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完成《红楼梦》的垃圾化 -- 浮云

共:💬25 🌺25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完成《红楼梦》的垃圾化

    《红楼梦》是中国小说的一个高峰。但也就是一个小说高峰罢了,单就中国古典文学艺术本身,也还有唐诗宋词元曲。即或小说本身,也还有能当小说读的《史记》,能当社会标本的《金瓶梅》,普遍被当作历史的《三国演义》,让千千万万英雄儿女向往一生的《水浒》,让全世界儿童喜爱的《西游》。

    向未来看,中华民族文化肯定要发展。从逻辑上,这个民族不会再去写一部红楼,因为他们有更多的任务要完成,他们既然生存发展,就必然面向未来。但同样从逻辑上,中华民族也注定会创造更辉煌的文学艺术。

    中华民族会以包括《红楼梦》在内的民族成就为营养品。中华民族不会把《红梦楼》这样的历史业绩转化为自己的负担,时间已经证明了这份价值。

    但从民国建元以来,中国始终有一批人,以“学者”的外衣,极尽丑化之能事。他们不把红楼梦彻底垃圾化,是不罢休的。

    一个人怎么活,是他的事。但一群人垄断浪费社会公共资源,就不是私事。

    垃圾红楼的第一步——胡适式研究

    胡适仅仅是红学家的代表,之所以选他,是因为他名头大。浮云不认为,俞平伯就比胡适高明多少,更不必说更混蛋的“阶级斗争派”红学家。

    胡适这个学者,争议很大。说是学者,深入政海。说是导师,创业不多。说是名家,所留有限。但纵观胡适一生,他确为学者。

    正因为胡适是个真正的学者,他和以他为“领头人”的学者,才对红楼梦做出了大错。

    胡适一辈子总还做了些事,这些事其中一项,就是以几十年精力,研究红楼梦。这是第一错:圈定研究领域。所谓学问,博大精深。那有学者一辈子搞一本小说的!胡适好赖还算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无论如何有些别的成就。他的徒子徒孙可就丢人透了,居然真就有人一辈子以这本小说为研究领域的。你们就是到建筑工地打打短工,一辈子对社会对人类做的贡献,也比这个大啊。

    胡适的研究方法,和他做人做事的道理非常一致。认准了蒋介石,这辈子就卖身投靠。认准了国民党,就一条道跑到黑一直到台湾。认准了婚姻,不幸福也将就一生。认准了脂本,那就以它为基础!这是第二错:圈定研究圣本。胡适指定圣本,是他的事。可他从此开创了一个牛角尖局面,红楼研究,不仅是一本小说,而且是一个版本学!这事情注定没结局了,因为历史是个耗散系统,你非得找到《史记》原稿才能完成司马迁研究,那是没希望了。雪芹原稿甚至原始版,有多大可能存世!

    胡适的学品,与他的人品直接相关。此人饱受诟病,就是因为他在为人为事上,并不像他标榜的那样始终如一。比如他明知四大家族贪污腐化,还是卖身投靠国民党,认蒋介石为领袖。以胡适的聪明与才学,他不会不知道他所设定的研究方法,有的永远也不会有结果,可他却坚持认为方向是对的。这是胡适的第三错:坚决神秘化。大凡智力正常的人,都会明白,一部文学作品不可能没有漏洞,一个人的创作,不可能完全公开,有的构思细节,他自己也忘了。硬盘还丢数据呢。可胡适以来的学者们,却抱定一个真理:红楼梦是个迷,这个迷有解。于是,千千万万人,神秘兮兮搞红学。

    垃圾红楼的第二步——建立庞大的利益群体

    在胡适式研究的基础上,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中国的红楼研究,取得惊天地泣鬼神的建设成就。

    建立学术分支。经几十年努力,红学已经是一个不可动摇的学科,在中国古典文学研究领域站稳脚。有教研室,有专项基金,有师门传承,有招生发证。这种体系,成了从业者“活着”的基础。反过来,莫明其妙成名成家的红学家们,又是高校和研究机构掌门人的金字招牌。要靠这个申请国家资金,挤进二一一,合并高校,建博士点……我先吐会儿。

    建立庞大的研究组织。有关红楼梦的各种研究团体,从官方到民间,遍布神州大地。大帮大帮的人有了归宿,地方官员有了业绩,媒体有了报道内容,书商有了读者,全凭这些组织的引导。有时想想,红楼研究也挺有贡献,没有这门营生,你让这些玩意儿怎么打发人生?

    建立舆论控制权。与《红楼梦》有关的一切,已经是密切相关的利益共同体,只允许一种声音的存在。仅举一例:上海一个小姑娘,今年二十七岁,从十三岁开始续写红楼梦,大半个青春放这事儿上了。媒体一报道,所有的红学家都持肯定态度。妈的,你们还有良心吗?你们自己没女儿吗?少年大学生该不该出现,尚且认真争论几十年,少年续红楼,居然一边倒的肯定!靠!

    垃圾红楼的第三步——把曹雪芹彻底变成钱

    我不想说什么了。引用一下广东正规平面媒体的最新官方报道:

    规模盛大的“红楼梦中人”的海选刚刚进行一周,截至记者发稿时,其官网统计的报名人数已经达 到20.4万人(其中不包括广东赛区报名人数),而在南方网、新浪网和粉丝网报名的广东选手已经超过三万,扣除重复报名的人数,一周内报名的人数还是相当 可观。……数名男选手报名参加“林黛玉”的竞选,让负责报名的活动方吓了一跳。身高172厘米,体重55公斤,看起来文质彬彬的黄冠先接受了记者采访,并大方地说明了自己选择“林黛玉”这个角色的心路历程。

    哈哈。各位,知道什么叫群奸吗?

    BTW:浮云不反对精读红楼,就如浮云自己精读金庸一样。对于雪个、好猫如诗等河里的红楼名家,浮云是表示尊敬的。特别是那位写饮食的女网友,找不到贴子也想不起名了。你的红楼菜点,让我精神美餐。

    补充:终于找到那组系列贴了,作者是柚子,再不会忘了。

    但垃圾化红楼梦,有两个祸害:一是严重矮化经典著作,对不起祖宗。二是浪费公共资源,对不起社会。

    http://www.duoyuans.com/bbs/viewthread.php?tid=146&extra=page%3D1

    关键词(Tags): #红楼梦#垃圾
    • 家园 加一“化”:红楼饭碗化
    • 家园 说得痛快,这两天在看留心五的著作,觉得这老先生

      还不错,他的考据部分,到咱们演艺书场来,估计将巴能混上一个天罡的席位。咱们这里的妙文多了去了,谁也没像他装得这么一本正经。

      至于后面他写的续貂小说:秦可卿之死,贾元春之死,秒玉之死,实在是不入流啊。

      记得当年还有两兄妹,好像姓蒙(多好的姓阿),呕心沥血,整了几十万字,妹妹在前言里使劲感慨经常半夜醒来看见哥哥还在灯下苦读,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终于考证揭露出雪芹兄和乾隆兄争夺一个大姑娘的历史事实。

      • 家园 谢谢支持。我也是勉为其难。

        其实浮云也不那种招猫逗狗的人,把个西西河吵得天黑地暗更非己愿。原本是要告一段落的。

        可眼见江湖倾覆,这红学闹下去上涉祖宗下及子孙。如果三国再跟进,水浒再受侵,日本鬼子当年恶搞西游的余风犹存,这中华大地,不是落得个国将不国的局面?天凯猫有几个愣头青就那么的了,可西西河这样的净土,也有人支持所谓红学。唉。

        为民族生存计,为祖国未来计,这次怎么也得把胡适和他的徒子徒孙好好剥剥皮。

        坐高台看风景,下河里搏鱼虾,那个难那个易?俺浮云是个老粗,就丢这把人,捶这帮臭鱼烂虾!

        谢谢兄弟支持。

    • 家园 浮云兄这个我不同意 玩啥不是玩啊

      不为无益之事 何以遣有涯之生

      用社会资源研究牛克想这些啥的才是浪费呢

    • 家园 为何云兄老是对胡适那么不满呢?

      “胡适的学品,与他的人品直接相关。此人饱受诟病,就是因为他在为人为事上,并不像他标榜的那样始终如一。比如他明知四大家族贪污腐化,还是卖身投靠国民党,认蒋介石为领袖。以胡适的聪明与才学,他不会不知道他所设定的研究方法,有的永远也不会有结果,可他却坚持认为方向是对的。”

      对于胡适为什么一直“抱”着老蒋,个人觉得这不是抱--对于当时的两个选择,国还是共,他做出了选择。为什么是国而不是共呢?《胡适书信选》里一封傅斯年给他的信,如似说,

      “我们与xx必成势不两立之势,自玄学至人生观,自理想至现实,无一同者。他们得势,中国必亡于苏联。

      ...我们自己要有办法,一入政府即全无办法,与其入政府,不如组党,与其组党不如办报。

      ...我们是要奋斗的,惟其如此,应永久在野,盖一入政府,无法奋斗也。。。。”

      胡适是一个自由主义者,他会怎样选择呢?

      且胡适对老蒋的批评,决没少过。至于老蒋能不能听进去,另当别论。不过老蒋倒没给他打倒在地,再踏上一支脚,让它永世不得翻身。。。(不知这是不是他跟老蒋走的原因之一)。

      至于作为学者的胡适,是“但开先气不为师”。喜欢谈政治,但没深入过--不是没机会,老蒋可是曾许过行政院长,副总统。

      即使是对于《红楼梦》的研究--绝没几十年,也就一开始几年,--后来搞《水经注》倒挺长 -- 他收到个甲戌本,觉得是真的,就用他自己的方法作了一些研究。但注意!他从来没有强迫别人跟从!事实上,当时他和蔡元培的争论还被传为佳话--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见解,意见,可以拿出来辩论么!

      个人一直以为,自彼以降的“家”们,都少了那样一份包容。现在的红学界,更是如此,这决不是胡所能想象的。

      对于云兄封给老胡的三大家,教育家毋庸置疑,史学家,免为其难,至于文学家,估计他自己也不敢这么称。老胡曾说过:哲学是他的“职业”,历史是他的“训练”,文学知识他的“娱乐”。把自己的hobby也做成了“家”,可能他自己也不敢吧?

      最后再回到人品,说实在的,个人觉得他应是属第一流的,绝对跑不了。

      见笑了。

      • 家园 呵呵。那就探讨一二。浮云喜欢这种积极的探讨

        我没有特意对胡适不满。我与此公,没有任何个人恩怨。既然读了这么久的书,总要做些事,而尽量严格的审视所谓知识阶层,在下以为没有坏处。

        如果你注意一下我涉及郭沫若的言论,就会发现什么是真正的不满了。呵呵

        红楼梦搞到今天,浪费公共资源败坏学术空气,骗子商人混迹其中,我的言辞已经很客气了。您觉得,较之正面报道男子报名林妹妹的媒体,我该批评吗?

        有关蒋介石,题目很大,但浮云自认学力,还担得起。

        近年对国共的反思,已经深入到一定程度了。浮云也承认这种假设:如果把中国交给蒋介石去搞,以宋美龄的美式训练,中国的全方位现代化,弯路确实可以少得多。

        但历史不存在假设。蒋介石败北,有多种原因,他被民族抛弃是原因之一,是不争的。四大家族的事情暴光的差不多了,他们确确实实剥夺了公共资源以为私用,这个是谁也否认不了的。

        蒋介石确实独裁无胆,民主无量。台湾的成就也不错,浮云于此有过一些文章,不适合在河里发,兄如有意,可以交换一下。可这些,并不足以得出,胡适选择蒋介石是可以理解的这样一个答案。

        非共即国,非国即共。这种二选一,在逻辑上也站不住吧?陈寅恪留在大陆但不选共产党。黄仁宇选择国民党但远去美国。柏杨李敖选择台湾但坐穿牢底。剪伯赞选择共产党但以死明志。选择是个人的事情,但比照这些人,坚持胡适的选择没有错误,是不是太宽容但无视了些?同样的,涉及一个人的政治选择,就要涉及一个人的政治品格。不客气的说,胡适如果真做了副总统,也就算是臭到家了,浮云还真不评价他了。

        再说学品。呵呵,浮云不是不宽容,红楼梦也就是本小说了,而对小说最好的裁判就是读者。红楼梦到底应该什么样,世世代代,千千万万的读者已经做出了选择。阅读最广泛,流传最远大,生命力最强的,就是一百二十回。胡适俞平伯周汝昌刘心武,一代代人再怎么腰斩,杀千万的高鄂,是与红楼共存的。

        如果读者已经选择了,有什么理由认为,大学者胡适腰斩红楼的学术研究是正确的?

        胡适研究了几年也好,几十年也罢,他1921年推出的学术成果,至今争论不休,这种学术成果,请问是否要否定?这种否定之否定,有积极意主吗?

        知识分子四个字,抬太高没有必要,但至少要适合自己的社会角色。浮云并不认为,近年如日中天的陈寅恪,应该有现在这样的所谓“历史地位”。但一个学者,至少要符合自己的社会角色。

        胡适生前当政治花瓶,死后学术成果无定论,他开创的红学研究方法事实上浪费了公共资源。那么浮云认为,胡适没有完成自己的社会角色。浮云对此公持否定态度。他坚持粉饰失败的政治家,与偷国库的人站在一起,无视逻辑漏洞而坚持所谓学术成果,浮云就要否定他的人品。

        BTW:称胡适是文学家,是他推动了白话文运动。仅此一项,也可称其为文学家。该承认的就要承认。白话文是历史必然,胡适是否第一个提出白话文,是否也反对过白话文,应该不涉及他的整体评价。只能说,他在白话文问题上,顺应了时代潮流。

        • 家园 这里有两个问题

          其一,胡适与红学。的确,胡适被列为“新红学”的开山鼻祖,因其用自己的方法来提出一些有异于前人的观点。每个人都有坚持自己观点的权利,如果老兄认为不对,大家拿出来辩论就是。(一如蔡和他的辩论),但须得容忍有异于自己的观点。我想胡从没有认为自己是所谓“红学家”,这顶帽子也是被别人给带上的。且胡,俞 (其实还有蔡,鲁,王...)这些人和“红学阀”,和靠红学吃饭的人可是不一样的,这些人可是因为兴趣爱好而对此稍稍留意。至于有没有因此而“浪费公共资源”,个人觉得这个帽子可能有点大了。如我在上贴所说的,这决不是胡适所能想到的。如果要让胡适对此负责,是否有点说不过去。

          其实对于现在所谓“红学”,以及提及的媒体的炒作的态度,个人也是对此嗤之以鼻。

          阅读最广泛,流传最远大,生命力最强的,就是一百二十回。

          确实,但至于是否是“狗尾续貂”那就是见仁见智了。我想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无论在艺术上,还是文字上,甚至一些细节上之差距,象兄台这样爱读红楼的人也是能感觉到的吧。

          他1921年推出的学术成果,至今争论不休,这种学术成果,请问是否要否定?这种否定之否定,有积极意主吗?

          有点不解,是否是说,造成“争论不休”的“学术成果”都要否定?都不积极?

          如果读者已经选择了,有什么理由认为,大学者胡适腰斩红楼的学术研究是正确的?

          还是不解,学术研究的正确与否,和读者的选择有决定性的关联吗?IF (读者已经选择) THEN (没理由认为 ...)?

          二,胡适的人品。

          我想前贴傅的信已经说的很清楚。胡适(包括傅)选择了国--注意,不要把它简化为选择了蒋!是因为“自玄学至人生观,自理想至现实,无一同者”。对于“偷国库的人”他们是设么态度呢?我想傅在44年参政会上,痛斥孔祥熙,47年的《这样的宋子文非走开不可》痛斥小宋,诸如此类,其背后不能不看到胡适一帮的态度吧。胡适和傅大炮有点不同,对外界他还是得表态,但私下,如和傅的讨论,以及在有机会见到老蒋时的激昂陈词 (可以通过他人,如张群的回忆,得到佐证)。这也是为何,49年拒绝老蒋让他在做驻美大使,而是飞到美国作了“寓公”--这他可没拿国的钱。胡作了选择,对与错,不知道。

          其实老兄提及的几个人,和胡的可比性都不是很强。陈留在大陆,因为陈以为自己只是一界读书人,没有什么主义,(而他确实也是),--难道还容不下一张书桌吗?翦早就选择了共,但他没想到,光选了共还不行,还得不但口头上,而且发自内心的喊,“万岁,万岁,万万岁”。

          他坚持粉饰失败的政治家,与偷国库的人站在一起,无视逻辑漏洞而坚持所谓学术成果,浮云就要否定他的人品。

          个人还是觉得有点站不住脚。

        • 家园 del
    • 家园 浮云最近也在反思。是不是破坏了醇厚啊

      西西河注重理性,形成了和睦的网上风格。浮云新来,但喜欢这里空气,俺这些原创,确实饱含真情。虽然说有些坛子神人很多,可西西河有同仁性质。

      对这种风格,浮云以醇厚二字相形容。

      那么浮云有关红楼的几篇贴子,是不是过于犀利,破坏了河里的醇厚?

      本来是一品评佳酿的人文风景之地,让俺弄成灌大碗烧刀子然后撒疯的通衢陋巷了。

      最近认真研究了一下。英国学者吃莎翁饭,法国学者吃拿破伦饭,不知凡己。文学家史学家甚至科学家,经常利用这些古贤弄点零花钱,课题推陈出新,滔滔不绝。

      俺这个老粗,对中国的夫子,是不是有失厚道了。

      • 家园 大家都不容易 吃口苦哈哈的饭饭

        其实也就费一些窝头 都养起来 否则还不去当面首啥的 风化攸关啊

        • 家园 我想过这事儿,要就一碗苦饭也就不管了

          如果一帮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人,弄个职称,出两本杂志,在大学课堂上讲讲课,也就那么的了。dfindy兄指出还搞上了王府的一角,也行,总得有个落脚地儿不是,宽容些。

          可眼下这红楼梦,已经搞的全不像话了。已经厚颜无耻到一定程度。大批的骗子,披着红学家的外衣,接受媒体采访,支持青少年深陷其中,参与影视制作,引导大男人去扮妹妹。浮云从小接受的教育,是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你说,我还能保持沉默吗?

          我的中国,我不爱,交给骗子们?

          胡适,俞平伯,周汝昌,刘心武,是这帮骗子的四大支柱,他们的学说,是基本原则。我不先砍胡适,我砍谁?

          兄弟们,揭杆而起的时候到了!!!杀……我先吃午饭去。

    • 家园 且看这条

      "解放后,恭王府的后花园先后被公安部宿舍、文艺出版社、红楼梦研究中心、国管局幼儿园、天主教爱国会等单位和200多户居民所占据。府邸则被中国音乐学院及附中、中国艺术研究院和中国文联几家“瓜分”。

      所谓红学研究, 自己有兴趣, 用自己时间研究也无可厚非, 弄出个中央级事业单位, 一堆人按时领饷, 还占着个文物建筑, 无聊浪费之致.

    • 家园 应该说

      开始一群人有那个兴趣,喜欢钻牛角尖研究,自己找乐子,大家看乐子,那不碍事

      后来当有些人把事情上升到所谓正事,开始占用国家资源,从中牟取私利,就坏了

      最可恶的是把东西上升到神圣的地步,开始吹嘘什么什么第一什么什么之大成什么什么之精华,并利用上一步掌握的资源优势话语权对其自己进行不断的粉饰

      也就是说,最可恶的时候是现在这光景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