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闲聊】在洛杉矶看《茶馆》 -- raindrops

共:💬74 🌺44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怜惜。。。错对象了
家园 快婿,快婿,快婿。
家园 我们可能看的不是同一场
家园 是么

在偶心里,黛玉是香,宝玉是玉

是么
家园 香玉。。。想起霍氏的红楼解梦了,哈哈
家园 竺香玉?

呵呵

家园 是啊,当年让我这叫一个拍案惊奇
家园 所以河伯至今记得?

链接出处

家园 人在洛杉矶,可惜没去看

怕看不懂,从来不是话剧的FAN

家园 恩,我是看的周六场的

10号和110那叫一个堵,到了都过点了。。。

还担心着有些话剧开场就不让进了的,结果车开到门口还没趴就看见乌央乌央的老中们,气定神闲的过街,进场,呵呵。。。知道,知道进场没问题了。

家园 来了!来了!来了!
家园 【再聊】在洛杉矶看《茶馆》

大傻扬打着竹板出场了,《茶馆》开演了!老版《茶馆》里的三幕戏均以大傻杨的数来宝作为串场来交代时代背景,带领观众顺畅地度过了戏中年代的跳跃,这也是当年在焦菊隐导演的建议下老舍先生为使剧本更加完美而写出的神来之笔。大幕一拉开,展现在眼前的就是100多年以前北京城里一个茶馆的场景,里面有喝茶的,闲聊的,下棋的,养神的,......。据说当年这样的茶馆遍布北京城,是人们生活中消遣、会友、交流的场所,大概有点象今天的网坛,西西河吧。

在《茶馆》的第一幕中,主要角色都轮番上场:常四爷、松二爷提着鸟笼进来了;唐铁嘴上来就拉着王掌柜就要看手相;常四爷跟流氓二德子和吃洋饭的马五爷先后交锋;刘麻子逼着康六卖女儿;秦二爷进茶馆巡视;常四爷赏了乡妇和她要卖的女儿两碗面;.......。戏演到这会儿,我还是觉得舞台上的气氛有点干,没有把我“粘”住,即使是常四爷说到:“这大清国要完哪!”我还是觉得台上台下都是在21世纪的美国。 也许是我一向对话剧都比较木纳,所以难“入戏”。

直到庞太监出场,一声公鸡嗓:“圣旨下来了,谭嗣同问斩!”令我一哆嗦,用望远镜仔细看看庞太监模样,一个又丑又阴又淫的老太监让我不寒而栗,不敢再看他,这时舞台上“旧社会”的气氛这才渲染开来。康六和康顺子进了茶馆,康顺子在这一场里基本不说话,只在她爹在卖身契上按了手印之后,哭喊了一声:“爸!”我无法从音调上辨别出来这是不是宋丹丹,可是看起来她的嘴形不象。得,今儿少追了一个星。

紧接着就是第二幕里20 年后“今天是张大帅打王大帅,明天是赵大帅打张大帅”的民国了,按跑堂的李三说法,是“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的年头。这“改良”都改的什么良呢?巡警六爷摊派下来80斤大饼,王掌柜塞钱应付过去了;几个老总来敲诈,王掌柜又得塞钱避灾;两个探子要去后院公寓里拿人,王掌柜还得塞钱意思、意思;...... 我脑中忽然闪过一个念头:这不是跟我听说的现在国内要办什么事儿都要靠拿钱打通路子一个劲儿吗?与其说《茶馆》是人性和中国历史的画卷,不如说是中国文化、中国社会的一面镜子,这种社会文化渊源流长,既往开来。

几个在第一场里立起来的人物,他们的命运在这一场里也都“改良”了:唐铁嘴是“年头越乱,我的生意越好!”常四爷自食其力,卖青菜呢!松二爷“干不了糙活,挨了饿了......”秦二爷的实业救国“救了谁?就救了他自己!”庞太监死了,康顺子和买来的儿子投奔到茶馆,被王掌柜的太太收留了。刘麻子的运气最坏,被捉拿逃兵的官长抓去,“咔嚓”砍了脑袋。

中场休息的时候,我不必去厕所排长队,于是到处逛逛,想找找有没有我认识的朋友也来看《茶馆》,一个都没有;还想看看有多少老外来欣赏《茶馆》。well, ...... 看到两个!不过他们每人身边都有一位中国女士陪同,不知道他们是真正来欣赏话剧《茶馆》的,还是陪着身边的女士来度过一个异国情调的夜晚。

《茶馆》演出的时候,有英文字幕打在舞台的上方。所以,美国人看《茶馆》,还是可以“看”明白的,就是不知道他们是不是也跟我一样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不过要看字幕,就看不到舞台上的表演;而且字幕太高,如果是坐在一楼剧场里,要仰着头看,有美国报纸形容,看字幕象是做“aerobic exercise”,脖子酸痛。

在第三幕里,又是20多年过去了,王掌柜、常四爷、秦二爷、康顺子都老了,而小刘麻子、小唐铁嘴、小二德子都跟着市党部,国民政府,三皇道当打手,“找个洋人当后台,必得(dei3)干的特别出色!” 尽管这一幕里康顺子的儿子大力在西山打游击,康顺子及王掌柜的儿子大栓、儿媳、孙女都奔了西山,幕前幕后有学生示威的场景和“团结就是力量”的音乐,有一线曙光,结局却非常凄凉。在老版中,焦菊隐处理是以三个老头撒纸钱作为升华,直到王掌柜转身进里间上吊自尽收尾。也许正是这个结尾里,三个老头看不到光明,看不到希望,看不到将来,太悲太灰了,《茶馆》才在60 年代遭到被打入冷宫的命运。但是如果让这样三个老人充满乐观、希望,活到解放后,他们的故事会怎么往下续呢?

《茶馆》的最后十几分钟里三个老人的“谈谈”,三个演员的大段道白才是真正的重头戏。尤其是因为常四爷也老了,白发苍苍、破衣烂衫的化装掩盖了濮存昕的“星光”,使得观众更能被剧中的角色感染。当王掌柜最后说道:“咱们按老年间的规矩,咱们喊喊!”整个剧场里的观众都被三个老人一声声的“咱们喊喊!... 咱们喊喊!... 咱们喊喊!”揪住了心。

看完《茶馆》后回到家里,我意犹未尽,翻出了我的《茶馆》电影 VCD,想比一比老《茶馆》和新版“老《茶馆》”。按理说,我手里的VCD是谢添导演再加工的电影版《茶馆》,跟舞台版的《茶馆》是很难比较的。而且我看《茶馆》是坐的远远儿的,即使用望远镜也很难看清楚演员的面目表情。看话剧不看脸上的表演,就少了一半戏。但是,我还是想“比比看”。

在这次复排《茶馆》的时候,请了“焦版”老演员做顾问,导演和演员们对着老版的录象一点点地琢磨、复制,看来还是卓有成效。新版“老《茶馆》”里的一些角色,跟老版里的不但形似,也颇为神似。几个主角里,杨立新的秦二爷跟蓝天野的秦二爷几乎唯妙唯肖。冯远征的松二爷比黄宗洛的松二爷模样要俊的多,但是他的声音和形体语言却是和黄宗洛一个韵律。何冰的刘麻子的坏劲儿比较张扬、外露;而焦菊隐曾经对英若诚说“你演的刘麻子不够坏,但你千万别故意演他的坏”,所以,英若诚的刘麻子乍看起来还有点儿憨。濮存昕是本色演员,他演常四爷的正义耿直还是很到位;但是年轻的常四爷显得多了一点现代帅哥感;从第二幕起,他跟郑榕的常四爷就更接近了。

新老两个王掌柜是最不相似的一对,从形象上看就大相径庭。梁冠华饰演的王利发招呼起茶客来依然是动作干净利落,走起路来脚下生风,一个精明中又带油猾的老北京掌柜形象跃然眼前。但是梁冠华比较身形肥胖,我在二楼远远看去,总觉得王掌柜又多了几分敦实、厚道。而于是之的王掌柜是决不可能被复制的。就看他那一双小眼睛里闪的光!年轻时的精明,中年时的无奈,老年时的凄凉,......走起路来轻颠颠的,对人讲话时那柔软的身段,小手指还翘着,整个一“见了谁都请安”,“想尽了办法,不过是为了活下去”的顺民。他演的王掌柜是出神入化,演绝了。

关键词(Tags): #王掌柜#茶馆#洛杉矶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其实我也是看热闹去的,

我非常想知道为什么《茶馆》会这么久盛不衰,独树一枝。机会难得,不想放过。

家园 回《茶馆》

写得挺有意思!《茶馆》在北京演出时,票房很好。我动手晚了还没有买到呢。郑榕就住在我们小区,有时会在小花园见到他,身体不是太好。

记得我曾看过一版《雷雨》,是新老演员一起演的。要等老演员一上场才觉镇住了场子。年轻演员的表演比较淡。可能是因为生活阅历浅,也可能是影视表演强调生活化的原因,最根本的还是表演功力的问题。

家园 下一次《茶馆》在北京上演的时候,

可以跟郑榕老爷子聊聊,套套近乎,问问他有没有内线可以帮你买到票。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