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中国的官办经济--世界上最怪异的经济(一) -- 陈经
上大学后找到工作的,是过去的多少倍?
过去农村通过考大学成功进城的有多少?
现在这个数据呢?你说是多了还是少了?
当然,也有上了大学反而找不到工作的。
但既然人们还是愿意上大学,就表明正面
的例子还是多。
但是,现在的人口基数比过去大多少?
但既然人们还是愿意上大学,就表明正面
的例子还是多。
不上大学,他们有别的出路吗?所以,不是现在的选择多好,而是别的更差!
现在农村学生的机会从绝对数字来看,是比过去多!
但是,社会是发展的。从比例来说,他们的机会并没有上升。
既然社会发展,经济进步,不上升,从经济学的概率论来讲,就是下降了!
80年代你有一万元是大款;现在你有10万元是乞丐。道理就是这样!
再考虑七十年代开始推行的计划生育政策,适龄青年的数量,恐怕不会比毛时代多
赞成陈的观点。此外有一点补充:以我的高考故事为例。
我1989年上大学,4年的学费多少呢?入学时一次性交了300多元。此外,每学年开学时,买一点新教材,大约2、30元。
这还不算,由于我读的是师范专业,国家每个月发给我20多元的饭菜票(寒暑假不发)。大家可以算算这笔帐(实际上我上大学一分不掏,净赚国家几百块)。
这样上大学当然很合算,可是我读高三那个班,40多人,真正高考过线的,就我一个人。
其他几位同学,有的走读、有的专科、有的委培、有的定向,以各种名义也上了大学,但不超过10个,且要交一笔当时不小的钱。
对比现在的高招,动辄成千上万,可是城市孩子普遍都能上大学,只是档次不同而已。哪一种好呢?
我认为现在也不算好,但是进步了。从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到花钱就能上大学,进步了。当年我那没上成大学的30多个同学,要是能花钱上大学,他们的人生绝对会不一样。可惜,当时大学门坎太高。
这与陈经的观点有何关系?
大学扩招,无非是金钱驱动,不管动机有多丑恶庸俗,毕竟师资、硬件上来了,架子搭起来了。去年我回大学母校,看到当年熟悉温馨的木质中文小教学楼被拆掉,树起一座体量庞大、形状丑而俗的闪闪发光的大教学楼,我当然伤感,也知道这楼里有很多腐败。
可是我更知道,会有更多的我的学弟学妹在这座楼里攻读。
20年后会怎样?已经被利益驱动刺激得膨胀起来的各高校,会有很多房子、很多老师、很多设备,这时候,就算把大学学费降下来,他们也不得不招生了,只要不亏本,哪怕是微利,他们也会干。
这里有两个假设的前提:20年后,国家蛋糕已做大,会调控;20年内,不乱。
这两个前提我都相信,如果质疑这个前提,我无话说。
美国的大学分公立和私立吧。公立学校的钱,政府是要给不少补贴的吧。
中国的大学基本上都是公立的。现在国家完全想把这部分扔出去,学校最好都自负盈亏,这个还不是指导思想错误?既然是公立学校,公字就必须坚持,学费的制定就要考虑普通大众的承受能力;而不是象教育部的官员放出的厥词,“好学校是稀缺资源,你没钱就不要来上”。想搞贵族精英,请到私立学校去。
美国公立大学对本州学生的收费极其低廉,很多学校也就一百多美元一个学分。岂是中国这个高额收费能比的。
下面黑鹰说得有道理。教育产业化的危害比医疗产业化要大得多。它摧毁了自从隋唐科举制以来一直存在着的一条细细的然而确实存在着的自社会下层向上进入社会中上层的路径。有了这条路径,社会下层中的人才方可以为着这渺茫却并非不可能的希望而奋斗,统治阶层也可以借机吸纳收编社会下层中的人才,而不是把他们排除在体制外,来达到巩固稳定统治的目的。
陈经兄用利益驱动来解释这些措施的不可避免并没有错。问题在于既然同样是利益驱动,陈经兄却指望利益集团能在没有外力干涉的情况下自己意识到不能杀鸡取卵从而有所节制,现实么?哪个资本主义国家没有经过相当规模暴力冲突的阶段便从血淋淋的资本原始积累阶段进入了披上了温情面纱的资本主义成熟阶段?经济人/利益集团本质上都是无限贪婪的,一共两块钱,我和你分,我肯定想全拿走。你饿不饿死才不管我事。除非你急了拔出刀子来要跟我拼命大不了大家同归于尽。我一看情况不好穷的怕愣的愣的怕不要命的这才松口同意给你留两毛钱我自己满足于一块八。拿一块八当然没有拿两块好,但总比玉石俱焚之后啥都没有了好。
中国现在是人均收入还没有和美国1:1,结果这些费用倒是先来个1:1,甚至更高(另一个典型是中国电信等)。老百姓能没有怨言?美国的贫困线大概是$27000吧。中国什么时候人均年收入30000元,再来收现在的这么多的学费吧。
政府是不能只钻到钱眼里去的。政府贴钱,广泛普及教育,最后能享受的经济利益政府仍然占大头。现在这种教育产业化的东西纯粹是只从当前经济角度出发的短视行为。
美国是有分州税和联邦税的, 自己州内学校自己州政府补贴, 所以州内学生便宜, 外州学生贵. 你如果没钱, 上州内学校贝, 在中国有这选择性吗?
而且"一定要交学费才能扩招", 这其实是个误解. 国家比以前富裕, 多投入教育就可以达到同样目的, 谁有确切的数字可以贴上来, 我脑力里的影像是GDP百分比中国是落后的.
全国教育支出占GDP的比例
从2002年最高的3.41%到2005年的2.16%,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行政管理费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在1978年仅为4.71%,到2003年上升到19.03%,近年平均每年增长23%.
1985年:
世界各国教育投入占GDP的比重的平均水平是5.2%,
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是5.5%,
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是4.5%,
当年我国财政性教育投入只占2.3%.20年后,这个数字不升反降.
我国的行政管理费占财政总支出的19%,
日本为2.38%,英国的4.19%,韩国的5.06%,法国的6.5%......
我个人认为, 朱让教育产业化, 干的是合工人下岗一个思路, 把问题推给社会. 教育产业化实际上是抓住了中国文化里面望子成龙的命脉, 多少钱你也得出. 实际上是非常缺德的一找, 也是短视的做法.
最后叉开一点, 关于美国拿教育赚钱的说法, 美国是12年义务教育制度, 高中书本都不用钱的, 国家"借"给你, 如果低收入, 在学校时间管饭.
教育乃立国之本,医疗更有点社会福利的意思, 如果把教育光光说为社会福利的一种, 有点笼统.
政府这个东西,本来是个平衡社会各阶层利益,达成妥协的一个产物,同时也成为了达成这一目标的一个工具。结果现在政府自己成为了经济人,裁判员自己下了场,同时成为了运动员。那还有人能比过它么?一旦这样的状况形成,它自己就有了生命力。没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止其继续追求其利益最大化,占有一切可以占有的资源。没有人可以阻止,即使是胡温也不行。从这个角度来看,他所采取的行为必然是短视的。养鸡对他来说没有必然的吸引力。
老闲还是有些从道德角度出发来批判了。陈经兄的意思是抛开道德批判,只看利益驱动。这点贫道绝对赞成。
教育产业化,其实有些误解,应该着重向老百姓解释清楚,上大学象从前一样只交一点钱是不可能的(发达国家也不能),老百姓心理上预期正常了,就好受些。再把上不起学的惨事花不多一些钱解决掉,教育产业化应该可以对付过去。
================
想起这次两会那个教育部发言人了 说什么上学也是消费,消费不起就请滚蛋之类的话(大意如此,反正网上到处骂,找到这个帖子不难)。我想想这个发言人还真是白痴,平白无故给政府增加许多麻烦和怨言。有幸生活在这个信息社会,眼界那可真是开了,有时候觉得自己很渺小,能力强的人真多啊,有时候又觉得有些高官或者学者怎么那么白痴啊,无论如何在某些具体的事情上我的表现会比他们强!
俺大学毕业似乎是要120多个学分以上,那就是1万多美金学费,合RMB8万多吧~~~当然你会说1万多刀学费对米国人来说大概也就相当于1万多RMB.但是俺大学四年下来的学费也就是一万多RMB啊
俺大学四年一共连吃带住花了6万左右(包括自己买的Laptop),工作一年就都回来了.事实上好一点的学校收费都不算高,我是最近几年毕业的,我们专业一年的学费是3200(下一年改热门专业了,收3800一年),住宿费是600,剩下的钱都是吃喝花用看自己把握的了.在我们学校我真没听说过有因为出不起学费而辍学的,能考上来的都不容易,学校基本上能想出来帮忙的都帮忙了,我记得5%的一等奖学金好像是2000一学期,据说现在又涨了.反而是挺多的小学校黑着脸收钱,堂弟在西安的一个什么民族学院,3个月花掉8千,把我给吓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