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看来越来越多的关于中国经济的‘旧神话’在破灭 -- 远航

共:💬67 🌺47 🌵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工资增幅应该和失业率下降幅度成对应关系

98年-05年 实际失业率从22-24%降低到10-12%

失业人数越多 平均工资水平就会越低 除非受到工会阻碍

因为高工资者从总体上说 会被工资要求低的多的失业者抢饭碗。

相反的 失业者越少 岗位的潜在竞争者就越少 劳资谈判能力就越强 平均工资水平就会上升

这种是基本经济规律

特殊的高科技行业或地域性行业 那么不看总劳动力的失业率 而看该专业人才的平均就业率

工会特强的地方也会有偏差

还有一种出现偏差的情况

政府进行大规模救济性工程 比如罗斯福新政时期进行的提供300万就业岗位的密西西比水土保育工程

很显然 这些特殊情况都不存在

那么 工资水平上升就是很正常不过的判断

家园 这就是最大得问题~

都多少年了,还有这些~

家园 回复下

我的意思是工资总额的增长与消费启动(常用指标有消费者信心指数、分类的消费指数、环比增速等)之间不一定有必然关系.

原因之一,统计口径中常见指标是在职职工工资收入总额和平均收入,这中间不应包括失业人员。这两个都是绝对指标,而消费意愿和信心方面的指标更多是相对指标,所以要把工资收入指标转化为个人/家庭可支配收入(这样就把失业人口也包括进来),再考虑生活必须支出或储备(包括日常生活和医疗住房等的必要储备)的增长速度,消费价格指数的增长速度等因素进行相对增幅测算,得出的结论才更客观一点。

原因之二,我关心工资增长的结构分布是因为国内的垄断行业、政府公务员和东西部差异是构成工资收入结构差异的主要原因。忽略了这些因素,就不能有效的评估工资(或者收入)增长对消费的作用,因为如果增长的部分如果主要是被高收入段获得了,消费系数可能不升反降。这就是国家强调增加低收入结层收入的用意之一。高科技专业人员的工资结构如果是市场化的,反倒不那么重要了。

原因之三,占人口相当比例的务农人口是没有进入工资收入统计口径的,那么就有农民纯收入这个指标,还要考虑务工农民的工资收入,测算农村家庭/个人的时机可支配收入,然后再按照第一条的方法做测算,才能对农民消费能力作判断。

至于工会、政府就业救济这些东西,还是留在教科书里或者分析西方的经济现象是再用吧。

家园 这个恐怕有点难。。。

老美现在还有类似的呢。。。

中国嘛。。。再过50年看看?

家园 珠三角十年没有涨过民工工资

还有大学生平均起薪下降,甚至毕业后免费实习。这些都是几百万劳动力级别的问题吧

家园 民工工资最近几年涨了。。。

大学生平均起薪下降 -->每年大学生的人数翻了几番,如果搁以前,大部分人没上学的机会,不是农民就是民工,当然平均水平要大大低于现在了。。。

算数时最好把公式列出来,不要就想着其中一个数变小了,,,还有很多其他数呢。。。

家园 太想当然了,你如果做人力资源的就知道了

本科刚毕业的这类的确起点薪水降低了,但是你把所有新找工作的平均一下?本科毕业的下降了还是比以前的高中生高啊。另外较低水平的人现在招聘起来都比以前的薪水要高了一些,而更高水平的其实薪水更高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