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我也来说个中师毕业生60年代70年代的农村生活 -- 十八亩段

共:💬153 🌺85 🌵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家园 那么怎么解释那些大学生一直是46?

好象铁道部的大学生一直是46,不是56……你不是口口声声号称在铁路系统工作么?解释一下把……因为我只听到舅舅家抱怨,也不知道原因……

说话要真顶用就好了,可惜地方还有很多差别的,执行起来也不同……

我没说是单位自己贪污下来,阁下不必把我的话扭曲引申的这么远,我自始至终的意思都是有些靠地方财政解决工资的单位遇到地方财政不足的问题的时候,大家拿不到中央规定级别的工资数目是常有的事情,大家因为内情公开也没有情绪……

家园 应该大家都知道吧,我听谁说的,就记不起也无关宏旨了。

“文革结束,78年前,他的工资才40几块钱,加过工资没有,不得而知”。当然允许“很怀疑”,请继续怀疑。

家园 哦,是听"别人"说的呀!

应该大家都知道吧,我听谁说的,就记不起也无关宏旨了。

您的意思是不是说: 1),你没有看到过他的"工资单",2),并且你也"记不起"是谁说的了!

多谢您的回复!

家园 把70年代与三年自然灾害混起来的是你呀:

把70年代与三年自然灾害混起来的是你呀:

你尽可以保持的看法,我只是以为,即使在那个各种物质都十分紧缺的情况下,通过价格的调整,使得某些紧缺商品“看得见,吃不到”还是不难的。

家园 我这个帖是对"老冰"帖的补充

是说即使在70年代,"价格杠杆"也不可行。

家园 听“众别人”说的。

您很喜欢用惊叹号。

家园 呵呵,好说好说

用的不好,惹您见笑,请多包含!呵!呵!

家园 花儿谢谢。
家园 是不是抬高了价格,价格越高买的人越多,还是怎么着?

是不是抬高了价格,价格越高买的人越多,还是怎么着?什么叫起作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就是起作用的,高价食品,商店的橱窗里可以说“琳琅满目”,可是一般人无从问津。这就叫起作用。

家园 印象中有点不一样。文革开始就没有了这种叫法,统一成了中专

但是原来好像不是的,总觉得中师工资比中专低。读中师的好像全是农村人,工资低,生活负担重(家属全是农村户口,在城里没工作,还要养父母等等)。

我为什么对老师工资知道一些呢,先父是老师。我家几乎是全县排名第三,县长,县人武部部长排下来就是我们家了。所以就想知道别人家到底拿多少。

先父每月工资86,家母73.5,因为都是老大学生,家父还是中学校长的缘故。58年以后的大学生就只能拿56了。我有一个叫阿姨的长辈上大学之前七十几块工资,大学毕业以后就只有56了。我在龙门版说过那回事的,我岳母也是那样,大学毕业,工资少了20几块的。

家园 说一说俺家的情况

俺老家是皖东某县,紧邻南京江浦,六零年重灾区。俺爸兄弟姐妹6人,根正苗红的贫下中农,因为俺爸念过几年私孰,五几年参加工作,先在区里当通迅员,后被提干。俺妈六十年代初中专毕业。俺爸妈结婚时,两人工资加起来七十几块,好像是俺爸的工资36元,俺妈工资38元,因此俺妈一直嘲笑俺爸当年没有她拿的钱多,印象比较深刻。俺91年大学毕业分在合肥一工厂,实习工资84(82?记不清了)元工资,转正后91元。由此可见爸妈当年在小县城是属于高工资了,据俺妈的回忆,刚结婚时,由于手头宽裕,几乎是每个星期吃一只鸡,猪肉恐怕就不用说了。这还是在三年自然灾害之后的不久,因此您所说的除了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以外,别的地方很难做到 "三天两头鱼一下肉一下"恐怕并不成立。

另外,据俺所知道的,好像没有国家干部和地方干部之区分,当时只要是中专以上院校毕业的,就直接是国家干部,俺妈就是如此,而俺爸则是工作多年后才提干的(估计现在知道这个词的人很少),当年在农村,提干就意味着是真正的吃皇粮,因此直到八十年代还有为了一个提干指标而争得头破血流的,所以就出现了“以工代干”这个词,嗬嗬。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是谁在引伸?

我没说是单位自己贪污下来,阁下不必把我的话扭曲引申的这么远,

  是谁在引申?我哪一句话提到贪污了?你自己说的下面基层不按国家规定发工资,还拿了铁道部做例子,你以为河里就没有那个时候在铁道部工作的?按你说的既然铁道部因地方财政钱不够,减工资是那时候常见的而扣发铁路职工的工资,不是铁道部扣还是谁扣?

  我是工人,对大学生拿的工资不太清楚,只知道没听说过单位不按国家规定发工资,也没听说谁的工资被扣了。我们单位的大学毕业生也从没这样说过。我当时拿二级工43元多,同单位的70年毕业大学生要比我高,具体多少不清楚,但不会少于五到七元。

  我问你,你经历过那个时候吗?你说的话有什么依据?

  你说了半天不就是以下这些算是举例子吗:

按国家规定,家父母的粮食定量是33斤(印象如此)……论理这33斤起码应该全额发给本省粮票,其实不是,基本每月只有5-60%是,其他代以本单位食堂的代粮卷,必须要去食堂/小卖部购买主食/粮食才能用,那么这个主食粮食是什么就完全看单位后勤的良心和能力,米票有时能买大米有时就是高粱米(当然高粱米可以多一点),这个代卷想在县城吃碗面条也是不可能的……

  这部分我已经回答过了,绝大多数粮票都由国营粮站发,不经过单位,所以大部分单位在这上面做不了文章。少数不在城镇自办社会的大型国营企业供应比城镇还好。

铁路系统的大学生就拿不到56,只有46……所以说你那个表就是个笑话

  如果与别人拿的不同也是因地区类别不同,而且同级的不可能差到10元。工资表是中央统一规定的,那时中央的权威比现在大的多,没几个人敢拿中央文件当笑话。

铁道部几十万人马就是一个例子

几十万人马是说铁道部的几乎全体人马的工资单相对你那个什么表格要差半级……不光是大学生

  同上,而且,因为铁路单位摊子都铺的很大,有的还延伸到其他省,许多基层单位按上级单位所在地定类别,所以铁路单位工资同级别的不一定与所在地相同。有的还比所在地高一些。但同级的不可能差到10元。

铁道部那个是自己自成体系根本定级就故意定低

  铁道部无权定工资标准。

那时那有贷款这个说法

  这就说明你不了解那时的情况,那时基建经费由上面拨款,流动资金是贷款。我们工程队领导解释亏损还能发工资时多次提提到过贷款发工资。

好象铁道部的大学生一直是46,不是56

  现在又变成好象了,到底是确认还是好象?

我舅舅家羡慕我家20年不就是每个月20块钱么

  这二十块是差距还是你舅舅只拿二十多?前者如果参加工作时间不同是很正常的,如果64、5年以后参加工作的差距就不可能这么大。如果是后者,除了学徒工以外没见过铁路职工低于三十元的。

家园 区要高一级。

  我插队的旗(县一级)大概是公社数量不多,没有区一级。

家园 叹气,你是从来不从头看起的是么?

“铁道部因地方财政钱不够,减工资是那时候常见的而扣发铁路职工的工资”

——我什么时候说过铁道部是地方财政发工资了?这难道不是你看不明白乱扭曲我的话么?他们的大学生只有46也是他们自己的规定,你在铁路上混的时候不是大学生吧……

——46是家舅父舅母拿了几十年的,我还会弄错?说他们“这二十块是差距还是你舅舅只拿二十多?”是他们家比家父母2个56,没见过父母全是大学生的家庭?你是从来不从头看起的是么?还要别人一点一点从头解释?这也太浪费别人的精力了吧?

——除了粮票,还有46的证据,貌似你也没什么反证吧?中央规定的权威已经可见一斑了……

——再说一次,全国各地千差万别,您还是别把自己那点经验乱推广的好……

家园 有可能

大学本科52左右

大专40几块

中专30左右

初中毕业考的师范学校只能是中专,30左右.然后农村学校教师工资是县财政支付,如果县财政状况不好,就发不到规定的30左右,十几元的就出来了.

农村学校教师工资一直到九十年代之前,都是由县财政支付,能够全额发放的不多.只是最近几年,改由国家财政支付,才全额发放了.

至于“分田到户”后农村呀,农民呀生活好,发展啦,可能吗?工业化过程,有哪个国家没有伴随着农民破产、农村破败?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