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从七出之条看宝钗之虚伪 -- 碰碰和

共:💬35 🌺29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送花
家园 flower!
家园 第一句就不能同意

首先,我认为红楼梦的原意不在批判,而在展现和怀念

第一句就不能同意

展现什么 女子的美丽聪明 爱情的纯真不渝 民俗建筑 饮食文化

怀念什么 锦衣玉食的生活 吟诗作画的风雅 珠围环绕的风流

这么多优秀的女子 遵礼守礼的 离经叛道的 看破红尘的 胸怀大志的 锋芒毕露的 含蓄娴淑的命运却全都掌握在别人手中 最后没有一个有好结局 这样的悲剧 就为了展现和怀念么 没有批判和谴责么

家园 我认为宝钗虚伪

那么对于宝钗揣测贾母爱吃什么,金钏儿死后宽慰王夫人也算是孝顺的表现,不能要求她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更不能要求她有现代革命小将的阶级觉悟和斗争精神

宽慰长辈是孝顺 但是宽慰有很多种方法 不是一定非要说 死了也没什么可惜的

如果嫉妒,恶疾,多言舌已经被列入七出,可见当时道德标准对于这几条的坚决反对,那么宝钗对黛玉的姐妹情谊,也不能说是虚伪,

有什么关联 没看明白

至于指责她的城府深,多数来源于她不关己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

这个多数的判断 是怎么来的

我只能说我自己不觉得宝钗不多口就是城府深

迎春也不多口 从来没有人说迎春城府深

宝钗想做个厚道人,不想东家长西家短也没有什么不对

宝钗可绝对不是一个 不议论他人长短的人 她只是很会挑时机 绕来绕去 一定是自己做了好人

家园 这么看来...

bungirl美眉真是喜欢林黛玉啊,黛玉的咏絮才固然堪怜,宝钗的停机德也很可叹啊。

谢谢美眉看我的文章这么用心,还用点评的方式。惭愧惭愧:)

那云美眉和齐美眉的观点我非常赞成,所谓怀金悼玉,其实曹雪芹在书中怀念和悲悼的又何止这两个可爱又可怜的女子呢?倾巢之下,千红一哭。。。那红楼里美丽而脆弱的女孩子们,又有哪一个逃脱了悲惨的命运呢?

文人是时代文化造就的文人,红楼梦里包含了过去儒释道融合的中国文化精神,那种精神在红楼诗词里都很体现出来了,盛极必衰,现在我们可以批判封建社会的落后,但是封建社会在历史上也有它先进和兴盛的时期。但是所有的事物发展到顶峰都会走向衰落,曹氏家族近半个世纪的歌舞升平繁华景象也终于会走向蛛丝儿结满雕梁的结局。。。从繁华走向衰落,虽然是令人痛心的一件事情,但是往往好的文学作品也能因此而从国家家族涅磐的灰烬中飞跃出来,展现在历史文化的舞台上。

家园 薛宝钗被人骂主要是因为她是个聪明人

在人情事故上太聪明的女子,

男人往往都很害怕,因为傻男人很容易被这类女子耍了

家园 要我说呀,宝钗是个最苯的女孩子

干什么老是劝那个宝哥儿读书啊上进啊?她不知道宝哥儿是大观园这场爱情剧的主角么?惹恼了那个大众情人绣花枕头包对她自己有什么好处呢

家园 宝钗有其聪明事故的方面,也有她不讨巧的时候

比如劝过宝玉一次努力功名,还有就是跟姐妹一起做诗迷时弄的那首不着调的爆竹迷,搞的贾政很不爽。

我觉得这才真实。现实生活里有哪个人是可以一两句话就简单概括出来的?

但看人要看主流。总体上宝钗确实比其他姐妹更有城府心机,为人更事故。她对宝玉劝过一次之后从此不再劝,不也是她知趣事故的表现吗?另外她所谓的“一问摇头三不知”和不参与品评他人,这些都是她给别人的perception,有理由认为这是她刻意打造出的一种公众形像。这没什么不好。正相反我其实很欣赏这一点。但问题是宝钗没能始终如一地这样去做,反而会在一些时刻说出不厚道甚至比较刻薄的话来,而且也有过褒贬他人的情况。我觉得正是因为宝钗的这些表现与其努力打造的美好形像很不相符,所以才会让人感觉她虚伪。

其实再退一步说,打造了那个“一问摇头三不知”的形像后却又褒贬他人,本也无可厚非。可关键是,你褒贬他人的那些话对他人的伤害程度、负面影响程度上不应超过其他姐妹,这样读者才容易原谅你;如果你一边享受着美好的公众形像一边反而说出比其他姐妹更刻薄更有伤忠厚的话来,你又如何能让人们(读者)接受你呢?

而我的感觉宝钗恰恰就有这个问题。不信大家可以列一列宝钗、黛玉、探春、湘云等几位 close comparables 对他人的褒贬品评,看看谁的话杀伤力最大、对他人命运的潜在影响最大。(我的感觉除了宝钗,探春也不是善碴儿)

我对红楼不如各位MM那么熟,说话多是凭当时读书时的印象和感觉,现在让我找例子支持我的结论,比较难 --- 谁让我很懒呐~~~

虽然说了这许多宝钗的“坏话”,其实我倒不认为宝钗是个口蜜腹剑 阴险狡诈的角色。我觉得总体上她自有其温润可爱之处,说实话如果现实中真有这样一个女子 我也会把她视作婚恋对象的。特别是宝钗在书里不过14-16岁年纪,其性格特点还不够成熟完满;待到30岁以后这种性格特点圆熟之后,相信她就不会说那些刻薄伤人的话了。但问题是如果拿宝钗跟黛玉相比,则我显然更欣赏黛玉那种性格,因为我相信,事故圆熟是纯真烂漫的反面,而且人们大多会随着年纪的增长阅历的丰富而减少纯真烂漫、走向事故圆熟。我理想中的女性应该是理性与感性、圆熟与纯真 的平衡,而不是全无纯真烂漫 一水儿地事故圆熟。黛玉和宝钗这两个女孩子比较起来,显然黛玉随着年岁增长更有可能成为一种 well balanced character,而宝钗则更有可能是 off the balance toward sense (away from sensibility) 。还有就是黛玉言辞有不厚道的地方,而宝钗却有冷漠无情甚至潜在伤害的时候。(下面会谈) 这些都是我厚黛而薄钗的原因。

(我理想中的男性也是这种balanced 类型。这一点曾跟三星兄提到过)

书中的人们对黛玉的评价基本上是小心眼、不厚道、爱耍小性儿。其实真叫起真儿来,黛玉的不厚道多表现在姐妹之间的相互挪虞挖苦,大多是善意的或至少是无恶意的。对刘姥姥的轻蔑虽让人不爽,但仔细想来丝毫不会影响刘姥姥这种小人物的命运。宝钗有一处对下人的评价,我以为是足以对下人命运产生影响的。

家园 如果有人在这里单纯评论

黛玉刻薄小气的话,我同样是会替她美言几句的。或许宝钗也应该根据自己的主观臆测,随心所欲地刻薄别人才会让人觉得她比较真实而不虚伪?

每个人眼里都有她心目中比较完美的人格。只可惜,每一种人格都会有她的优缺点。不可能尽善尽美。就要看从什么角度去看了。人生际遇不同的人会欣赏不同类型的人格。既然如此,我看红楼,就只看得见她们性格的特质和那种特质所表现的美感,圆月有圆月的美,残月也有残月的美。

在我眼里,黛玉有黛玉的才华横溢,宝钗有宝钗的宽厚温柔,湘云有湘云的娇憨可爱,探春有探春的果敢敏锐,每个人也有她的缺点和局限性,其中并不分高下。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看红楼女儿们的角度,每个人看法都可以不同。

看到大家这么喜欢评论什么样的美眉更可爱,让我想起一位很招mm们青睐的钻石王老五型老兄说的笑话。

他说他自己从小到大对女性的认识,本来他幼儿园的时候看女孩子都跟天仙似的,根本不以为她们也会尿裤子拉便便,后来知道了大受打击:)中学的时候特别喜欢活泼可爱的女孩子,后来发现可能是太活泼了就没有时间沉静下来深入思考,所以容易流于轻浮。到了大学谈恋爱,爱上了第一眼美女,结果深入交往后发现,再美的脸蛋儿天天近距离看,看了半年越看缺点越多,而那些初看相貌平平的女孩时间长了,却越看越顺眼。这恐怕是因为第一眼美女不是没有缺点,可是最先让人看到的总是她最美的状态,此后慢慢缺点暴露出来,当然走下坡路。而相貌平平的女人,最先不会被发现她还有些可爱美丽的地方,后来渐渐也会发现。反而会走上坡路。后来大学毕业看到朋友们纷纷娶妻生子,想知道到底娶什么样的女人才合适?就请婚姻经验男们喝酒吃饭请教这个问题。

一堆三十多岁的大老爷们儿凑在一起开聊,听到甲说乙那样的老婆好啊,乙真运气,他老婆聪明能干,不像我老婆没脑子。乙说快别说了老甲,还是你老婆苯苯的好,聪明女人什么事情都喜欢指挥,什么事情都不听我的。甲说谁说苯女人就不喜欢指挥?她不但喜欢指挥,还喜欢瞎指挥,自己什么都不会做,就是喜欢管这管那,更闹心。丙说你们都别说了,你们都没我苦恼,我那个婆娘就喜欢没来由的瞎吃醋,成天犯疑心病,怀疑了这个怀疑那个,下班稍微晚一点回家她就一连串的电话打过来,周末单位女同事打个电话,她就追问不休,上街看到漂亮女人多看一眼,她就会给我看大半天脸色,要是一时没留神夸了别的女人,她就能流一大碗眼泪来恶心我。弄得我都快神经质了。我真是受够了。丁说:那还不好啊,说明她对你真心啊,我前妻为什么离了?不怕你们笑话,就是有了外遇,她倒是不管我,我倒宁愿她成天盯着我,可她偏不,她盯别的小白脸去了。丙说:你说得轻巧,那你是没碰到这种神经质的女人,碰到了你试试看?真心爱你又怎么样?说白了她是在用所谓的真心控制你的情感,这样不折磨死你才怪呢。说来说去无非是自己的老婆不如人家的老婆,几个老爷们喝得醉醺醺的,看起来绝对是真心实意,不是互相客气。

这时候,我的朋友跳出来大喝一声:且住且住!照你们这么说我总算明白了,别人的老婆最好,那我还结婚干嘛?!

我听了那个朋友的话简直要笑死了。我对他说,大部分男人其实都还没从幼儿园时期的仙女也会拉屎的打击中恢复过来呀。呵呵。。。

家园 我倒是佩服宝钗姐姐这样的人

做个好人容易么?尤其是做到像宝钗那样在一个是非充满的大家族里人人都觉得她还不错那样的好人。。。我倒是想做个好人来着,只可惜管不住自己的心去猜忌别人,也管不住自己的嘴去刻薄别人,结果别说那么人员水平混杂的大家族了,就连自己身边这区区几个人都没觉得我有什么好呢,嘻嘻。。。谣言可畏,是非混杂,要当个“虚伪”的宝钗可真是不容易啊。

就像是大家都批评国家领导人这个恶劣那个不好,你让批评的人去也恶劣一下,竞选一下看看,振臂一呼,他的家人会不会投他的票都很难说呢,别说其他人了。得到那么多人支持,容易吗?

家园 偶又想唱反调了:)

比如劝过宝玉一次努力功名,还有就是跟姐妹一起做诗迷时弄的那首不着调的爆竹迷,搞的贾政很不爽。

以下是脂评/庚辰双行夹批的灯谜那章,贾政看到惜春灯谜的时候就已经觉得都有点不祥了,到宝钗的更香灯谜时说“此物还倒有限”云云,实则是总指上文,并非专指宝钗。

顺便提一下程乙本是把更香谜放在林黛玉名下,给宝玉和宝钗各加了一首歌谣不象歌谣,顺口溜不象顺口溜的灯谜,不伦不类之至。

  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

  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庚辰双行夹批:此元春之谜。才得侥幸,奈寿不长,可悲哉!】

  贾政道:“这是炮竹嗄。”宝玉答道:“是。”贾政又看道:

  天运人功理不穷,有功无运也难逢。

  因何镇日纷纷乱,只为阴阳数不同。【庚辰双行夹批:此迎春一生遭际,惜不得其夫何!】

  贾政道:“是算盘。”迎春笑道:“是。”又往下看是:

  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

  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庚辰双行夹批:此探春远适之谶也。使此人不远去,将来事败,诸子孙不致流散也,悲哉伤哉!】

  贾政道:“这是风筝。”探春笑道:“是。”又看道是:

  前身色相总无成,不听菱歌听佛经。【庚辰眉批:此后破失,系再补。】

  莫道此生沉黑海,性中自有大光明。【庚辰双行夹批:此惜春为尼之谶也。公府千金至缁衣乞食,宁不悲夫!】

  贾政道:“这是佛前海灯嗄。”惜春笑答道:“是海灯。”贾政心内沉思道:“娘娘所作爆竹,此乃一响而散之物。迎春所作算盘,是打动乱如麻。探春所作风筝,乃飘飘浮荡之物。惜春所作海灯,一发清净孤独。今乃上元佳节,如何皆作此不祥之物为戏耶?”心内愈思愈闷,因在贾母之前,不敢形于色,只得仍勉强往下看去。只见后面写着七言律诗一首,却是宝钗所作,随念道:

  朝罢谁携两袖烟,琴边衾里总无缘。

  晓筹不用鸡人报,五夜无烦侍女添。

  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

  光阴荏苒须当惜,风雨阴晴任变迁。

  贾政看完,心内自忖道:“此物还倒有限。只是小小之人作此词句,更觉不祥,皆非永远福寿之辈。”想到此处,愈觉烦闷,大有悲戚之状,因而将适才的精神减去十分之八九,只垂头沉思。

但看人要看主流。总体上宝钗确实比其他姐妹更有城府心机,为人更事故。她对宝玉劝过一次之后从此不再劝,不也是她知趣事故的表现吗?

这个,偶前两天随手翻红楼的时候发现以前记得只写过一次宝钗劝贾宝玉是错的,应该是至少两次,一次是从袭人和湘云说话的时候侧面提到,一次是所有人搬进大观园的那章里提到宝钗等劝过宝玉不听,不过两次虽然都主要提到宝钗,但也看得出来并非她一人如此劝,或者应该说除了林黛玉可以确定没有劝过之外其他姐妹基本都劝过贾宝玉,由此要说宝钗事故知趣恐怕难以为证。不过因为最近已经很少从头看到尾那样的看红楼,一般都是随手翻一页看下去(八十回后不看),所以不排除偶又有记错的地方,欢迎指正

可关键是,你褒贬他人的那些话对他人的伤害程度、负面影响程度上不应超过其他姐妹,这样读者才容易原谅你;如果你一边享受着美好的公众形像一边反而说出比其他姐妹更刻薄更有伤忠厚的话来,你又如何能让人们(读者)接受你呢?

偶能记得的她对别人产生影响的话和行事有如下:

一,金钏儿事件

偶的看法是:

说金钏儿可能不小心失足落水——偶倾向于认为宝钗并不了解金钏儿被赶出去的内情,所以这样说从常理上出发并不为过。要知道由于小故被逐出的大丫鬟们不少,前有茜雪,后有晴雯司棋等人,自尽的好象只有金钏儿这一例,更多的应该是出于被认定有私情有口难辩下的羞愧自尽(顺道再鄙视记罪魁祸首贾宝玉,连晴雯的份一起)。在读者看来前因后果是一目了然的,作为书中人的宝钗估计不会有这般通天彻底之能,在这件事上她的态度是维持她一贯的冷,而不至于到冷血。之后说把自己的衣服拿给金钏儿装裹,更是正常,可以想象的是如果当时换成探春,很可能也是一样的反应把自己的衣服拿来。其他人的态度在这件事上没有可以横向比较的,除了兔死狐悲的袭人,竖向比较有一例,说来可能不太中听,就是前八十回接近尾声的晴雯死后宝黛的谈话。个人还是觉得书里描写的人物始终不应该受到超脱她们社会大环境的要求。

二,小红事件

此事永远被喜欢林妹妹的人当作宝钗的一件大错天天提时时提,所以偶现在连阐述滴兴趣都没有了,值得一提的是此件事的直接或半直接后果是小红抓住机会出了大观园,而对于林妹妹的影响至少到八十回还为零;

三,柳湘莲事件

宝钗在前后两次事件中作用一正一反,一次是劝阻薛姨妈等人追捕柳湘莲,一次则是在尤三姐死和柳湘莲出走后表现得不以为意。

四,小丫头靓儿事件

就是在贾宝玉冒失地把宝钗比杨妃的那次,偶想来想去觉得要说伤害他人的例子也就这个勉强可能扯上点边了,不过首先如果宝钗平时容不得小丫环们跟她开玩笑,想来靓儿不至于自讨没趣去,贾府的丫环们也是相当藏龙卧虎的。同时偶也认为这件事基本上不可能对靓儿或者谁的命运产生绝对性影响.

上班打字太累先写这么多回家有空再写,偶还是直接写结论吧:

偶觉得,薛宝钗基本上属于封建社会中大家闺秀可能有的最完美的一种形象,说她不一定是个好的女朋友或者妻子,这基本是肯定的,因为书中描述的她的形象产生有两个前提:1,她是封建大家庭中培养出来的女孩儿。而现代社会中,不要说小资,即使是中产阶级,也很难有那种排场;

2,她所受的教育和她的圆滑事故都是准备用于婚后管理家族事务的,并非是一定要嫁到贾府,无论嫁到中等人家还是任何和她相称的人家,都需要有这样的能力处理事情,两个先例就是王熙凤和贾迎春。即使在作为女孩儿,其他姐妹们大多数都还天真烂漫的时候,她也已经实际上在自己家里起一个主控地位,以她的情况而言,父亲早亡,有寡母以及那样一个哥哥,和事实上已经败落不少的家庭状况,势必要逼着她早早当家作主。在这种情况下想象她是否能成为一个现代人的可爱天真的女朋友,不太现实。

3,林黛玉的魅力应该在于红楼里她是一个明显不属于那个时代淑女标准的形象却能够吸引众多人的喜爱,而薛宝钗的魅力应该在于她虽然按照那个时代标准女性的形象被塑造出来,却也有超脱于那个时代大多数女性的诸多特质。两人都不完美,相信喜欢她们的人也并不需要证明她们完美才能够喜欢她们。

家园 击节三叹,云mm读书好细!

引用:

3,林黛玉的魅力应该在于红楼里她是一个明显不属于那个时代淑女标准的形象却能够吸引众多人的喜爱,而薛宝钗的魅力应该在于她虽然按照那个时代标准女性的形象被塑造出来,却也有超脱于那个时代大多数女性的诸多特质。两人都不完美,相信喜欢她们的人也并不需要证明她们完美才能够喜欢她们。

说得真是太好了。很多时候,喜爱正是来源于不完美,因为不完美正是这个世界存在的特质。没有一个人是完美的,所以也只有不完美才能引起共鸣。或许就是宝钗被曹翁根据当时的道德标准刻意塑造得太完美了,才会给道德标准发生了很大变化的现代人以虚假的感觉吧。

家园 花一个,绝对经典。
家园 谢兄台厚爱赐花,可以请教一下吗?

请问这个外务府行走是个什么官职呢?

家园 就是在外务府随便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