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翻译】1941-1945苏联空军空地支援的发展一. -- 阿多尼斯

共:💬13 🌺36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翻译】1941-1945苏联空军空地支援的发展一.

全文抄自Kenneth R. Whiting, Soviet air-ground coordination, 1941-1945, Case Studies in Development of Close Air Support, Office of Air Force History, United States Air Force, Washington, DC 1990

大约20年前,美国空军邀请一批历史学家对各个时期各国军队空地支援的情况分别做出论文,范围涵盖一战时期到第五次中东战争,费用由国防部长办公室支取。这些学者们领了冷猪肉钱后就一头扎进故纸堆里疯狂抄书,这篇文章就是从苏联军事百科等书中“提炼”出来的,翻译完之后才发觉,颇为郁闷。

战前军事实力和理论的发展

在二战前和整个二战时期,苏军对于空军的使用态度和陆军炮兵别无二致:一种协同地面战斗的有力工具。很多评论家一直将二战期间苏联空军所扮演的角色称为“飞行炮兵”。无论是德国还是苏联,在战略空军的发展上都只是几架象征性的飞机,从未有过大规模量产的技术成熟的远程战略轰炸机。空军的全部目的几乎都在于协同陆军的空中支援作战。对苏联有利的是,苏联战时的盟友美英承担起了对德国战略轰炸的任务,因此苏联空军不具备战略轰炸能力,对于战争的结局并没有产生实际影响。

1941年前,苏联空军包括5个部分:远程航空兵,方面军航空兵,集团军航空兵,军航空兵,预备航空兵。远程航空兵由最高统帅部直接指挥;方面军航空兵由方面军指挥;集团军航空兵配属到陆军集团军一级;军航空兵和预备航空兵虽然也由最高统帅部直接指挥,但可以根据需要下放指挥权。同时,其他的苏联空中力量还包括国土防空军,海军航空兵和民用航空队。

整个战争期间,空军一直受它所被配属的陆军方面军司令员指挥,这也是苏联空军自战前就发展成熟的指挥理念的体现。这一结构看上去很合理,毕竟空军的主要任务是协同陆军战斗。对于一直受“诸军兵种合成”理论影响的苏军高层而言,在对西班牙内战中苏联轰炸机的效用得到实际检验后,决定在军队中彻底贯彻战术空军的理论,努力发展战斗机、战术轰炸机和攻击机。

苏联军事理论家一直对“诸军兵种合成”理论十分关注。这一理论在苏联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1917年的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尽管那时红军还没有什么像样的空军能够联合作战。随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苏联重工业实力迅速膨胀,新武器和新飞机源源不断地装备军队,让“诸军兵种合成”理论重新抬头。

在第一个和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航空工业有了长足进步,但仍落后于西方主要国家水平。苏联航空工业虽然存在缺乏航空工业金属原料,无线电设备落后,引擎技术水准较低等一系列问题,但富有创意的苏联飞机设计师,尤其是图波列夫和波利卡尔波夫等人,设计了大量在那个时代备受瞩目的飞机。波利卡尔波夫的I-15和I-16、图波列夫的TB-3和SB-2处于30年代中期最优秀的飞机之列,并一直作为苏联空军直到1941年前的主要装备机种。由于航空技术在30年代中后期的飞跃性发展,1937年开始服役的德国新锐飞机,已经比这些35-36年前入役的苏联飞机领先了一个时代。

苏联从未放弃过发展重型战略轰炸机的努力。在30年代初,苏联拥有全世界最庞大的重型轰炸机部队,主要装备TB-3。苏联军事专家认为:战略轰炸机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对敌方纵深工业区和居民区的打击。对于苏联的两个潜在敌人——德国和日本,这种武器将有效地打击它们的国土纵深。30年代时的苏联著名军事理论家A. 拉普钦斯基(后出任苏联空军副总参谋长)强调了独立的战略空军的关键性;不过他同时也坚持 “诸军兵种合成”理论里空军的重要地位。西班牙内战中,苏联轰炸机并不出色的表现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独立的战略空军支持者的声音,但同时却加强了空军扮演空中支援角色的重要性。即使是A. 拉普钦斯基本人,在1939年也将战术对地支援作为空军的重点强调:“为了赢得空中和地面的战争,必须在战争开始时第一时间集中最大限度的空军力量,在指定时间用于指定前线。”苏联红军1936年颁发的作战条令PU-36里清楚地说到:“空军用于消灭无法被步兵和炮兵或其他武力摧毁的战术目标”。为了最大限度地扩大战果,空军战术攻击力量不但要集中使用,更要与地面部队紧密配合。1941年6月,在德国入侵前夕颁发的空军作战条令里规定:空军的基本任务是支援陆军作战和确保制空权。

夺取制空权被苏联空军认为是最重要的任务,成功的对地攻击依赖于对制空权的掌握。夺取制空权有两种手段:先发制人将敌军的飞机摧毁在机场,或者在空战中消灭敌军的飞机。根据西班牙内战的经验,苏联空军理论家们选择了后一种,大力发展自己的战斗机力量。在1940年颁发的战斗机部队条令中清楚地写明,战斗机部队是夺取制空权的至关重要的力量。因此直到30年代末,苏联航空工业主要力量集中于战斗机的生产,此时并没有放弃开发新的对地攻击机和轻型轰炸机等,但对战斗机的偏重一直延续到1941年。

西班牙内战,对日和对芬兰的战争

30年代早期,苏联一直执行着“半孤立主义”的外交政策,斯大林的注意力主要放在顺利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上。此时远东的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关东军重兵屯集威胁苏联;欧洲的德国又在纳粹党的领导下重新崛起,这两股力量都是以反共产主义和反苏作为自己的旗号。因此,苏联迫切需要寻找盟友来平衡这一威胁。1935年,斯大林转为实行“统一阵线”政策,在欧洲寻找任何政治立场的国家只要是非法西斯主义者来构筑联盟。当他努力推行自己的政策时,1936年爆发的西班牙内战让他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局面。他必须做出选择:或者专心于自己的新政策向西方示好,而放弃苏联在西方国家的左翼支持者(如法国的人民阵线);或者支持西班牙的国民军,这会让英法更加认定这是苏联在武力输出共产主义。1936年10月,苏联开始谨慎地向西班牙国民军提供飞机、坦克、火炮以及军事顾问,用于对抗弗朗哥。同时德国和意大利也大量向弗朗哥提供武器装备和“志愿人员”,西班牙成为了法西斯主义力量和共产主义力量相互对抗、检验新武器和发展新战术的实验场。

1936年中,德国空军向西班牙派出了著名的“秃鹰军团”,装备着Ju-52改装的轰炸机和He-51战斗机。He-51在对抗I-15和I-16的战斗中表现并不出色,很快转入空中支援的角色。当秃鹰军团装备了极初期型的Bf-109时,苏联战斗机立刻被抛进落伍的行列。

西班牙的内战尚未结束时,苏联空军在远东进行了另一场较量。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开始,为了遏止日本在远东的扩张,苏联开始向中国国民政府提供大规模军事援助,包括大量的苏制飞机、组装和维修设施,以及志愿飞行员。1938年7月,苏日终于在张鼓峰事变中直接交锋。在约两周的战斗中日军伤亡惨重,不得不停止战斗。在这场战斗中苏联空军的表现并不令人满意,尤其在日军掘壕固守并将重武器掩盖伪装后,苏联空军的对地攻击几乎没有效果。

1939年5月到9月间,苏日在哈勒欣河进行了一场小规模的战争。从5月到7月末,双方一直在进行着短兵相接的战斗,逐步投入自己的预备队。但到了8月,苏联决定尽快结束战争,派遣朱可夫为哈勒欣河方面总指挥,并给予他足够的增援兵力。

当朱可夫于8月20日发动反攻时,他在步兵和骑兵数量上拥有1.5:1、机枪上1.7:1、飞机上2:1,坦克上4:1的数量优势。朱可夫全面强化并改进了空军的空中支援作战方式:战前飞行员与步兵和装甲兵共同研究作战地图,并为空军建立了地面特别前进侦察分队。强大的苏军地面突击力量直插日军纵深,同时近500架飞机担负起战场遮断任务,来迟滞日军向战场增援。这一作战方式的有效性,在两年后的苏德战争中再次得到验证。

在苏联,1937年的大清洗让苏军元气大伤,空军也未能幸免。到1939年时,四分之三的苏联空军中高层军官均是新上任的,之前提及的苏联空军军事理论家A. 拉普钦斯基也在39年被处决。航空工业也受到重大损害,不少著名飞机设计师如彼特雅科夫和图波列夫被投入监狱,大清洗的范围几乎波及苏联所有航空研究机构。这一损害,直接造成了苏军在40年的冬季战争和卫国战争早期的表现不佳。

朱可夫在诺门坎取得的胜利,以及1939年8月苏德互不侵犯协定划分苏德利益范围带给苏联的喜悦,全被两个月后对芬兰战争的失败冲得无影无踪。在对芬兰的战争中,苏联拥有兵力、武器数量、物资供应等各方面的绝对优势。苏联空军动员了2500架各式飞机对付芬兰仅仅200架飞机的空军,而且芬军飞机中只有半数能够出动。起初只有900架苏联飞机部署在对芬兰作战的第一线,但是这些I-15,I-16和SB-2出乎意料的大量损失,迫使苏联空军将投入的飞机数量翻倍。苏联空军糟糕的空中支援能力和空地协同能力,同样降低了陆军的作战效率。对于苏联空军,芬军曼纳海姆元帅的评论是:对这场战争并不起决定性作用。1940年5月13日,芬兰军队终于被占据绝对数量优势的苏联军队压垮,不得不接受和谈与割让领土。但是,即使是对苏联抱有足够好感的冬季战争的研究者,也不认为这个胜利对苏联军队而言是光荣的。

苏军在冬季战争中的差劲表现迫使领导者们对军队的组织架构、战略和战术做出重大变革。当德国于1941年6月22日发动对苏战争时,苏联的新军事改革还在进行中。早在1937年,斯大林就建立了国防委员会,进一步加强对军队的集中控制。

关键词(Tags): #苏联空军元宝推荐:海天,晨枫,
家园 沙发。此坑一定要填完!
家园 【原创翻译】(二)卫国战争初期的惨败和恢复

在战争前夕,远程航空兵(DBA)由最高统帅部直接指挥,方面军司令员指挥方面军航空兵,集团军航空兵由集团军司令员指挥。同时,苏联空军还包括国土防空军(PVO)和海军航空兵(VMF)。国土防空军的司令员指挥四个航空队,拥有独立编制,在1941年11月设立国土防空军司令部。1940年的改革中,旅的编制从苏联空军中取消,改为组建师级架构的部队,每个师有3到4个航空团,大部分师只有一种飞机(战斗机,攻击机,战术轰炸机)。

从和德国的对东欧势力范围划分的协议,以及对波罗的海三国的占领使苏联空军获得了新的国外基地。1941年夏在这些新领土修建空军基地的工作进入高峰期,直到被德军于6月22日发起的进攻打断为止。自1941年2月起,苏联空军大规模扩充航空团的数量,为可预见的战争(虽然比预计的要快)做准备。大量扩充的编制和新部署的飞机数量令原有的后勤和地勤系统不堪重负,整个后勤系统开始艰难的重组。同时一种新的地勤单位——航空基地地勤营,也开始组建。相对于固定的机场地勤单位而言,这些新建地勤营拥有相当的机动能力,可跟随野战部队推进。和苏联空军的指挥系统变革一样,当苏德战争爆发时,这些对后勤和地勤系统的改革还在进行当中。

巴巴罗萨行动发动时,各个空军单位处在一种茫然无措的状态。苏联空军只有名义上的统一指挥,各个单位的实际指挥权属于各个方面军和集团军司令员,这些陆军将领此时不是焦头烂额地组织撤退和稳定防线;就是部队已经被德军的铁拳打垮,丧失了指挥,无人顾及空军的命运。相对而言,德国空军的组织结构在运作上相当有效。1941年6月时,德国空军为北方、中央、南方三个集团军群各配属一个航空队,航空队内空军行动统一由各航空队司令部指挥。德国空军共动用了2000余架作战飞机,以及1270架运输和联络飞机,1000架芬兰、罗马尼亚等国的战机,总计约4300架,和苏联空军开战时估计德国空军数量的5000架相去不远。

Raymond Garthoff—— 一名研究苏联军队战时历史的学者,在比较苏联开战前拥有的飞机数量和42年初拥有的飞机数量,以及这段时间的总损失和产量后,估计在战争爆发时,苏联在欧洲部分部署了约8000架飞机。但是,其中只有约22%是新式飞机,其他都是老旧的I-15、I-16等。这些老旧的飞机根本无法对付Me109F这种当时世界第一流的战斗机。即使是在不列颠空战中损失惨重的Ju-87此时在东线也表现优异。

贯彻了闪电战的精髓,德国空军以快速和出其不意地猛烈空袭令苏联空军在战争的头几天损失惨重。大量的飞机被摧毁在机场,而避过了第一波打击侥幸升空的飞机也很快成为Me109F的战绩。一架德国战术轰炸机一天出动6个架次,而俯冲轰炸机和战斗机则高达8个架次。66个苏联机场被毁,超过1500架飞机被炸毁或击落。苏联和德国在战争中的损失永远是带有强烈政治意味的争论话题(向乐此不疲者们致敬),但普遍共识是苏联确实在战争初期损失惨重。

低效的防空、二流的飞机、训练和经验不足的飞行员、以及最重要的——指挥和控制系统的混乱无序,让苏联空军在战争初期根本不能抗衡德国空军。德国第二航空队的指挥官——空军元帅凯塞林做出的报告里提到:德国空军在开战两天后就掌握了东线作战方向上的大部制空权。苏联的V.戈尔巴乔夫中将也承认:尽管苏联空军一直英勇作战,但在7月初德国空军就掌握了制空权。他同时又说明:这不表示德国空军已经摧毁了苏联空军,苏联空军依旧能从漫长的战线上德国空军无法连续控制的空域小规模突入,攻击德国陆军的行军纵队和集合点。虽然大量的苏联飞机在开战时就被炸毁在机场,但这也迫使许多丧失了战斗力的航空团以最快速度将大量飞行员撤回后方,为重振苏联空军保存了有生力量。正如一名历史学者所说:“德国空军能够在东线战场任何一处选定的地域夺取并保持制空权;从另一方面而言,这也说明由于飞机和人员的捉襟见肘,他们无力持续控制整个东线战场的制空权。”

直到12月,苏联空军持续与对德国空军发生战斗,试图夺回制空权,但均以失败告终。远程航空兵对德军的空袭缺乏护航,深入轰炸德军战线后方的机场和物资储存点的中型轰炸机群在Me109F的截击下无力还手。远程航空兵对敌后目标轰炸不仅效果微弱而且损失惨重,让本就对战略轰炸并不重视的苏联空军高层到战争末期才重新提起对战略轰炸的兴趣。同时,地面陆军艰苦作战的形势,也迫使苏联空军暂时放弃自己原本为陆军的军或师进攻夺取制空权和轰炸敌军后方的任务,全力投入近距离空中支援。对于苏联空军远程轰炸行动的失败,V.罗米斯特洛夫总结道,这是因为自西班牙内战获得的教训指导下的苏联空军,“始终受到在战术空军架构下行动的限制。”

到6月末,德国空军高层自信满满地认为:他们已经取得了苏联战场上的绝对制空权,短时间内不可能受到挑战。由于陆军在地面上持续快速推进,德国空军决定将主要力量转入近距离空中支援。到莫斯科战役时,德国空军约60%的出击架次用于配合陆军进攻的直接对地攻击,对苏联后方目标的轰炸相应减少。德国空军的战术轰炸机如He-111、Ju-88、Do-17等也大量投入直接对地攻击,而非原本的战术轰炸用途。

当苏联军队拼死抵抗、逐步退让、用空间换取时间时,苏联空军也在组织结构和作战方式上进行着艰难的重组。由于战争形势极度不利,苏联空军将有限的兵力资源从争夺制空权投入到了全力对地攻击。此时苏联空军尚未从开战初期的重大打击中恢复过来,整个秋天苏联空军的进攻都软弱无力。但是从好的方面看,惨痛的损失迫使苏联空军迅速抛弃原有的旧式指挥结构和老旧的作战飞机(在战争初期后也所剩无几),痛下决心重整空军的指挥体系和武器装备以及后勤体系。不仅是苏联空军,整个苏军都在经历着一场脱胎换骨的洗礼。国防委员会任命了新的空军高级司令员,总参谋部建立了独立的空军预备队,并建立了更加有效和合理的后勤维护体系,足以和德国飞机抗衡的苏联新式飞机源源不断下线,大量空勤人员也在训练中。这一切,都是为了从德军手中重新夺回战争的主动权。

当德国空军全力以赴支援陆军的装甲矛头突进时,苏联的重工业开始了一场规模庞大的搬迁:从德国空军打击范围下的西部转移到东部的乌拉尔山脉。这场规模庞大并在搬迁后迅速恢复生产的工业转移,充分显示了苏联政府高效的动员能力和筹划能力,遗憾的是详细过程却少有记载。无论如何,苏军从打击下快速恢复过来,苏联庞大的国土和国力承受住了领土和工农业、装备和人员的巨大损失,并一直坚持到秋末。连绵的秋雨让道路泥泞不堪,德国陆军的装甲部队在泥泞和苏军的节节抵抗下推进速度大为减缓。

直到莫斯科战役前,德国空军已经在前一段时间的过度使用中耗尽了力量。严寒的天气让飞机难以在简陋的野战机场出动,同时后勤维护体系已不堪重负。此时苏联空军却拥有优势:苏联空军长期在俄罗斯的严寒下已经拥有一整套严寒天气下的作战方式和相关训练,飞机上也有相应的设备;同时不停地撤退让他们也可以撤到设备完好的后方永备机场基地。而且,部署在莫斯科地区的国土防空军的截击机群也可以进行近距离空中支援作战。自11月中旬到12月5日,莫斯科地域的苏联空军出动15000架次,同期德国空军仅出动3500架次。

从12月5日到25日,苏军在莫斯科城下的大规模反击让筋疲力尽的德军不得不撤退。反击时苏联空军集中了约1200架飞机,包括从远东调来的预备队和国土防空军的战斗机,以及远程航空兵的轰炸机。而此时为了支援北非,大量德国空军飞机被希特勒命令调往地中海,德国空军本身也在前一段时间的对地支援任务中消耗严重。苏联空军此时可出动的战机数达到了德国空军可出动数的两倍,并在战争开始以来首次拥有局部地区的暂时制空权,尽管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德国空军主动后退。

从装备战术到组织结构的全面改革

1941年末的苏联空军的重大改革,是由多方面因素促成的:首先,大量新式飞机的装备促成战术和指挥的相应变化;其次,战争初期的惨败使得改革指挥结构的呼声极为强烈。P.日加列夫中将在战争爆发后不久被任命为红军空军的总司令,也一直对存在的问题无能为力。作为总司令,他只有名义上对空军各个单位的指挥权,而这些单位的实际指挥权分散在各个方面军和集团军司令员手中。因此,他无法组织起足够数量的飞机进行大规模的空中作战。在莫斯科战役中,集中了属于方面军航空兵,集团军航空兵,国土防空军,远程航空兵的作战飞机,彼此间互不统属,大大降低了作战效率。

1942年4月, A.A.诺维科夫将军成为新的空军总司令。5月5日,所有西方方面军以下的作战飞机统一编入第1航空集团军。方面军航空兵、集团军航空兵和军航空兵的指挥权全部被收回,组成一个完全独立的空军编制,远程航空兵仍由苏军总参谋部直接指挥。这种编制成为日后的样板,到战争结束时苏军共先后建立了17个航空集团军共175个航空师(不计算第18远程航空集团军)。

最高统帅部的另一个问题是:他们缺乏足够强大的预备航空兵,能够在各个战场间快速移动,投入并决定性地扭转战场形势和制空权的归属。1941年夏,苏军实验性地建立了几个航空预备集群,每个集群有3到5个航空团,由苏军总参谋部直接指挥,投入到决定性的战场。8月末,第1航空预备集群投入到布良斯克,攻击德军第二装甲集群,另外5个航空预备集群也在随后3个月内投入各个战场。1942年夏,最高统帅部正式组建了作为预备队的航空军,用于临时加强航空集团军和方面军的力量。这些航空军作为统帅部预备队,拥有在相距数百公里的战场间快速投放的能力。整个战争期间,苏军组建了三十个担任预备队的航空军(7个轰炸航空军,11个强击航空军,12个歼击航空军)。

在战争初期,为了全力反击德军的进攻,几乎所有种类的苏联空军飞机都被投入到对陆军的近距离空中支援任务中,不论是否合适。根据A.V.Reshetnikov上将的回忆,在1941年,远程航空兵74.3%的架次用于“在配合陆军的战斗中攻击敌军的行军纵列和装甲车辆等。”1942年,这一比例仍高达50%。这样的作战付出的代价也十分高昂:1941年末,远程航空兵缩减到7个航空师,每个师仅有2个航空团60架飞机左右,每个团可出动的飞机在10到12架左右。1942年7月3日,苏军总参谋部下令,远程轰炸改在夜晚的高空进行。A.V.Reshetnikov上将说:“这个命令很正确,可惜来晚了。”

就空地战术协同而言,苏联空军起初并没有一个完整的教范来实行空地战术协同,各个方面军司令部都有自己的一套做法来让前线陆军为攻击机指引目标。直到莫斯科战役时,苏军才开始认真研究空地战术协同的种种实践问题。而且,由于合适的攻击机数量不足,苏联空军不得不把武库里的所有飞机拉出来应付1941年的危机,尽管当时苏联空军已经拥有了IL-2。

在西班牙内战和张鼓峰事变中,苏军对波利卡尔波夫R-5Sh攻击机的表现极为不满意,要求航空工业提供一种新的攻击机。IL-2作为满足苏军要求的新武器,到1941年时生产的数量却不多,只占当时飞机总数的2%,不足以挽救战争形势。这种强大的攻击机由伊柳辛设计局设计,可携带600公斤的炸弹和8枚火箭弹,两门20MM ShVAK机炮和两挺7.62MM ShKAS机枪。早期型由于空军的要求去掉了后座机枪手,但随后在前线飞行员的强烈抗议下增加了一名操作一挺UBT 12.7MM机枪的后座机枪手。重达600公斤的装甲让它获得了“飞行坦克”的称号,战争期间共生产了35000架IL-2,它的后继者IL-10更上一层楼,可惜出来的时候战争即将结束。1942年,大量投入使用的IL-2全面胜出德国对地攻击的主力机种Ju-87,而德国设计的Ju-87的后继机Hs-129则问题多多,远不是一架成功的飞机。

关键词(Tags): #苏联空军
家园 【原创翻译】(三)从莫斯科到柏林

苏联的战斗机部队同样担负着近距离对地支援的角色。1942年6月18日,国防人民委员颁布命令,要求战斗机作为昼间攻击/轰炸机,担负对距前线20到30公里内的目标进行攻击的任务。在投下炸弹后,它们必须作为空优战斗机继续留在战场上空,支援地面上苏军的进攻。战斗机普遍装载50到100公斤重的小型炸弹,同时所有空军歼击机团必须对飞行员进行昼间轰炸的训练。苏联空军并不十分严格地区分战场遮断和近距离空中支援,他们将这两者同样定义为“对地面陆军的支援行动”。

从莫斯科到斯大林格勒

莫斯科战役后,苏联空军短时间内成功控制了莫斯科地区的制空权并一直保持到1942年夏。但随后卷土重来的德国空军迅速夺回了空优,除莫斯科地区互有争夺外,南线制空权——从哈尔科夫到克里米亚,全部落入德国空军之手。此时,1941年夏造成的巨大装备和人员损失,以及航空工业东迁造成飞机供应的暂时断档这些后果开始显露,苏联空军一时无力遏制南线“蓝色方案”部署的德国空军的进攻,直到1942年末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为止。,从8月起,形势开始起了变化。第一批新的La-5战斗机下线并装备第8航空集团军的第287歼击机师,这是一种完全能够抗衡Me109的战斗机。根据该师的记录,随后一个月内全师进行了299次空战,击落敌机97架。1942年11月初,随着大搬迁后的航空工业恢复稳定生产,苏联空军开始获得大量的新锐作战飞机。1942年共生产25240架飞机,其中21342架为作战飞机。大量装备的新飞机与全新的指挥和战术方式,让苏联空军在随之而来的战斗中充满了信心。

9月,斯大林格勒市区的防御战开始,德国第6集团军陷入了和死守的苏军逐屋逐屋争夺的巷战中,德国人将之称为“老鼠的战争”。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此时在酝酿着一场大规模的反攻:根据他们的计划,在经过两个月的集结和部署兵力后,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和西南方面军将发动一场规模巨大的钳形攻势,钳形将在卡拉奇合拢,切断第6集团军从顿河方向撤退的唯一道路。朱可夫认为时间在苏联的一边,第6集团军将不得不继续在斯大林格勒的巷战中持续消耗实力。而且,此时的苏联军队从后方工业获得了源源不断的新式武器装备供应,实力进一步增强。苏联空军获得了更多的La-5和Yak-9,以及改进型的Yak-7。斯大林格勒会战的胜利取决于死守的苏军能否坚持到发动反攻的一刻,他们做到了。

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苏联空军的主要任务是近距离空中支援、侦察和短距离轰炸。官方历史是如此描述的:“攻击机和战斗机协同陆军步兵和炮兵猛攻敌军的战线右翼,同时方面军的飞机和远程航空兵轰炸了德军部署在前线后方3到5公里内的地面预备队和炮兵阵地等”。

为了确保战役胜利,苏联空军总司令A.A.诺维科夫此时留在斯大林格勒前线协同指挥,和他一起的还有远程航空兵司令A.YE. 戈洛瓦诺夫。苏军总参谋部希望能够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实现良好的空地协同,因此诺维科夫也参与了反攻计划的制定。当他向朱可夫汇报,他的空军尚未做好完全的作战准备时,朱可夫向苏军总参谋部征求意见。11月12日,朱可夫收到总参谋部发来的电报,建议他推迟进攻直到空军做好准备为止。电报中说:“过去和敌人战斗的经验表明,只有在取得制空权的情形下,才可以实施成功的进攻。”

斯大林格勒会战的胜利得益于空军的重要贡献,集中使用的空军作战飞机进行的“空中攻势”为地面部队的进攻扫清通路,两个航空集团军同时空袭后方的德军机场,压制德国空军并夺取制空权。此时苏联在可出动飞机的数量上拥有相对德国空军2到3倍的优势。

起初,冬季恶劣的天气让双方都无法起飞作战。当天气好转后,苏联空军持续出动为地面部队提供战术支援。11月25日到30日间,苏联空军出动5760架次进行空中支援,而德国空军出动的架次还不到这个数字的十分之一。德国空军随后对斯大林格勒包围圈进行绝望的大空运,同样给了苏联空军歼击机部队和高炮部队盛大的表演机会。

苏方声称,从1942年11月19日到1943年2月3日,德国一共损失3100架飞机,其中2000架于斯大林格勒损失。这些战果主要由对德军机场的空袭创造的。仅在1943年1月9日对salsk机场的空袭中,就摧毁了72架德国飞机。从1942年11月24日到1943年1月31日的斯大林格勒空运期间,德军确认损失266架Ju-52,165架He-111,42架Ju-86,9架Fw-200,1架Ju-290——共计483架运输机。更糟的是,德国空军在东线所向披靡的神话也就此终结。

斯大林格勒会战中,苏联空军在质量上的飞跃远比在数量上的飞跃重要的多。根据S.I.RUDENKO空军元帅的回忆,1942年7月时,苏联空军的飞机中只有约三分之一是新型的;而到1942年11月19日——大反攻的前夕,新型飞机的比率达到74%,战斗机中新式飞机比率更达到97%。比方说,第16航空集团军的125架战斗机中,只有9架是老式的LaGG-3。空军超过80%的架次用于对地支援任务,不过战斗机仍主要担负保持制空权的任务,在中高空掩护IL-2攻击机实施低空攻击。

斯大林格勒会战的胜利结束标志着卫国战争开始以来,苏军终于重夺战争主动权。此时,苏联空军开始拥有对德国空军持续的数量优势,并逐步夺回制空权。得益于后方源源不断地军工生产,苏联空军将每个团战机数量由平均22架飞机扩充至32架。自战争开始到斯大林格勒会战结束,苏联共生产了41000架飞机,培训了90000名飞行员和41224名空勤人员,可以满足组建超过570个航空团的需要。到此时为止,苏联空军共出动850000架次,其中66%属于近距离空中支援。和德国空军长期的激烈较量使苏联空军获益良多:开始使用德国空军战术改进的、由两个双机编队组成的4机编队作为基本行动编制,并将德国空军的各级战术编制修改为适应苏联情况的编制;缴获的德国飞机上的技术也应用于苏联战斗机的研发。正如一位历史学者所言:“这段时间苏联空军实力的恢复和爆炸性增长与1941年夏的灾难性损失同样令人瞩目。”

从库尔斯克到柏林

1943年夏的库尔斯克会战,成为了苏德空军在战役规模上的最后一次大规模较量,此后德国空军再也没有过尝试夺回东线制空权的努力。苏联情报部门正确地探知了德军“堡垒”作战的情报,苏军在库尔斯克地域内密布步兵、火炮、装甲部队和层层防御阵地,并从苏军总参谋部获得大量的空军预备队支援。总参谋部为库尔斯克会战调遣了数个航空集团军、2个国土防空军航空师、以及部分远程航空兵,共计3000余架作战飞机。此时,德国空军在东线全部数量的三分之二约2000架飞机也集中在库尔斯克,包括1200架轰炸机、600架战斗机、100架俯冲轰炸机和150架侦察/联络飞机。

库尔斯克会战虽然以世界最大规模的坦克战闻名于世,双方空军在此的大规模较量同样引人瞩目。苏德空军全力投入制空权的争夺中,希望在夺取制空权后实施有效的近距离空中支援。此时的苏联空军在各个方面都上了一个台阶,持续提升的无线电通讯能力让飞机间的配合以及空地协同更为有效,同时还设立了专门的无线电通讯网络用于空地协同作战;攻击机的前进管制站设立在前沿陆军指挥官的司令部内,有效指挥对陆军的近距离支援;苏联攻击机群和轰炸机群开始以30到40架的大机群行动,不仅提升了每次出动的轰炸效率,同时也让战斗机护航更加容易;新的武器装备,包括IL-2武装的37MM重型机炮、RS-82火箭弹和PTAB反坦克炸弹同样提升了对地攻击能力。

尽管德国新式的Me-109G和Fw-190A仍对苏联空军的La-5FN和Yak-9有一定的优势,但这一差距越来越小。苏联空军不仅在数量上全面压倒德国空军,更麻烦的是,由于各条战线的战斗让飞机供应严重不足,库尔斯克的德国空军不得不继续依赖旧式飞机如Ju-87进行近距离空中支援。当盟军于意大利登陆后,德军终止库尔斯克作战,苏联空军开始掌握东线的制空权,东线的德国空军自此一蹶不振。

随着新式战机和新指挥系统的应用,空军战术也有了新的提升。1943年后,苏联空军空中支援作战的方式越来越复杂和成熟。在地面进攻的准备阶段,空军首先出动清扫敌军坚固的防御点,每个机群由25到60架攻击机组成,从不同的角度和方向以数个波次低空掠袭德军据点,在德国空军战斗机反应过来并赶到前撤回苏军战线。空中支援任务分成两种:“支援”(通常指为军以上进攻集中大量飞机实施高强度空袭)和“任务”(为军以下战斗部队如坦克师和旅配属空中支援分队)。在小的“任务”中各个空军分队指挥官有高度的自由选择目标和决定攻击时间。

苏联空军对地支援的一个特点是:每个航空团划分支配空域,大量部署执行游猎和巡逻任务的飞机(从德国空军学来的经验之一)。战争后期,无线电和雷达的广泛应用让苏联空军对空域的控制能力进一步增强,德国空军战斗机主力调回本土抗击战略轰炸后,在东线仅存的力量也被清扫出天空。

但是,这种作战方式在后期慢慢减少。到1945年时,由于进攻持续向纵深目标进展,空军仅靠对靠近前线的目标进行近距离空中支援已经不能满足作战需要,必须深入后方实施战场遮断。当苏联空军配合陆军的攻势,对陆军火炮攻击范围外的目标进行空袭、发挥“飞行炮兵”的作用时,必须依赖和地面指挥官之间的良好合作。虽然在配合快速挺进的苏军装甲机动纵队时有一些实时情报传递和交流的问题,苏联空军仍很好地完成了作为苏军大纵深攻势的一部分的任务:当地面装甲突击力量包围德军后切断德军突围或获得增援的可能,尤其是在1944到1945年间的一系列大纵深攻势中。1941年到1943年间惨重损失换来的经验教训,以及这段时间持续的兵力和装备增长、指挥和战术的改革,造就了苏联空军44年后的成功。

库尔斯克会战后,德国国防军主力退过第聂伯河,而德国空军此时已无法提供有效的空中掩护。北非和地中海、以及本土的防空战大量抽走东线德国空军的主力,让德国空军持续衰弱。1944年6月时,苏联空军作战序列内共拥有13500架飞机,这个数字在1945年1月上升到15000架,而1943年时平均每月保有数量不过8500架。苏联空军不仅在数量上,在质量上也进行着大幅地提升。Yak-9在1944年发展出低空战斗轰炸的改型,炸弹垂直悬挂在飞行员背后的垂直弹舱内。Pe-2则换装1200马力的M-105PF发动机,使之在面对Me-109G时也能不落下风。足以抗衡Me-109G和Fw190、最高时速400英里的Yak-3在1943年中期也取代了Yak-1的生产。而1944年中进入量产的La-7,则是为对付Fw190量身订做的。

1945年1月,红军的装甲洪流攻入波兰,开始朝向柏林的最终进军。由于缺乏作战飞机、合格的飞行员、以及燃油和各种航空石油制品,德国空军直到战争结束也无力挑战苏联空军的制空权。4月,7500架苏军飞机投入了对柏林的最终战役。尽管苏联方面宣称在战役中摧毁和击落1132架德军飞机的真实度有待继续考证,但苏军的制空权是无可否认的。苏联空军在这场“从斯大林格勒到柏林”(借崔可夫之语一用)的艰苦卓绝的战争中进行的空地战术支援作战,对于最终胜利具有无可估量的重要性。苏联空军将近距离空中支援作为它的核心任务,并将这一任务贯彻到它的每一个单位中——战斗机部队、攻击机部队、轰炸机部队等。苏德双方都使用战术轰炸机进行近距离空中支援作战,但苏联空军对此尤其偏好,特别是在战争后期的大纵深攻势中。虽然用战术轰炸机实施近距离空中支援不是件合算的事情,但战术轰炸机对德军的坚固地面防御猛烈攻击后,伴随的陆军装甲突击和步兵进攻轻易撕开了防线,实施大纵深突击。即使是远程航空兵,作为最高统帅部理论上实施远程轰炸的力量,大部分时候也是在做近距离空中支援的工作。事实上,当时苏联空军定义的“远程轰炸”,通常是对深入敌方战线几十公里内的目标的轰炸。

家园 【原创翻译】(四)战区空地协同能力的发展

战区空地协同能力的发展

海军航空兵、国土防空军、空军战斗机部队常常作为辅助攻击机,整个战争期间战斗机部队的出击架次中有46.5%用于近距离空中支援。苏德战争的特点,造成空军攻击机和轰炸机主要活动于“浅近纵深地域”。军队主要集中在战场前线部署而非纵深梯次布置,因此空袭目标集中在敌军地面部队和近前线增援力量上。由于苏德战争的宏大性、涉及的战场之复杂、兵力和装备之多、地面对抗之激烈,迫使苏联战略决策者们按陆军作战的要求设计空军的任务,很多时候空军作为炮兵力量的一种补充和延伸。

1944年早期,苏联空军已经获得了东线的大部制空权,而此时在苏联中型轰炸机的航程内并没有多少有价值的德国固定目标,因此空军的主要任务放在了支援陆军自库尔兰半岛到黑海的宏大战略攻势。根据V.D.索科洛夫斯基元帅的回忆,卫国战争中苏联陆军的总数占苏军总数的80%以上,陆军是战争胜利的主要创造者。但是苏联空军的重要性也是不容抹煞的,它的主要作用在于“直接摧毁战场上的敌军野战部队和装备,以及为陆军的进攻提供直接的近距离空中支援”。近距离空中支援对于陆军和空军的协同程度要求很高,因为空军摧毁的敌军战场目标通常离地面的友军部队非常接近。

苏军良好的空地协同在战争初期几乎没有。随着战事进展,这一方面提升的速度非常快:积累的空地协同经验为改进指出了方向、空地协同中的通讯与指挥系统得到更新和发展、技术和装备的发展让空军为空地协同提供最好的飞行员和飞机、无线电和雷达应用的大量普及、以及空地指挥官们经验和技能的积累,把苏军空地协同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水平。1942年5月到11月,新建立的大量航空集团军和苏军总参谋部直辖预备航空军让总参谋部可以在各个战场间快速调动航空支援兵力,在最需要的时候提供最大程度的支援。由于空军的中央集中控制加强,空地协同程度也越来越高。苏军总参谋部派出的空军代表参与每一次重大军事行动的策划,并有权召唤临近战区的航空集团军增援。自1942年末起,总参谋部的空军代表,以及高级空军将领常常驻守在航空集团军的前方司令部内,担任航空集团军与方面军指挥官之间的高层联络员。总参谋部也常常将自己的作战计划分为空军和陆军部分,交由该方面的空军和陆军代表,他们之间再互相研究和交换意见,以求达成最好的空地协同作战。

对空军的指挥和管制是由航空司令部系统完成的。在战争的早期,一个航空集团军通常有两个司令部,一个前方司令部(主要)和一个后方司令部。航空集团军总司令或副总司令担任前方司令部的总指挥官,起初前线司令部设在距前线50到80公里的地方,但这一位置在后期移到距前线25到40公里处。后方司令部主要担任非作战任务指挥的勤务等管理。

除了前方司令部和后方司令部,苏联空军在中后期增加了辅助司令部。如斯大林格勒战役时的第8航空集团军,它的辅助司令部就设在方面军司令部旁边,直接与方面军将领接触。和陆军空前紧密的配合与协同,再加上本身的高效运作,苏联空军对战场空中支援的指挥和管制能力大幅跃升。1943年5月,所有的航空集团军都被命令建立辅助司令部。每个辅助司令部要求有6到10名精通空中侦察、航空照片分析、气象分析和无线电通讯的军官,同时由于后期的战线极为广阔,每个辅助司令部在前线设立了几个前进观察点,随时向后方汇报。

无线电和雷达技术的进步

到1943年中期时,无线电已经成为空中行动的主要指挥和管制手段。库尔斯克会战时,大量的苏军无线电网络为良好的空地协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一个专门的无线电网络被设立,用于协调和指挥战场上的攻击机行动”。

不过,和战争时期的英美以及德国相比,苏联在无线电和雷达方面的发展依旧落后。直到1941年末苏联空军才开始使用无线电管制战斗机和攻击机的行动,整个无线电系统无法充分满足作战要求,苏联空军不仅缺乏无线电设备,更缺乏受过良好训练的无线电员进行空中管制。斯大林格勒战役时期,苏联空军总司令诺维科夫下令第16航空集团军设立一个无线电空中管制网络,基站设在前方司令部的附近,分站设在各航空师和航空团的机场,和各架飞机建立直接的联络。根据苏联的记载,这一网络的用处在于“向飞行员通报空域的状况,警告可能方向上的敌军飞机,以及从各个机场召集作战飞机攻击目标。”在1943年5月库班的战斗中,所有的苏联战斗机和攻击机都配备了无线电,并“由主要攻击方向上的航空管制站持续直接地系统指挥和管制。”

苏联的雷达在战争开始时十分粗糙和简单,而且在战争期间发展缓慢。苏联的官方资料称苏联雷达在1941年莫斯科和列宁格勒城下的战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这个主要取决于“重要作用”是怎么定义的。直到1943年秋季时,才有更多的资料说明雷达在空军战场行动的指挥和管制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至于其中是否有美援岸防雷达的功劳,不得而知。即使是在国土防空军,直到1943年后“地面对空观测点才不作为主要的对空观察手段……”。D.S.Kutakhov将军,到1944年去世前一直担任苏联空军的指挥官,写道:“(自1943年9月)苏联空军获得的雷达开始作为广泛应用的空中管制手段,为拦截敌军飞机提供预警。”1944年春起,雷达更广泛地应用于指挥战斗机群拦截敌军飞机,但是在确定具体位置上的能力仍十分不足。

大部分西方历史学者都同意,苏联在战争期间显著提升了雷达和无线电技术水准,并在战争的后半段广泛应用。但是,原第三帝国空军将领克劳斯. 韦伯却不同意这一观点。他从自己的作战经验来看,苏联空军并没有因为雷达的应用而提升多少作战水平。即使是对苏联雷达和无线电技术快速发展评价甚高的人也同意,苏联电子工业始终落后于盟国和德国。直到1943年,生产组织良好的苏联无线电工业才刚刚满足苏联空军的基本需要,其中还包括大量的盟国无线电设备援助。

关键词(Tags): #苏联空军
家园 【原创翻译】(五)战术空地协同的发展

战术空地协同的发展

苏联战斗机、轰炸机和攻击机的近距离空中支援战术条令十分类似。对战斗机而言,尽管战争时期近半数的出击架次用于近距离空中支援,但主要工作还是担负对攻击机和轰炸机的护航任务,以及争夺制空权。同一种飞机执行如此多的不同任务,令苏联航空工业花大力气研究多用途战术飞机。Yak-9B战斗轰炸机就是在这种思维下诞生的,并于1944年初进入第1航空集团军第130歼击机师服役,表现良好。战斗轰炸机的战术与战斗机十分类似:(1)轰炸选定的目标;(2)掩护攻击机和轰炸机行动;(3)用机枪和机炮压制地面目标,并预留充足的弹药与返航途中可能遭遇的敌军战斗机接战。战斗轰炸机比战斗机优越之处在于:炸弹悬挂在内置弹舱内,对速度和机动的影响大大降低,在轰炸敌军地面防空点时尤其有效。战斗轰炸机用俯冲投弹的方式精确打击防空火力点,随后的攻击机在400到600米的低空进入投弹和扫射。

尽管战斗机的作战条令和攻击机区别不大,但由于战斗机飞行员无法将大量的时间花在学习如何进行复杂的对地攻击训练上,令攻击效果始终无法和专用攻击机相比。不过在另一方面,战斗机相对攻击机的高速度和高机动性让它在面对防空火力时能以更快的速度进入和脱离。在后期由于战斗机数量的充足,战斗机群通常以大队以上级别出动,这就让它们在对地攻击时分为掩护机群和攻击机群,两者的地位可以随时调换。

在统计战斗机的对地攻击效果时,苏联的N.ZAVGORODINY上校列出了战斗机架数和战果之间的详细关系。根据他的估计,一个战斗机大队的攻击可以压制一个步兵营1个小时,一个战斗机团能对一个步兵团造成同样的效果。而且,一个4机编队的战斗机小队能够压制一个4到6门炮,6到8辆卡车的炮兵分队。

俯冲轰炸机是近距离空中支援的一种有效武器。在1936年西班牙内战中,Ju-87的优异表现令德国空军印象深刻,随后所有的德国轰炸机在设计时都要求具有俯冲轰炸的性能。另一方面而言,德国空军在一定程度上放弃了战略轰炸的想法,至少在这样的框架里设计出的重型轰炸机如He-177显得极为不伦不类。在39年和40年的闪击战胜利中,Ju-87速度慢、自卫能力贫弱的缺点被德国空军完全掌握制空权的大势所掩盖,剩下的只有轰炸精确、高效的优点,是陆军装甲突击力量最好的支援者。而在敌人掌握制空权或者至少对等制空权的战场,如不列颠空战和43年后的东线,Ju-87的缺点极为明显,成为高速战斗机轻易捕杀的猎物。这时, IL-2的重装甲、强火力优势表露无疑,同时IL-2的飞行员们也开始进行大角度俯冲轰炸的作业。在整个战争中,德国空军从来没有过一款能和IL-2媲美的攻击机

苏联对攻击机生产倾注了极大的注意力,攻击机在苏联空军飞机数量中的比例持续上升。1941年6月时,战斗机占飞机总数的56.2%,轰炸机占38.8%。1944年中时,战斗机下降到46%,而轰炸机下降到25%。这是因为攻击机的产量持续上升,到1943年末已占苏联空军飞机数量的近30%。

由于苏军在兵力和装备上的持续快速增长,苏军在随后的连续攻势中进展的距离和战役的时间也越来越长。比方说,苏军最初的莫斯科大反攻,长约33天,推进了100到250公里的距离。1944年的白俄罗斯会战则长达68天,推进了600公里的距离。如此长时间、长距离的纵深突击,推进的范围之广、进攻的速度之快、使得及时伴随的近距离空中支援变得无比重要。

具体的空地协同作战在策划阶段必须进行详细的细节审阅,因为陆军指挥官常会要求空军在配合进攻时对距陆军推进前锋500到800米的敌军据点实施空袭,时间配合稍有延误就有可能误伤友军。1943年8月,苏军总参谋部发布了一整套空地协同信号识别准则,包括如何使用反光板、信号弹、发烟弹、以及无线电通讯等,显著提高了对地面目标的识别率、大大减少了误伤友军的情况。强击航空兵对无线电通讯和地面信号识别的应用最为显著,因为超过80%的攻击机作战是实时近距离对地攻击任务。在战争后期,攻击机部队开始使用“自由狩猎”的作战方式,通常是两架IL-2攻击机的双机编队在战线敌方一侧巡逻,一旦发现敌军的任何目标如车队、行军纵队或者牵引火炮在行进,立刻投入攻击,自行选择开始攻击的方向和角度。

战术轰炸机部队的发展

战争初期,苏联空军的主要教范规定,对地面固定目标的轰炸必须在2000米到3000米的高空实施水平轰炸。但随着对德国地面装甲力量和机械化纵队的攻击越来越重要,轰炸的高度下降到600到1000米。经过不断的尝试,包括对俯冲轰炸和滑翔轰炸的检验,苏联空军的机群逐渐采用在200米到300米的高度间快速锲入或蛇行机动的方式攻击,并采用互相掩护尾部的圆形阵型,防备有可能突破友军战斗机掩护的德军战斗机。当攻击开始时,每架飞机对目标集中火力,依次对目标实施一次或两次掠袭,然后重新加入圆形阵型。同样,俯冲轰炸是最精确的轰炸方式。在采用俯冲轰炸前,平均每个师的战果统计,约半数炸弹落在目标为中心200米半径左右的圆圈内。采用俯冲轰炸后,这一误差下降到18米半径。

在战争初期,除了Pe-2外,苏联轰炸机武库内多是老旧过时的飞机,如SB-2,TB-3等。Pe-2是由航空设计师彼特雅科夫于1939年设计的一架双引擎高空战斗机,起初的目的是作为一种远程战斗机,但修改了设计后作为快速轰炸机于1940年进入量产,随后成为大战期间苏联战术轰炸机部队的主力。Pe-2的最高时速为547公里,可携带1000公斤的炸弹,起初装备4挺7.62MM机枪,随后更换为4挺12.7MM机枪。在苏联派遣志愿飞行员和战机前往中国协助抗击日本侵略的时期,苏联就已经认识到7.62MM机枪不能有效地对付即使以装甲薄弱著称的日本飞机。随后的卫国战争中,苏联在飞机上大量使用大口径机枪和机炮。整个战争期间共生产了11400架Pe-2,但战争开始时苏联空军内只有458架Pe-2。IL-2盛名的光辉无疑掩盖了同样出色的Pe-2的名声。Pe-2作为苏联空军战术轰炸力量的中坚,与IL-2搭配默契。

由于1941年夏轰炸机灾难性的损失,除Pe-2外所有轰炸机都被命令只能执行夜间高空轰炸。1942年起,中型轰炸机部队主要的装备就是Pe-2。随着Pe-2的大规模量产和不停的技术改进,战术轰炸机部队的作战能力也持续提升:从小队、大队级别的出动,到航空团和航空师级别、一次任务中上千架次的出动。同时,改进后的Pe-2可以进行50°到60°攻角的俯冲轰炸,对付小目标和行进纵队的准确率提高了2到3倍。新式的轰炸瞄准仪,以及不断提升的轰炸机速度和载弹量,让苏军战术轰炸机部队在1943年起作战效率持续提升。

Tu-2作为一种类似Pe-2的双引擎中型轰炸机,最初于1940年开始生产。经过战争期间的不断改进,它的最高时速达到550公里,最大载弹量2000公斤,于1944年提升到3000公斤。自卫火力包括3挺12.7MM机枪和2门20MM机炮。Tu-2可以被称为二战时期最好的中型战术轰炸机,但战争时期仅764架的产量实在难以给予其过高的评价。

自1941年起,持续提升的苏联战术轰炸机部队极大地加强了战术轰炸航空兵在配合地面作战时的角色。根据诺维科夫的回忆:“……苏联轰炸航空兵一直是由战术轰炸机部队组成的,因为战争的结果是由地面前线的战斗胜利直接决定的”。在官方历史里,这一评价被再次确认:“陆军在各个战场的连续主力攻势需要决定了战术轰炸航空兵的作战方式”。

关键词(Tags): #苏联空军
家园 【原创翻译】(六)参谋工作与后勤的完善

具体指挥和参谋工作的完善

苏联历史学者们对卫国战争中苏军的“诸军兵种合成”作战的效力给予高度评价。更符合实际情形的是:根据这一在战前发展的作战理论指导的卫国战争初期的作战效果并不好。原因归结为通讯和指挥系统效率低下、战线不停的变动、方面军下的航空兵司令部和陆军司令部相距遥远、作战计划和行动命令常在传递中延误等。但在战争的中后期,“诸军兵种合成”理论应用得十分有效。因为在指挥结构上,总参谋部建立了航空集团军和预备航空军,“空中攻势”成为每次战役计划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技术上,广泛应用无线电进行空中指挥和管制,空地协同的通讯和指挥系统也发展成熟,空军和陆军军官们合作紧密共同制定战术行动和作战方案。所有这一切大大加强了“诸军兵种合成”理论的实际应用。

航空部队中的参谋工作在战争中得到显著的提升,如前所述,方面军中航空集团军一级的参谋工作与苏军总参谋部的参谋工作联系紧密,后者对空军作战计划的意见通常由总参谋部,比如华西列夫斯基的代表与各个军事主官,如朱可夫,以及苏联空军总司令诺维科夫的代表们会商。对战役中所有目标的详细作战计划由总参谋部、方面军、航空集团军合作完成,而具体的执行计划则由航空师和航空团一级的参谋们具体完成。

苏联空军航空团一级的参谋工作进步显著。这一系统是这样工作的:从更高一级指挥官处得到作战命令后,团长和参谋们一起研究命令并准备具体的作战方案。每个团的参谋部由这样几个部分组成:侦察部门,通讯部门以及团副参谋长直接领导的行动策划部门。行动策划部门仔细研究根据航空侦察、雷达数据和其他情报来源获得的情报,制定出详细的行动方案并分发给各大队队长,有时还分发到小队队长。战争初期,由于战场形势的快速变化,航空团参谋们极少有时间仔细策划行动并执行。在中后期,随着情报工作和通讯能力的进步,战场形势进一步清晰,参谋们得以策划周密详尽的作战行动并付诸实行。

苏联学者认为,飞行大队是最佳的战术编制:既有实力独立完成复杂的战术任务,又利于指挥和管制。即使大队不得不打散为2机编队,完善的地面指挥也能有效地协助完成任务。每个2机编队有自己确定的目标,但如果战场条件出现意料之外的变化,编队长机有决定是否转为进攻备选目标的权力。当每个大队升空后,它们由地面通过无线电和雷达指挥。苏制RUS-1“大黄”和RUS-2“多面堡”雷达可以探测到100公里外的目标。无线电通讯则是由各个机场和司令部的无线电站负责,在战争后期,苏军飞机全面配备了RSI-3,RSI-4,RSI-6无线电台,可以进行双向无线电通讯。地面接收和中转站通常设在战线后方10到15公里远的地方。Mikryukov上将回忆,由于通讯和指挥系统的完善,击落每架德军飞机所需的架次由1943年的155架次下降到1945年的53架次。当然,他并没有指出同时期苏军飞机质量和飞行员素质持续提升,而德国飞行员质量却急剧下滑。

后勤和地勤的长足进步

苏联空军空地支援以及夺取制空权能力大幅提升的背后,是默默工作的苏联航空地勤系统。航空基地地勤营(BAO)——是苏联空军的基本地勤单位,每个营负责两个单引擎飞机航空团或者一个双引擎飞机航空团的地勤工作。地勤营利用卡车、火车或者航空运输维持足够的机动能力,因为在战争后期,各个航空团随着大规模的战役攻势持续向前快速推进。对飞机的修理和维护由移动飞机维修基地(PARB)和移动飞机维修站(PARM)进行,后者通常随被配属的航空团一起行动。

到1943年中期时,苏联的航空后勤和地勤单位已经建立了成熟的组织和工作结构。1943年发布的新地勤维护手册里,定义了苏联航空维修部门的工作任务:他们被要求根据气候条件和机种实施标准程序的维护和检修,在战场上收集损坏的飞机并运回后方,跟随各个航空单位从一个战场转移到另一个战场,以及在野战条件下维护航空武器和航空专用设备等。

根据情况的不同,检修的程序也不一样。在前线机场,维修单位只维修一般的损伤和更换零配件,严重损伤的飞机则被运回后方甚至飞机制造厂进行大修。到1943年中期,克服重重困难,在苏联地勤维修单位的奋力工作下,苏联空军飞机的停飞数量减少到14.8%。而到1943年7月,飞机的停飞数量更下降到9.6%,这一数字在3月时还高达22%。1943年3月,PARB和PARM共检修了12352架次飞机,4月则是13594架次,5月则是17277架次。1943年的头9个月里,他们共检修了62867台引擎和6829台推进装置。

这其中并非没有问题。在如此大数量的工作成绩下,很多维护和检修工作并不能满足质量要求。一方面是野战机场条件简陋和设备缺乏,另一方面是苏联空军并没有足够合格的地勤维修人员。PARB的技术军官里只有9.6%受过高等引擎维修训练,这一数量在PARM里只有3%。战争末期苏联大量增加了培训合格地勤技术人员的技术课程,在1945年7月时超过1000名技术军官和空军机械士从这一课程毕业,地勤工作的质量在后期产生了飞跃性进展。

战争后期,随着空军行动架次的大幅度增加以及战役的快速进展,导致很多航空师要在一个月内转场4到6次,航空团甚至达到10次。为了保证足够的妥善率,空军对机械士的需求空前强烈。在很多新建的机场,地勤人手十分缺乏,一名空军机械士要照管2到3架单引擎飞机,确保每架保持每天数个架次的出动率。在战争期间,苏联共建设了8545个机场,其中5531个是黏土跑道的野战机场,占65%。这些机场的跑道通常是由不熟练的陆军士兵和征集的当地居民在几天内平整出来的。

在严酷的战场条件和气候条件下,苏联空军地勤单位工作出色,保证了苏联空军拥有极高的出动率,提供大量的近距离空中支援架次。E.F.Longinov上将指出,这些工作保证了苏联空军共出动3808136作战架次,供应696268吨炸弹,以及1628059吨航空油料。

关键词(Tags): #苏联空军
家园 【原创翻译】(七)总结

总结

尽管文章中提到的许多数字存在争议,但整体结论是不容置疑的。由于苏德战争的宏大性和复杂性,地面战役的决定性效果,使得近距离空中支援成为苏德空军的主要任务。苏联空军在飞机产量、合格飞行员的训练和补充、以及完善有效的后勤和地勤支持上全面胜出了作为对手的德国空军。

苏联空军作为一支强大的战术空军,与陆军的步兵、炮兵、机械化单位、坦克等紧密协同,形成完善的诸军兵种合成战斗群。苏联空军担负着空中轰炸、支援地面陆军装甲矛头突击、实施战场遮断、拦截敌军增援和撤退部队的任务,并为地面陆军提供空中掩护:通常两个歼击机师掩护一个坦克集团军。战争末期,苏联空军用空前强大的实力对德国空军最终的陨落施以最后一击。历史学者冯.哈迪斯廷在著作中写道:苏联空军就如一只浴火重生的凤凰,从1941年的灰烬中一飞冲天。

苏联利用广阔的国土纵深,迟滞并消耗了德军突进的锋芒,将主要工业,包括航空工业迁往东部的乌拉尔山脉,为将来的胜利打下了基础。苏军严格贯彻了诸军兵种合成的作战理论,高级空军将领如亚历山大.诺维科夫等,将苏联空军的作战严格围绕着陆军作战需要进行。和此时的英美盟国空军做法大不相同,苏联空军并不作为一支独立的战略力量。相反,苏联空军将自己夺取制空权、实施近距离空中支援的能力完全融入了陆军作战的需要,为陆军战略和战术的胜利牺牲了自己作为独立战略力量的地位。冯.哈迪斯廷将苏联空军的作战总结为两种:空中攻势——即在地面攻势中,空军集中大量飞机,配合地面的坦克和火炮实施进攻;空中阻断,如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拦截德军补给斯大林格勒守军的行动。

东线的空中交战中,为了保证地面行动的顺利和空地协同的顺畅,苏德空军全力争夺制空权。在这4年艰苦的战争中,苏联空军与陆军协同作战的能力完全发展成熟。与之联系的,是苏联强大的空军和陆军力量从海上、陆地、空中构成的立体战场上持续削弱轴心国的作战力量,为战胜法西斯德国做出了主要贡献。

关键词(Tags): #苏联空军
家园 本来就不是坑

家园 谢谢好文!花!

苏联的动员和计划能力非同寻常。无论当时的陆军还是空军,其成就是惊人的。就苏联当时的经济和技术水平,那就是奇迹!

不过,这也造成二战以后苏联对计划的无限热衷了。

家园 天下文章一大抄的证明,不要郁闷拉。花上。

这些学者们领了冷猪肉钱后就一头扎进故纸堆里疯狂抄书,这篇文章就是从苏联军事百科等书中“提炼”出来的,

家园 一定要保持这个好传统啊。
家园 本来就不是坑

这告诉了我们两件事 一件是好的一件是坏的

好的是我们不用痴痴等待了

坏的是到此结束没有希望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