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读史札记(2)--蒋介石待人 -- 温相

共:💬46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Re:【原创】读史札记(2)--蒋介石待人

下面引用由温相发表的内容:

比如孙科的太子党、汪精卫的改组派、谢持的西山会议派等等,一部国民党派系斗争史看完以后,也是脑子嗡的一...

温相的这段话可成为我《英帝国读书札记》中第三段太子党问题的一个注脚,当然,并不是简单的硬套。

家园 你的英帝国札记在哪里呢?我想拜读一下
家园 个人以为, 蒋之气度也不能算大

至少在张杨之事上, 够狠。

再有, 对于功臣, 无非是“弓藏”或是“狗烹”两种。 汉光武唐太宗宋太祖几人对待功臣温和点, 因为原本这哥儿几个都是使弓藏弓的好手。相较之下, 亭长和尚就只是屠狗匹夫了。其实, 结束一班时代风云儿的政治生命和结束他们的现实生命之间,对于当主子的人来说, 并没有动机上的不同, 只有手段上的差异而已。 归于待人气度有些说不通。

家园 高树勋杀石友三应该是接了老蒋的密令

军统曾买通石友三亲信侍从副官刺杀他未遂。

说实在的,石友三实在该杀。三次叛冯,三次叛蒋,毫无人性,1940年竟然要公开投日。

家园 不是气度,是理念

毛泽东是共产主义和中国古代厚黑术的及大成者。不仅是暴力革命,阶级斗争,而且是用中国式的厚黑来斗争,所以下手特别狠。

蒋介石是儒家和基督教的产物,基督教讲究的是让反对着死后下地狱,生前就宽容很多,儒家也比较宽容,所以下手就不那么狠。

家园 所以尼采会疯掉.
家园 高树勋杀石友三是因为高本人和石友三的矛盾:

而后,石友三的把兄弟和亲信毕广垣之杀石友信,最后清洗石友三余部则是接到了蒋介石的

密令。此事可以看一下石友三的亲随黄某人的回忆录。

家园 从张杨事件和陈诚的遗嘱再看蒋介石的待人

有网友提出蒋介石在处理张杨事件上的态度,不免想多说几句。

以张扬当时的地位,居然敢抓捕最高领袖(先不提以何名义),以地方对抗中央、以部下囚禁首脑,如果按照当时的传统,张扬身死族灭似乎都在封建法统之中了。而蒋介石竟然保全

张学良首领,以致于可以在蒋介石身后说长道短,而蒋经国也如是办理,不知这是蒋介石之宽还是蒋介石之狠呢?至于杨虎城,熟知历史的都应该知道,杨虎城确实是被迫出国,但是

,如果杨虎城不回国,不在国外发表过于刺激蒋介石的言论,何以最后无地自出呢?就算是

蒋介石蓄谋已久的准备杀害杨虎城,在蒋介石来说,最高当局的身份竟然在12.12那一天全部扫地,审判张学良也好,杀害杨虎城也罢,于所谓的领袖的颜面应该不是没有来由的吧?

古人说:安反侧于乱萌。张扬在当时已经不是萌芽的状态了吧?攘外必先安内,当然不对,

这是我们站在历史的高度和民族大义来看,但是,以当时的情况,这毕竟是蒋介石提出的口号吧?有的人不是一直鼓吹军人的天职是服从吗?所以,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蒋介石就是

中央、就是政府,反对蒋介石及其主张的就是反对中央和政府,这和后来毛泽东的文革的做法是毫无二致的。文革中,凡是,怀疑文革的人一定是阶级异己分子,邓小平以下的结局大家不是没有看到吧?一句话,在并非民主的社会中,以下犯上,就是作乱,这是可悲的地方

,但也是无奈的地方。另外,蒋介石对于张扬总还不算是无中生有,而毛泽东之于刘少奇呢

?就是说莫须有也不为过吧?至少是强加于人吧。

陈诚是蒋介石一度的接班人和忠实属下,最后临终居然不把光复大陆写进遗嘱,而蒋介石居然认同发表。大家以为蒋介石是宽还是狠呢?要知道光复大陆之于蒋介石犹如将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之于毛泽东。虽然都不是什么确实可行的方针,但都是此二人后半生的革命目标。

也都是那时候海峡两岸的既定国策。以陈诚名义上的第二号人物竟然敢于这样对待,而最高首脑也如是认同,难道是偶然的吗?

家园 张扬的事情, 无论以中国传统的封建伦理和军队的纲纪来说, 蒋确实不算过分

这一点, 张学良后来虽然对蒋说长道短, 但也还有一句“蒋先生不是不讲感情的”。

但蒋在西安肯定是答应一些事情了, 当然这是另外一个问题。

蒋令人诟病的地方在于:

1 政治上,“攘外必先安内”这个政策的问题,

2 法理上,对张赦而不放,以私刑代国法,对杨更是法外施刑。

家园 其实蒋是可以法内施刑的
家园 看柏杨谈张学良的一篇文章很有趣

柏杨说当初无论什么原因,政治上的考虑也好, 以示宽容也好,当初对张只判了十年,而且马上特赦,

蒋就不应该自食其言,张杨是损害了国家纲纪,但蒋这样做,一个政府的信誉又在那里呢?

柏杨说他当初很崇拜蒋介石的,他认为西安事变其实帮了蒋的大忙,当时全中国人民好像一下子陷入一种要失去这个领袖的恐怖之中,事情解决以后,蒋获得了空前的拥护。

柏杨认为,蒋当时不敢放张,因为害怕控制不了他,张这个人,连他老爹也控制不了。

张学良不知道,有些东西打碎了,是无法恢复的。

45年以后蒋不敢放张,因为共产党先提出来的,蒋上了毛主席的当,毛主席真是厉害啊! :)

家园 关于张学良之于蒋介石的所谓恩德

我们看到张学良的回忆和以往的一些历史书籍,多数是强调张学良之于蒋介石简直是再造之恩。其实呢?中原大战进入到1930年9月之时,蒋桂阎冯的最后结局基本已经比较清楚,而此前张学良一直是处于游离的状态中,其间不乏和阎锡山的接触以及观望。而且在蒋介石给予足够的筹码之后,包括任命于学忠、王树常的平津卫戍司令和河北省政府主席。即使这样

,张学良还是没有最后吐口,最后在蒋介石派人一再追问之下,张学良表示如果蒋军攻下济南,东北军就通电入关。而9.9阎锡山的“四九小朝廷”成立九天之后,张学良通电入关。此前的时间里,蒋介石不仅攻克了济南,而且,双方面的功败利钝已然是立定判明的了。虽然张学良的入关是给了阎锡山等人最后的一击。

而此后,张学良以并非国民党出身的“北洋余孽”身膺国民政府第二号人物,东北军不仅占有东北,还据有华北,张学良自己晚年不也自豪的说他不过二十几岁就是北中国的头子了吗

?可见,在于蒋介石对待张学良的酬庸不可谓不厚。再者,张学良毕竟是地方,蒋介石毕竟

是中央,中央之于地方的迁就到了这地步也算是历史的罕见了。换句话说,蒋介石对得起张学良。而我们经常看到某些作品中张学良一脸冤枉的说自己如何的对得起蒋介石而蒋介石却是如何的对不起他,不知从何说起。

家园 历史的现实从未同情过谁

也许这样很残酷,但是这就是现实。

酒神和日神的融合即是充沛的生命力和幽雅的形式之完美结合。

????尼采讲过:“一个人要把自己的一生当作一件艺术品去生活。”这是我非常欣赏的一句话,它其中包含了很深刻的哲学道理。尼采是说,一个人的一生应有声有色,有充沛的生命力(酒神冲动),也要有特性特点和一定的规范(日神冲动)。我们常说“这个人是条汉子。” 是因为此人有充沛的内在生命力,而决非敢打敢杀,所以李逵不是“汉子”。

????酒神象征原始的生命力,酒神和日神比喻的就是人性中两种不同的原始本能和倾向。千万不要简单的把酒神理解为感性,日神理解为理性。酒神和日神都是人的本能。酒神(Dionysus)是人性中激情冲动的一面,而日神(Apollo)是人性中理智静观的一面,我们可以用醉和梦来理解这两个不同的艺术世界。只有充满生命的人才是美的!没有生命力就是丑陋。日神有点像睿智,沉静的哲学家,把一切看作美丽的梦,从中寻找到一种强烈又平静的乐趣,而酒神则像一个大醉的醉汉,酒神热情奔放,日神庄严崇高,和谐完美。当酒神和日神得到统一的时候,悲剧就诞生了!

人类是美丽的一群,充满生命力的一群,当然也是充满悲剧的一群。

家园 都是我党的历史书才这么写的吧

张自己可是说蒋当年是对他不错的

中原大战毕竟张是帮了他的, 虽说蒋军胜利在望, 但要是张站在冯阎一边呢? 结局恐怕就会完全不同了吧。不仅如此,可以说在从东北易帜到西安事变之间, 所有的内战,政争中, 张学良虽然不免有自身利益的考虑, 但大体上最后总是支持蒋的,这在当时的诸侯里面也算是稀有的了吧! 反过来说, 张之地位和地盘的获得,也是基于自己的实力和形势。

张以当时仅次于蒋之实力派的地位, 给与蒋多次支持, 蒋地位的巩固,着实是得力於张不少。其实, 蒋也是念张的恩的,热河之战,张为全国舆论所攻击,辞职下野,只有蒋在发给中央的电报里面说,接受张辞职,但在公布的文告中似应加入温慰之语,以使东北当年拥护中央,支持统一之功劳不至于被埋没。

再说中原大战张之助蒋, 是蒋在中东路之战放了张的鸽子, 后来又策动于学忠和于的部下马廷福旅反张未成以后的事情。马廷福收到宁方贿款,准备扣押张学良。于学忠将此事报告给张,妥善处理以后(张也并未杀马),就直接问张,我们是否反蒋?但最后张仍然助蒋,张学良也算是不计嫌隙了。蒋方当时的解释是此事并非蒋所主使,但这么敏感的事情,而且动用200(300)万元巨款,蒋至少应该是预闻的。

张很久才出兵, 当然是在观望形势, 但也是由于东北内部意见分歧。张本人一直是倾向于蒋的。当时东北颇有一种“孤立主义”的倾向,张作相、张景惠等都坚持保境安民,不过问关内之事,就如张作相所言,“我们吃高粱米的,哪里绕得过他们南方人”。

西安事变以前, 蒋不顾情报系统频频示警,执意前往西安, 与他多年积累下来的对张的信任恐怕是不无关系的。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不知大家看过台湾记录片《一寸河山一寸血》没有?

看完后就觉得蒋不能得天下有其必然。 

至少“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点蒋是不行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