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注意】【文摘】AMD首将核心技术转让中国 -- 并非马甲

共:💬67 🌺15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具体到龙芯,我觉得该文的理论分析完全不对。

对半导体业,我在前面有一点分析和想法。既然您不是用windows,我向您道歉,除此帖之外也不多嘴了。

要不是工作需要,我早装linux了。

半导体业就是这样,下游厂商选用谁的技术是生死存亡的事情,不是说说就可以的。 AMD如果不是有自己的绝活,是活不下来的。老二都这么难过,曾经的老三就不用提了。龙芯想进入这个市场,算老几啊?不是不可以想想,但动手之前要把功夫练好。ibm的cell, 且不说前景,他自己的市场定位是花了一番功夫,不是现在就准备和intel硬撼的。

家园 龙芯的市场定位准不准且不说

据我所知,它主要瞄的还是工业设备的,也不是打算和intel硬撼的。口头上占intel点便宜,说是虚晃一枪吧,也难说将来成了气候不能跟intel一争高下。

家园 最近还奇怪狼兄的帖怎么少了

原来躲在这里骂偶...

不过除了骂偶的那句以外, 其它的说得都很不错, 该花.

家园 龙芯和x86不搭界的,各管各的

x86是CISC的,而龙芯是RISC的,各自的应用领域都不一样。

看后面的跟帖,AMD的所谓核心技术就是将CISC的指令集转成RISC的指令集从而实现降低功耗。但这个本来就是龙芯这种纯RISC芯片天生的优点,所以也谈不上什么威胁了。

如果哪天IBM把他的PowerPC的核心技术,SUN把他的UltraSPARC的核心技术转让给中国,那倒是威胁到龙芯了。不过,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龙芯的定位应该说是准确的。龙芯的血统决定了龙芯不会去和x86争夺桌面系统的市场。龙芯的优点在低功耗而且计算能力强大,所以应用的领域应该是高性能计算和嵌入式系统方面。这个市场也是很大的,而且没有哪个芯片是处于垄断地位,所以可以一争。龙芯当然也可以用于桌面。但想想连Apple都舍PowerPC而取Intel,在这个市场上和x86竞争几乎是必败的。

所以,最后对AMD转让的所谓核心技术究竟多少价值表示深切怀疑。

家园 SUN 的例子举的不好,

SUN 垮在商业(marketing)上,而不是技术上。SUN 虽然解雇了一些人,另有一些人离开 SUN 另谋高就,但是他们的技术核心还在。在美国“好”技术在市场上输给“烂”技术的,实在太多了。而国内的事情不同,技术班子和技术都散了。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我回答你的问题

1。为什么只有中国,只有并非半导体技术大国的中国需要有通用“芯片”?

我觉得是你的理解错误。中国并非单单需要通用“芯片”,要芯片的话,买去就行了。中国要的是通用芯片的研发能力和产业化的能力,而这正是龙芯的宝贵之处。

由于IT,及其相关产业是新兴产业,在这方面先发的美国具有巨大的竞争优势,这是为什么尽管日欧具有很强的技术能力,但由于在产业化方面却无法和美国抗衡,于是仍然使用美国的技术的最重要的原因。当然,这也包含着一些政治性的因素的影响,他们远没有我们的政治上的担忧。

光看到今日的成本而忽视了明天可能的天气是错误的。在今天的条件下,龙芯在产业化方面是无法和美国一决高下的,但明天呢?后天呢?这一高端产业目前的确仍然是一个快速进步的产业,但由于各种原因的限制,他很可能会出现一个技术成熟而技术提升相对缓慢的平台期,也可能出现先发者决策失误而导致的市场竞争的机会,这些就是后发者的机会,只要我们保有研发能力和产业化能力,当机会出现的时候就可以利用国家的扶持,建立有相应竞争力产业。

y10的悲剧正在于我们丢失了航空产业的研发能力,因此也丢失了航空产业。

2。我想问一句:写这篇文章的,和看这篇文章的,谁是在linux平台下(不说非x86的机器下)浏览、编辑帖子的?恐怕100人里没有一个,10个人里只有一个曾经用过非wintel的东西吧。我虽然用过,写这个的时候还是intel+windows。为什么?linux下中文写作效率太低了,其他应用太少。同样的理由作用于你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你现在这样选择,别人也是根据同样的理由这样选择。

回答仍是上面的,问题在于明天会如何。

3。技术问题不是末节,国力竞争没有那么简单。

从字面上来看我认同。但我觉得这不是个小手段。当你有研发能力的时候,利用技术合作等手段,造成一种"技术倾销"的效果,使得对手的研发团体难以得到有效的扶持而丧失研发能力。

当然龙芯也不是没有问题,最大的问题是产业化能力的问题,这大概是中国科研常见的缺点。

家园 “转让”是分很多种的

外链出处

【缘起】

10月25日,一条醒目的新闻出现在各大新闻媒体:《AMD向中国转让核心技术 为迄今最具影响的转让》。一时间众说纷纭,AMD果真向中国转让了它的核心技术?AMD转让的芯片是什么芯片?AMD转让的形式是怎么样的?AMD转让的目的与战略考虑是什么?国内企业和科研单位面临着怎样的新局面?我们来做一番条分缕析的解读。

【解读1】AMD果真向中国转让了它的核心技术?

AMD并没有转让其Athlon、Opteron等其主要产品线的芯片设计与制造技术,“AMD公司将向科技部指定的技术受让机构——北京大学微处理器研究开发中心转让其所拥有的低功耗X86架构微处理器设计技术”。

【解读2】AMD转让的芯片是什么芯片?

这次转让的叫做Geode的芯片,原来并不是AMD公司的产品,而是2003年8月AMD公司从美国国民半导体公司(National Semiconductor)收购来的。而AMD公司为什么要收购这项业务,这需要从CPU市场的格局说起。CPU市场细分为服务器、个人电脑、嵌入式系统等几部分。Intel和后来的AMD公司从个人电脑CPU起家,并在这一细分市场做大,形成双寡头的局面。在服务器特别是高端服务器领域,向来是IBM、Sun、HP等大公司的领地,通过多年的积累,X86体系的Intel公司和AMD公司在这一领域取得了一席之地。在嵌入式系统领域,ARM公司和MIPS公司占据了绝大多数的市场份额,X86体系的芯片在嵌入式系统的市场表现乏善可陈。但相对于成熟的个人电脑市场,嵌入式系统是个更有潜力的市场,这就是AMD积极进入嵌入式系统市场,收购Geode业务的背景。需要强调的是,AMD在这一领域是一个新进入者。

【解读3】AMD转让的形式是怎么样的?

按中国的分类,技术转让分专利权转让、专利申请权转让、专利实施许可、技术秘密转让等几种。AMD公司此次的转让,是 “专利实施许可”。通俗地说,就是专利技术给你“用”,但东西仍然是我的。这种授权方式在集成电路设计领域应用得很普遍,在国际上通常称为IP核转让(IP为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缩写,意为知识产权)。

【解读4】AMD转让的目的与战略考虑是什么?

考虑到近年来国内科研机构和企业在嵌入式系统上的显著进展,这一事件又有更深的一层意义,那就是,我们到底是要“市场换技术”,还是自主创新?我们看到,AMD通过这次活动取得了占领国内市场的若干优先权,其专利权仍然在AMD手里。任何在其IP核上的开发,都是在其外围,跟取得核心技术并无关系。

【解读5】国内企业和科研单位面临着怎样的新局面?

我们的科研单位和企业,已经做出了卓有成果的创新,以龙芯、北大众志为代表的一批“中国芯”,正处在破壳而出的关键时刻,正在为形成以自主创新技术为核心的集成电路设计业乃至整个IT业凝聚力量。此时,面对AMD这样的国际巨头强势介入,尚为稚嫩的自主创新队伍面临着怎样的冲击和竞争呢?

家园 希望中国科技当局不糊涂,走“内外通吃”的道路

中国的市场很大,多一个技术选择是完全可以容纳下的。军方在发展新武器系统时,常常走“通吃”的道路,像海军的168/169、170/171舰,空军的歼-10、歼-11。民用的电子工业也可以这样。这不是浪费,在学习阶段,一定的重复是有益的,有助于理解。

家园 俺写了篇稿子

等稿费拿到以后就贴出来

家园 恭候中……
家园 【文摘】龙芯主帅驳斥阴谋论 AMD不冲击中国芯片业

http://tech.sina.com.cn/it/2005-11-03/0726755229.shtml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3日 07:26 北京晨报

  全球第二大电脑芯片厂商AMD向中国转让X86微处理器核心技术引发全球IT业轰动,但同时“阴谋论”的声调四起——该事件是否将导致以“龙芯”为首的民族芯片业重蹈“运十”的覆辙?昨天,“龙芯”负责人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研究所所长李国杰院士首次出面驳斥“阴谋论”。

  “龙芯”不会重蹈“运十”覆辙

  “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通用CPU芯片已成为不可动摇的国家意志,不会因转让某一项技术就轻易改变,”李国杰神色凝重地说,“AMD此举绝不会使‘龙芯’重复‘运十’的命运。”

  “运十”是我国上世纪70年代自主研制的大型喷气式客机,但在跟美国某飞机大厂合作后无疾而终,也使我国丧失了跻身世界航空大国的历史机遇。

  “‘运十’下马使中国的大型客机研制推迟了20年,中国一定会吸取这一沉痛教训。”李国杰称,在研制CPU的过程中,已经分析了包括X86在内的各种主流CPU芯片。“AMD这次转让技术完全是意料中的事情,不会对‘龙芯’研制造成任何冲击。”

  李国杰透露,科技部十分支持“龙芯”的研制,“十五”计划的最后半年,为“龙芯”项目投入就达4000万元。“十一五”期间,国家还将有更大的投入。

  专利壁垒依然无法避开

  X86技术是世界上几乎所有个人电脑中央处理器的应用平台,也在网络、通信和消费电子产品中广泛应用,堪称微处理器领域的“世界语”,英特尔、AMD两家公司几乎霸占着全球市场。但在该领域,中国芯片界还是一片空白。

  因此,当AMD大方地出让X86技术时,中国IT界一片振奋。在10月24日的签约仪式上,科技部副部长马颂德对该合作大为肯定,“将使中国在自主设计微处理器芯片时大大缩短开发周期。”

  在肯定AMD此举对我国的芯片设计裨益之余,李国杰泼了一盆冷水:中国并没有避开专利壁垒获得X86兼容CPU的生产权,这里面还有英特尔的“一脚”。

  “AMD与英特尔有相互专利许可协议,但AMD不能授权中国企业生产销售X86兼容的芯片,除非在AMD控股的生产线生产这种芯片,而AMD现在还没有在华建立芯片生产线的计划。”也就是说,中国公司若要设计生产X86兼容的CPU芯片,还要跨过英特尔的专利壁垒。

  AMD借中国之力打英特尔

  为了将这项技术引入中国,AMD耗费了两年多的时间。它的大方除了对潜力无限的中国市场渴望外,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动机——AMD正在全球展开对宿敌英特尔的大规模诉讼。

  今年,在美国老家,AMD将英特尔告上了法庭。而中国没有现成的《反垄断法》可作依据,因此,中国政府的态度与倾向将举足轻重。将处理器核心技术引进到中国,一旦中国政府部门和IT界加入到反垄断的阵营中来,AMD所希望的“公开、公平的竞争环境”就有可能出现。

  AMD总裁兼CEO鲁毅智告诉记者,从本周开始,AMD方面将由AMD中国区总裁郭可尊带队开始与相关部门就商业合作进行谈判,并将可能选择一家或多家中国企业进行技术授权。晨报记者 焦立坤

家园 赞成一下

在工控方面,客户喜欢WINDOWS操作平台。在国内时看着优雅的UNIX系统的窗口,由衷的喜欢,怎么看WINDOWS都土,可是谈项目的时候,客户说要WINDOWS操作系统。

国外客户也喜欢WINDOWS

家园 这段话等于为运十定性了

del

家园 【文摘】龙芯总负责人李国杰披露中美CPU暗战内幕

http://tech.sina.com.cn/it/2005-11-05/0737757605.shtml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5日 07:37 中国经营报

 作者:刘丽娜、窦毅

  “我们既不应该随意猜测AMD转让X86技术背后存在商业阴谋,更不能因此怀疑‘中国芯’的发展前景。”11月2日,面对数日来不断接到的记者质询,中国龙芯项目总负责人、中科院计算所所长李国杰院士再也坐不住了。

  教学技术不能用于生产

  《中国经营报》:除了受到美国国家意志的限制外,还有什么其他原因使得AMD不能帮助龙芯获得X86兼容技术?

  李国杰:转让技术最早是和龙芯来谈的,郭可尊(现任AMD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原来是计算所的副研究员,也是我的朋友。但两年来没能达成协议,因为计算所不愿接受一个只能用于教学用的技术,而想取得X86技术生产授权。而根据英特尔与各家芯片大厂签署的X86授权协议,如果我们接受AMD转让的技术,X86龙芯必须在AMD的生产线上制造。谈判遇到问题,一是中国政府不愿意让自己的CPU在AMD工厂里生产,这破坏了我们研发龙芯制造“中国芯”的初衷;二是AMD还没有计划在华建立生产线,这造成了X86龙芯不能在中国生产。

  《中国经营报》:也就是说,这次转让协议并不可能帮助中国跨越X86技术保护的壁垒?那么是不是意味着今后,中国的龙芯没有生产X86兼容CPU的机会了呢?

  李国杰:用于教学的技术转让,当然没有帮助我们跨越X86行业壁垒。而且我们跨越壁垒的主要问题不在技术,而在专利和相关法律保护上。现在以龙芯的实力,做一个X86平台、能够运行Linux的芯片并不难,关键是如何绕开英特尔的所有专利。

  AMD曾经劝说我们,英特尔很多专利都是在美国申请的,在中国有很多不受保护,龙芯完全有机会绕开。威盛也告诉我们:‘对英特尔的技术专利官司,我们打得胜,你也一样。’但现在不能不顾一切去做,最后万一被英特尔告,我们就不得不利用中国的资源和市场进行周旋。

  现在计算所正在做的一项工作就是针对英特尔的专利逐个进行研究,如何绕开它们。我们也在想能拿什么样的东西去和英特尔交涉。除非我们足够强,申请下来很多很好的专利,英特尔又很需要,可以跟它交换。

  远远落后于龙芯二代的技术

  《中国经营报》:现在很多外界声音认为这次转让可以大大加速中国自主通用CPU的开发进程,另一方面怀疑不过是AMD用技术换市场的又一伎俩。你认为AMD这次技术转让对中国有多大帮助?

  李国杰:对我们芯片设计肯定是有好处的,也不能将其看成是一种“技术换市场”的计谋。AMD是一家在全球受人尊重的公司,这么多年来在芯片反垄断领域不屈不挠地进行斗争。它在某些方面,包括服务器芯片方面已经超过英特尔了。很多经验,包括勇气方面,都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

  AMD提供Geode的原码,我们可以进行分析,有助于解剖X86技术。但光靠一次技术转让不太可能使我们国家的技术水平实现飞跃。更不像我们有些媒体讲的大大加速CPU进程。发展“中国芯”,除了在艰苦的道路上继续攀登以外,没有其他的路可走。不要想天上掉馅饼,一下子有飞跃。

  我还需要指出一点:不要把自主创新和对外开发对立起来。引进消化再创新也是我们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发展的一部分。所以我觉得不要遇到别人转让某些技术,就觉得是引诱上当。别人给你的技术,关键看你怎么用。

  《中国经营报》:现在外界有人认为,AMD转让的Geode芯片技术比龙芯二代还好上十倍,也有人认为远远落后于龙芯目前的水平。你如何评价这次转让的技术的先进性?

  李国杰:从当时AMD和计算所谈判时拿来的资料看,转让的Geode芯片,属于低功耗嵌入式芯片。起始主频为233MHz,最高主频是400多MHz,而且是单线程的,和我们的龙芯一代一样,而龙芯二代是四线程的。总体性能上Geode略高于龙芯一代,但龙芯二代远远高于Geode十几倍。

家园 我列举几个半导体业的事实,你再考虑一下自己的看法。

首先:现在是有龙芯的设计能力,制造是用引进的生产线生产,甚至是使用国外的生产线制造,而制造能力才是半导体业的关键。不知道你是否知道半导体业的摩尔定律:芯片规模和复杂程度18月翻一番。这个速度从70年代甚至更早开始,据大牛说至少能保持到2025年。你可以问自己一下,你会不会现在工作或生活中宁可用一台486?你愿意,你家人愿不愿意,你老板愿不愿意?注意,这是工艺制造技术改进的速度,不是设计CPU。我们有引进0.13um的制造技术,可半导体设备的生产甚至维护都掌握在别人手里,这叫做独立自主?有龙芯出来当然是一件好事,但像你说的,这只是证明我们有一支设计CPU的队伍,和你想象中的独立自主差了十万八千里。龙芯的事情我不多说,可这个事实没有一个半导体业的人敢否认。

别的工业不敢多说,高新技术行业的技术方向没有人能够完全把握,你看看IBM, intel, microsoft 的这些牛人、牛公司哪一个没有走错路的时候?没有别的法子,就是到处砸钱,听不到响就换一个方向。intel的摩尔总结出来一个发展规律,就已经是半导体业传奇的先知先觉,他老人家也只敢说一定有这个趋势,也不敢说xx就是半导体业的未来。intel是从做存储器起家的,改作cpu的时候一样是战战兢兢。TI还一直断言通用cpu一定会完蛋,将来是DSP的天下(我们手机的系统核心部件是DSP),intel也不敢完全否定,它的一些设计思想就是对DSP的借鉴————我想,工业的发展都是如此,半导体业更极端一点。

我反对的是把半导体业等同于龙芯,把龙芯当大庆、大寨那样吹捧。半导体业需要扶持,但用立标兵树典型的办法,把技术问题政治化,是屡试不爽的把事情做砸的方式。这个和两弹一星不同,那个是军事目标,目的很明确,不用计成本,而且可以有经验借鉴。半导体业的发展极快,再牛的人一步踏错,就狗屁不是(sun 就是这样的例子);其实狗屁不是也不要紧,认赌服输,只要能猜出客户想要什么,十八个月之后就是有一条好汉。(十八个月是胡说,实际情况是消费类市场几个月一代,小公司快一些,大公司大客户可能慢一些),看看高科技公司的潮起潮落就知道了。龙芯成则可喜,败亦无妨。只要看准市场,就一定会有好汉冒出来,不一定是CPU而已。要想半导体业起飞,第一当然要投钱;第二不要外行领导内行,要学会斤斤计较,睁大眼睛把帐算清楚,搞清楚为什么要这样做。

不客气地说,某些对龙芯的评论文章,政治上有多正确我不懂,技术上肯定可以打零分。就是因为有这样的领导和舆论,才让人中国的半导体业缺乏信心。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