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从七出之条看宝钗之虚伪 -- 碰碰和

共:💬35 🌺29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宝钗有其聪明事故的方面,也有她不讨巧的时候

比如劝过宝玉一次努力功名,还有就是跟姐妹一起做诗迷时弄的那首不着调的爆竹迷,搞的贾政很不爽。

我觉得这才真实。现实生活里有哪个人是可以一两句话就简单概括出来的?

但看人要看主流。总体上宝钗确实比其他姐妹更有城府心机,为人更事故。她对宝玉劝过一次之后从此不再劝,不也是她知趣事故的表现吗?另外她所谓的“一问摇头三不知”和不参与品评他人,这些都是她给别人的perception,有理由认为这是她刻意打造出的一种公众形像。这没什么不好。正相反我其实很欣赏这一点。但问题是宝钗没能始终如一地这样去做,反而会在一些时刻说出不厚道甚至比较刻薄的话来,而且也有过褒贬他人的情况。我觉得正是因为宝钗的这些表现与其努力打造的美好形像很不相符,所以才会让人感觉她虚伪。

其实再退一步说,打造了那个“一问摇头三不知”的形像后却又褒贬他人,本也无可厚非。可关键是,你褒贬他人的那些话对他人的伤害程度、负面影响程度上不应超过其他姐妹,这样读者才容易原谅你;如果你一边享受着美好的公众形像一边反而说出比其他姐妹更刻薄更有伤忠厚的话来,你又如何能让人们(读者)接受你呢?

而我的感觉宝钗恰恰就有这个问题。不信大家可以列一列宝钗、黛玉、探春、湘云等几位 close comparables 对他人的褒贬品评,看看谁的话杀伤力最大、对他人命运的潜在影响最大。(我的感觉除了宝钗,探春也不是善碴儿)

我对红楼不如各位MM那么熟,说话多是凭当时读书时的印象和感觉,现在让我找例子支持我的结论,比较难 --- 谁让我很懒呐~~~

虽然说了这许多宝钗的“坏话”,其实我倒不认为宝钗是个口蜜腹剑 阴险狡诈的角色。我觉得总体上她自有其温润可爱之处,说实话如果现实中真有这样一个女子 我也会把她视作婚恋对象的。特别是宝钗在书里不过14-16岁年纪,其性格特点还不够成熟完满;待到30岁以后这种性格特点圆熟之后,相信她就不会说那些刻薄伤人的话了。但问题是如果拿宝钗跟黛玉相比,则我显然更欣赏黛玉那种性格,因为我相信,事故圆熟是纯真烂漫的反面,而且人们大多会随着年纪的增长阅历的丰富而减少纯真烂漫、走向事故圆熟。我理想中的女性应该是理性与感性、圆熟与纯真 的平衡,而不是全无纯真烂漫 一水儿地事故圆熟。黛玉和宝钗这两个女孩子比较起来,显然黛玉随着年岁增长更有可能成为一种 well balanced character,而宝钗则更有可能是 off the balance toward sense (away from sensibility) 。还有就是黛玉言辞有不厚道的地方,而宝钗却有冷漠无情甚至潜在伤害的时候。(下面会谈) 这些都是我厚黛而薄钗的原因。

(我理想中的男性也是这种balanced 类型。这一点曾跟三星兄提到过)

书中的人们对黛玉的评价基本上是小心眼、不厚道、爱耍小性儿。其实真叫起真儿来,黛玉的不厚道多表现在姐妹之间的相互挪虞挖苦,大多是善意的或至少是无恶意的。对刘姥姥的轻蔑虽让人不爽,但仔细想来丝毫不会影响刘姥姥这种小人物的命运。宝钗有一处对下人的评价,我以为是足以对下人命运产生影响的。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