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闲聊世界经济 -- MRandson

共:💬309 🌺549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1
下页 末页
家园 自力更生,自力更生。

太祖的话现在还有几个能放在心上?

家园 确实如此

他的文章,我比较欣赏的是他的实证主义,以及科学方法来分析问题。

但这老头有比较严重的市场万能的倾向,这是我反对的。

家园 闲聊世界经济续五

政府支持企业在亚当.斯密的时代是大逆不道的,现在却是司空见惯的。

日本开创了政府直接支持企业的先例。

在日本之前,欧洲列强多是通过战争的方式,直接获得经济利益,间接支持本国企业。与这些列强相比,日本登上世界舞台的时候,已经太迟了,如果采取放任本国企业,任其自行积累,自由与欧洲大企业竞争的方式,本国企业必然因为资金不足,技术落后而全军覆没。解放前,中国的民族资本家一直在夹缝中求生存就最好的例子。

日本明治维新之后,按照建立西方模式建立大量的新型工厂。这些工厂具有一定规模后,都被廉价卖给了个人。同时,日本政府的扩张政策,为日本从亚洲掠夺了大量的资金。一方面,这些资金大大减轻了本国企业的税收压力。另一方面,在这些资金的支持下,日本的迅速扩军有力地支持了本国的重工业的发展。

二战以后,日本成为战败国。国家支持民营企业的做法被继续充分发扬。

国家支持企业的各种支持,最后其实都要落实在一个钱字上。空喊口号是没有用的,扶植政策都要是真金白银的。

国家可以直接用财政支持,比如对重点发展的企业减税,比如政府采购重点发展企业的产品(尽管国内产品因为技术落后,规模小,成本高,导致产品比国外产品质次价高),比如对国外成熟产品征收高额关税,比如对某些重点扶植行业给予补贴,出口退税等等。总之,这些政策最后都要落实在钱上,而且直接和国库的收入发生联系。

二战以后的日本,在发展经济方面,具有与其他国家不可比拟的优势,就是军费超低。(当然,日本想高,美国也不干。)富余出来的资金直接投入经济发展,对经济的推动作用相当巨大。相比之下,当时冷战正热,中国也好,苏联也好,美国也好,都有巨大的军费包袱,发展经济方面比日本要慢得多。据说,当年邓老曾经鼓励日本发展一点国防,日本鬼子不为所动。小鬼子是精啊。

就是这样,日本人对发展经济的速度还不知足。又采取第二种方法,就是给重点企业提供优惠贷款。

相比之下,这种方法比第一种直接投资的方法更有效。这种方法,利用的是社会的资金,政府承担的是利息的部分,所以往往是四两拨千斤,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亚洲国家普遍有储蓄率高,金融市场不发达的特点,这种方法可以有效解决高储蓄率与企业融资困难的矛盾。举例来说,同样10亿财政资金,直接通过免税或者补贴的方式投入企业可以给企业带来10亿的现金流,而用政府优惠贷款,让商业银行参与,调动社会资金的话,就可能带来100亿的现金流(假设贷款利率是10%)。这对企业发展的可是火箭式的助推啊。实际上,许多日本知名企业,比如索尼,都是这种政策的受益者。

但是这种方式有一个潜在的隐患,就是政府和银行要承担巨大的潜在风险。一旦扶植的企业连续倒闭,后果可就不堪设想了。这里有一个潜在条件就是国际金融环境相对稳定,而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正具备这个条件。

所以,日本政府在扶植企业的时候,一方面严格考察企业,一方面也慎重确定扶植方向,扶植的都是比较成熟和有稳定前景的行业,比如电子、钢铁、汽车、飞机、石化。有人批评日本政府没有重点扶植IT业,丧失了与美国在IT上一争高下的机会。其实,在IT业刚刚兴起的时候,谁能说清楚IT的未来?何况,IT泡沫的成分很大,日本经济能否经受跑沫破裂的冲击这些都是需要考量的。日本政府选择扶植行业方面应该讲是比较成熟稳重而且成功的。毕竟,投资经理和首相要考虑的问题是不同的。

总结日本政府扶植企业的成功原因:一、投入相对成熟、稳定、有前景的行业;二、国际金融环境相对稳定。

韩国吃亏就吃亏在第二点上。

家园 以为已经吃到包子的肉馅了

还没有讲到中国啊!

想起了一个远古笑话,话说懒厨吃包子,吃了几口,以为再咬一口,肯定就是肉了,没想到蹦出了一块界碑,上书:此处离馅尚有三十里。

问个问题,好象韩国的第一点也做得不怎样,据闻他们是大力投资在汽车和电子业上。汽车业本身的竞争就很厉害,电子业的风险就更大了,直觉是他们命大,给挺过来了。

无论如何,这两个行业远称不上“稳定、有前景的行业”

还有个问题,有谁不想投资在“稳定、有前景的行业”的呢,大伙一起投的话,这行业不就变得波动,没有前景的行业了?

家园 闲聊世界经济续六

简单说说韩国。

与日本相比,韩国要困难得多。1945年,日本就结束战争,开始建设了。韩国还要经历朝鲜战争、战后长期的紧张军事对峙、军人执政等等一系列动荡。从历史上看,日本占领朝鲜半岛时期主要经营的是北方,工业主要在北方,南方主要是农业为主。从财政上看,直到60年代双方还渗透暗杀不断,整个汉城在北方炮火覆盖范围之下,军费迟迟居高不下。韩国发展经济起步晚、底子差、手头紧。

所以,韩国在政府产业政策上更侧重于投入少、效率高但风险大的优惠贷款手段也就不足为奇了。韩国经济奇迹的背后也就蕴藏着危机。

由于东方人高储蓄的习惯,优惠贷款政策因国内因素发生风险的概率要远远小于因为国外因素造成风险的概率。在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因为各个国家的货币锁在一起,大量使用优惠贷款虽然有风险,但是并不明显。冷战时期,日本、韩国是冷战前沿,美国必须拉拢,美国也不会主动攻击亚洲金融体系,所以问题也不大。但是随着苏联的解体,一切形势都改变了。美国开始奉行单极世界政策,对原来的小兄弟的手段由以拉为主变成了以压为主。

关于金融危机,在下不想浪费时间了,只简单介绍一下韩国当时的情况。在金融危机到来前,韩国若干大企业的负债率在300-400%。这样的负债率,只要有一点风吹草动就可能引起恶性连锁反应。这种情况下,一个大企业倒台,就要拖累一片银行,一个银行出现困难,又可能拖累若干企业。不论是企业先出问题,还是银行先出问题,结果都是一样的。金融危机来到之后,若干大企业如多米诺骨牌一样倒下了。一夜之间,韩元几乎不保。在下还记得当时许多韩国人拿出家里的黄金支持国家储备。(多说一句,在这一点上确实值得国人学习。)

韩国的经济奇迹被美国用金融大棒打得原形毕露。毕竟,奴隶比朋友更听话。

多说几句,说说中国。

1840年以后,中国和日本面临同样的局面。但是中国直到1949年以前,一直没有建立起一个统一而强大的政权。民族资本主义缺少必要的呵护,一直在夹缝中求生存。太祖建立本朝,利用的是人民的力量,允诺的是均贫富。愿意支持本朝的苏联当时正在颠峰,也是本朝学习的榜样。事过境迁,中国也不可能效法当年的日本一面国有资产流失,一面对外扩张,搞堤内损失堤外补。种种条件下,建立以后,发展国有经济也就是必然。搞国有经济短时间内让中国具备了工业化的基础,但是也后继乏力。这个问题在废太子当朝的时候就暴露出来了,于是废太子和太宗希望采取灵活的方式发展经济。太祖高瞻远瞩,看到这种方式必然带来严重的社会分配不公。于是,政治见解不同演化为政治斗争,由政治斗争升级为文革。直到太宗重新掌权,宝贵的时间已经浪费。快速发展经济和均贫富,究竟谁对谁错?后人自有评价。不管怎样,中国是浪费了宝贵的时间。

扯远了,到此打住。

家园 当家难,难当家

明知汽车电子不是好的选择,仍然选择汽车电子,正说明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

当家人殚精竭虑也未必有好的结果。投资经理的一个决策失误,最多是自己倾家荡产。首相(总理\总统)的决策必须审慎,一个决策失误,轻的是经济倒退,重的可能就是一场革命,甚至可能是外族入侵,国家分裂。(至于本人死无葬身之地或者身败名裂,往往倒置之度外了)想着自己身上的责任,想到自己一个决策可能带来的后果,每一个决策都有千斤重啊。

许多时候,只能是鞠躬尽瘁,尽人事,听天命而已。

家园 逐篇送花

一共七朵

家园 谢谢老兄的支持
家园 问得好
家园 一路洒花支持!

有眼界,有见地!

家园 介个要花!
家园 绿 MM 又偷跑来啦? 花一个.

以后要点评一下哈

家园 花,终于吃到包子陷了,呵呵.
家园 关于日本卖国企

参照日本的做法,比对中国的国企改革

虽然低价出售国企有违公平原则,毕竟是国有财产嘛.但是从长远来看,这样做可能将有利于整个国家经济,不知是否这样?

这可能就是公平与效率的矛盾吧.

家园 国家投资和盗卖国有资产是两码事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