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完成《红楼梦》的垃圾化 -- 浮云

共:💬25 🌺25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完成《红楼梦》的垃圾化

《红楼梦》是中国小说的一个高峰。但也就是一个小说高峰罢了,单就中国古典文学艺术本身,也还有唐诗宋词元曲。即或小说本身,也还有能当小说读的《史记》,能当社会标本的《金瓶梅》,普遍被当作历史的《三国演义》,让千千万万英雄儿女向往一生的《水浒》,让全世界儿童喜爱的《西游》。

向未来看,中华民族文化肯定要发展。从逻辑上,这个民族不会再去写一部红楼,因为他们有更多的任务要完成,他们既然生存发展,就必然面向未来。但同样从逻辑上,中华民族也注定会创造更辉煌的文学艺术。

中华民族会以包括《红楼梦》在内的民族成就为营养品。中华民族不会把《红梦楼》这样的历史业绩转化为自己的负担,时间已经证明了这份价值。

但从民国建元以来,中国始终有一批人,以“学者”的外衣,极尽丑化之能事。他们不把红楼梦彻底垃圾化,是不罢休的。

一个人怎么活,是他的事。但一群人垄断浪费社会公共资源,就不是私事。

垃圾红楼的第一步——胡适式研究

胡适仅仅是红学家的代表,之所以选他,是因为他名头大。浮云不认为,俞平伯就比胡适高明多少,更不必说更混蛋的“阶级斗争派”红学家。

胡适这个学者,争议很大。说是学者,深入政海。说是导师,创业不多。说是名家,所留有限。但纵观胡适一生,他确为学者。

正因为胡适是个真正的学者,他和以他为“领头人”的学者,才对红楼梦做出了大错。

胡适一辈子总还做了些事,这些事其中一项,就是以几十年精力,研究红楼梦。这是第一错:圈定研究领域。所谓学问,博大精深。那有学者一辈子搞一本小说的!胡适好赖还算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无论如何有些别的成就。他的徒子徒孙可就丢人透了,居然真就有人一辈子以这本小说为研究领域的。你们就是到建筑工地打打短工,一辈子对社会对人类做的贡献,也比这个大啊。

胡适的研究方法,和他做人做事的道理非常一致。认准了蒋介石,这辈子就卖身投靠。认准了国民党,就一条道跑到黑一直到台湾。认准了婚姻,不幸福也将就一生。认准了脂本,那就以它为基础!这是第二错:圈定研究圣本。胡适指定圣本,是他的事。可他从此开创了一个牛角尖局面,红楼研究,不仅是一本小说,而且是一个版本学!这事情注定没结局了,因为历史是个耗散系统,你非得找到《史记》原稿才能完成司马迁研究,那是没希望了。雪芹原稿甚至原始版,有多大可能存世!

胡适的学品,与他的人品直接相关。此人饱受诟病,就是因为他在为人为事上,并不像他标榜的那样始终如一。比如他明知四大家族贪污腐化,还是卖身投靠国民党,认蒋介石为领袖。以胡适的聪明与才学,他不会不知道他所设定的研究方法,有的永远也不会有结果,可他却坚持认为方向是对的。这是胡适的第三错:坚决神秘化。大凡智力正常的人,都会明白,一部文学作品不可能没有漏洞,一个人的创作,不可能完全公开,有的构思细节,他自己也忘了。硬盘还丢数据呢。可胡适以来的学者们,却抱定一个真理:红楼梦是个迷,这个迷有解。于是,千千万万人,神秘兮兮搞红学。

垃圾红楼的第二步——建立庞大的利益群体

在胡适式研究的基础上,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中国的红楼研究,取得惊天地泣鬼神的建设成就。

建立学术分支。经几十年努力,红学已经是一个不可动摇的学科,在中国古典文学研究领域站稳脚。有教研室,有专项基金,有师门传承,有招生发证。这种体系,成了从业者“活着”的基础。反过来,莫明其妙成名成家的红学家们,又是高校和研究机构掌门人的金字招牌。要靠这个申请国家资金,挤进二一一,合并高校,建博士点……我先吐会儿。

建立庞大的研究组织。有关红楼梦的各种研究团体,从官方到民间,遍布神州大地。大帮大帮的人有了归宿,地方官员有了业绩,媒体有了报道内容,书商有了读者,全凭这些组织的引导。有时想想,红楼研究也挺有贡献,没有这门营生,你让这些玩意儿怎么打发人生?

建立舆论控制权。与《红楼梦》有关的一切,已经是密切相关的利益共同体,只允许一种声音的存在。仅举一例:上海一个小姑娘,今年二十七岁,从十三岁开始续写红楼梦,大半个青春放这事儿上了。媒体一报道,所有的红学家都持肯定态度。妈的,你们还有良心吗?你们自己没女儿吗?少年大学生该不该出现,尚且认真争论几十年,少年续红楼,居然一边倒的肯定!靠!

垃圾红楼的第三步——把曹雪芹彻底变成钱

我不想说什么了。引用一下广东正规平面媒体的最新官方报道:

规模盛大的“红楼梦中人”的海选刚刚进行一周,截至记者发稿时,其官网统计的报名人数已经达 到20.4万人(其中不包括广东赛区报名人数),而在南方网、新浪网和粉丝网报名的广东选手已经超过三万,扣除重复报名的人数,一周内报名的人数还是相当 可观。……数名男选手报名参加“林黛玉”的竞选,让负责报名的活动方吓了一跳。身高172厘米,体重55公斤,看起来文质彬彬的黄冠先接受了记者采访,并大方地说明了自己选择“林黛玉”这个角色的心路历程。

哈哈。各位,知道什么叫群奸吗?

BTW:浮云不反对精读红楼,就如浮云自己精读金庸一样。对于雪个、好猫如诗等河里的红楼名家,浮云是表示尊敬的。特别是那位写饮食的女网友,找不到贴子也想不起名了。你的红楼菜点,让我精神美餐。

补充:终于找到那组系列贴了,作者是柚子,再不会忘了。

但垃圾化红楼梦,有两个祸害:一是严重矮化经典著作,对不起祖宗。二是浪费公共资源,对不起社会。

http://www.duoyuans.com/bbs/viewthread.php?tid=146&extra=page%3D1

关键词(Tags): #红楼梦#垃圾
家园 否极泰来,物极必反,送花——
家园 骂的好!花!
家园 西方人说

“莎士比亚学者已经在靠研究莎翁肚脐眼儿的大小来混饭吃了”,中国的“红学家”也一样

家园 这么说我视野窄了。红学模式不仅中国有。

近来三国研究在红学化。只是不知,这莎学,是向中国红学模仿呢,还是红学模仿莎学,或者异曲同工?

谢天谢地。还有本水浒没被祸害。刘欢的歌,不算YY。

家园 应该是

异曲同工吧

咱总得允许某些人混饭吃,哪行哪业不是如此呢?但非要把混饭吃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就比较让人烦了

家园 支持你的观点

你们爱怎么混都行。

可你们把这上升到个神圣不可侵犯的高度,然后误人子弟,浪费公帑,控制言论,这不就是无懒加小偷吗?

家园 这这这

有些词还是不用吧,回头版主再给删了

家园 红学研究浪费公共资源,对不起社会。完全同意!!!鲜花!

浪费公共资源!!!

是社会的寄生虫!

家园 痛快!

花支持

家园 花之,吃饱了撑着的找点事打发时间就算了

可干吗非拉上一帮子人当跟班捏

家园 应该说

开始一群人有那个兴趣,喜欢钻牛角尖研究,自己找乐子,大家看乐子,那不碍事

后来当有些人把事情上升到所谓正事,开始占用国家资源,从中牟取私利,就坏了

最可恶的是把东西上升到神圣的地步,开始吹嘘什么什么第一什么什么之大成什么什么之精华,并利用上一步掌握的资源优势话语权对其自己进行不断的粉饰

也就是说,最可恶的时候是现在这光景

家园 且看这条

"解放后,恭王府的后花园先后被公安部宿舍、文艺出版社、红楼梦研究中心、国管局幼儿园、天主教爱国会等单位和200多户居民所占据。府邸则被中国音乐学院及附中、中国艺术研究院和中国文联几家“瓜分”。

所谓红学研究, 自己有兴趣, 用自己时间研究也无可厚非, 弄出个中央级事业单位, 一堆人按时领饷, 还占着个文物建筑, 无聊浪费之致.

家园 浮云最近也在反思。是不是破坏了醇厚啊

西西河注重理性,形成了和睦的网上风格。浮云新来,但喜欢这里空气,俺这些原创,确实饱含真情。虽然说有些坛子神人很多,可西西河有同仁性质。

对这种风格,浮云以醇厚二字相形容。

那么浮云有关红楼的几篇贴子,是不是过于犀利,破坏了河里的醇厚?

本来是一品评佳酿的人文风景之地,让俺弄成灌大碗烧刀子然后撒疯的通衢陋巷了。

最近认真研究了一下。英国学者吃莎翁饭,法国学者吃拿破伦饭,不知凡己。文学家史学家甚至科学家,经常利用这些古贤弄点零花钱,课题推陈出新,滔滔不绝。

俺这个老粗,对中国的夫子,是不是有失厚道了。

家园 为何云兄老是对胡适那么不满呢?

“胡适的学品,与他的人品直接相关。此人饱受诟病,就是因为他在为人为事上,并不像他标榜的那样始终如一。比如他明知四大家族贪污腐化,还是卖身投靠国民党,认蒋介石为领袖。以胡适的聪明与才学,他不会不知道他所设定的研究方法,有的永远也不会有结果,可他却坚持认为方向是对的。”

对于胡适为什么一直“抱”着老蒋,个人觉得这不是抱--对于当时的两个选择,国还是共,他做出了选择。为什么是国而不是共呢?《胡适书信选》里一封傅斯年给他的信,如似说,

“我们与xx必成势不两立之势,自玄学至人生观,自理想至现实,无一同者。他们得势,中国必亡于苏联。

...我们自己要有办法,一入政府即全无办法,与其入政府,不如组党,与其组党不如办报。

...我们是要奋斗的,惟其如此,应永久在野,盖一入政府,无法奋斗也。。。。”

胡适是一个自由主义者,他会怎样选择呢?

且胡适对老蒋的批评,决没少过。至于老蒋能不能听进去,另当别论。不过老蒋倒没给他打倒在地,再踏上一支脚,让它永世不得翻身。。。(不知这是不是他跟老蒋走的原因之一)。

至于作为学者的胡适,是“但开先气不为师”。喜欢谈政治,但没深入过--不是没机会,老蒋可是曾许过行政院长,副总统。

即使是对于《红楼梦》的研究--绝没几十年,也就一开始几年,--后来搞《水经注》倒挺长 -- 他收到个甲戌本,觉得是真的,就用他自己的方法作了一些研究。但注意!他从来没有强迫别人跟从!事实上,当时他和蔡元培的争论还被传为佳话--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见解,意见,可以拿出来辩论么!

个人一直以为,自彼以降的“家”们,都少了那样一份包容。现在的红学界,更是如此,这决不是胡所能想象的。

对于云兄封给老胡的三大家,教育家毋庸置疑,史学家,免为其难,至于文学家,估计他自己也不敢这么称。老胡曾说过:哲学是他的“职业”,历史是他的“训练”,文学知识他的“娱乐”。把自己的hobby也做成了“家”,可能他自己也不敢吧?

最后再回到人品,说实在的,个人觉得他应是属第一流的,绝对跑不了。

见笑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