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请问网上那里可以找到蒋百里的著作 -- 大洋芋

共:💬19 🌺25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请问网上那里可以找到蒋百里的著作

如《国防论》、《抗战的基本观念》等等。

百闻不如一见,想跟《论持久战》做个比较。


本帖一共被 3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萨苏大作

萨苏大作链接出处

家园 谢过,不过我想看全文,不是别人的介绍
家园 去下一本戴季陶的日本论

del

家园 这本可以找到,其它的呢?

http://talmuder116.spaces.live.com/blog/cns!76D382AF37A74BD4!474.entry?_c=BlogPart

家园 其他的估计只能去古籍书店淘了
家园 《国防论》倒是找到一本,质量太次,继续求

扫描得很差劲,很多地方根本看不清,想下载的就下载吧

家园 日本论_1_of_3

日本人——一個外國人的研究

緒言——一、幾個自然條件——二、幾段歷史事跡——三、明治大帝——四、歐戰——五、固有的裂痕——六、軍人思想的變遷——七、政治——八、財政經濟——九、外交——十、精神上的弱點——十一、黃金時代過去了——十二、結論

緒言

世界上沒有像我那樣同情與日本人的!

一個偉大的戲角,正在那裡表演一場比(Hamlet)更悲的悲劇;在旁觀者那得不替這悲劇的主人翁,下一點同情之淚呢?

古代的悲劇,是不可知的命運所注定的,現代的悲劇,是主人公性格反映。是自造的。而目前這個大悲劇,卻是兩者兼而有之。

日本陸軍的強,是世界少有的。海軍的強,也是世界少有的。但是兩個強,加在一起,卻等於弱;這可以說是不可知的公式;也可以說是性格的反映。

孔子作易中與「未濟」。孟子說:「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這種中國文化,日本人根本不懂,他卻要自稱東方主人翁?

如今我像哥德批評(Hamlet)一般,來考察目前這個悲劇的來原。

一、幾個自然條件

1.情熱的人種

從日本人的習慣,諸如洗澡、衣服、飲食、居住來看,日本人種無意識從南方移去的。其間當然也有一部分從北方——中國山東與高麗的移民,但這並不是主流。所以北方的風俗,在日本是看不見的。事實上,北方苦寒的生活,非日本人所能接受。北海道是日本國國土,經過五十年的開拓。中國的東三省——滿洲二十年前,日本就想移民,五年來他可以自由移民。但統計數字的雄辯,確實告訴我們,日本這種移民企圖已經怎樣的失敗。日本人怎樣的不願到北方去!

2.地理上的影響

這種南方情熱的人中,又受了地理上的影響。日本的氣候風景,真可以自豪為世界樂土。但它缺少了國民教育上的兩種材料。日本自以為是東方的英國,但它缺少了倫敦的霧(一)。日本人要實行他的大陸政策,但他缺少了中國的黃河長江(二)。明媚的風景——外界環境輪廓的明淨美麗,刺激了這個情熱人種的眼光,時時向外界注意。缺少了內省的能力,同時因為時時要注意,卻從繁雜的環境中找不到一個重點。短急清淺的水流,又誘導他成了性急的,矯激的,容易入於悲觀的性格。地震,火山噴火,這些不可知的自然變動,也給予日本人一種陰影。

3.魚

許多日本人宣傳家的統計,常常侈言他人口如何激增,國土如何渺小。據說近衛見了霍斯上校後,霍斯就做了重行分配殖民地的文章。但他們的說明書上,卻隱藏了一件本國唯一的寶貝——及無限止的海上生活資源——魚。(他們因為國民生存上必要而發展出來的無限制的漁艇制海權。真可以代表現代的侵略政策,我們到可以承認他正當的權利。)但是這個魚,又給日本民族性格上一種影響。日本古代拿鯉魚來比武士。因為只有鯉魚受了刀傷乃至臨死也會動。恐怕切腹這個風俗,與吃魚有關係吧。因為魚非新鮮不可口。日本人吃魚便要把魚活活的宰死了吃。極有風味。日本人不懂中國孟子所說「聞其聲不忍食其肉」與「君子遠庖廚」的意義。所以他們的殘忍性,還保有島人吃人肉的遺傳。

4.世界各國的酒都是越陳越好,白蘭地一百年,紹興酒五十年,但日本的酒卻是要新鮮,越新越好。而大量飲酒在日本人卻認為豪傑的象徵,尤其陸海軍將領,對於酒,都是經過長期奮鬥而升級。所謂「死且不??酒?足辭」。

5.音樂

假如你在月明之夜聽日本人的笛——尺八。假如你在黃昏時分,聽日本農夫的民謠,假如你在燈紅酒綠中聽他們的三味絲,你總能得到高亢激烈,與長聲哀怨的音色。外國人要學他,一定呼吸會轉不過來。在中國琴弦,因為過高而斷,是個不祥之兆。假如那中國的琴來和日本的三味線琴弦一定會斷。

6.花

「花是櫻花人是武士」!多麼美呀!但它的意義卻是印度悲觀主義的「無常」。因為櫻花當它最美的時候,正是立刻就要凋謝的象徵。好像武士當它最榮譽的時候,就是他效命疆場的一剎那間。(勇敢是可讚美的,但太悲觀了啊)。

所以日本人在製造文字時代,節取中國文字,來做他的字母,就有了一首詩:開首是「色香俱散」,結束是「人事無常」。

直譯的意義是:

「色與香都是要散的呀」!……「我們的人生誰能維持永久呢?」

注一 霧鍛煉了英國人體格之強健與眼光之正確。 注二 黃河長江養成了中國人特有的氣度。

二、幾段歷史事跡

1.文字的創造

當中國固有文化正發達的時代——像秦漢時代——就有許多傳說:可征為與日本有交通。但當時日本尚不能接受文化,知道孔子降生一千年以後,隋唐時代即印度文化東輸,佛教在中國正是極盛的時代,才有大多數的日本人留學中國。所以印度文化與中國哲學混合輸入日本。創造日本文字的,是一個有名的和尚,在中國受了精深的佛典教育。那時候如同水入空谷一般。幾個佛教大師,把他們的理論,風靡了全國,上達皇室,下迄國民。

2.武士道與大和魂

中國哲學到德川統一之後才被提倡而盛行。那時日本人所自豪的武士階級,已入於停頓時期。所以要知道武士道的源起,不能不對與佛教思想的輸入加以特別注意。假如從表面上看,武士道與歐洲中古時代的騎士,無大區別。他的美德,是忠實勇敢,同情,樸儉,守禮節,——只有一件即對於女性觀念與騎士不同,不是尊重,而是蹂躪,——但是日本人以為除此以外他另有歐洲人所沒有的「內在的精神」所謂「大和魂」這個東西。

這個大和魂,不僅外國人不能捉摸,就是日本人也不能說明。據我看(Litz)論美學曾說到忘我的境界,這種容易導人於忘我境界的性格,恐怕就是大和魂的真諦。而這一剎那間的異常境遇,是從佛教禪宗所謂「悟」所謂「空」而來的,但其中有厭世的悲觀的色彩。

3.武士的不道

武士的長處,就是所謂「道」。但它的背面有一個陰影。按日本面積很小,在武士時代又分作幾百個小國。彼此毗連鄰接。它的首領隨時有被襲擊的可能。他對四面八方不能不十二分警戒。所以偵探術就特別的巧妙。幾百年來養成了一種聞蝶的天才。日本的高級社會、常常不自覺的喜用詐術,就是那時候養成的。其中兩個最有名的英雄,一是豐臣秀吉,一是德川家康,日本國民給他們的綽號,前者叫作「沐猴而冠」。後者叫做「老狐狸」。日本人最喜歡讀這個時代的演義。在我看來,那些正是別有風味的偵探小說。

4.西鄉隆盛

真正夠得上做日本精神美德的代表者有一個人。就是西鄉隆盛。但他模範地做了悲劇主角。因為他不失敗於他所反對的敵人,卻失敗於他所愛護的學生。日本有許多愛國者,究竟是否國家的幸福,不能不請命運之神來判斷了。\r

5.兩個真正的日本指導者

真正從日本民族的發展看來,有兩個指導者,是值得尊敬的。一是從前的聖德太子。他奠定了日本的第一期文化,接受了佛教與中國哲學。一是現代的明治大帝,他創了日本的第二期文化,接受了歐洲的科學文明。

三、明治大帝

1.本章的意義

明治大帝是值得另立一章的,因為這個巨大的強國,乃是他一個人苦心的成就,我特別要提出「苦心」兩個字,因為一隻船航行海上,最重要的是把舵者。有時要向左,有時要向右,一不小心,就會出亂子;未來等於一層濃霧,國家所走的路,又沒有詳細的海圖可循。其間既要天才,又要經驗,最重要的更是強周的意志力,和謙抑的考慮,當明治大帝逝世的第一日,倫敦泰晤士報(世界民族中懂得日本的首推英國)有一篇哀悼的文章,說日本國運自從這位大帝的經營以後,恐怕已經到了富士山頂。我們以後希望不向下坡走。

2.初期的苦痛——不對外即起內亂

性急的日本人,當他取消封建,統一行政,不到五年的光陰,就要向外發展:所謂征韓。主張這個政策的人,是唯一的軍人領袖,唯一的勤王元勳——西鄉隆盛。政府議決了征韓,但是中途變卦。結果發生內亂,這在日本人或許認為很不幸的,但大帝決心,寧忍內亂的痛苦,不願早開邊戰。

3.民權與憲法

明治初年的政權為南方長薩、土肥所獨佔,長州薩摩為主,「土佐」肥前副之。西南革命——西鄉隆盛所領導——失敗以後,所謂民間志士,以土肥為中心,集中提倡民權。政府雖一時下令壓逼,然而大帝決心,實行立憲,藉議會是國民與聞國政,排斥當時絕對的天皇神權論。

4.對俄與對英

明治最信任的政治家伊籐。他是創造政友會的政黨首領,他不主張與俄國開戰,所以一八零二年他旅行俄國時想與德國得一妥協。伊籐的反對派——三縣軍人派,則主張對俄作戰,兩派爭持劇烈,經明治最後的決定,訂了英日同盟,伊籐的親信亦所不願。

5.忍辱講和

中日戰爭後的三國干涉,日俄戰爭後的無賠償講和,都是大多愛國者所激烈反對的。然而大帝兩次戰勝,卻取謙抑態度,很鎮定地給予肯深思熟慮的負責政治家,一個最大支持,並由英日同盟,而進展到日法協商日俄協定。

總之,事後看來好像日本的進展發達是很容易的,其實當時不斷的內爭——內政整理與對外發展,民權與主權,南進與北進,文治派與武力派,國粹派與洋化派, ——如同一條大路一時向左,一時向右,而明治大帝卻能用他堅定的意志,聰明的先見,將方向把定。在歷史的事實上,日本人所謂皇室中心,只有這個時期是正確的。

四、歐戰

1.緒言

美國軍艦的炮,驚醒了東方一個新興國家。歐美人的錢,又把這個新興國家引入了內在多煩悶外界多誘惑的新悲觀世界。

2.明治大帝的余澤

大帝的意志雖然堅強,但喜歡採取臣下的意見。每逢國家大事,他總要召集所有親信的人,商量一番,成了慣例。一般人就稱之為元老會議,但法律上並無明文規定,完全是出於大帝的自動意志。大帝逝世後元老會議作了政治領導的中心,但是第一次就遇見了一個不幸。當時在伊籐指導下的文治派,因為伊籐被刺而西園寺實為領袖。在山縣指導下的軍人派則以桂太郎為領袖。桂太郎因為要聯俄之故到了聖彼得堡,又因天皇病重忽忽返國,半途就遇見山縣的特使,報告邀請他做新天皇的輔弼大臣,專管天皇的起居教育等,不入政治,但入宮不到二月,西園寺內閣就因為不能擴充陸軍而失敗,又出來組閣。於是文治派政黨領袖就舉行護憲大運動,而日俄戰爭時代負眾望大告成功的桂太郎公爵,從此失敗而死。軍人與政黨就結了政種仇恨。最大多數的政友會,近十年不得政權。從此以後直到現在,近衛組閣還是要經元老的推薦,但是二十年間元老一個個凋謝,只剩現已九十餘歲的西園寺。

家园 日本论_2_of_3

3.歐戰給予日本的第一個影響就是煩悶

這是歐洲人自己也不能體會的。近世工業資本主義的發達,最快需時五十年,但日本卻像暴風一般,五年以內突然的生長。無數的黃金,從歐洲輸入進來,煙囪急速度的增加,到五倍十倍。假如我們要形容得他的情狀,至少可以做十幾本書。現在只舉一個例吧。西京有一位很窮苦的博士名叫河上(注意日本法律規定長子有承襲財產權,次子多嘗獨立生活,所以博士多是次子,或是窮苦出身的,富家長子都要管理家務無暇求學)他著了一本書,名叫《貧乏物語》,說明無產階級的由來與痛苦,三年以來,這本書銷行了幾百萬。以他著述的收入,竟變成一個財產家。他的書受民眾如此的歡迎他個人卻常遭警察的注意。後來傚法他的人很多,就有所謂社會主義的發財者出現。而這位可憐的天良未泯的老教授結果因為用他賣書的錢,來接濟了共產黨,被判為有罪、入了牢獄。至於許多社會主義的發財者,卻利用了打敗政黨——財閥的名義,做了軍閥的走狗。這種矛盾,歐洲社會看不見。

4.歐戰給予日本的第二影響就是誘惑

一九一五年派了親王到俄國,用百五十萬支步槍,及許多作戰資源,才得到內外蒙互相承認的協定。後來俄國革命了,德國屈服了,英國疲敝了,日本可以自由進展到西比利亞。英國的印度洋要仗日本海軍保守。日本又攫取了青島,可向中國北方南方自由活動。整個的亞細亞是他的了。所怕的只是美國,不過太平洋太大了,美國要到東方非經過四千里的行程,且非經過日本列島的關門不可。歐美人有錢,日本人也有錢,歐美人有機器,日本人也有機器,所以稱雄世界的誘惑,就日見其不可抵禦了。

5.整個的民族動搖了

在歷史上看來無論那一個民族那一個時代,從沒有像日本在歐戰時代的激急變遷。一個原來缺少內省能力缺少臨時應用能力的急性的民族。一方遭遇了社會的莫大的矛盾(不安與煩悶)一方當著千載難逢的機會。(誘惑與希望)這一支漁船,遇到了颶風,一高高到天上,可以征服亞洲,即可以征服世界——西方自殺的文明沒落了——一低又低到地獄。貧富不均,生活困難,革命共黨。虛無主義,暗殺手段。不僅把舵的失卻了羅盤針,全民族也就導入了一種瘋狂狀態。戰爭!革命!

五、固有的裂痕

1.序言

在煩悶與誘惑的大浪中我們要研究他政治的固有形態。假如自己組織堅實,指導者自能渡過難關,漸漸得到風平浪靜;但日本原來的政治組織已有兩個裂痕。

2.第一是政治家與軍事家在政治上的對立

日本自組織責任內閣以來,陸海軍人出面組織內閣者有十人。而政治家也只有十人。且其中政治家有標記的兩人,還是代理。試將這廿人的系統開列如下:

政治家

- 政友會組閣者

- 伊籐、西園寺、原(高橋)、田中(軍人與政黨合流)、犬養

- 民黨組閣者

- 大隈、加籐、若親、濱口、宇垣(軍人與政黨合六)未成

- 超然派組閣者

- 廣田、近衛

軍人

- 陸軍組閣者

- 山縣、桂、寺內、由中、林

- 海軍組閣者

- 山本、加籐友三郎、??籐、岡田

在內閣組織法制定的時候,確定了陸海軍大臣必須從現役將官中任命的原則。在這時原是消極的防止民權論自由主義者侵入軍隊中間,以致軍人的思想不健全。但是這個條例,後來竟使軍人得以操縱內閣。因為陸軍大臣倘因意見辭職,內閣總理就沒法找第二個軍人代理他,軍人操縱政治,成了日本政治的傳統習慣。歐戰以前只是幾個最高級的軍人留心政治,歐戰以後就影響到了下級軍官。

3.第二是海軍與陸軍在財政上的對立

各部爭取預算,本是普遍習慣,但世界上無論何國,無論何時代國防上或海陸軍中有些偏重。但是差日本五十年來的預算假如陸軍預算一萬萬,海軍預算決不會在九千萬以下。當華盛頓海軍會議時代,俄國革命,中國內亂,就日本國防上說陸軍預算大可縮減。但因為海軍要造補助艦隊,陸軍也需同一比例增進。民政黨財閥內閣時代的陸軍大臣宇垣,曾經一度縮減陸軍人數的定額。而將剩餘款項添補新兵器(預算部因而減少)結果招了陸軍切齒的怨恨。所以海軍既想學英美從第三位要到第一位,不僅封鎖亞洲海岸還要超過太平洋。陸軍又要做德法保持他世界唯一的榮譽,實行他的大陸政策。濱海省中國印度菲列賓都是他的目標。假如兩者有一些偏袒,就被對方指為賣國賊。\r

六、軍人思想之變遷

1.生活經驗

當一九一八年左右一個電車司機每月可得五十元薪水,每年有三次賞金,每次大約五十乃至百元。一位少尉的俸給,不過四十餘元,還要扣除種種衣服交際費用。而許多暴發戶一席小小宴會,可以化到千元以上。旅館酒食,可以隨便五百元一給。軍官學校招考學生,從前應試者每超過定額一倍有餘,至此乃不足額數。有一位軍官學校的教育長真崎他先前抱著舊式的忠君愛國思想,來教導學生,卻感覺得學生的風氣信仰、與昔時完全不同。他們對於社會財富的不平,已起一種激烈的反抗。使真崎不禁想到當年未開國時代樸質的黃金世界。同時田中陸軍大臣時因為大戰後官長鬚與社會多方面接近,所以陸軍大學添了社會學的功課,馬克思資本論也做了日本青年官長的參考。

2.新兵器

日俄戰爭時代的青年官長除了五響毛瑟七五輕炮以外沒有用過別種武器。每分鐘六百發的機關鎗,戰時只有奇兵??有。這一??青年官長,現在多到了中上級將官職位,歐戰以後,新兵器逐漸發展,但種類既繁,除了專門研究者以外,高級官長不能一一的研究。所以新式有效的武器使法,下級官明白,上級官倒糊塗。所以石原在大佐時代,就道「現在將官沒有人懂得戰術。」這在精神軍紀上就發生了不良影響。

3.傳統的習慣與教育

陸軍創造者山縣既是元老,又是軍人,又是政治家,他時時汲引軍人的後進來做他的繼承者,於是有桂——寺內——田中——宇垣這輩軍人政治家,而陸軍大臣可以不經總理直接上奏天皇,又在政治裡立了一個軍閥不敗的基礎。青年軍人以先輩為模範者,當然喜談政治。但他們的根本教育卻是德國式的嚴格的階級教育,對於社會少所接觸——有一??野心家企圖利用三百萬在鄉軍人做政治的活動的基礎結果失敗——可是從田中當陸軍大臣時,主張開放教育以還,譬如一個年輕的鄉下人猝然到了都市一般。件件都是新奇。種種可以誘惑。自己也弄得莫名其妙。

4.爆發的原動

陸軍在徵兵制之下所徵集的大多數國民為農民,而近代日本農民的困苦不是熟讀資本論者所能想像,在都市生活中看見十幾個鐘點的勞動者,就對他同情,但這個被同情者,還是日本農民認為可羨慕的。這種農民的痛苦也非政黨中人所能瞭解。(民政黨的選舉在都市,政友會的選舉基礎在地方,但它的目的在將地方事業化)倒是,由新兵而轉入于青年官長的意識中,以一九三一年間的中級官長而言,正是直接從大戰后思想動搖的過程中過來的。當時軍官靴上帶着馬刺去坐電車,有人說譏笑他“坐電車何必帶馬刺。”諸如此類的事情,使日本軍人深深受了社會的侮辱。所以對於採伐,對於政黨,就發生了一種不可解的仇恨。就動機來説,指日本軍人是侵略主義者有一半是冤枉的。他們希望的是内政改革。並不一定是對外侵略。不過財閥外交傢所主張的和平通商,他們卻是反對罷了。凡知道日本内情的事,就知道滿洲事變前日本就有兩度的武力改革運動。名為十月事件,與三月事件。一九三一年九月二十六日,[滿洲事變后七日]所發的關東軍,軍官秘密通告中間有“以決死態度輔佐長官”之語。[即要挾與威脅之意]用的卻是支部名義。無疑的這個秘密結社會的本部,是在東京。二十八日參謀縂長退職,(這尚有許多傳説現不錄)用真崎為參謀次長,而戴皇族為縂長。所以日本軍人先是煩悶,后乃誘惑,但幾度煩悶的解決發多是失敗了。

5.許多煽動傢

歐戰以後軍事上的專門學問已經足夠年青官長一生研究。陸軍大學的社會學,經濟學,當然不過一個大概。而天生性急的日本青年官長,正當煩悶時候,當然只求轉變少所判斷,這時候,就出了無數的煽動傢。按日本政治史上遺傳下來的一種產物,即所謂浪人。——沒有一定職業,而有時可與政治要人發生直接關係——最不可解的,是有一位浪人,名叫北。主張天皇下戒嚴令,同時停止憲法三年,卻又要召集五十位輔弼大臣。沒收一切財閥財產,而私有財產又可以百萬元為度。並以在鄉軍人三百萬名組織政黨。這種兒戲的革命辦法,竟為日本青年軍官,奉為神聖教典。可是這位假英雄,住了人家巨大華奢的住宅。而儅五月五日東京暴動時,青年軍人在偕行社——即官長俱樂部——召集會議,他避開不敢出面。到二月十六日事件發生后他還打電話鼓勵暴動的軍人,叫他們不服從勸告。這人現在處刑了。這類煽動傢各走各路。正式團結不起來。軍人受煽動而表現出來的事實第一次向在議會中投炸彈,藉此實行戒嚴,解散議會,——這是一個高級軍官所計劃——結果被警察發覺。第二次是假造高貴人的命令,令近衛第一師團出動,——這是下級軍官計劃的,——結果被長官所發覺。第三次是青年候補生刺殺總理犬養,襲擊警察局。第四次是近衛師團並第一團的第三聯隊暴動,佔領了東京中心的一區。刺殺齋籐、高橋,即所謂二月二十六日的暴動。所以日本軍官的思想遠不是日俄戰爭時代那樣單純了。

七、政治

1.序言

最不痛快的,莫如我現在寫這一章,因爲除了“陰謀”“煽動”“賄賂”“威嚇”以外,我不知道政治運動中還有何種方法。我不願將日本這一般的惡性的政治内幕,揭露出來。不過在上述的幾種情形以外,日本政治史上還有兩件事,是日本所獨有而值得記述的。

2.日本政治家的不幸

日本有力量的政治家。若非遭遇意外的不幸,便是被人暗殺。這是開國以來不斷的事實,維新動亂時代姑且不提,政府安定以後,第一個政治元勳西鄉隆盛以暴動起兵而自殺于戰場。(這是先後許多勤王志士被殺者不少,)而政府方面成功的大久保又被認爲國賊而遭暗殺。大隈既以外交問題遇了炸彈。伊籐又在哈爾濱遇刺而死。這四位是日本極盛的明治大帝時代最重的人物,大家諒都知道。再如政友會為日本最大政黨,而首領幾乎個個橫死,星亨爲首,繼之者為原。原始政黨政治極盛時代日本人?稱爲平民宰相,竟被刺死于車站。田中以陸軍大將為黨魁,出組内閣,下野不久,一夜間猝死。是否自殺,迄成疑問。民間出身,一時奉為憲政之神的犬養,苦鬥了六十年,儅了首領,做了縂辦,就被士官生擊死于首相官邸。身?政黨但常取超然態度的財閥元老高橋,以七十八嵗的高齡亦被軍人擊死。六十年來政友會首領,只有西園寺可望善終,然而最近也經過了幾次危險。至於對立的民政黨,出任國務總理的濱口財政大臣井上和財閥元老團乃至超然的海軍大將齋籐都同犬養一般的運命。此外幸免的如岡田海軍上將,鈴木侍從武官長,牧野宮内大臣,也受了相當的驚嚇。再如此級的有力人物如軍務局長永田中國公使佐分利也遭了不知名的暗殺。影響到當時俄國皇太子尼古拉中國欽差大臣李鴻章,直到現在,還有送短刀給艾登的。

所以日本政治家可以說天天在火山上跳舞。

3.内閣的後台

負政治責任的當然是内閣。但日本内閣背後縂有一幫人在那樣操縱着。内閣的生死,可以完全決定在這幫人手裏,而這幫人既不是專制時代的皇帝那樣獨裁。又不像民主國傢的民衆及其代表的議會那樣多數取決。明治大帝死後可以分作三個時期,第一是元老操縱時期,第二是樞密院貴族院操縱時期,第三是青年軍人操縱時期,(滿洲事變以後)自有議會以來,因衆議院多數反對而辭職的,只有兩次。在野黨慾推翻政府,不在對於大衆演説而在秘密與内閣的後台接洽,這中間就容留了一種人物,名叫浪人。儅伊籐公開組織政黨時代山統就竭力反對,而對抗的方法,一面是收買議員,一面就是蓄養浪人,二這後世以無數惡例。如今擧幾件最大的事變為例。西園寺(大正元年)桂 山本(首次組閣)——以上三個内閣皆被元老山縣友朋操縱而倒,山本(二次組閣)若櫬 田中以上幾個内閣皆被貴族院與樞密院推翻——犬養 岡田 廣田——因軍人暴動而倒。

家园 日本论_3_of_3

八、財政經濟

1.序言

五十年來日本政府財政的膨脹與國民經濟的發展,是歷史上所少有的,許多專家已有詳細的數字説明。本章因此只從日本全國做一整個透視僅舉出兩項來説:

2.第一、是與軍人的關係

原來日本武士有輕視商人的習慣,所謂町人,就有幾分重利忘義的氣味。自從福澤在明治初年,以英國紳士為模範,提倡了“獨立自尊”主義,創設了慶應大學,繼給予日本財富以人才為基礎。五大財閥的事業傢都是直接受了福澤的精神教育,而以議會政治,為其理想。自從日本第一財閥三井聯絡松方,三菱聯絡大隈;政府以發展國民經濟為名,使財閥與政治家發生密切的聯絡。到大正時代財閥對軍人居然取得對立的地位。但因爲議會莫大的選舉費,都是靠財閥在後台幫忙,這中間就發生許多疑獄事件兩黨彼此摘發,而國民對於政黨發生不信任態度。最近政黨競爭選舉,除此社會黨以外“政友會”“民政”黨員都不敢公開的標擧黨籍。財閥看黨員無力,就轉而利用重工業這個工具,與軍人接近。因爲急於製造武器,勢不能不特別發展重工業,而青年軍人所提倡的皇家社會主義,因乃不得不暫停頓。

3.第二、是與農民的關係

一個大阪造絲商人,曾經誇耀地說“只有我們的工業是由人民的心血一點一滴造成的。”換句話說,日本各種經濟的發展,都是靠政府幫忙,提倡而成的。試問這政府津貼各事業的錢,是從何處來的。再看“日本租稅之來源地方與中央合計課於消費者的百分之四十,課於所得者約百分之二十一。課於財產者百分之二十。其他雜稅約百分之十九,多數含有消費性質。在日本國民被課之消費稅約佔全數之半。(注)試問這巨大的消費稅,是從誰徵收來的。日本農民約佔總人口百分之六十以上而這些農民大多數天天在困苦之中,農村負債已達不能償還之巨額。許多日本人歸怨于他國土渺小,人口繁殖,其實真正要解決日本的農村問題,若就對外發展來想,只有到美國去是種種方面都適合的。此外的發展,如滿洲等地因爲生活程度日本人不能與中國人競爭。徒替大資本家發財,於大多數國民不僅無利,反而增加無數的負擔,如今單擧一個例子來指出他對外對内的矛盾。日本向來常感產米不足,認爲重大問題。於是大正十四年竭力開發朝鮮,使產米增加,近幾年來乃感供過於求,而政府不得不施行統制政策以防米價之過賤。但農家因收穫后函需現金,不得不將自己食用的米一併售出,將來仍需購囘。這一進出閒農民又實受一重損失。?稱日本發展者每舉其船舶的噸數,貿易的數字,以表現其經濟力之強。其實國民財富集中在工商界,大多數的農民終歲勞作而尚無適當的生存。這不是歐美無產階級所能想象得到的。

注:見矢野著日本國勢

九、外交

1.二重外交之由來

明治二十四年以前日本既無外交可言,而外交官的位置,多數是貴族的遊戲品。但當時陸海各派各地留學生,倒能通達語言,深入各國社會。所以參謀本部的外國情報,比了外交部常來得早。自經兩次戰役,參謀本部的地位自然加增。故遇到重要事件發生,軍人對外交常有容琢之權。特別在中國,有許多浪人做偵探,都是由參謀本部接濟的。外交官人數有限,自然不及參謀本部情報網的細密。(現在上海的東亞同文書院創辦時是第一任參謀縂長川上把自己房子賣了做基金的)最近軍人勢力增長,外交官只能仰軍人的鼻息,以保持其地位。退出國際聯盟,原不是外交部所贊成,而是現在參謀本部作戰部長石原一手造成的。

2.外交係之成立

自從明治二十六年陸奧擔任外交部長以後,日本外交界始有人才。後來許多著名人物都是他一手提拔起來。但日本國民對於他的外交官太對不起了。中日戰役時代的陸奧,日俄戰爭時代的小村。他們用的心血。遭的困難,比了參謀縂長大得多,——至少也是相等——但日本國民一律歸功軍人而指兩度外交為失敗,所以兩位外交大臣在戰後都鬱鬱不得志而死。在朴資茅斯和約簽字以來,小村發了四十度的高熱還去見羅斯福,實與軍人決死相等,但回來時人家用黑旗歡迎他。所以日本的外交將來終久要失敗。

3.兩條路綫

從英日同盟日俄戰爭到倫敦海軍條約爲止,日本外交方針是與英美接近的。這一派人物日本稱爲英美隨從派。以加籐與幣原爲主體。但這後面有一條暗流,便是親俄。但每次都遇到了意外的失敗。上文說過伊籐是主張與蘇俄妥協的,同時還有一位後籐男爵,他第一次聳動伊籐在日俄戰役中與俄國要員在西比利亞相會。但到了哈爾濱伊籐被刺,第二次他又聳動桂太郎到俄國旅行,半途即遇明治天皇崩禦。第三次在歐戰期中一九一五年日本親皇訪問俄國,後來即遇俄國革命。一九二一年這位後籐男爵又請了越飛來日本遊歷。這是共產黨外交官第一到東方,不久就是日俄復交而後籐卻又死了。倫敦會議以後幣原外交政策大受攻擊,中間經過幾次轉折而到廣田及親俄係暗流又得勢的證據。廣田第一步的成功,即購買中東鐵路,那時他最得意,所以大膽聲明“廣田在位不會有戰爭。”而在日德防共協定的時節,還在東京與俄大使發生一度“破例外交”的近衛。就是告訴俄國說“防共是對英而非對俄。”(注)

4.宣傳者自己中毒

日本的外交宣傳特別巧妙,但其間有兩种流弊,一是對外失信任,自從滿洲事變以後,外交界的聲明與軍隊的行動。卻成了恰相反對,這種例我不必枚舉,我們不敢說外交人員撒謊,只能以二重外交解釋它。第二是對内失調節比較缺少自省能力的日本國民經“勝仗”“發展”“大陸政策”盡量的鼓舞人民的氣勢,結果自己收縮不下來例如日俄戰後的東京燒打事件。

注:廣田以不能公開的外交秘密告俄大使,而後者竟違背成例公諸報章,故有破例外交之稱。

十、精神上的弱點

1.空虛與矛盾

日本國民原是崇拜外國人的。這種幾千年來的遺傳,一時不易改革過來。——本來假如從日本文明中除去了歐美輸入的機器與科學,中國印度輸入的文字與思想以外,還剩着些什麽?——現在它卻妄自尊大誇示他獨有的能力,它的宣傳愈是擴大,它的内容愈是空虛。它如今將崇拜的心理,轉移到了嫉妒上去。一方面對中國用兵,一方面卻主張人種戰爭。而畏懼外人的心理,仍像伏流一樣,滿于一般社會。許多急進分子提倡的國難,所謂非常時期,在提倡者自己知道,也不過一種煽動,但無形中更加重了國民的悲觀色彩。

更進一步說,它在良心上已經發生了一種矛盾,它天天以東方文化自豪,實則無一不是模仿西方。學了拿破侖創造萊因同盟的故智來製造“滿洲囯”。學了英國的故智,企圖中國分成幾個小國,互相對立,本來一個很可樂觀的國際環境,偏要模仿歷史上已成失敗的不幸例子。環境誘惑他得了朝鮮不夠,還想南滿,得了南滿不夠,更想滿蒙全部,更想中國北部,如今又擴大到全中國,要以有限的能力來滿足無限的欲望。

日本疆土拓展表

縂面積(平方英里) 佔領年份

日本本部 一四七、三二七、二

臺灣琉毬 一三、八八九、八 一八九五 (中日馬關條約)

庫頁島南半部 一三、九三四、二 一九零五 (日俄朴質茅斯條約)

遼寧半島 一、四三五、六 同上

朝鮮 八五、二二八、一 一九一零 (正式併吞)

東三省 三六三、七零零、零 一九三一 (強佔后製造僞滿)

熱河 七四、零零零、零 一九三三 (強佔后併入僞滿)

日本人很能研究外國情形。有許多秘密的知識。比外國人自己還豐富。但正因爲過於細密之故,倒把大的,普通的忘記了。譬如日本研究印度,比任何國人都詳細,他很羡慕英國的獲得印度。但他忘記了英國人對印度,是在大家都沒有注意時代,用三百年的功夫才能完成。而日本人,卻想在列強環視之下三十年内要成功。日本人又研究中國個人人物。他們的傳記與行動,他很有興奮的記得。但他忘記了中國地理的統一性與文字的普遍性而想用武力來改變五千年曆史的力量,將中國分裂。他又羡慕新興的意大利與德國,開口統制,閉口法西斯。但他忘記了他無從產生一個首領。

十一、黃金時代過去了

1.從内政上說

明知末年確是日本内政的黃金時代,但歐戰一起,軍人政治傢就將國軍無目的的濫用。最初就是獲取青島,後來又是兩度的山東出兵,還都不是國家的運命關頭而軍人隨便運用它的武力以求獲得一部分利益。這種舉動給予日本軍官以破壞紀律自由行動的先例。所以日本軍紀是從上級毀起。幾年前日本中央軍事當局對於關東軍有一個特別名稱,叫做(DesaKi)即派出者之意。因爲它的行動常與中央不一緻。關東軍的任務,本在維持沿鐵路附近的地方治安,而軍官們卻在那裏創造它政治外交行動。兩個師團每兩年調換一次。於是滿洲各個區域,就變了軍人自由活動的養成所。關東軍之外,又加了天津駐屯軍,更予軍人以一個自由活動的機會。所以每次事變起來,政府總是聲明事變不擴大,軍人總是調兵,這種不一緻現象,給予國民與國際閒一種不安與不信。現在日本想向舉國一致的方向走,但缺少了一個先決條件,就是國民不能了解敵人到底是誰。這可分三种:(一)陸軍對俄,海軍對英,現在爲什麽對中國。(二)日本軍人向來跨稱中國不夠做它目標,只須一出兵就可以佔領中國的,但現在的事實卻正相反。(三)對中國尚且如此困難,將來如何對俄對英美。

2.從國際上說

華盛頓會議實為日本獨步東亞的時代,因爲這時世界公認日本為一等強國,而且是東亞的重心。所以九囯公約對於中國有保全領土主權與機會均等的種種條款。在中國人民看來,這是精神上一種恥辱,而在日本卻是一種榮譽的義務。但日本看這種榮譽的義務,反以爲是恥辱的壓迫。譬如吃飯,人家請他坐首席,他不願,偏要一人獨佔一張桌子,定要叫人家走開。因爲日本有這種無限制的野心,引動了世界的疑懼。俄國在遠東本無兵力,但在滿洲事變后已經增加了幾十萬的常備軍。美國得了五、五、三比率后,本來建造足額,現在卻三度的擴充海軍,英國新嘉軍港只是紙上計劃,現在卻正式完成。日本在極小一些空地中常能佈置出十全的庭園山石。這個想象力本很大的日本民族,悲劇性的,自造了一個國難,以爲悲壯的享樂本是一個理想的陰影,現在竟變成了事實的魔鬼。日本的惡運,實在是愛國志士造成的啊!\

十二、結論 物與人

許多大政治傢,大軍人,腦筋裏裝着無數物質的數字,油多少?煤多少?鉄多少?乃至船多少噸炮多少門而卻忘記了一件根本大事。

縱使文明病為現代一般國家所共有,但是日本沒有經過像德國那樣的飢餓,法國那樣的女人避孕,而日本“人”的健在狀態,卻如左表:

年度 壯丁役不及格的百分比

一九二五 百分之二十五

一九三一 百分之三十五

一九三五 百分之四十

一九三八 百分之四十八

注:一九三六年已將兵役之身長限制減低。

跨稱日本文明者當然說他教育制度如何完備,國民學校如何發達;可是這教育勢力下所養成的學生其兵役不及格的程度,佔各職業中之最高度。一九三五年全國受騐壯丁六三二、八八六人中,不合格的百分率佔百分之五十以上。而且不論鄉村都會工業區與農業區,一律的不行。列表如下:

東京 五七、四

大阪 五九、六

北海道 五六、零

東北 五三、零

北陸 五二、一

四囯 五二、九

九州 四九、七

更顯著者,學生體格之不良,隨著教育程度而遞增。不及格者大學生最多,其次為高等學校專門學校畢業者,再次則中小學,但國民小學畢業者比高等小學者其不及格之比率更大。一九二五年來此种現象更爲顯著。

缺乏内省能力的日本國民呵!身長是加增了,體重是仍舊,這是一件怎樣嚴重的象徵!向外發展超越了自然的限度,必定要栽一大筋斗!

白種人中一兩個窮小子受銀行的老班的氣,不得已跟著這位揮霍無度,内在空虛的大闊少,想出風頭,一定會上當會倒黴!

家园 日本论_4_of_3

4 of 3 ?!?!

這本書的故事

在去年十一月十一日那天下午,我在柏林近郊“綠林”中散步,心裏胡思亂想。又是習慣不適於新環境,——看手錶不過五點,但忘記了柏林冬天的早黑——結果迷失了道路,走了兩點多鈡,找不到回家的路不免有點心慌。但是遠遠的望見了一個燈,好好想着那燈光,走找人傢問路,那知道燈光卻在一小湖對面,又沿湖繞了一大圈,才到目的地,黑夜敲門(實在不過八點半)居然出來了一位老者,他的頭髮如銀之白,他的兩頰如嬰之紅,簡直像仙人一般。他告訴我怎樣走,那樣轉彎,我那時仍舊弄不清楚。忽然心機一轉,問他有電話沒有,他說:“有”。我說那費心打電話叫一部車子來罷,他說那麽請客廳坐一坐等車,一進客廳就看見他許多中國日本的陳設,我同他就談起東方事情來。那知道這位紅顔白髮的仙人他的東方知識比我更來得高明,凡我所知道的,他沒有不知道。他所知道的我卻不能像他那樣深刻。比方説“日本人不知道中國文化”等類,他還有日本古事記研究一稿,我的摘出來而稍加以整理得。現在不敢自私,把他公表,不久德文原本也快將出來。我臨走的時候送我行,而且鄭重的告訴我。

勝也罷,敗也罷,就是不要同他講和!

民囯二十八年八月????(服注:应该是民国二十七年才对啊) 蔣方震於漢口

*本文为俺扫描、ccf的pubb网友文本化的。

家园 这个跟下面小熊嗷嗷blog上的是一样的

错别字不少,比如说

日本人吃魚便要把魚活活的宰死了吃。極有風味

应该是“日本人吃魚便要把魚活活的宰死了吃。纔(才)有風味”

还有

所謂「死且不??酒?足辭」。

所谓“死且不惧卮酒奚足辞”。

这里是扫描版的,也许就是你扫描的,繁体竖排,标点不知道是当时习惯还是根本就错了,很多乱来的地方。

家园 第一枚通宝

恭喜: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返回 关闭

家园 蒋百里:日本人——一个外国人的研究 一至二章

把“你克我服”提供的繁体版转成简体,并根据扫描版校对补充,红字部分是原文加了着重号的,蓝字部分是我认为有误或者应该补充的(原文保留)

目次

绪言……………………………………………………………………………………………………………………………………一

第一章 几个自然条件……………………………………………………………………………………………………………三

第二章 几段历史事迹……………………………………………………………………………………………………………七

第三章 明治大帝………………………………………………………………………………………………………………一〇

第四章 欧战……………………………………………………………………………………………………………………一三

第五章 固有的裂痕……………………………………………………………………………………………………………一七

第六章 军人思想的变迁………………………………………………………………………………………………………二〇

第七章 政治……………………………………………………………………………………………………………………二五

第八章 财政经济………………………………………………………………………………………………………………二八

第九章 外交……………………………………………………………………………………………………………………三一

第十章 精神上的弱点…………………………………………………………………………………………………………三五

第十一章 黄金时代过去了………………………………………………………………………………………………………三八

第十二章 结论 物与人…………………………………………………………………………………………………………四一

这本书的故事………………………………………………………………………………………………………………………四四

绪言

世界上没有像我那样同情于日本人的!

一群伟大的戏角,正在那里表演一场比 Hamlet 更悲的悲剧;在旁观者那得不替这悲剧的主人翁,下一点同情之泪呢。

古代的悲剧,是不可知的运命所注定的,现代的悲剧,是主人公性格反映。是自造的,而目前这个大悲剧,却是两者兼而有之。

日本陆军的强,是世界少有的。海军的强,也是世界少有的。但是两个强,加在一起,却等于弱;这可以说是不可知的公式;也可以说是性格的反映。

孔子终于“未济”,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种中国文化日本人根本不懂,他却要自称东方主人翁?

如今我像哥德批评 Hamlet 一般,来考察目前这个悲剧的来源。

第一章 几个自然条件

1.情热的人种

日本人的习惯,诸如洗澡、衣服、饮食、居住来看,日本人种无疑地是从南方移去的。其间当然也有一部份从北方——中国山东高丽的移民,但这并不是主流。所以北方的风格,在日本是看不见的。事实上,北方苦寒的生活,非日本人所能接受。北海道(Hokaido)为日本国国土,经过五十年的开拓。中国东三省——满洲二十年前,日本就想移民,五年来他可以自由移民。但统计数字的雄辩,确实告诉我们,日本这种移民企图已经怎样的失败。日本人怎样的不愿到北方去!

2.地理上的影响

这种南方情热的人种,又受了地理上的影响。日本的气候风景,真可以自豪为世界乐土。但它缺少了国民教育上的两种材料。日本自以为是东方的英国,但他缺少了伦敦的雾。(一)日本人要实行他的大陆政策,但他缺少了中国黄河长江。(二)明媚的风景——外界环境轮廓的明净美丽,刺激了这个情热人种的眼光,时时向外界注意缺少了内省的能力,同时因为事事要注意,却从繁杂的环境中找不到一个重点。短急清浅的水流,又诱导他成了性急的矫激的容易入于悲观的性格,地震、火山喷火,这些不可知的自然变动,也给予日本人一种阴影。

3.鱼

许多日本宣传家的统计,常常侈言他人口如何激增,国土如何渺小。据说近卫(Konoye)见了霍斯上校(Colone House)后,霍斯就做了重行分配殖民地的文章。但他们的说明书上,却隐藏了一件本国唯一的宝贝,——即无限制的海上生活资源——鱼。(他们因为国民生存上必要而发展出来的无限制的渔艇制海权真可以代表现代的侵略政策我们倒可以承认他正当的权利。)但是这个鱼,又给了日本民族性格上一种影响。日本古代拿鲤鱼来比武士。因为只有鲤鱼受了刀伤乃至临死也不(?)会动。恐怕切腹(Harakiri)这个风俗,与吃鱼有关系吧。因为鱼非新鲜不可口,日本人吃鱼便要把鱼活活的宰死了吃,才有风味。日本人不懂中国孟子所说“闻其声不忍食其肉”与“君子远庖厨”的意义。所以他们的残忍性,还保有岛人吃人肉的遗传。

4.酒

世界各国的酒都是越陈越好,白兰地一百年,绍兴酒五十年,但日本的酒却是要新鲜,越新越好。而大量饮酒在日本人却认为豪杰的象征。尤其陆海军的将领,对于酒,都是经过长期奋斗而升级所谓“死且不惧卮酒奚足辞。”

5.音乐

假如你在月明之夜听日本人的笛,——尺八。假如你在黄昏时分,听日本农夫的民谣。假如你在灯红酒绿中听他们的三味线。你总能得到高亢激烈,与长声哀怨的音色。外国人要学他,一定呼吸会转不过来。在中国琴弦,因为过高而断,是个不祥之兆。假如拿中国的琴来和日本的三味线琴弦一定会断。

6.花

“花是樱花人是武士!”多么美呵!但它的意义却是印度悲观主义的“无常。”因为樱花当它最美的时候,正是立刻就要凋谢的象征。好像武士当它最荣誉的时候,就是他效命疆场的一刹那间。(勇敢是可赞美的,但太悲观了呵。)

所以日本人在制造文字时代,节取中国文字,来做他的字母,就有了一首诗。

开首是“色香俱散,”结束是“人事无常。”

直译的意义是:

“色与香都是要散的呵!”……“我们的人生谁能维持永久呢?”

(注)1 雾锻炼了人体格之强健与眼光之正确。

(注)2 黄河长江养成中国人特有的气度。

第二章 几段历史事迹

1.文字的创造

中国固有文化正发达的时代——像秦汉时代——就有许多传说;可征为与日本有交通。但当时日本尚不能接受文化,直到孔子降生一千年后,隋唐时代即印度文化东输,佛教在中国正是极盛的时代,才有大多数的日本人留学中国。所以印度文化与中国哲学混合输入日本。创造日本文字的,是一个有名的和尚,在中国受了精深的佛典教育。那时候如同水入空谷一般。几个佛教大师,把他们的理论,风靡了全国,上逮皇室,下迄国民。

2.武士道与大和魂

中国哲学到德川(Tokugawa)统一之后才被提倡而盛行。那时日本人所自豪的武士阶级,已入于停顿时期。所以要知道武士道的源起,不能不对于佛教思想的输入加以特别注意。假如从表面上看,武士道与欧洲中古时代的骑士,无大区别。他的美德,是忠实勇敢,同情,朴俭,守礼节,——只有一件即对于女性观念则与骑士不同,不是尊重,而是蹂躏,——但是日本人以为除此以外他另有欧洲人所没有的“内在的精神”所谓“大和魂”(Yamato Tamachi)这个东西。

这个大和魂,不仅外国人不能捉摸,就是日本人也不能说明。据我看来 Litz 论美学曾说到忘我的境界,这种容易导入于忘我境界的性格,恐怕就是大和魂的真谛。而这一刹那间的异常境遇,是从佛教禅宗里所谓“悟”所谓“空”而来的,但其中有厌世的悲观的色彩。

3.武士的不道

武士的长处,就是所谓“道”。但它的背面有一个阴影。按日本面积很小,在武士时代又分作几百个小国。彼此毗连邻接。它的首领随时有被袭击的可能。他对四面八方不能不十二分警戒。所以侦探术就特别的巧妙。几百年来养成了一种间谍的天才。日本的高级社会、常常不自觉的喜用诈术,就是那时候养成的。其中两个最有名的英雄,一是丰臣秀吉,一是德川家康日本国民给他们的绰号,前者叫作“沐猴而冠”。后者叫做“老狐狸”。日本人最喜欢读这个时代的演义。在我看来,那些正是别有风味的侦探小说。

4.西乡隆盛

真正够得上做日本精神美德的代表者有一个人。就是西乡隆盛。但他模范地做了悲剧主角。因为他不失败于他所反对的敌人,却失败于他所爱护的学生。日本有许多爱国者,究竟是否国家的幸福,不能不请运命之神来判断了。

5.两个真正的日本指导者

真正从日本民族的发展看来,有两个指导者,是值得尊敬的。一是从前的圣德太子。他奠定了日本的第一期文化,接受了佛教与中国哲学。一是现代的明治大帝,他创了日本的第二期文化,接受了欧洲的科学文明。

通宝推:黑翼炽天使,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蒋百里:日本人——一个外国人的研究 三至五章

第三章 明治大帝

1.本章的意义

明治大帝是值得另立一章的,因为现在这个巨大的强国,乃是他一个人苦心的成就,我特别要提出“苦心”两个字,因为一只船航行海上,最重要的是把舵者。有时要向左,有时要向右,一不小心,就会出乱子;未来等于一层浓雾,国家所走的路,又没有详细的海图可循。其间既要天才,又要经验,最重要的更是强固的意志力,和谦抑的考虑,当明治大帝逝世的一日,伦敦泰晤士报(世界民族中懂得日本的首推英国)有一篇哀悼的文章,说日本国运自从这位大帝的经营以后,恐怕已经到了富士山顶。我们以后希望不向下坡走!

2.初期的苦痛——不对外即起内乱

性急的日本人,当他取消封建,统一行政,不到五年的光阴,就要向外发展;所谓征。主张这个政策的人,是唯一的军人领袖,唯一的勤王元勋——西乡隆盛。政府议决了征,但是中途变卦。结果便发生内乱,这在日本人或许认为很不幸的,但大帝决心,宁忍内乱的痛苦 ,不愿早开边衅。

3.民权与宪法

明治初年的政权为南方长萨土肥所独占,长州萨摩为主,土佐肥前副之。西南革命——西乡隆盛所领导——失败以后,所谓民间志士,以土肥为中心,集中于提倡民权。政府虽一时下令压迫,然而大帝决心,实行立宪,藉议会使国民与闻国政,排斥当时绝对的天皇神权论。

4.对与对

明治最信任的政治家伊藤,他是创造政友会的政党首领,他不主张与俄国开衅,所以一八〇二年他旅行俄国时想与俄国得一妥协。伊藤的反对派——山县军人派,则主张对作战,两派争持剧烈,经明治最后的决定,订了英日同盟,伊藤的亲信亦所不顾。

5.忍辱讲和

中日战争后的三国干涉,日俄战争后的无赔偿讲和,都是大多数爱国者所激烈反对的。然而大帝两次战胜,却取谦抑态度,很镇定地给予肯深思熟虑的负责政治家,一个最大支持,并由英日同盟,而进展到日法协商日俄协定。

总之,事后看来好像日本的进展发达是很容易的,其实当时不断的内争——内政整理与对外发展,民权与主权,南进与北进,文治派与武力派,国粹派与洋化派,——如同一条大路一时向左,一时向右,而明治大帝却能用他坚定的意志,聪明的先见,将方向把定。在历史的事实上,日本人所谓皇室中心,只有这个时期是正确的。

第四章 欧战

1.绪言

美国军舰的,惊醒了东方一个新兴国家。欧洲人的,又把这个新兴国家引入了内在多烦闷外界多诱惑的新悲观世界。

2.明治大帝的余泽

大帝的意志虽然坚强,但喜欢采取臣下的意见。每逢国家大事,他总要召集所有亲信的人,商量一番,这个商量,成了惯例。一般人就称之为元老会议,但法律上并无明文规定,完全是出于大帝的自动意志。大帝逝世后元老会议作了政治领导的中心,但是第一次就遇见了一个不幸。当时在伊藤指导下的文治派,因为伊藤被刺而西园寺实为领袖。在山县指导下的军人派则以桂太郎为领袖。桂太郎因为要联之故到了圣彼得堡,又因天皇病重匆匆返国,半途就遇见山县的特使,报告要请他做新天皇的辅弼大臣,专管天皇的起居教育等等,不入政治,但入宫不到二月,西园寺内阁就因为不能扩充陆军而失败,又出来组阁。于是文治派政党领袖就举行护宪大运动,而日俄战争时代负重望大告成功的桂太郎公爵,从此失败而死。军人与政党就结了一种仇恨。最大多数的政友会,近十年不得政权。从此以后直到现在,近卫组阁还是要经元老的推荐,但是二十年间元老一个个凋谢,只剩现已九十余岁的西园寺

3.战给予日本的第一个影响就是烦闷

这是欧洲人自己也不能体会的。近世工业资本主义的发达,最快需时五十年,但日本却像暴风一般,五年以内突然的生长。无数的黄金,从欧洲输入进来,烟囱急速度的增加,到五倍十倍。假如我们要形容他的情状,至少可以做十几本书。现在只举一个例吧。西京有一位很穷苦的博士名叫河上(注意日本法律规定长子有承袭财产权,次子多尝独立生活,所以博士多是次子,或是穷苦出身的,富家长子都要管理家务无暇求学)他著了一本书,名叫《贫乏物语》,说明无产阶级的由来与痛苦,三年以来,这本书销行了几百万。以他著述的收入 ,竟变成一个财产家。他的书受民众如此的欢迎他个人却常遭警察的注意。后来效法他的人很多,就有所谓社会主义的发财者出现。而这位可怜的天良未泯的老教授结果因为用他卖书的钱,来接济了共产党,被判为有罪、入了牢狱。至于许多社会主义的发财者,却利用了打败政党——财阀的名义,做了军阀的走狗。这种矛盾,欧洲社会看不见。

4.战给予日本的第二影响就是诱惑

一九一五年派了亲王到俄国,用百五十万支步枪,及许多作战资源,才得到内外蒙互相承认的协定。后来俄国革命了,德国屈服了,英国疲敝了,日本可以自由进展到西比利亚英国印度洋要仗日本海军保守。日本又攫取了青岛,可向中国北方南方自由活动。整个的亚细亚是他的了。所怕的只是美国,不过太平洋太大了,美国要到东方非经过四千哩的行程,且非经过日本群岛的关门不可。欧美人有钱,日本人也有钱,欧美人有机器,日本人也有机器,所以称雄世界的诱惑,就日见其不可抵御了。

5.整个的民族动摇了

在历史上看来无论那一个民族那一个时代,从没有像日本战时代的激急变迁。一个原来缺少内省能力缺少临时应用能力的急性的民族。一方遭遇了社会的莫大的矛盾(不安与烦闷)一方当着千载难逢的机会。(诱惑与希望)这一只渔船,遇到了台风,一高高到天上,可以征服亚洲,即可以征服世界——西方自杀的文明没落了——一低又低到了地狱贫富不均生活困难革命共产虚无主义暗杀手段。不仅把舵的失却了罗盘针,全民族也就导入了一种疯狂状态战争革命

第五章 固有的裂痕

1.叙言

在烦闷与诱惑的大浪中我们要研究他政治的固有形态。假如自己组织坚实,指导者自能渡过难关,渐渐得到风平浪静;但日本原来的政治组织已有两个裂痕。

2.第一是政治家与军事家在政治上的对立

日本自组织责任内阁以来,陆海军人出面组织内阁者有十人。而政治家也只有十人。且其中政治家有标记的两人,还是代理。试将这二十人的系统开列如下:

政治家

- 政友会组阁者 伊藤——西园寺——原*(高桥)——田中(军人与政党合流)——犬养

- 民党组阁者 大隈——加藤——若(木+规)——滨口——宇垣(军人与政党合流)未成

- 超然派组阁者 广田——近卫

军人

- 陆军组阁者 山县——桂——寺内——田中——林

- 海军组阁者 山本——加藤友三郎——斋藤——冈田

在内阁组织法制定的时候,确定了陆海军大臣必须从现役将官中任命的原则。在当时原是消极的防止民权论自由主义侵入军队中间,以致军人的思想不健全。但是这个条例,后来竟使军人得以操纵内阁。因为陆军大臣倘因意见辞职,内阁总理就没法找第二个军人代理他,军人操纵政治,成了日本政治的传统习惯。战以前只是几个最高级的军人留心政治,战以后就影响到了下级军官。

3.第二是海军与陆军在财政上的对立

各部争取预算,本是普遍习惯,但世界上无论何国,无论何时代国防上或海或陆终有些偏重。但是试查日本五十年来的预算假如陆军预算一万万,海军预算决不会在九千万以下。当华盛顿海军会议时代,俄国革命,中国内乱,就日本国防上说陆军预算大可缩减。但因为海军要造补助舰队,陆军也需同一比例增进。民政党财阀内阁时代的陆军大臣宇垣,曾经一度缩减陆军人数的定额。而将剩余款项添补新兵器(预算不因而减少)结果招了陆军切齿的怨恨。所以海军既想学英美从第三位要到第一位,不仅封锁亚洲海岸还要超过太平洋。陆军又要做德法保持他世界唯一的荣誉,实行他的大陆政策。滨海省中国印度菲列宾都是他的目标。假如两者有一些偏袒,就被对方指为卖国贼!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