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闲谈苏德战争——苏联元帅全攻略 -- napolen

共:💬69 🌺32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闲谈苏德战争——苏联元帅全攻略

苏联元帅是苏联军人的最高军衔(苏联大元帅是授给最高统帅的,不是给真正的军人的),是每一个军人所梦寐以求的荣誉。对于军人来说,最有机会获得荣誉和晋升的地方自然莫过于战场,而也只有在战场上取得的荣誉和地位才是最光荣的。卫国战争是苏联历史上,也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争,在这次战争中涌现出了无数统帅和英雄,其中也包括许多新的苏联元帅。苏联历史上的40个苏联元帅中(不含斯大林和3位苏联海军元帅,各兵种主帅元帅(相当于大将)),除3位死于战前的元帅之外,其他37位全都参加过卫国战争。其中在卫国战争中成为元帅的有8人:朱可夫(1943.1.18),华西列夫斯基(1943.2.16),科涅夫(1944.2.10),戈沃罗夫(1944.6.18),罗科索夫斯基(1944.6.29),马利诺夫斯基(1944.9.10),托尔布欣(1944.9.12),梅列茨科夫(1944.10.26)。除了这8位战时元帅之外,另有9人在战后10年之内晋升为元帅,其中除贝利亚和布尔加宁两位政治元帅外,其他7位都是因为战时的卓越功绩而当上元帅的,他们是:索科洛夫斯基(1946),崔可夫(1955),格列奇科(1955),叶廖缅科(1955),比留佐夫(1955),巴格拉米扬(1955)和莫斯卡连科(1955)。特别是这里面有3位是战时已经成为大将的,即索科洛夫斯基、叶廖缅科和巴格拉米扬,可以认为他们在战争结束时已经走到了元帅的门槛前,是准战时元帅。下面,我们就将围绕这8位战时元帅和3位准战时元帅的经历,来探讨一下如何才能在卫国战争中脱颖而出成为一位光荣的苏联元帅。

元宝推荐:海天,AleaJactaEst,香山居士, 通宝推:路人癸,好知明言,

本帖一共被 5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1、出身、年龄

出身:

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军的正式名称是工农红军。所以很自然,大多数苏联元帅都是工农出身(27人),顶多是小职员、小市民家庭,个别也有神甫家庭(华西列夫斯基)、商人家庭(比留佐夫)。这些极少数成分不是那么太革命的元帅也必须表现出与旧阶级已经完全脱离了关系才行。华西列夫斯基元帅就长期与做神甫的父亲不相往来,还是后来斯大林专门对他说:还是照顾一下你父亲吧,华西列夫斯基才恢复与双亲的联系。唯一的例外是图哈切夫斯基元帅,他出身于沙俄贵族家庭。不知他后来的悲剧跟这一异乎寻常的家庭背景会不会有丝缕的关系。这种“成分论”的用人标准虽然看起来似乎有些不合理,但是考虑到绝大多数人民都是工农大众,被排除在外的大贵族、大地主、大资本家只占很少的份额,这样的标准对大多数人来说其实还算是公平的。至少比绝大多数都是贵族的德军来得公平(19个陆军元帅中有12个是姓冯的贵族),也更有利于吸收更多的有才华的人参加军队。

所以,我们想要“梦回唐朝”,投身卫国战争,向苏联元帅星冲击的朋友们要注意了,转世的时候千万不要投错胎,不然你可能注定要做个四处流亡的白俄了。

年龄:

8位战时元帅都出生于19世纪末,年龄最大的是托尔布欣(1894.6.16),最小的是马利诺夫斯基(1898.11.23),成为元帅时的年龄在46(马利诺夫斯基)到50岁(托尔布欣)之间。3位准战时元帅也是19世纪90年代出生的。在卫国战争中,苏联的元帅们都是在40多岁的鼎盛时期。而纳粹德国的元帅们的年龄却要大得多,他们绝大多数是19世纪70和80年代出生的,最年轻的冯.布希也生于1895年,拿到苏联几乎要算是最老的了。而最老的元帅冯.龙德施泰德竟然是1875年出生,比马利诺夫斯基足足大了23岁,做他爸都不算早育了。当46岁的马利诺夫斯基在战场上面对69岁的龙德施泰德时,谁的精力更旺盛,谁更能接受新的思想和事物,谁更有积极性和创造力,是不言而喻的事情。戈培尔在日记中曾经满怀羡慕的写到:“这些(苏联)元帅和将军们平均年龄特别轻,几乎没有一个超过50岁。他们具有丰富的政治革命活动经验,是可以信赖的布尔什维克。他们的特点是精力充沛,年富力强。人们可从他们的脸上看出,他们是从群众中百里挑一选出来的……我们完全坚信,苏联的军事领导层是优秀的人员组成的,比起我们自己的军事领导层强多了。”

苏联元帅们的这种年龄特征的形成并不是偶然的,而是与下面将讨论的他们的经历有着密切关系。一方面,他们不能太年轻,一定要赶上1918-1920年的国内战争,最好要赶上1914-1918年的一次大战。假定18岁参军,他们出生时间就不应迟于1900年。另一方面,他们年纪也不能太大,资历不宜太老,否则如果地位太高的话,树大招风,难以躲过1937-1938年的军队大清洗(清洗一方面使得苏军损失了大量有经验的将领,另一方面又削弱了保守势力,给新一代人打开了上升的大门,可谓功过杂糅)。

好,那就让我们的新元帅星于1896年出生吧!

家园 2. 资历、兵种

资历:

要知道想成为一名战时元帅需要什么样的资历,我们必须从他在战前的地位向前倒推。毫无疑问,他的地位不能太低,否则根本没有展示自己才能的舞台。也许他在40年后可以最终成为元帅(譬如亚佐夫),但那已经不再是战时元帅了,而且主要也是看他战后的表现,而不是战时的功绩。我们的11位榜样中,战争前夕(1941)的地位千差万别,高的像朱可夫,已经是大将总参谋长了;低的如巴格拉米扬,只是个上校,军区(方面军)作战部长;大多数是少将中将,属于刚刚迈过高级指挥员门槛的。

往前倒推几年就是苏军的大清洗,清洗既是一种危险,也是一种机遇。搞得不好会丧命,搞得好,就可以在前面腾出来的一大堆空位中给自己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苏军的清洗主要集中于上层,5个元帅死了3个,占60%;15个集团军级(上将、大将)死了13个,占87%;85个军级(中将)死了57个,占67%;196个师级(少将)死了110个,占56%;406名旅长(准将)死了220个,占54%,大致比例是越往下越低(关于清洗人数也有别的数据,但基本趋势都是一致的)。所以我们未来的苏联元帅们最好级别还是不要太高,军级到头了,师级或旅级会比较好一些。罗科索夫斯基是军级,结果就做了一阵子班房,等到放出来之后,当初他的下属师级的朱可夫此时已经干上了总参谋长,远远在他之上了。当然,做班房并不要紧,只要不杀头,照样当元帅!不过要是再高些,做到集团军级,想要不杀头,就不容易了。

在大清洗为我们未来的元帅星们腾出了上升的道路之后,是否要马上沿着这条路走上去还是一个颇费斟酌的决定呢。大清洗之后有两次大的机遇曾经摆在我们这些旅级、师级们面前:哈拉哈河之战和苏芬战争。这是在大清洗和卫国战争爆发之间的两次最大的军事行动,当斯大林考虑用哪些师级和旅级去填补那些元帅与集团军级们留下的空位时,他自然会首选在这两次战役中表现突出的那些人(此外,在西班牙内战中的表现也会占一定分量)。于是乎,我们的前列宁格勒军区司令员梅列茨科夫当上了总参谋长、副国防人民委员;前骑兵第4师师长(大清洗开始后,哈拉哈河战前晋升为军长、军区副司令员)朱可夫当上了苏联最大的军区——基辅特别军区司令员,此后又接替梅列茨科夫当了总参谋长;当初与朱可夫一起当团长的巴甫洛夫,从西班牙回来之后就很快干上了汽车坦克装甲兵总监、后来又当上了苏联第二大军区——西部特别军区司令员;更出格的还有前师长基尔波诺斯,从芬兰战场回来之后就坐直升飞机当到了上将,并接替朱可夫担任基辅特别军区司令员。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

然而,这样的晋升并不是没有代价的。这些前师长、军长们此前从来没有指挥战略军团的经验。苏联有一本小说叫做《军人不是天生的》,同样,苏联元帅也不是天生的。他们需要学习、需要磨炼。然而,希特勒却没有给这些在几年之间就扶摇直上、身居高位的新星们以学习和磨炼的时间和机会。一年之后,几百万曾经横行欧洲的德国军队和几千辆“履带上沾着欧洲所有首都的尘土”的坦克就将向他们猛扑过来。除了像朱可夫这样的超天才级人物之外(其实朱可夫之所以未尝一败,跟他当时担任总参谋长和最高统帅部代表,并不对任何一个具体的方面军负责也有关),其他前线各方面军司令员的表现都不算太好。西方面军(原西部特别军区)最惨,战争第一天空军就损失殆尽,主力在几天之内就被合围,一周之后明斯克失守,西方面军原部队几乎全军覆没。西南方面军(原基辅特别军区)和西北方面军(原波罗的海沿岸特别军区)情况稍微好一点,但也是节节败退。西南方面军后来先后在乌曼战役和基辅战役中遭到重创。西北方面军则一路败退到列宁格勒。应该说,在当时的客观条件下,要求边境各方面军不打败仗是不可能的。不管换了谁来,哪怕是换了朱可夫,甚至让古德里安来当司令员,都非败不可,只不过是败的程度不同。然而,包括斯大林在内的苏联领导人在战争初期很不能适应这种迅速溃败的局面,因此对前线的败将们采取了非常严厉的态度。最极端的例子是西方面军司令员巴甫洛夫大将,他和方面军参谋长以及其他几个将军一起,竟被判处死刑。就算是那些没有被判刑的将领,也有许多从此失去了斯大林的信任,再也没有大的成就。战争初期的第一线三个方面军司令员中,巴甫洛夫被处决,基尔波诺斯在基辅战役中阵亡,西北方面军的库兹涅佐夫也从此默默无闻,再也没能东山再起。倒是那些担任集团军司令员和军长的中将少将们,如果在战术上能有突出的表现,常常能够因此而被提拔到方面军的领导岗位,从此走上元帅之路。罗科索夫斯基、科涅夫、叶廖缅科都是这方面的范例。这些人虽然后来也有可能会犯错误、打败仗,但斯大林的心态已经成熟了很多,不会再以一次胜败而定终身了。科涅夫和叶廖缅科有维亚兹马——布良斯克战役之败,巴格拉米扬有哈尔科夫战役之败,马利诺夫斯基在1942年初担任南方面军司令员时的表现也不佳,然而斯大林并没有像对待巴甫洛夫那样把他们一棒子打死,而是让他们戴罪立功,以后如有突出表现,仍然会给以慷慨的升迁。他们有足够的时间来使自己成长为一个合格的苏联元帅,这一点反而比那些战前乘直升飞机上来,却又一下子被撞得头破血流的同事们来得幸运。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要做苏联元帅,最重要的还是自己的能力啊!

所以,朋友,你相信你是朱可夫吗?如果你确信这一点,那么就大胆的上吧!如果心里还有些打鼓的话,可能还是先韬光养晦一点比较好,不要太着急升官了,先培养好自己的军事能力吧。是金子总会发光的!1940年巴格拉米扬还在总参军事学院做个小小的上校教员呢,后来还不是一样当上元帅了吗?

再往前推,我们所需要的资历就比较简单了。1937年要做到旅长或师长的话,国内战争结束的时候就要做到营团长左右的职务(朱可夫1922年做副团长,巴格拉米扬1923年做团长,罗科索夫斯基1920年做团长,华西列夫斯基1922年做团长),因为这之间苏联没有战争,反而裁了不少军(国内战争结束的时候红军人数在几年之内由550万锐减到56万),所以通常也就是升个一两级而已。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参加红军的时候就应当要有一定军事素养,以便迅速当上指挥员,因此,最好是能够参加一下一次大战。当然,参加大战只不过是为了给我们未来的元帅搞点经验值而已,所以无需担任什么职务(担任职务过高反而麻烦),只要做个士官就够了。

兵种:

参加红军之后,有许多兵种专业可以供你选择。譬如说,你可以参加军乐团,二十年后有可能被评为功勋音乐家,当上拿破仑罗夫红旗歌舞团少将团长,今天笔者搜集的CD里说不定就有你做的歌;或者当个政工人员,整天领着大家唱歌喊口号,并且随时准备逮捕阴谋投降白军的旧军官们,你将来有可能成为一个一级集团军级政委或是国家安全一级政委(大将),不过也同样可能被当作人民的敌人给清洗掉,或者在卫国战争中由于军事素养不够,打了败仗而被降职降衔(譬如著名的,大家都可以说他的坏话而不必担心被打击报复的梅赫利斯同志)......但是,这些道路都不会把你最终领向苏联元帅的钻石星章,除非像科涅夫那样半道改行,由政委改去做军事指挥员。

苏联元帅是注定要授予合成军队指挥员的,在单一兵种里混得再强,顶多也只能做个兵种主帅/元帅(相当于大将)。所以当苏联元帅的天然候选兵种自然莫过于步兵。也许有人会觉得奇怪,怎么会是这么个老土、没特色的兵种呢?然而,步兵虽然老土,但他却是战争中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正是步兵的没有特色,使得步兵指挥员将来只能向合成军队指挥员发展,而不能像空军、炮兵、坦克兵那样走专业化道路。当然,从步兵指挥员发展到合成军队指挥员是需要巨大的努力和不断学习的。

除了步兵之外,当元帅的另一大热门兵种就是骑兵。在苏联将帅的回忆录里,有两张照片是挺常见的,一张是1924年9月列宁格勒高等骑兵学校进修班的合影,另一张是战争结束时前线各方面军司令员的合影。如果我们对比这两张照片的话,我们会极其惊讶的发现,在这两张照片屈指可数的几个人里,竟然有4个是重复的,他们是:朱可夫、罗科索夫斯基、叶廖缅科和巴格拉米扬,两位战时元帅和两位准战时元帅!要知道,这不是什么专门为即将晋升元帅而设的伏龙芝军事学院高级将官班,而只是一个给骑兵团长们进修的初级班!除了他们之外,马利诺夫斯基也是骑兵出身。这并不是巧合,在二战苏军高级将领中,有相当数量都具有骑兵背景。这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骑兵是以机动作战见长的兵种,骑兵出身的指挥员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以坦克这一钢铁战马为主角的机械化作战的思想,因而比较适应现代化的战争需求。苏军最早的机械化部队就是在骑兵部队的基础上建立的。第二、在国内战争中,骑兵的作用极其突出,战功显赫,大批精英分子都梦想加入骑兵(记得保尔.柯察金从步兵部队跳槽去英雄的骑兵第一集团军吗?),因此骑兵指挥员的素质要比较高一些。第三,骑兵部队在大清洗中受到的影响较小,苏联第一批5个元帅中仅有的熬过大清洗的两个元帅:布琼尼和伏罗希洛夫是当年骑兵第一集团军的司令员和政委,1940年被授予元帅军衔、曾一度担任国防人民委员、最高统帅的铁木辛哥则是骑兵第一集团军的主力师师长。试问,如果前骑兵第一集团军第14师副团长叶廖缅科,或是原属于骑兵第一集团军的骑兵第4师师长朱可夫在大清洗被人诬陷了,这些元帅们就不会出来为他们说上几句吗?由于骑兵的人数较少,所以骑兵当上苏联元帅的几率甚至要高于步兵,如果能够有幸在骑兵第一集团军服役,那就更爽啦!

除了骑兵、步兵之外,参谋和炮兵也是可以参加候选的,不过机会就要少些了。

所以,建议你去做个骑兵吧,最好能够赶上参加1924年的列宁格勒骑兵就修班(当然,这也不一定就能保证你当元帅。笔者的一个母校里出了44.4%的政治局常委,另一个母校里出了包括美国总统在内的两三打国家元首,但是也没人能保证笔者当上党和国家领导人啊)。另外,当骑兵还有一个特别的好处,那就是如果你真的强悍到了当上副最高统帅,而最高统帅又老得骑不动马了的话,也许会让你获得担任胜利大阅兵首长这一至高无上的荣誉的!(不过也要小心最高统帅看你看得太不爽,回头给你扣个波拿巴主义者的帽子)

家园 3. 不要在哪里作战

不要在哪里作战:

今天是1941年6月22日,莫洛托夫同志刚刚做了广播讲话,法西斯德国对我们的祖国发动了背信弃义的突然袭击。你,拿破仑罗夫,是一位苏军少将,这几天正巧被调回莫斯科准备接受新的工作。听到这个消息,自然是义愤填膺,打算立刻去红军总干部部要求分配一个工作,去打击德国侵略者,那么你应该申请去哪一个方面军,何时参战呢?

在讨论何时去哪里之前,我们需要先探讨一下千万不要在何时去哪里。正像前面资历篇里讨论过的那样,有的时候是不可能不打败仗的,你再怎么天才,在那样的条件下也无力回天,因此我们千万不能往一些无论如何爬不出来的陷阱里跳。这里面包括:

一号陷阱:战争第一周的西方面军,到那里去你几乎只会有3种结局:被俘、战死、突围回来被枪毙;

二号陷阱:基辅战役中(1941年9月11日到9月26日)的西南方面军,当然,这个情况稍微好一点,毕竟还有一些部队能突围出来,但是你千万不要跟着方面军司令部和第五集团军司令部走,那真是死路一条。西南方面军司令员、政委、参谋长都牺牲了,被德国人称为“无与伦比的防御大师”的第五集团军司令波塔波夫少将也重伤被俘了,你觉得你的运气能比他们更好些么?

三号陷阱:莫斯科会战第一阶段(1941年9月30日到10月10日)的西方面军、预备队方面军第一线各集团军。如果你在布良斯克方面军,也许还有冲出去或是挨了枪子之后被飞机接出去(叶廖缅科)的希望,但如果是在西方面军和预备队方面军那就真没戏了。像卢金中将这样的专门擅长在合围中作战,或是空着双手去迎击德国坦克集群(当然,会在路上拦下一些溃军来归他指挥)的军事奇才都没能跑出来啊!(估计如果卢金中将能突围成功的话,成为战时元帅的几率是80%,成为准战时元帅的几率是99%)

四号陷阱:1942年哈尔科夫进攻战役中的西南方面军突击集团。这次本来开端良好的战役,由于对坦克部队使用不当,在德军的侧翼突击下最后变成了一场大灾难。突击集团总指挥、西南方面军副司令员科斯坚科中将和2个集团军司令又一个集团军级集群的司令员没有回来。值得指出的是,科斯坚科中将是当初从基辅德国人的合围圈里硬冲出来的,没想到又在这里遇难,真是可叹啊。

当然,如果你的rp(运气)足够好,也是可以去尝试一下这些陷阱的。譬如巴格拉米扬,基辅战役时他是西南方面军副参谋长,跟随方面军总部一同突围。(顺便说一句,他本来是在合围圈之外的,听到方面军部队被合围的消息之后,乘飞机强行在已布雷的机场着陆,回到合围圈内的方面军司令部,为得是和方面军一同突围。真是英雄啊!)照说他本来是没什么可能突围出来的,但他的运气实在是太好了。在突围途中,方面军司令员基尔波诺斯上将命令巴格拉米扬带领一个连向交通要地先恰突击,为司令部打开突破口。巴格拉米扬执行了命令,成功的突破了德军的包围圈,可是方面军司令部却没有跟上来。巴格拉米扬只得带领部队离开。一个星期之后,他才从其他突围者那里得知,方面军司令部根本就没有跟着他突围。基尔波诺斯只是想让他吸引德军的注意,而方面军司令部却向另一个方向突围了。为了让巴格拉米扬扮演的更真实些,他竟然没有把这个意图告诉巴格拉米扬。然而,没想到巴格拉米扬突围的方向正好是德军的弱点,而方面军司令部却钻进了德军的口袋,真是造化弄人。(可在西方的历史学家们的笔下这成了另一副景象:方面军副参谋长巴格拉米扬带领3000人突围,只有120人突出去,方面军司令部带领800人突围,全军覆没。这简直是笑话。难道基尔波诺斯是疯子吗?让副参谋长带3000人,只给司令部留下800人?那些历史学家们编瞎话的时候连脑子都不动一下。巴格拉米扬分队是只有120人突出去,但那是因为他就带了一个连。)

另一个运气超人的元帅就是罗科索夫斯基。他本来是西方面军第16集团军司令,莫斯科会战开始前夕,他突然接到方面军司令部的命令:将部队转隶给友邻,带集团军司令部到维亚兹马去接收新的部队。他在维亚兹马惊奇的发现,理论上应该出现在那里的几个师竟然全都不知道去了哪个异次元空间。原来,他前脚刚走,德国人后脚就开始了突击,他原来的部队和他应该在维亚兹马接收的部队统统被合围了。他和他的司令部人员成了前沿部队唯一的幸存者。如果当初被调出来的是卢金中将而不是罗科索夫斯基,恐怕后来胜利大阅兵的总指挥就得换人了。

看了这两个例子,我们可以想象要从这几个陷阱里逃出来需要怎样的好运啊!大概六合彩得头奖也不过如此吧。理性的人们,还是不要太高估你的运气了吧,这样的陷阱还是离得远一点比较好。

家园 滔滔江水
家园 等拿破仑发完,转到英雄本色去吧
家园 是多转贴一份还是把文章移过去?我不大会用
家园 您就在这里发好了,然后让版主转。
家园 4. 何时参战

何时参战:

从前面的叙述来看,几个大家一定要避开的大陷阱基本都集中在战争前期,即1941年和1942年上半年。事实上,苏军主要的损失也就集中在这段时间。随着苏军从初期的震撼中恢复过来,国防动员的效果逐步显现,苏军将帅的指挥才能也日益成熟,整集团军建制遭合围歼灭的情况在1942年中以后就再也没有发生过了(这种情况倒是开始一次次降临到德国人头上)。

那么是不是可以暂时先不参战,找个地方避避风头(譬如去中国做个军事顾问),等1942年中之后再回来呢?如果你的目标仅仅是当个元帅的话,这一策略也许可以用用。但是对于我们胸怀成为战时和准战时元帅的伟大理想的同志们来说,这个想法是要不得的。

为什么要不得呢?因为这是一个投机取巧、挑肥拣瘦的想法,是配不上伟大的苏联元帅的称号的!当然,这个原因只是《真理报》上的说法。而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如果1942年才参战的话,你会发现,最重要的岗位——各个方面军的司令员,已经被在第一阶段中表现突出的将军们占完了。那些新组建的方面军也会将司令员的位置保留给在第一阶段经受了最严峻的考验的将军们。不论你表现出了再怎么突出的才华,也至多只能当个集团军司令,而这是不足以让你当上元帅的。拿我们著名的、常常被普通人跟朱可夫元帅弄混的崔可夫元帅做个例子吧。他在战争初期在中国做军事顾问(据说参与制定长沙战役计划),1942年3月回国,担任64集团军中将副司令员(堂堂中将,才当上集团军副司令,吃亏了吧。要知道当时好多集团军司令都是少将的。没办法啊,谁让你刚回国,没有对德军的战斗经验的?)。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进入关键阶段,德军兵临城下的时候,崔可夫临危受命,担任坚守斯大林格勒城区的62集团军司令员。他在这次号称苏联战时元帅的摇篮(笔者给的称号)的大会战中表现极其突出,以劣势兵力死守住了斯大林格勒的部分城区,把德国第六集团军的几十万精兵强将吸引在斯大林格勒城下,为后来的大反攻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如果要在参与斯大林格勒会战的众多集团军中找一个最耀眼的话,62集团军应该是当之无愧的!然而,担任大反攻中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突击集团的第57集团军的司令员托尔布欣,在会战结束后的第二个月当上了南方面军司令员,一年半之后当上战时元帅;阻击来援的德国顿河集团军群的近卫第二集团军司令员马利诺夫斯基则在一年之后也当上了方面军司令员,并与托尔布欣一道成为战时元帅。而我们最耀眼的第62集团军司令员崔可夫同志,在整个卫国战争期间都只能指挥这个集团军(后改名为近卫第八集团军),战争结束时只升了一级,当到上将。虽然他在1955年还是最终当上了苏联元帅,但已经算不上战时或准战时元帅了。为什么会这样?一个重要原因,甚至可能是主要原因就是,崔可夫回来得太晚了。

所以,尽管陷阱多多,尽管危机重重,想要成为战时元帅的同志们,还是要毅然决然的在战争一开始的时候就投身于伟大的卫国战争中!(当然,可以尽量找个安全一点的地方)

家园 5. 在哪里参战

在哪里参战:

好,我们现在已经决定去总干部部递交立刻参战的请战书了。但是有这么多岗位可供选择,我们该去哪里呢?前面讨论了哪里是陷阱,千万不要去,但是还有没有哪个地方是特产苏联元帅的,千万要去的呢?我们可以给出一些建议。

挑选地方的基本原则有两条:首先,如果做前线指挥官的话,所前往的地段必须很重要,是整个战场的焦点。这样的地方有两个好处,一是有充足的机会让你显示自己的才华(但同时,如果你没有才华的话,也有充足的机会让你身败名裂,譬如巴甫洛夫、库利克、麦赫利斯),二是这种地区将深受最高统帅的关注,你的一举一动,你的每一次成功都将立刻进入斯大林同志的视野,假如你能以超人的能力打动斯大林的话,各种各样的星星会像雨点一样落在你肩上的。反之,假如你不幸被派到了那些被人们遗忘的角落,例如北极战线、卡累利阿战线、外高加索战线,甚至是远东的话,对不起,战时元帅基本上就跟你告别了。像秋列涅夫大将(没听说过吧,这就是到小角落里的结果),人家可是1940年和朱可夫、梅列茨科夫一起晋升的大将,何等的资历啊!结果呢?从1942年开始在外高加索方面军坐冷板凳,吓唬土耳其人。几年下来,别人都当了元帅了,而他却连一级都没升。第二,不当前线指挥官也可以,但是需要保持与最高统帅的沟通,保证在他面前有一定的曝光率,譬如在总参谋部工作,或者做最高统帅部代表。不过这只能作为你的起点,要成为元帅,必须有指挥战略军团的亲身经验才行。

具体来说,有哪些风水宝地可供大家选择呢?大概有这么几个:

宝地第一号:西方面军

这是最倒霉的一个方面军(被合围的次数最多),也是最出苏联元帅的一个方面军(4个战时元帅,2个准战时元帅!)。为什么?很简单,西方面军直接掩护莫斯科方向,是德国人的主攻目标,也是整个战场中的焦点。挡住了德国人,你就是万众瞩目的英雄,挡不住德国人,对不起了,运气好的去坐一阵子冷板凳,运气不好的就上断头台了。在我们的11个目标元帅中,朱可夫、科涅夫、索科洛夫斯基做过西方面军司令员,叶廖缅科做过副司令员(据叶廖缅科回忆录,本来是让他做司令员的,后来决定让国防人民委员铁木辛哥元帅亲自坐镇西方面军,于是改任他为副司令员),罗科索夫斯基做过第16集团军司令员,戈沃罗夫做过方面军炮兵主任和第五集团军司令员,比重不可谓不大。但是,如前所述,在西方面军干活,风险与机遇并存,前面提到的四个大陷阱里有两个就是西方面军的,要想好了,有足够的信心才能去啊。

宝地第二号:斯大林格勒方面军

让我们看看1942年底该方面军领导人的名单吧:司令员叶廖缅科(准战时元帅),军事委员赫鲁晓夫(哇塞!),近卫第二集团军司令员马利诺夫斯基(战时元帅),57集团军司令员托尔布欣(战时元帅),62集团军司令员崔可夫(1955年元帅),参谋长克雷洛夫(1962年元帅),此前不久(1942年8月)隶属方面军的坦克第一集团军司令员莫斯卡连科(1955年元帅)。很明显,这也是个元帅扎堆的地方。不过这里之所以元帅辈出,主要是托了斯大林格勒会战这个元帅大摇篮的福,其实就是方面军自身也是这次会战的产物嘛。不过有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个方面军1942年7月才组建,拿破仑罗夫同志没有办法一开始就申请来这个方面军工作。只能先在别的方面军干着,到了1942年再争取调过来了。

宝地第三号:总参谋部

总参谋部出的元帅不算多,只有华西列夫斯基一位,但是就出元帅的潜力来看,总参谋部并不亚于上面两个宝地。从总参谋部出来做元帅,有4个有利因素和一个不利因素。有利因素有:总参谋部视野广、牛人多,有利于新手成长;在总参谋部工作离斯大林近,你的各种美德和才华都会最方便的展现在他面前;从总参谋部的老前辈沙玻什尼科夫元帅开始,总参谋部就有重视提拔新人、培养新人的传统,在老元帅的栽培下,华西列夫斯基仅用了短短一年半时间就从少将升到了元帅!;总参谋部并不直接对前线部队负责,因此将军们可以避开战争初期的各个陷阱。不利因素是,苏联元帅是授予指挥战略军团的合成军队指挥员的,不当方面军司令员或是协调方面军作战的最高统帅部代表是不可能当上苏联元帅的。因此,要想当苏联元帅,总参谋部只能做一个起点,到一定程度之后必须到下面来亲自指挥部队,这样上上下下才能保证升官快。(跟现在的经验很类似啊)华西列夫斯基就是这方面的典范,他走了一条典型的参谋晋升道路:副总参谋长兼作战部长——总参谋长——大本营代表(职责为协助方面军首长进行作战指挥,或协调若干个方面军的作战)——方面军司令。索科洛夫斯基的道路也有一点类似的地方,不过他是战前担任副总参谋长的,战争一爆发就去西方面军当参谋长了。

另一个走参谋晋升道路的大牛是瓦图金大将。他在战前也当了副总参谋长兼作战部长,后来下部队做大本营代表和方面军司令员。在斯大林格勒会战中,他指挥的西南方面军担负了主要突击任务,成功的将30多万德军合围在斯大林格勒城下。紧接着他又成功的指挥了“小土星”战役,打击企图援救被围德军的曼施坦因的顿河集团军群的侧后方,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此后他又成功的指挥过沃罗涅日方面军在库尔斯克的防御作战,和后续的一系列进攻战役,1943年被授予大将军衔。以他的能力和资历,当战时元帅是颇有可能的,当准战时元帅更是十拿九稳。然而,他却在1944年2月29日在乘车去部队的途中,遇到乌克兰分离主义分子的袭击,受重伤,4月15日在莫斯科不幸逝世(笔者就此一直感到很奇怪,为什么一般的枪伤在莫斯科治了一个多月没治好,反而治死了呢?真是太遗憾了!)。一颗元帅星就这样还没完全升起就陨落了!瓦图金的教训告诉我们,没事干千万不要坐车在战场上闲逛啊!

总参谋部的另外两个大名人是安东诺夫大将和什捷缅科大将。这两位大牛的升迁道路和华西列夫斯基的前半截几乎完全一样,甚至颇有点像小朋友玩火车过家家,一个接着一个,就是说华西列夫斯基当总参谋长的时候,安东诺夫当副总参谋长兼作战部长,什捷缅科当作战部副部长;然后华西列夫斯基下部队做大本营代表了,安东诺夫就接任代理总参谋长,而什捷缅科接副总参谋长兼作战部长。但是,这两位大牛都吃了没做过方面军司令的亏,特别是安东诺夫。在卫国战争的大部分时间里,名为总参谋长的华西列夫斯基都在前线担任大本营代表的工作,而总参谋部实际上是安东诺夫领导的。由于他能力太强,成为总参谋部一日不可或缺的灵魂人物,以至于根本就捞不到去部队“挂职锻炼”的机会——斯大林决不肯放他走。这使得他尽管担任职务极高、发挥作用极大,最终却没能得到苏联元帅的军衔。也许是为了弥补这一点吧,安东诺夫被授予了苏联最高军功勋章——胜利勋章!要知道,胜利勋章只发过17枚,苏联只有斯大林、8位战时元帅和战前元帅铁木辛哥得过这一勋章(20多年后,苏共总书记、勋章收藏家、前18集团军政治部主任勃列日涅夫为自己发了一枚胜利勋章,不过该勋章后来被苏联政府追回),连其他的战前元帅和准战时元帅都没得过,安东诺夫是唯一一位获得该勋章的大将。由此看来,在斯大林的心目中,安东诺夫的地位与战时元帅们平起平坐,还要高于准战时元帅。

除了上述这些风水宝地之外,别的地方也是可以出元帅星的。大体上主要方向上(西方向、西南方向)、重点方面军(一个简单的规律是,方面军编号越小越重要,比如乌克兰第一方面军就比乌克兰第二方面军重要,若是到了乌克兰第三、第四方面军,就很少有做元帅的机会了,除非已经地位很高,再被调过去做司令员)比较容易出元帅,同志们就向这些地方努力吧!

家园 6. 一定要抓住的宝贵机遇1

一定要抓住的宝贵机遇:

成功的道路是由许多机遇组成的,抓住了,就可以再往上一步,失去了,成功可能就永远与你失之交臂。通向苏联元帅的道路也是这样,在卫国战争中,有几次可以被成为“苏联元帅的摇篮”的决定性战役,它们或是帮助未来的元帅星们初露锋芒,走上元帅之路,或是直接把元帅的肩章送到他们的肩膀上。这几次机遇,是我们所有希望成为苏联元帅的同志们一定不能放弃的。

在卫国战争中,有三次可以被称为具有转折意义的大会战,它们是:莫斯科会战——法西斯德国的第一次失败;斯大林格勒会战——德国从此再也没有取得过战略性胜利;库尔斯克会战——德国的最后一次战略性进攻,从此之后德军就只有一路败退的份了。这三次至关重要的会战,正是诞生苏联元帅的三大摇篮。

莫斯科会战

莫斯科会战确定了朱可夫一人之下,千万人之上的地位。在两个多月之前,他被撤去总参谋长职务的时候,人们几乎要认为,大清洗之后腾飞起来的两颗新星:巴甫洛夫与朱可夫要一起陨落了。虽说斯大林仍然给了他一个方面军指挥,似乎还没有像对巴甫洛夫那样绝情,但是他所指挥的预备队方面军在当时却算不上是重点方面军。如果没有极其突出的表现,虽然不至于上军事法庭,但就此被打入冷宫的可能性还是确实存在的。一个月之后,预备队方面军在他的指挥下打赢了卫国战争中的第一次胜仗——叶利尼亚战役。朱可夫被斯大林召回,派去列宁格勒救火。此时在斯大林的眼中,朱可夫的形象显然已经恢复过来了。而当斯大林再将朱可夫从列宁格勒召回莫斯科的时候,很明显,他已经被看作是唯一一个能够挽狂澜于即倒的人。在这一战中,全国的精兵强将都云集朱可夫麾下,全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在朱可夫身上。当他不负众望,把德国人打得在满雪地里找牙的时候,人们已经可以预料到,如果设副最高统帅,一定是朱可夫,如果要晋升元帅,第一个一定是朱可夫。在德军第二次总攻前夕,11月13日,斯大林要求朱可夫抢先对德军进行反突击,朱可夫表示不同意这个意见。不久,在朱可夫和方面军军事委员(即政委)布尔加宁之间有了一段耐人寻味的谈话:

“不一会儿,布尔加宁来找朱可夫,一进门就说:

家园 这段蛮有趣的

让我们看看1942年底该方面军领导人的名单吧:司令员叶廖缅科(准战时元帅),军事委员赫鲁晓夫(哇塞!),近卫第二集团军司令员马利诺夫斯基(战时元帅),57集团军司令员托尔布欣(战时元帅),62集团军司令员崔可夫(1955年元帅),参谋长克雷洛夫(1962年元帅)

-------呵呵,一共六个人,其中三个在后来中苏分裂的舞台上都有过“夺目”表现:

1,赫秃不用说了,前两年那个讲斯大林格勒狙击手的电影里他就露过面--------后来毛泽东57年访苏的宴会上,赫大谈自己在西南战线的经历,引得听烦了的毛说了句“我的饭都吃完了,你西南战线的故事还没讲完啊”。

2,马利诺夫斯基,65年接待中共代表团,酒醉以后和访苏的贺龙说什么“我们把赫干掉了,你们也把毛干掉”,搞得当时中共代表就退场了。

3,崔可夫,60年代后期策划过对华突然袭击。

家园 这个是原创吗?

写的很不错呀。不过好象没有写完。我给你花了,你一定要写完呀。

家园 这位拿破仑兄可是大拿

在别的地方力作颇多,大家就请好吧。

家园 呵呵

但是马利诺夫斯基那次说胡话之后,出来打圆场的就是崔可夫。中共代表团好像对他的印象还不错,据说还会说汉语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