“合作社”里为他找了一个画室。实际上,这个“合作社”不过是一个穷苦艺术家的收容所。

1909年春天,莫迪里阿尼移居到蒙帕纳斯的法基埃尔街。经过亚力山大博士的介绍,他认识了当时二十三岁的罗马尼亚雕塑家布朗库西。在布朗库西的影响下,莫迪里阿尼迷上了非洲黑人雕刻,全身心地投入到石雕像的创作当中去。他认为泥塑翻模的方法太“软”,而是直接在石头上雕刻,创作出了一批颇具才情的作品。然而,雕刻时产生的石粉严重的伤害了他的肺部。有一次朋友发现他躺在正在做的雕像下不省人事。

点看全图

同年,莫迪里阿尼的朋友,意大利人马里内蒂在巴黎的《费加罗报》上发表了著名的《未来主义宣言》。但是莫迪里阿尼却拒绝签字,因为他反对未来主义否定一切传统、甚至主张烧毁博物馆的理念。

亚力山大博士为莫迪里阿尼找了个男爵夫人作为买主。男爵夫人当时穿的是红色衣服,但是莫迪里阿尼却给画成了黄色。最后男爵夫人没有买下这幅画。(1909年)

点看全图

大提琴手(1909)

点看全图

家园 哀伤的王子--莫迪里阿尼(三)

三、洛东达咖啡店

在蒙帕纳斯林荫道与拉斯配尔林荫道的交汇之处,有两家咖啡店,由于艺术家们的光顾,成为了现代美术史上的“重要地点”。其中一家就是洛东达咖啡店。

1911年,一个叫利比昂的商人成为了这里的老板。大胡子,板刷头,身材魁梧,一条腿有点儿跛。他是个好心人,很欢迎这些落魄艺术家,甚至在冬天还允许没钱买煤的艺术家在咖啡桌上过夜,这已经违反了当时的规定。但是,利比昂只是喜欢并同情这些艺术家,并不欣赏他们的作品。曾经不止一个人劝说他买一些这些艺术家的作品,说不定以后会发大财,但都被他拒绝了。

此时的莫迪里阿尼被称为“蒙帕纳斯的王子”。一方面是因为他漂亮的外表,另一方面是因为他那特立独行的行为和高傲的、决不向世俗低头的性格。他的画笔只属于他的内心。如果他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那他也不会参加任何别的风格。对他来说,只有成功和毁灭两条路。

和其他人一样,莫迪里阿尼也成了洛东达的常客。在他身无分文的日子里,他会坐在咖啡店的角落里,观察着周围的顾客,然后向跑堂的讨来一张纸,画上某个客人的速写,在下面签上“莫迪里阿尼 犹太人 5 法郎”。然后走到哪个顾客前,以一幅高傲的神态将画递上去,要求对方付款。如果有些慷慨的客人付给他10法郎,他会一本正经的说道:“不,价格是5法郎。”当然,这些钱瞬间就会变成酒和大麻。他还把成册的速写交给画商。画商勉强同意支付极低的价格,这使莫迪里阿尼大为光火。这些速写也就变成了草纸。利比昂有时候出于好心,也会买一些莫迪里阿尼的画,因为这是惟一会使莫迪里阿尼接受援助的方法。当莫迪里阿尼饿极了,他也会到附近的意大利餐馆去。找到老板萝丽莎,要求用一张速写换一盘通心粉。萝丽莎明白他的想法,于是把画挂在墙上,用来安抚莫迪里阿尼的心。但是萝丽莎不允许莫迪里阿尼多喝酒,为此莫迪里阿尼大吵大闹,还将墙上的画扯下来撕掉。

在莫迪里阿尼最痛苦的时期,洛东达咖啡店是惟一能带给他安抚和温情的地方。那些同样身无分文的穷画家和穷诗人、女模特和女学生,是仅有的能让莫迪里阿尼感到归属感的群体。

十月革命后,一些俄国士兵经常到洛东达咖啡店来找俄国侨民,想尽快回国。警察因此把这里看做危险地区。胆小的利比昂卖掉了咖啡店。另开了一家,离开了“波希米亚人”,他似乎也感到了孤独与寂寞,没几年就去世了。

四、朋友们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造成法国经济的衰退,这些艺术家也变得更加窘迫。更糟的是,保罗、亚力山大博士入伍了,莫迪里阿尼失去了保护人。穷困而无望的生活,使得他更加依赖于酒精和大麻。他还迷上了诺查丹马斯(就是那个说1999年世界完蛋的人),一种悲观的情绪笼罩了莫迪里阿尼。他只得靠更大量的酒精和大麻来麻醉自己。

还好,诗人马克思、雅各布给莫迪里阿尼找了一个新代理人,他就是保罗、高姆。保罗高姆一开始有些犹豫,他征询诗人阿波利乃尔的意见,阿波利乃尔非常欣赏莫迪里阿尼,当然表示支持。于是,保罗高姆就为莫迪里阿尼找了一间画室。但是,实际上莫迪里阿尼的境遇并没有什么改变。从1914年到1916年,几乎只有保罗高姆买过莫迪里阿尼的画。但是莫迪里阿尼对于高姆仍然是充满感激的。他曾在一张高姆画像上用意大利文写下了“新领路人”。以他的性格,这只能表示莫迪里阿尼的感激是发自内心的真诚的。

马克思雅各布

点看全图

保罗高姆注意左下角的“新的领路人”

点看全图

1916年11月,莫迪里阿尼和毕加索、马蒂斯、基斯林等人在一个瑞士画家的工作室里举办了一个小型画展。波兰诗人兹波洛夫斯基前去观看,回到家后他十分兴奋的告诉妻子安娜:“我找到了一个比毕加索还强一倍的画家。”经过协商,兹波洛夫斯基代替保罗高姆成为了莫迪里阿尼的代理人。

对于莫迪里阿尼来说,兹波洛夫斯基是名副其实的“保护人”。他每天给莫迪里阿尼15到20法郎的生活费,但是不能给多,那样会马上变成酒和大麻。他还会供给莫迪里阿尼画布和颜料,为他找模特。如果找不到模特,他会让夫人安娜来作模特。如果发现莫迪里阿尼泡在咖啡店里,兹波洛夫斯基会去把他拉回画室。兹波洛夫斯基还会带着莫迪里阿尼的画,百折不挠的从一家画廊走到另一家画廊,企图说服老板们买下它们。但是这都是徒劳的,在战争时期,没有人愿意这么干。莫迪里阿尼不仅自己常到兹波洛夫斯基家噌饭吃,有时候还带上朋友苏金。这个苏金是白俄罗斯画家,在一般人眼里就是个又脏又臭的乞丐。但是,兹波洛夫斯基每一次都很热情的欢迎他们。有一次莫迪里阿尼居然在兹波洛夫斯基的门上给苏金画肖像,还对兹波洛夫斯基说:“有一天你可以卖掉这扇门,他会象黄金那样值钱。”

其实兹波洛夫斯基那时也很穷,只靠自己的一点稿费生活。但是出于对穷哥们的爱,他还是把收入的大部分用来买画。这完全是一种侠义行为。

兹波洛夫斯基

点看全图

安娜

点看全图

家园 沙发快抢,好文慢看。逐篇花过。
家园 哀伤的王子--莫迪里阿尼(四)

五、女人

莫迪里阿尼从小就会背诵但丁的作品。在《神曲》中,诗人在一个好的不能再好的地方与心中的美女贝亚德丽彩相会。贝亚德丽彩引导诗人飞上九重天,使得诗人领略了上帝的伟光。

俗世中的莫迪里阿尼也遇见了自己的贝亚德丽彩。

1914年,经雕塑家切克特的介绍,他认识了英国《新时代》杂志的记者,贝亚德丽彩、海斯廷斯。这是巧合,还是命中注定?

他们的第一次会面并没有什么美好的回忆。当天莫迪里阿尼喝得烂醉,谁也不知道他说的是什么。不过“蒙帕纳斯的王子”不是白叫的。几天后,两个人又在洛东达咖啡店相遇,这一次莫迪里阿尼潇洒的风度、高雅的言谈博得了贝亚德丽彩的好感。而贝亚德丽彩美丽的脸庞、强烈的个性也深深吸引着莫迪里阿尼。

事情就是这样简单,象电影一样。不久,他们就同居了。

贝亚德丽彩的出现改变了莫迪里阿尼。使他的情绪变得好起来。她对莫迪里阿尼最大的影响,就是把他从沉迷于雕塑的状态拉回到油画的创作上。“画油画吧,亲爱的,因为你毕竟是个画家,对吗?”枕边风的威力,一般来说是大于台风的。世界从此多了一个画坛巨匠。也正是在这个时期,莫迪里阿尼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他的很多传世名作都是以贝亚德丽彩为模特的。

然而,激情终究是要过去的。当初两个人走到一起,很大程度上是满足了双方的虚荣心。同时,双方都有强烈的个性,事实证明,这样的两个人根本合不来。

贝亚德丽彩想彻底改变莫迪里阿尼的生活方式。他觉得既然莫迪里阿尼出生于一个有教养的家庭,就应该保持一种有教养的样子。可是莫迪里阿尼似乎更喜欢那种“波希米亚人”似的生活。这让贝亚德丽彩非常失望。以至于她有一次当着众人的面说出:“莫迪里阿尼,您别忘了您是位绅士,您的母亲是位上流社会的太太……”这样的刺伤莫迪里阿尼自尊心的话。如果是别的人,莫迪里阿尼一定会暴跳如雷。但是这一次他一声不吭,只是用手疯狂的抠墙皮,甚至想把砖抠出来,结果弄得双手鲜血淋淋。而贝亚德丽彩对此无动于衷。

更要命的是,贝亚德丽彩自己也很能喝。有时两个人都喝高了,莫迪里阿尼抡着酒瓶,贝亚德丽彩舞着鬃刷,两个人能从楼上打倒楼下。一边还大吵大叫,互相咒骂,搅得四邻不安。

有一阵子,贝亚德丽彩曾经躲出去,但是很快莫迪里阿尼就追了过去。如此打打闹闹又过了一阵子,贝亚德丽彩下决心彻底分手。随后就回了英国,1943年在伦敦自杀,时年六十四岁。

贝亚德丽彩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在莫迪里阿尼的女友中,还有两位很重要的人物。一个是加拿大人西蒙娜,她在1916年与莫迪里阿尼一见钟情,后来怀了孕。不过孩子生下来的时候两人已无来往。莫迪里阿尼死后一年,西蒙娜也因肺结核而死。孩子由他人收养下落不明,不过据见过孩子的人说,孩子张得很像他父亲。

另一位是年轻的波兰女人、莫迪里阿尼日后的证婚人之一,露尼娅、柴可夫斯基夫人。柴可夫斯及夫人很优雅,是那种让莫迪里阿尼神往的女人。但是柴可夫斯基夫人很清醒,两个人一直保持着友好的、互相尊重的朋友关系。

柴可夫斯基夫人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家园 哀伤的王子--莫迪里阿尼(五)

六,画展

1915年,莫迪里阿尼和画商贝丝、威尔进行了联系,希望能举办个人画展。但是贝丝威尔拒绝了,因为在她看来,莫迪里阿尼就是一个酒鬼。但是随着莫迪里阿尼艺术上的逐渐成熟,再加上兹波洛夫斯基的不停劝说。贝丝威尔改变了看法,终于同意在自己的店里为莫迪里阿尼办一次个人画展。

1917年12月3日星期一,莫迪里阿尼的画展布置完毕,海报也贴出去了。艺术界的朋友和其他客人熙熙攘攘的前来助兴。

到了晚上,突然从人群中挤进来一个警察。他来到贝丝威尔面前一脸严肃的说道:“警察总监命令你取下那些裸体画。”哄……人群爆发出一阵嘲笑。虽然贝丝威尔对于警察的无理干涉感到气愤,但是此时还是不要与警察作对为妙。四幅裸体画被取了下来。警察满意了,可是观众却不干了。这个警察没了主意,只好又去向总监报告。

过了一会,那个警察回来了,说总监大人要他立刻到警察局去。

愤怒的观众簇拥着贝丝威尔来到了警察局。见到总监,贝丝威尔问道:“是您要我来得吗?”

“是的。我命令您取下这些破烂货。”总监傲慢的回答。

人们愤怒了,七嘴八舌的与总监争论起来。总监被激怒了,他强忍怒火,说道:“如果我的命令得不到执行,我将不得不将这些画全部没收。”

“遗憾的是,我感到幸运,因为行家不同意您的观点。我不明白,这些裸体画有什么不好?”贝丝威尔平静的说。

“这些裸体画……”总监无言以对,结巴了半天,才蹦出一句话来:“这些裸体画……她们……她们有毛。”

有毛者,露点也。露点是要被删贴的。

没办法,贝丝威尔只得停办画展,以示抗议。

除了卖出去的两幅画外,为了不使兹波洛夫斯基难堪,贝丝威尔自己出钱买下了五幅画。

第一次画展只展了一天就结束了,莫迪里阿尼气得要死。但实际上这次风波却使他出了名,因为大家都想看看这些“有伤风化”的画是什么样子。

四幅裸体画,均创作于1917年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家园 哀伤的王子--莫迪里阿尼(完)

七、珍妮

上帝基本上是公平的。他给了莫迪里阿尼绘画的天才,就给了他不幸的生活。

上帝也是仁慈的,他创造了一个孤独的天才,就要创造出另一个灵魂来陪伴他。

这个灵魂就是珍妮。

珍妮、赫比特娜认识莫迪里阿尼的时候是克拉西美术学校的学生,十九岁。出身于一个刻板的天主教家庭,父亲是杂货店伙计。珍妮体貌端庄、举止文雅、性情温柔,栗色的头发梳成了两条小辫。由于皮肤洁白,被起了个“椰子心儿”的外号。作为一个美术学校的学生,那些“波希米亚人”的生活是有着巨大的吸引力的,甚至让人神往。因此,珍妮和同学一起来到了洛东达。这样的女学生,对于那些落魄艺术家来说,是具有震撼力的。而那位“王子殿下”也自然的引起了珍妮的注意。因此,1917年春天,两个人认识不久便难舍难分了。

由于莫迪里阿尼是个犹太人,所以珍妮保守的父母坚决不同意他们的婚事。但是,上帝的意志是不可违抗的。腼腆的珍妮为了自己的“莫迪”,暂时断绝了和父母的关系。

1917年7月7日,由兹波洛夫斯基和柴可夫斯基夫人作证婚人,莫迪里阿尼和珍妮举行了订婚仪式。莫迪里阿尼自己草拟了一份婚约“今天,1917年7月7日,我发誓:只要文书齐备,就同珍妮、赫比特娜小姐结婚。”在兹波洛夫斯基的帮助下,他们在查米埃尔街8号找了一套房子,备齐了生活用品,开始了幸福的生活。

珍妮的出现,为莫迪里阿尼带来了精神上的慰籍。在莫迪里阿尼的眼里,珍妮彷佛一位女神,用她那纯洁而美丽的心,抚慰者自己孤独的灵魂。珍妮无私的奉献,支撑着莫迪里阿尼度过艰难的生活。莫迪里阿尼也把自己全部的深情融会于笔端,他为珍妮所画的肖像,可以说是他作品里最具温情、最美丽的一部分了。

珍妮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虽然珍妮带给莫迪里阿尼精神上的温暖,但是他的身体却一天一天的垮下去。他咳嗽不止,只能大量饮酒来止咳,这无异于饮鸠止渴。

1918年春天,莫迪里阿尼朋友们的觉得不能再这样下去了,纷纷劝他到南方去休养一阵子。起初莫迪里阿尼不同意,他大概也感觉到自己的时间不多了。但是当时珍妮已经怀孕。再加上巴黎经常被德国人轰炸。为了珍妮和孩子,莫迪里阿尼终于同意到南方去。

莫迪里阿尼夫妇、兹波洛夫斯基夫妇、藤田嗣治夫妇以及珍妮的母亲一行人象徒步旅行一样从巴黎出发。于1918年3月到达了尼斯。熟悉的地中海风光使得莫迪里阿尼仿佛回到了家乡,他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精神,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

1918年11月29日,莫迪里阿尼的女儿出生在尼斯。取名叫珍妮、莫迪里阿尼。由于两人没有正式订婚,所以孩子是以母亲侄女的名义登记的。

刚刚当了父亲的莫迪里阿尼异常兴奋,他写信给母亲,说要戒烟、戒酒,专心画画。法国南部的气候也使得莫迪里阿尼的身体有所好转,他感到精力旺盛,信心十足,准备开始新的生活。

1919年5月底,莫迪里阿尼夫妇回到了巴黎。巴黎的报纸做了简单的报道,可见他已有了小小的知名度。在英国举行的“法国现代美术作品展”上,莫迪里阿尼的作品也引起了小小的轰动。似乎美好的未来已经在向他招手了。

可惜好景不长,到了1919年底,莫迪里阿尼的身体急剧恶化,出现了震颤呓语,并且经常眩晕。导致他越来越狂躁,再次酗酒。似乎是回光返照,这一时期他的创作打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作品流畅而细腻。

莫迪里阿尼去世前几个星期的自画像

点看全图

1920年1月,他为音乐家马里奥画了一幅肖像,他称这幅画为“新的一年,新生活的作品。”他仍然对未来充满希望。

1920年1月的一个寒冷而下雨的日子。莫迪里阿尼和朋友一起去看望一位画家,到了目的地,他却坐在门外没有进去。他感觉自己实在没有力气走上台阶。两个小时后,朋友们发现他已经不停的颤抖。当朋友们搀扶着他回家时,他已经开始说胡话。说他在等一条船,这条船将带他去一个新奇的地方。

回到家以后,莫迪里阿尼开始发高烧,一病不起。兹波洛夫斯基闻讯后,天天来照顾他。但是几天之后,兹波洛夫斯基自己也因为感冒而病倒了。住在莫迪里阿尼楼下的画家奥利茨刚巧不在家。等到奥利茨回家之后,才发现莫迪里阿尼已经生命垂危。屋里没有生炉子,不知所错的珍妮只好于昏迷不醒的莫迪里阿尼挤在床上。这一天是1月22日。

莫迪里阿尼的朋友们赶快把他送进一所慈善医院。将珍妮安顿在旅馆里。莫迪里阿尼再也没有醒来,在最后时刻,他喃喃说道:“我爱……爱意大利。”1920年1月24日,一个伟大的灵魂回到了上帝的身边。上帝把他派到人间,向我们这些凡人展现了神明的力量。当他完成自己的任务后,上帝又把他招了回去。

第二天,朋友们带着珍妮去向丈夫告别,人们非常担心她,因为她已经有九个月身孕了。

悲伤而无助的珍妮只得回到父母家中。但是在这里她并没有得到原谅和同情。当天深夜,绝望的珍妮从五楼的窗户跳了下去,她选择了去天堂继续陪伴那棵孤独的心。

一个过路的清洁工人发现了珍妮的尸体,并且敲开了她父母的门。但是他的父母对此无动于衷,只是冷冷的要这位工人把珍妮的遗体送到她自己家去。清洁工用手推车把珍妮的遗体运到查米埃尔街莫迪里阿尼和珍妮的家门前。可是看门人又不让把遗体运上楼。直到叫来警察,看门人才作出让步。

闻讯赶来的朋友们擦干珍妮遗体上的血迹,把她安放在床上。默默地围成一圈,向她伟大的灵魂致以崇高的敬意。

由于莫迪里阿尼的亲人都在意大利,所以他的葬礼延迟了几天。朋友们为他的遗容做了面模,拍了照。还商量成立一个委员会,集中保管他的遗作,以便为女儿珍妮筹集赡养费。几天后,莫迪里阿尼的哥哥发来电报,委托莫迪里阿尼朋友们的把他的弟弟“象王子那样安葬”。由于兹波洛夫斯基仍在病中,基斯林操办了葬礼。

珍妮的父母固执地反对将珍妮和莫迪里阿尼合葬,而将珍妮单独埋葬在巴黎郊外的一处墓地。人们从莫迪里阿尼的幕前带来一个花圈,献给这位伟大的女性。

他们的女儿珍妮后来被莫迪里阿尼的哥哥带回意大利抚养成人。

直到三年后,莫迪里阿尼的哥哥才说服珍妮的父母同意将珍妮与莫迪里阿尼合葬一处。一对苦难的恋人终于长眠在一起。

点看全图

根据莫迪里阿尼的作品制作的珍妮小像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家园

题 目:莫迪里阿尼名作以2680万美元成交

----------------------------------------------------

意大利著名艺术家莫迪里阿尼的一幅油画《斜躺的女裸体》本周三在纽约以2680万美元的高价成交。这幅作品创作于191年,原本属于美国著名赌场大亨伟恩。

莫迪里阿尼(Amedeo Modigliani, 1884-1920)是意大利著名画家和雕刻家。20世纪早期,莫迪里阿尼在巴黎发展出独立于二十世纪其他画派的风格。他的作品以人物肖像和人物空间为主。他那个人的、优美的拉长手法,总是使人物的轮廓线流畅而又准确,几乎觉察不到层次的肉色调子,塑造丰满而给人以美感的体积。躯干往往是被过分拉长的,但没有怪诞变形的感觉,反而有种田园诗般的沉静和优美。

莫迪里阿尼的作品对以后的先锋艺术家马蒂斯、毕加索、里维拉等人产生了深刻影响。本次展览是40年来美国举办的首次莫迪里阿尼个人作品展。

发表人: 管理员 发表时间: 2003-11-08 来源:www.yishujia.com

点看全图

艺术品,永远是有钱人的玩物

家园 花猫兄

恭喜: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返回 关闭

艺术品,永远是有钱人的玩物

家园 他是我最最最喜欢的两位艺术家之一……

另外一个太有名气,大家都知道的我就不提了 :)

家园 经验值不够了… :(
家园 也是我极喜欢的一位画家,必须花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