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奔向复苏或者奔向危机的2007 -- 葡萄
从这些图片可以看出,印度进步是很快的,基础建设的效率明显提高,不再是国人经常嘲笑的没有像样的高速公路了,尤其是海德拉巴和班加罗尔一带,遍布现代化的设施和高楼大厦.从环境来看印度的热带气候很有优势,绿化和环境明显比中国好.
印度人的精神状态,从posts来看还是充满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的,考虑到年轻的人口,农业的潜力,一旦找到了合适的道路印度很有可能成为中国制造业的劲敌.
当然,可以看到他们对城市里每一个fly over都充满溢美之辞和自豪感,不知是民族性格使然还是经济建设开始快速发展的自豪感.
感觉国内对印度的报道不客观,就像对日本的报道一样.对两个重要的邻居都有误导之嫌.中国和印度,各有各的问题,都不是小问题.
有危机感,知己知彼,更有利于对照对方的长处找出自己的短处.
国内其实就没有什么对印度的报道,哪说得上什么客观不客观,所有对印度的报道都是河里或者旅游网站上的
闭上眼睛不看不等于它不在那儿,尤其是一个怀有妒忌心理.一些敌对心理并有潜力也正在崛起的竞争对手.
或者你可以更多的可以看印度是如何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的
印度未来7年将投资230亿美元用于60个城市的基础设施.
印度在过去几年里连年700公里的公路建设规划也没有完成.
如果你认为这个是印度的道路,在我看印度离制造业国家还有很长远的路要走.
良好的英语环境,人民奋发向上,如果能把人口控制住,很容易发展起来。
未来印度一定会成为中国最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有危机感,知己知彼是没错,但知的彼一定要是真实的,不是靠自己想像出来的。
现在的中国人不是自豪感太盛,而是自卑感太浓!
从印度人对他们每个立交桥都珍而重之的起名字,并且几乎把每个城市的立交桥都发出照片,远在海外的印度人也记得立交桥的名字和位置,可以推断出他们的基础设施跟中国有相当的差距。但是另一方面体现出他们那种发展基础设施发展经济的急切心情。
印度有潜力,也正在努力,地理位置在战略上比中国更有优势。
80年代的时候很少人会想到中国会有今天的成就。
不排除印度12亿人口里出个把邓小平级别的天纵英才的可能,把印度引上某个适合印度的模式。
所以关注印度是应该的。
只认为它未来有潜力,有可能。
我认为我们应当有危机感,但是不赞同你认为印度一定会怎么样的结论。
就好像在说"潘长江如果长高一些,就能参加NBA",都是不现实的期望.无它,政治制度使然.
尤其是对印度贫民窟的深刻分析,可以回答很多人看了前段时间那篇<虽然我住贫民窟,但我是业主>之后产生的疑问.
首先,很多贫民窟的真正业主并不是住户,而是黑社会,黑社会给这些住户提供简陋的住所,从而获得这块地皮的所有权.
其次,印度也存在强制拆迁,更可怕的是,竟然敢在房中有人的时候用推土机拆毁,将住户压死.
再次,印度政府也尝试向这些人提供住宅以改造贫民窟,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收效不大.
还有,大规模贫民窟的存在以及贫民窟恶劣的环境使政客成为最大收益人,因为只要向贫民窟的人许以小恩小惠就很容易获得大量选票.
此外,由于印度未实行土改,大量农村人口没有耕地,所以进城后即使生存条件再差也不可能再返回农村.
最后,非常有意思的一点是,为了保护贫民窟住户的生存,印度宪法中取消了"保护私有财产"一条,其中来龙去脉原文中说得很清楚.
道理在哪里? 能否请您解释一下?
如中印这等人口大国,把生育率限制在2.0-1.5之间is good,区间之外都是不正确的。
ps:私下里,俺以为中国的生育率是低于1.5的。
1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制造变的越来越简单了,过去很复杂的技术工作,现在只要招几个民工培训一下就能完成。制造业企业的竞争力更多的体现在设计,工业服务,加工制造业的门槛已经被大大降低了。
2 服务业的本质是知识经济,印度的设计能力,知识储备远好于中国,拥有巨大的人口和市场。这都是发展制造业的天赋异禀,印度缺少的只是资金,一旦中国的劳动力成本高于印度,制造业就会向印度转移。
3 国家之间的竞争是企业的竞争,随着全球化的深入,跨国企业对全球经济的控制将超过国家,印度诸多知名的跨国企业,将印度与世界无缝链接,没有走出去的烦恼。强大的服务业,使未来印度在发展制造业的过程中轻松应对产业升级。
4 印度良好的教育体系和民主政治,大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激发了人民的创业热情。
印度缺少的仅仅是基础设施建设,只要钱砸下去不是问题,时间长短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